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印象——美麗中國(葉平)

2020-10-19 葉老師YP

周莊,史載建於公元1086年的古鎮,地處上海與蘇州之間的崑山市。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鬱的吳地文化,使之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江南水鄉的典範。周莊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

中國江南著名的古村鎮,烏鎮、南潯、西遞、宏村、同裡、木瀆、篁嶺、婺源……,已經走過了多數。然而,平生第一次去的古鎮,必定是周莊,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水鄉」,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年,只能寫成此篇追憶的印象。

牌樓塔影

周莊鎮舊名貞豐裡。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但那時的貞豐裡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

公元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裡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周莊舊集鎮。

「牌樓塔影」指周莊古牌樓和其西北邊的全福塔,古牌樓其實是周莊古鎮景區的出入口之一,為仿古建築,四根花崗石柱子支撐起木質鬥拱和重簷翹脊的蓋頂,氣勢非凡。

古牌樓與周莊最高的一處建築,高33米、五層六角的仿古寶塔全福塔相映成趣,遊客不用進景區就能看到牌樓塔影的周莊第一景。

周莊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

周莊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裡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

周莊必去十大景點:雙橋、沈廳、張廳、富安橋、全福講寺、迷樓、周莊博物館、周莊舫、澄虛道院、沈萬三故居等。我們當年還沒有走全。

中國第一水鄉伴隨著5A景區標識的周莊。

進入周莊,時間也會不由自主慢下來,不妨伴著楊柳綠波、船娘清唱,步入水鄉小橋流水間,尋一個溫柔的江南美夢。

周莊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簷,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

周莊鎮小河環繞,沿岸風景秀美,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圖。

周莊古橋居多,且橋橋相望,橋橋相連,至今仍保存著建自元、明、清代的石橋。

穿街走巷,跨過一座又一座古橋。

雙橋與逸飛之家

古鎮中心的永安橋與世德橋合稱為雙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因其橋孔一方一圓呈直角相連,形似一枚中國古代的鑰匙,也稱為鑰匙橋。

八十年代初,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以「雙橋」為題材所作的油畫《故鄉的回憶》,經由美國石油大王哈默收藏並贈送給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並被聯合國選為首日封。

從此,雙橋便成為了江南水鄉歷史文化的載體和美的象徵,周莊也作為江南水鄉的代表走向了世界。 

逸飛之家位於雙橋旁,由一座明清建築修建而成,為陳逸飛先生工作室。

陳逸飛不是周莊人,但他把周莊當作了故鄉。他多次到周莊寫生、作畫,其中一幅就叫《故鄉的回憶》。周莊富有了江南水鄉的全部特點,看到周莊也就感覺到了故鄉的一切。

大堂主要展示陳逸飛先生的一些作品、手稿與榮譽證。四周牆面懸掛著他生前的一些榮譽證書(模特之星)(東方之光),還有一些聘書(上海經典建築)(2010上海世博會)等牌杯。

大堂正中立有為他鑄作的半身雕塑銅像。

二樓為文房四寶、籤字臺,還有一些歐式家具裝飾,牆面平掛著他生前拍過的電影《人約黃昏》、《理髮師》等一些照片和介紹。

陳逸飛的名作《故鄉的回憶》,畫的正是不遠處的雙橋。

陳逸飛的著名畫作《佳人》。

逸飛之家坐擁一方面積不小的清幽小院,院中種有海棠和桂花樹,小院周圍是古色古香的水鄉建築。逸飛之家寄託了周莊人對陳逸飛的感激之情。

周莊因此也成為藝術家的故鄉,很多的藝術家在這裡找到了靈感。每天都有不同地域的藝術家來到這裡,每個角落都能看到他們沉醉的身影,他們把自己同周莊融在了一起。

附上我的中學學長、業餘畫家、中國地質大學周再盛教授的周莊臨摹畫作,將水鄉美景描畫得惟妙惟肖。

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

富安橋

在周莊諸多石橋裡,富安橋是周莊古鎮較古老的橋,始建於公元1355年,原名總管橋,重建後成了石拱橋,同時改名為富安橋。

據說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願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發配充軍的復轍,而主動捐錢為鄉裡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後祈求安康的心願。

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較長的一塊在橋東 以作為行人坐歇的欄杆石,一塊用作橋階,較短的三塊鋪在西橋堍,足以證明該橋的歷史悠久。

周莊小河上一座橋接著又一座橋。

周莊小河上一座橋接著又一座橋。

江南水鄉好風光

江南水鄉好風光

江南水鄉好風光

周莊張廳

張廳是周莊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怡順堂,

相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弟徐逵的後裔於明正統年間所建。清初出賣給張姓人家。近幾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精心維修,恢復了原有的風貌。

張廳的正名為玉燕堂。作為殷富人家的宅第,張廳歷經五百多年滄桑,但氣派依舊。

大廳軒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見的木鼓墩(柱礎),這是明代建築的明顯標誌。廳堂內布置著明式紅木家具,張燈結彩,迎送賓客。

張廳的前面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上下落不都設蠡殼窗戶。

張廳的牆上懸掛著字畫,有—副對聯尤其引入注目,上聯是「轎從門前進」,下聯是「船自家中過」。仔細琢磨,對聯十分貼切地寫出了張廳的建築特色。

張廳後院擁有太湖石假山花園。

周莊沈廳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共分七進五門樓,建築布局具有大戶人家的派頭。

沈廳是周莊的必遊景點,遊客到此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尋巨富沈萬三的往事。

沈廳的第一進是水牆門,相當於沈家的私家碼頭,供沈家人停靠船隻;第二進是門廳;第三進是茶亭,用來招待身份一般的客人;第四進是正廳松茂堂,用來招待貴賓;第五進是女子居住的大堂樓;第六進是小堂樓;第七進是餐廳,邊上有廚房。

磚雕門樓、正廳、聚寶盆、銅壁畫是沈廳的幾個看點。在第三進和第四進之間的門樓是沈廳五個門樓中最精細的一個,門樓上有漂亮的磚雕,中間刻著「積厚流光」字樣。

正廳松茂堂寬敞氣派,抬頭可以看到舊時的暗窗。第六進小堂樓裡有沈萬三的塑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閃閃的聚寶盆,據說聚寶盆可以給人帶來財運。在沈廳的備弄兩邊有銅壁畫,介紹了沈萬三傳奇的一生。

沈萬三生於1286年,本名沈富,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他依託周莊,廣集貨資,通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據說,不但是周莊受惠於他,南京城的建城,沈萬三也有一半的功勞,因為富可敵國的他受到朱元璋的眼紅,而被逼出資與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

有趣的是,當我們遊歷到貴州安順天龍屯堡時,也曾看到過圖示的「沈萬三故居」和中華財神廟。

據說,明洪武六年,沈萬三就"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功勞,趁熱打鐵請求出資犒賞三軍,這一馬屁拍到皇帝馬腳上。朱元璋大怒道:"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好在馬皇后還算清醒,覺得有點過分,勸道:"不祥之民,天將滅之。陛下何誅焉!"沈萬三才保住小命,發配雲南,最後客死他鄉。

其實,沈萬三並沒有隨軍西遷,最終是他的小兒子沈茂代替父親隨著屯田的軍隊來到貴州。雖然如此,天龍屯堡仍然建有供奉著沈萬三的中華財神廟。

還是回到周莊沈廳。沈萬三在此地還發明了風味獨特的「萬三蹄」。它的做工相當考究,要經過幾個小時的燜蒸煨煮,加上十幾味原料,才形成了蹄色醬紅,外形飽滿的特點,香氣撲鼻。

萬三蹄其實就是豬蹄,為避朱元璋的諱而改稱為「萬三蹄」。據稱,這也是當年朱元璋考沈萬三時出的難題。朱元璋令其不用刀而分蹄,沈萬三臨機應變,抽出一根骨頭當刀解了題,於是朱元璋說「那就稱為骨刀吧」。從此以後,酥蹄便成了周莊的傳統吃法。

萬三蹄後來變為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

經數百年的流傳,也成為周莊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意為團圓,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

到了周莊,你一定會發現,這裡處處都有售萬三蹄,整個周莊散發著蹄香。

穿過周莊的大街小巷,旅遊商業越來越繁華。

穿過周莊的大街小巷,旅遊商業越來越繁華。

穿過周莊的大街小巷,旅遊商業越來越繁華。

穿過周莊的大街小巷,旅遊商業越來越繁華。

我們沒有進入正規的萬三酒樓用膳。

而是來到自詡為「老字號」的農家飯店。

第一次品嘗到也能上桌的五穀雜糧。

第一次「拼死吃河豚」,雖然在周莊已是稀鬆平常事。

古戲臺

周莊所在的崑山是崑曲的發源地,為弘揚傳統文化,周莊恢復重建了古戲臺。

古戲臺、走馬樓式觀演樓、展覽館等建築圍繞著中間的廣場,整個建築群猶如北京的四合院。古戲臺中心眾多的木雕鳳凰構成了鳳凰藻井,這是利用共鳴原理築成的「高級音響」,使這裡的演出更加婉轉動聽。

沒有演出時,古戲臺也是開放的,你可以看看裡面關於傳統曲藝的介紹、展出的戲曲服裝等。

周莊舫

暫時走出周莊小城鎮區域。

來到白蜆湖之濱的雲海度假村。

穿過「雲海閣」門洞,走過木質棧橋,就踏上了周莊舫。

周莊舫又名APEC會議船舫,是一艘古樸的固定式畫舫,停泊於周莊古鎮景區外面、白蜆湖畔,為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而建。

周莊鎮的周鎮長為親自我們介紹周莊舫。

船內有一個寬敞的會議廳,鋪著手工編織地毯,圍繞著藤椅。會議廳的兩側是木格長窗,窗外各是一米寬的船舷走廊。沿著樓梯,可以到達周莊舫的上層,這裡有一個咖啡廳,廳外還有一個露天酒吧,鑄鐵椅子散落其間,兩側是木質欄杆。憑欄遠眺,可以欣賞白蜆湖的景色。

周莊舫為中國第一水鄉揚名立萬。

坐在藤椅上,過一把「部長癮」。

湖面波光粼粼,水面上成片成片的綠葫蘆,

加上不遠處一條條貨輪駛過,真是江南水鄉一道獨有的風景。

江南水鄉一道獨有的風景!

周莊夜色

重新返回周莊古鎮。

再次翻過一座又一座古橋,尋找周莊的遊船。

周莊的遊船可有四種不同體驗:急水揚帆江南田園的環鎮水上遊;

吳儂軟語穿橋入巷的古鎮水巷遊;

尋財訪古的萬三水上財道;

槳聲燈影下的周莊夜遊。

選擇水路與水鄉零距離相擁,那片溫柔最是暖人心田。

夜幕降臨的時候,周莊的燈火亮了,橋連著橋,船跟著船,遠遠近近,曲曲彎彎。

在一輪明月的映襯下,是一幅秀美的江南湖波月色圖。

眼前的水色燈影,水波兩邊樓堂閣榭映過來的燈光,連同那舊宅中隱隱的江南絲竹之樂,古鎮的景致漸漸沁入心中。

周莊周邊的新農村

感謝周莊中學,派來正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生擔當全程導遊。

十年前,周莊的中小學校已經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

甚至專為農民工子女修建的學校亦是如此漂亮。

操場上早已鋪設了塑料跑道,不輸於當年我們中西部地區大城市的中小學校。

走進周莊附近的農民新村。

一棟棟別墅般的住宅樓映入眼帘。

別墅般的住宅樓

甚至還有高檔會所供村民們休閒娛樂。

相關焦點

  • 九色甘南——美麗中國(葉平)
    甘南境內草原廣闊,被稱為中國小西藏和甘肅後花園,擁有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美麗的桑科和尕海、神奇的扎尕那、甘川交界的郎木寺……大自然賜予的神奇景色,神秘的宗教文化以及濃鬱的民族風情,讓甘南成為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被譽為純淨聖潔、世人仰慕的九色香巴拉人間仙境。
  • 呼倫貝爾草原——美麗中國(葉平)
    呼倫貝爾市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通商口岸,其中滿洲裡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殺進黃河流域,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雌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俗稱「達賚」(音「賴」),蒙古語意為
  • 興義萬峰林——美麗中國(葉平)
    由近兩萬座奇峰翠巒組成的萬峰林,神奇、秀美,綿延達十五公裡,為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為「雲貴奇縫」的馬嶺河峽谷,以萬峰、千島、百瀑、奇谷、彩畫的神奇地縫為景觀特色,被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
  • 河西走廊——美麗中國(葉平)
    絲路山水名城,中國黃河之都。嘉峪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5A級(AAAAA)旅遊景區。然而,為了保護莫高窟,有關部門在洞穴前統一加修了堅固而整齊的水泥護牆(照片中方方正正的建築物),安裝了厚重的防盜門
  • 麥積山石窟——美麗中國(葉平)
    美麗端莊、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從佛陀的曲眉豐頰間蕩漾開來,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樹。(節選自《散文》2014年第4期)麥積山西崖從麥積山東崖最高的「散花樓」(第4窟),穿過西側「小有洞天」崖壁隧道,經「牛兒堂」(第5窟)沿棧道繼續西行,便進入麥積山的西崖。
  • 2014江南遊:周莊啊周莊(下)
    她們向遊客展示中國最古老的手藝,讓大家看一看,那些顏色、圖案古拙的土布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從一個破敗、凋敝的小鎮到年接待260萬遊客的中國第一水鄉的轉變,周莊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其發展之路也被旅遊業界稱為「周莊模式」。   然而,現在的周莊卻因為對於旅遊資源的開發不當而成為眾矢之的。   「百度」一下周莊,諸如「亂收費商味濃」、「周莊就這樣被糟蹋了」、「這輩子不可能再去了」等類似跟帖撲面而來。
  • 港澳行追憶(澳門)——美麗中國(葉平)
    澳門旅遊塔(左),是集觀光、美食、商務和冒險於一體的澳門新景點。塔樓高338米,是全球排行第10的獨立塔樓。「三巴」這個名字是來自於「聖保羅」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
  • 開封宋都——美麗中國(葉平)
    開封是河南省地級市,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它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
  • 龍宮石鐘山——美麗中國(葉平)
    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鹹豐八年(1858年),彭玉麟稟奏朝廷,曾國藩當即寫了奏摺。同年八月,「著照所請」的聖旨下達,從而啟動了石鐘山的修復工程。紺園為僧寺的別稱(佛國土的顏色為紺青,故僧寺又叫紺園或紺坊)。園前,遠可餐廬山秀色,近可覽上石鐘山全景。傍晚,湖天夕照,彩霞滿天。山色湖光,瞬息萬變,壯麗奇觀,引人入勝。
  • 煙雨雲臺山——美麗中國(葉平)
    在我看來,煙雨濛濛的雲臺山,無疑是河南風景最美的地方(沒有之一),雖然因為旅行的時間過早,我們也只是跑了雲臺景區的一半,但仍然有必要展示這些用簡易卡片相機拍攝的美景,並從網上下載若干我們還沒有見過的雲颱風景美圖。真可謂: 早知有雲臺,何必去江南。
  • 懷古成都——美麗中國(葉平)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其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家道中落,妻女流寓蜀中。其真正的歷史原因在於,武侯祠建於唐代,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這裡成為了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廟。
  • 懷古上海——美麗中國(葉平)
    上海,中國最大的現代化都市,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在元、明時期屬於松江府,開埠歷史不長,雖然也屬歷史文化名城,但擁有的是近代城市文化底蘊。
  • 湘西鳳凰古城——美麗中國(葉平)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有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間,石板街道200多條,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相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
  • 南嶽衡山——美麗中國(葉平)
    衡山,又名南嶽、壽嶽、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主體部分在湖南衡陽市南嶽區境內,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被尊稱南嶽聖帝。
  • 本溪尋楓——美麗中國(葉平)
    本溪,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建國初期曾經是中國十大直轄市之一。本溪桓仁五女山城為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的發祥地和清朝的肇興地,素有「東北人文祖源」之稱。自唐代杜牧詩云「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以來,紅楓就成了秋的名片;而在秋季觀賞楓葉,必然會想到本溪——這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楓葉之都」的城市!
  • 芙蓉桃花源——美麗中國(葉平)
    溪州銅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為中空八面體,柱上刻有'復溪州銅柱記',共2000多宇,字體秀麗,是研究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重要實物資料 德夯的苗語為「美麗的峽谷」,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
  • 中國水鄉第一榜,如詩如畫如周莊(原創)
    《詩畫周莊》千裡鶯啼綠映紅,碧水環抱周莊弄,古宅古橋古風蹤,夢裡江南韻無窮。如詩如畫煙雨濛,綠色生態必推崇,第一水鄉眾人送,最美古鎮貫長空。多年來由於工作原因我遊歷了世界很多國家,中國境內的旅遊相對來說較少。
  • 不到長城非好漢——美麗中國(葉平)
    不到長城非好漢,它是「美麗中國」最重要的標誌。目前比較知名的長城景區主要有: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居庸關、慕田峪和雁門關。其中,以北京的八達嶺和居庸關最具代表性。 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長達80餘年的修建,共建
  • 鎮江古京口——美麗中國(葉平)
    遊完瓜州(揚州)必須繼續走京口(鎮江)。鎮江古稱京口,位於江蘇省南部,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它不僅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發源地,也曾是三國東吳孫權建立的都城。
  • 尋夢武陵源(1)——美麗中國(葉平)
    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武陵源,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濃鬱的原始野性將人們徵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武陵源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和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武陵源橫跨湘西三縣(原大庸、慈利、桑植),地域遼闊。我們曾四次尋夢武陵源:1985年利用暑假遊覽了初建期的張家界老景區(黃石寨、金鞭溪、水繞四門);1993年參加出版社組織的作家筆會,遊覽了剛開放的天子山和索溪峪景區(黃龍洞、寶峰湖等);2005年的春遊,遊覽了武陵源臨近景區(芙蓉鎮和德夯苗寨);2012年重遊天子山和新開發的袁家界、楊家界景區。僅剩下天門山景區(天門洞、玻璃棧道、玻璃橋等)留待今後有機會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