印度之光瓦拉納西——人生必遊地(葉平)

2020-10-19 葉老師YP

瓦拉納西(Varanasi)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在6000年前,由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溼婆所建,是印度教徒心中的聖地。全印度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即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徒終身懷有四大願望,即「敬仰溼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結交聖人朋友、居住在瓦拉納西」。

對於我們中國遊客而言,瓦拉納西是讀懂印度最理想的古城,也是「最印度」的地方!不到瓦拉納西,就不能說你到過印度!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8.0 快門:1/249 焦距:55mm ISO:400 

從中央邦的克久拉霍到北方邦的瓦拉納西,全程約450公裡,坐班車需要7-8個小時左右,而我們乘坐的支線飛機,不到1小時就直接飛抵。

器材:NIKON COOLPIX S570

光圈:f/2.7 焦距:5mm ISO:80 

到達瓦拉納西機場。在釋迦牟尼時代,瓦拉納西隸屬於印度最強大的古國之一摩揭陀王國,附近的鹿野苑是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後初轉法輪之處,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聖地。這座聖城除了恆河浴場,還有溼婆金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新印度金廟和鹿野苑博物館等名勝古蹟。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9.0 快門:1/166 焦距:24mm ISO:400 

鹿野苑

鹿野苑在瓦拉納西以北10公裡,它是當年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後第一次說法收徒的地方,史稱「初轉法輪」。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256 焦距:40mm ISO:400 

迄今兩千多年來,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超過5億人之眾。即使今天全印度僅有0.8%、約300萬人信仰佛教,這裡卻每天都吸引著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佛教徒前來朝拜。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333 焦距:40mm ISO:400 

對於中國遊客,瓦拉納西還有另一層含義:家喻戶曉的「唐僧取經」故事,玄奘最終到達的「西天極樂世界」指的也是這裡。落地瓦拉納西後,我們第一個造訪的地點,自然放在鹿野苑。圖為作者在中國西安大雁塔拍攝的玄奘塑像,唐僧在西天極樂世界瓦拉納西取回的經書,就存放在長安大雁塔內。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9.0 快門:1/331 焦距:75mm ISO:100 

相傳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後,西行300公裡來到鹿野苑。這裡曾經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中常有鹿群出沒。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199 焦距:35mm ISO:400 

印度大概是最不善於保存自己歷史的國度。隨著佛教在印度的式微,古代廟宇大多被毀,佛門聖地鹿野苑也漸漸湮沒不知所蹤。直到近代,西方和印度考古學家居然要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裡的準確記載,才算找到了鹿野苑的準確地址,讓沉埋幾百年的佛教古蹟重放光彩。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333 焦距:24mm ISO:400 

由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的《大唐西域記》實在是功不可沒。1300年後,英國考古學者和印度學者一道,手持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圖索驥,陸續發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藍毗尼等眾多佛教聖地和數不清的古蹟,甚至包括現今視為印度的國家象徵——阿育王柱的柱頭。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331 焦距:45mm ISO:400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的卷七記述道::'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裡,至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究規矩。僧徒一千五百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餘尺,上以黃金隱起作庵沒羅果。石為基陛,磚作層龕,龕匝四周,節級百數,皆有隱起黃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勢。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鑑照映徹。殷勤祈請,影見眾像,善惡之相,時有見者。是如來成正覺已初轉法輪處也。其側不遠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等見菩薩舍苦行,遂不侍衛,來至於此,而自習定。'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333 焦距:32mm ISO:400 

原書對鹿野苑其他景觀的記述也非常周詳,因此成為19世紀末考古的重要依據。目前,鹿野苑遺址中僅存的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古建築,這也是鹿野苑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蹟——高達39米、直徑達28餘米的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ūpa),留存極少的阿育王時代的建築。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333 焦距:45mm ISO:400 

但答枚克佛塔的下層為石築,上層較凸的圓錐形磚砌而成,內為實心,顯得古樸而自然。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499 焦距:24mm ISO:400 

阿育王(Asoka,前273-前232年在位),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除南亞次大陸的整個印度。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無與倫比的,他對歷史的影響同樣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394 焦距:98mm ISO:400 

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為佛教在印度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499 焦距:24mm ISO:400 

鹿野苑還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樹,是阿努伽裡加·達摩波羅(Anagarika Dharmapāla)從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上中華佛寺折枝移植而來。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512 焦距:35mm ISO:400 

現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遠處的喬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遺址,也稱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轉法輪的紀念地。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6.0 快門:1/499 焦距:24mm ISO:400 

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3.0 快門:1/333 焦距:24mm ISO:400 

就在這棵菩提樹下,佛祖第一次對他的五位侍者講解佛法,闡述人生輪迴、修行超脫之道。至此,佛教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宗教。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199 焦距:24mm ISO:400 

中國晉代高僧法顯也曾來過此地參拜。這是菩提樹下用中文書寫的經書。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199 焦距:24mm ISO:400 

佛祖初轉法輪的大菩提樹枝繁葉茂。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499 焦距:90mm ISO:400 

初轉法輪後,在接下來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Mulagandha Kuti Vihara,又譯作牟拉甘陀庫底精舍)傳道,僧團逐漸擴大到60餘人,後來佛陀派遣他們到各地弘法。佛陀先後說法四十五年,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199 焦距:24mm ISO:400 

在佛教典故中,菩薩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將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在此地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該公園目前仍存在。唐玄奘於公元7世紀來到這裡時候,此地層軒重閣,連垣周堵,垣中有高二百尺之精舍,僧徒千餘眾,為最鼎盛時代。12世紀後期,鹿野苑遭土耳其穆斯林的劫掠,建築等被嚴重破壞,遂成為一片廢墟。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寫的「阿育王石柱」,就是阿育王為紀念佛祖初轉法輪而修建。阿育王石柱以前雖然也被破壞過,但目前底部仍然保留在原址。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99 焦距:24mm ISO:400 

原來的石柱高達10多米,頭部雕有四面獅像,該獅像現被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

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中。

慕爾甘陀哈庫提寺

從鹿野苑正門看,慕爾甘陀哈庫提寺(Mulgandha Kuti)隱藏在綠樹叢中。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4.0 快門:1/249 焦距:24mm ISO:400 

據傳最早的慕爾甘陀哈庫提寺也修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笈多王朝時重修,莫臥兒時期阿克巴大帝再修。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3.0 快門:1/333 焦距:28mm ISO:400 

現在的寺廟則重建於1931年,模仿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寺而建。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12 焦距:35mm ISO:500 

寺內牆壁上,有描述佛祖生平故事的彩色繪畫。真實地反映了佛祖成佛的傳說:「六年的苦修使他形容枯槁,虛弱的身體讓他難以行走」。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12 焦距:24mm ISO:400 

慕爾甘陀哈庫提寺前的宣傳畫,也在向人們講述佛祖的故事:佛祖在鹿野苑生活期間,一位厭倦了奢華生活的富家子弟耶舍(Yasa)來到了這裡,他向親朋好友推介佛的觀點,勸說他們皈依佛門,於是,人世間開始出現了第一批佛教信眾……

印度之母神廟

瓦拉納西還有一座被稱為「印度之母」的神廟,一座可供所有印度人參拜的廟。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249 焦距:24mm ISO:400 

對印度人來說,到印度之母神廟(或者叫巴拉特·瑪塔神廟)祈福的口號是「bharat mata ki jai」(long live mother india),意思是印度之母萬歲。

這是一座為了紀念印度之母而興建的寺廟,有一幅大理石雕刻的全印度地型圖佔據著整座廟宇中間的位置,三維立體地展示著印度次大陸的框架,做工精緻。

供奉的不是神祗而是印度地圖——倒不失為一種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

恆河日出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大部流程為寬闊、緩慢的水流,流經世界上土壤最肥沃和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41 焦距:32mm ISO:400 

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印度人的母親河,他們將恆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9.0 快門:1/124 焦距:35mm ISO:400 

據說,這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湧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溼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髮,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溼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62 焦距:24mm ISO:400 

對於大部分國外遊客來說,瓦拉納西就是恆河。清晨早起,登上小船朝拜恆河,感受和迎接恆河日出。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49 焦距:28mm ISO:400 

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1.0 快門:1/512 焦距:105mm ISO:400 

恆河籠罩在一派莊嚴神聖的氣氛中。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199 焦距:24mm ISO:400 

河岸附近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著溼婆的林伽神柱,更多的則是前來恆河朝拜的各色人群。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8.0 快門:1/124 焦距:24mm ISO:400 

我們也沉醉在瓦拉納西恆河的朝霞裡。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9.0 快門:1/166 焦距:24mm ISO:400 

把祭祀房間直接建造在河岸,更方便每天清晨在恆河畔的朝拜。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333 焦距:105mm ISO:400 

沐浴在朝霞中的朝聖者,不禁令人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124 焦距:45mm ISO:400 

恆河浴場

瓦拉納西城沿著恆河的岸邊長達 6.7km,共有 64 個大小水泥臺階碼頭,當地人稱其為'卡德'。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197 焦距:93mm ISO:400 

每當晨曦初露,來自四面八方的虔誠教徒雲集在碼頭上,扶老攜幼沿著石階一面沐浴,一面頂禮膜拜。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166 焦距:82mm ISO:400 

印度教徒一般都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衝洗掉身上的汙濁或罪孽。

他們虔誠地用恆河水「衝洗身上的過失」,把它看成是一生中莫大安慰和榮幸,哪怕現在的恆河已被汙染得垃圾遍河、渾濁不堪。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5 快門:1/166 焦距:105mm ISO:400 

晨浴的一個附帶項目是刷牙,他們有的用食指與中指並排在口中來回搓。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0 快門:1/199 焦距:105mm ISO:400 

有的用一根苦中帶甜的樹枝在牙齒上蹭,並把刷牙的'聖水'也咽下去。真的不敢相信,他們怎麼能喝得下這麼「純淨」的水,水裡甚至還有剛剛撒下骨灰?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5 快門:1/166 焦距:105mm ISO:400 

只有在淨身後,信徒們才能從恆河這裡提上一壺聖水,帶著供品走向寺院朝拜。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49 焦距:65mm ISO:800 

恆河火葬

印度教徒還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灑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

目前,傳統的柴火焚屍已無法滿足需求,恆河岸邊也建起了火葬場。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199 焦距:55mm ISO:400 

望著焚燒屍體的嫋嫋青煙,想到自己也會化成這種無形的煙塵,難免會對人生幻滅留下感嘆。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6.3 快門:1/249 焦距:84mm ISO:400 

骨灰依然撒入恆河,與沐浴者「親密接觸」,可以讓他們靈魂平安進入生命的輪迴。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0 快門:1/199 焦距:105mm ISO:400 

瓦那納西街景

瓦拉納西,這座被認為是印度最古老和最神聖的城市,她的重要戰略地位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就已經受到了雅利安人的重視。如今已經擁有了近100萬人口,2000多座寺廟,具有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雖然歷經滄桑,但至今仍保持著其濃厚傳統。

我們在此地下榻的賓館,與其他現代城市沒有多大差別。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10.0 快門:1/197 焦距:24mm ISO:400 

現代化的居住設施齊全,僅供外國遊客下塌的賓館相對豪華,與外界基本封閉。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5 快門:1/32 焦距:32mm ISO:400 

根據旅行團的安排,坐上三輪車遊覽街景。一出賓館大門,望著破舊嘈雜的街道,兩旁雜亂無章的建築,牛羊閒庭漫步,行人、突突車、人力車來去匆匆,一切都顯得那麼迷亂和神秘。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6.3 快門:1/99 焦距:40mm ISO:400 

在混亂不堪的街道上,遊覽瓦拉納西市容,簡直都不敢下車步行!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99 焦距:24mm ISO:400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當年曾稱這座城市「比歷史古老,比傳統古老,甚至比傳說還要古老。它看起來比所有這一切加起來還要老上兩倍多」。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99 焦距:24mm ISO:400 

街道兩旁的建築破舊得似乎要倒塌一樣。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99 焦距:24mm ISO:400 

市容可以用極度「亂髒差」來形容,這就是聖城瓦拉納西,但這裡的人們似乎依然充滿幸福感。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99 焦距:40mm ISO:400 

狠下心,走下人力三輪車,融入到瓦拉納西的市井生活中。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5 快門:1/62 焦距:47mm ISO:400 

在大街旁,可以看到流浪者在巷弄口的公用飲水處用手指和著自來水刷牙。甚至還能看到有人轉身旁若無人地對著牆壁「方便」(那個鏡頭不宜拍照)。

商店裡人與牛和平相處。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8.0 快門:1/124 焦距:24mm ISO:1600 

進入商店購物:地方特產地毯

進入商店購物:試穿印度紗麗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32 焦距:28mm ISO:800 

瓦拉納西,更多的是街頭地攤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32 焦距:24mm ISO:400 

街頭地攤:民族服飾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6.3 快門:1/124 焦距:40mm ISO:400 

街頭地攤:頭頂千鈞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6.3 快門:1/83 焦距:35mm ISO:400 

街頭地攤:傳統美食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49 焦距:40mm ISO:800 

街頭地攤:古老技藝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62 焦距:105mm ISO:800 

市井百態:街頭可愛的孩子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8.0 快門:1/124 焦距:28mm ISO:400 

學生們乘坐校車上學,較好的校車是突突車。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98 焦距:24mm ISO:400 

但更多的是三輪車,看看孩子們開心的笑顏,滿滿的幸福感!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62 焦距:24mm ISO:400 

溼婆金廟

溼婆神在印度教中代表著毀滅和創造,也是該教最重要的神靈之一。瓦拉納西溼婆金廟,又名「黃金寺院」、「印度金廟」(Vishwanath Temple),是聖城瓦倫納西中最富盛名的印度教寺廟,大約已有3500年的歷史。到溼婆金廟,必須進入更狹窄更髒亂的小巷,也讓我們看到了瓦拉納西更真實的民居。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62 焦距:24mm ISO:400 

深巷的主人是神牛,神牛在垃圾堆裡自在地刨食、隨處休息,油亮新鮮的牛糞到處可現。

樓頂是猴子的王國,如果你拎著香蕉與芒果,猴子會在樓頂上尾隨你,在你最不經意的時刻,用利爪撓破紙袋得手。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8.0 快門:1/165 焦距:47mm ISO:400 

迷走在瓦拉納西的深巷裡,走向重兵把守的溼婆金廟。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7.1 快門:1/128 焦距:40mm ISO:400 

寺廟門口都是賣油燈,黃花和牛奶的小攤,印度人進去都把牛奶撒到林迦上,恭恭敬敬地獻上黃花,擺著油燈祈禱。

對於非印度教徒的外國人,只能從二號門(Gate2)進入,沒有門票,進入需登記護照,手機、相機、液狀物一律不許帶入,所以無法攝影。

只好從網上下載一張照片,看看金廟的模樣,Lahore王國的王公捐獻880公斤的黃金做成的金光閃閃的廟頂。

恆河祭祀

印度教徒感恩於恆河所付出的全部,所賜予的一切,每天晚上在Dasawamadh Ghat(恆河岸邊最大的一個碼頭)舉行的拜祭河神的儀式,便是對恆河的回應。這一祭祀啟始於幾千年前,終年不斷的祭祀活動鄭重而熱鬧,成為了一場讓人目眩神迷的儀式。

穿越最繁華的大街,再次走到了恆河畔。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6.3 快門:1/83 焦距:28mm ISO:400 

一撥又一撥新的朝聖大軍紛至沓來。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0 快門:1/62 焦距:47mm ISO:400 

更多的朝聖者乘船而至。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124 焦距:105mm ISO:800 

不光河面的大小船隻上,滿滿載著來自各地絡繹不絕的人們,碼頭上也是座無虛席,有錢的坐在儀式臺前端,沒錢的四處散站著。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49 焦距:40mm ISO:500 

人們都說,瓦拉納西的靈魂是恆河,而恆河的靈魂是每天日落時分舉行的祭祀(Puja)儀式。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99 焦距:93mm ISO:640 

人們紛紛走向河邊,買一個河燈放漂於恆河上。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62 焦距:88mm ISO:800 

朝聖者和神牛們都在靜靜地等待……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5 快門:1/49 焦距:47mm ISO:400 

我們自然也不能例外。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32 焦距:24mm ISO:400 

我們自然也不能例外。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15 焦距:45mm ISO:800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98 焦距:105mm ISO:1600 

夜幕降臨,燈火輝煌,悠揚的歌聲從擴音器中傳出,放鬆心情,聽聽這天籟般的誦經聲。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49 焦距:73mm ISO:800 

在印度教傳統音樂和鼓聲的伴奏下,祭司們用火、裝滿清水的法螺和大筐的鮮花表達對恆河的崇敬。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12 焦距:45mm ISO:800 

祭祀儀式開始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5 快門:1/82 焦距:60mm ISO:1600 

點燃燈燭,火龍飛舞。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5.6 快門:1/49 焦距:24mm ISO:1600 

舞動銅壺,煙霧瀰漫,讓驛動的心靈漂泊在瓦拉納西這極樂世界……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99 焦距:105mm ISO:1600 

聖歌的吟誦在恆河上傳出很遠,雖然不懂得他們在唱些什麼,卻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82 焦距:105mm ISO:1600 

恆河終究是印度人的歸屬,能在恆河生老病死,人生就是一場圓滿的修行。在這裡,我們終於讀懂了印度……

器材:Canon Canon EOS 40D

光圈:f/4.0 快門:1/32 焦距:24mm ISO:1600 

不可思議的印度:遊覽圖

相關焦點

  • 梵蒂岡——人生必遊地(葉平)
    梵蒂岡城國(Vatican City State),簡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梵蒂岡是基督教大公教會(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駐地所在。
  • 伊斯坦堡——人生必遊地(葉平)
    即十九世紀考古大發掘的結果,眾所周知的特洛伊古城和木馬計發生地。過去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都會經由帝王之門進入皇宮,故帝王之門又稱作蘇丹之門,它位於皇宮的南面,於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紀又以大理石覆蓋其表面。
  • 英國遊之北愛掠影——人生必遊地(葉平)
    ),航程大約160公裡。)與藍底白叉(蘇格蘭)和白底紅叉(北愛爾蘭)組合而成。)標誌前留影。300年來,地質學家們研究其構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紀(大約5000-6000萬年前)時由活火山不斷噴發而成的。這個壯觀的景點同時大大推動了地球科學的發展。
  • 美國紐約與華盛頓——人生必遊地(葉平)
    美國紐約(New York, USA),於1624年建城,現屬於紐約州管轄,是美國的金融經濟中心、最大城市和港口,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城市,大紐約都會區人口大約1800萬。聯合國總部位於該市,紐約也被公認為世界之都。美國首都華盛頓,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Washington D.C.)
  • 泰國清萊金三角——人生必遊地(葉平)
    白廟的設計者名叫Chalermchai Kositpipat(泰語讀音大致是「察霖猜.冠習披帕」),其實他還有個中文名字叫許龍才。 虔誠地朝拜。> 清萊還有這麼一個特殊的村落,村裡有一個奇怪的傳統習俗:所有女人從小就在脖子上用銅環一層層地套
  • 印度遊:瓦拉納西鹿野苑(葉平)
    (網上下載照片) 尼泊爾西部的藍毗尼(古屬印度),佛祖出生之地。相傳公元前623年,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妻摩耶夫人,在蘭毗尼花園裡的娑羅雙樹下,生下悉達多。(網上下載照片) 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佛祖成佛之地。位於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巴特那城南。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這裡的一棵菩提樹下,盤膝而坐,閉目沉思,靜修了6年,終於成佛。
  • 懷古寧波之溪口普陀——美麗中國(葉平)
    去寧波市旅遊懷古,必去五大景點:天一閣藏書樓、寧波老外灘、餘姚河姆渡遺址、奉化溪口雪竇山與周邊的舟山群島普陀山。從七千年中國古先民遺址,到彌勒菩薩和觀音菩薩道場,不得不遊的5A級旅遊景區。分兩次記錄早年到寧波懷古之往事。本輯僅為遊覽奉化溪口和雪竇山,以及周邊舟山群島的普陀,即寧波的彌勒菩薩和觀音菩薩兩大道場之景物。
  • 臺灣環島行(臺東臺南遊)——美麗中國(葉平)
     太魯閣(TAROKO),取自臺灣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偉大的山脈',偉大的山脈中居住著太魯閣人信奉的彩虹神靈。 這裡的景色之雄奇,可以說是鬼斧神工,參天地造化之最,因而被列為'臺灣八景'之一,名曰'魯閣幽峽'。
  • 印度遊:德裡掠影(葉平)
    2012年4月21日、28日印度首都德裡(Delhi)分為舊德裡和新德裡兩部分,是印度第三大城市。新舊德裡隔著一座德裡門。猶如兩個貧富懸殊的鄰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作為古印度歷代首都,德裡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眾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
  • 周莊印象——美麗中國(葉平)
    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鬱的吳地文化,使之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江南水鄉的典範。周莊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中國江南著名的古村鎮,烏鎮、南潯、西遞、宏村、同裡、木瀆、篁嶺、婺源……,已經走過了多數。
  • 河西走廊——美麗中國(葉平)
    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十)
    但這裡的確是印度古人在這片土地上,記錄下來的那場驚天動地的正義之戰。真的是在這裡,在般度族和俱盧族開戰前夕,當阿周那面對的對手是自己最敬愛的長輩,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維護之神毗溼奴的第八個化身黑天對他說了那段著名的話(這段話成了後來著名的印度教宗教哲學書籍——《薄伽梵歌》),阿周那說:「小時候,我爬在泥土裡玩耍,由於不懂事,抓著毗溼摩的褲腳喊:爸爸
  • 麥積山石窟——美麗中國(葉平)
    (節選自《散文》2014年第4期)麥積山西崖從麥積山東崖最高的「散花樓」(第4窟),穿過西側「小有洞天」崖壁隧道,經「牛兒堂」(第5窟)沿棧道繼續西行,便進入麥積山的西崖。第191窟,西魏(535—556年),宋代重修,現存泥塑造像7身,龕外下方塑化生力士,兩側上方懸塑交腳菩薩,構思奇特。
  • 湘西鳳凰古城——美麗中國(葉平)
    ,更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位於沱江南岸,與古城牆同築於清康熙五十年(1715年),久經滄桑,偉然屹立,與北門碼頭共同構成鳳凰古城標誌性建築。。 北門碼頭為「沱江泛舟」起點,也是遊人聚集之地。為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楊氏家族看戲、祭祀、議事和執法的場所。
  • 絲路甘肅:走進九色香巴拉(葉平)
    為了避免重複,本文僅僅記錄在甘南之旅。精心設計了「跟團遊」不可能企及的線路,安排了各景點中舒適的住宿條件,沿途偶遇可看可攝的景點,則隨叫隨停,真有點像是「自駕遊」。 郎木寺四面群山環繞,林木茂密,風景十分優美,素有「東方小瑞士」的美譽,是老外們格外鍾情之地
  • 五登神農架——靈秀湖北(葉平)
    1997和2008前後兩幅圖可見不同)。(大神農架)的險峻。我還是深深地懷念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下榻林區招待所,因沒有澡堂,熱情的大媽服務員讓我們直接躺在燒熱的大鍋裡洗熱水澡,經歷了一次人生奇特的體檢。
  • 普斯科夫,必遊之地
    這次,我們前往普斯科夫,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將來前往俄羅斯旅遊的一處「必遊之地」。普斯科夫的地理位置靠近歐洲,其歷史早於莫斯科,公元903年的編年史中就曾被提及,這意味著它比莫斯科建城早一個多世紀。普斯科夫經歷過不少動蕩時期。作為距離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邊界不遠的一座城市,這裡是古代俄羅斯的主要貿易中心和重要防禦地點。
  • 行攝北京:秋遊圓明園(葉平)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裡,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每到盛夏,清朝皇帝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
  • 煙雨雲臺山——美麗中國(葉平)
    在我看來,煙雨濛濛的雲臺山,無疑是河南風景最美的地方(沒有之一),雖然因為旅行的時間過早,我們也只是跑了雲臺景區的一半,但仍然有必要展示這些用簡易卡片相機拍攝的美景,並從網上下載若干我們還沒有見過的雲颱風景美圖。真可謂: 早知有雲臺,何必去江南。
  • (原創)真實的印度(1):班加羅爾印象
    印度,在大家印象中,是一個神奇,神秘的國度。因為有機會經常去印度出差,所以計劃分幾期向大家展示一個真實的印度,願大家喜歡。今天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班加羅爾之行。為了安全起見,偷偷拿手機打開了導航,看看司機是否繞路,但最終證明我還是多慮了,計程車司機服務還是不錯的:) 到達酒店,保安攜警犬進行安檢,用鏡子檢查車底,據說在印度的公司,酒店等場所,車輛進入都要進行安檢,有的只是拿反光鏡照照看車下是否有炸彈,有的卻要將前機蓋,後備箱都打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