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美麗中國(葉平)

2020-10-19 葉老師YP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黃土高原西部過度地段,海拔2960米,轄合作市和夏河、迭部、舟曲、瑪曲、碌曲等縣。甘南境內草原廣闊,被稱為中國小西藏和甘肅後花園,擁有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美麗的桑科和尕海、神奇的扎尕那、甘川交界的郎木寺……大自然賜予的神奇景色,神秘的宗教文化以及濃鬱的民族風情,讓甘南成為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被譽為純淨聖潔、世人仰慕的九色香巴拉人間仙境。

第三次從蘭州出發,開啟甘南九色香巴拉之旅。

東鄉

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看黃土高坡的溝溝壑壑。

東鄉族是甘肅省頗具特色的一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鄉族人口數為51.5萬,使用東鄉語,大部分人會說漢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

東鄉族自治縣境內山巒起伏,六大山梁夾著六條山溝。

以東鄉族發祥地和絲綢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聞名。

途經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在古代春秋時期為羌、戎之地,戰國末期屬古雍州之城。

臨夏號稱「中國的麥加」,遍布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臨夏花兒是源於臨夏的一種高腔山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臨夏州為'中國花兒之鄉'。

土門關

土門關,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關口,歷史上就是各少數民族聚居區與漢族聚居區的分界處,是明代著名的二十四關之一。

土門關以北不遠處設有清真寺,而土門關南邊道路旁立有一藏式白塔。清真寺與佛塔,象徵著在土門關兩側,兩個不同的宗教世界。

據說,北邊的土地屬於阿拉的範圍,而南邊,那裡是釋迦牟尼的世界。

土門關下菜花黃

過了土門關,蜿蜒的公路直通西藏。

夏河

夏河縣因境內的大夏河得名,藏族人口佔82%,因拉卜楞寺位於其縣城西而聞名海內外。

夏河縣屬於安多西藏,安多藏民多善良溫和又熱情好客。

夏河小商品市場

甘南高原上淳樸善良的藏民,為我們的旅行帶來難忘的體驗。

入住在曲登嘎布藏式賓館。

藏式賓館民族特色的大堂。

自由享受西藏美食。

嘗嘗味美可口的糌粑。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規模僅次於布達拉宮。這個具有6大學院,48座佛殿和昂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的龐大建築群體,列居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清澈的大夏河如潔白的哈達自西向東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狀,將龍山、鳳山之間衝積成一塊盆地,藏族人民稱之為聚寶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這個聚寶盆上。

拉卜楞寺,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 相當於藏傳佛教的「清華北大」,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

據說,拉卜楞寺最興旺的時候,有四千多名僧侶,他們從小離開家人,拜高僧為師,在高僧的指導下,通過刻苦的學習,嚴謹的答辯來晉升學位,學院每年都培養出一批高層次的僧侶大學生,分赴全國各地的佛學寺院。

金璧輝煌的貢唐寶塔,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

寶塔外形金碧輝煌,內部構造精巧,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供歷世貢唐倉靈塔或木雕鍍金像,並藏有兩萬餘卷佛經。殿頂供阿彌陀佛、二世嘉木樣和千佛銅像。

據說,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在學佛成功之後,便在佛像頭上獻了蓮花形的護法冠,佛身上獻了披肩,還供了一朵酥油花及大量的酥油燈。後在西藏成為習俗,其後傳到拉卜楞寺。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晚,拉卜楞寺舉行盛大的酥油花燈會,各扎倉、昂欠、班級的僧侶們,就將工藝精巧、造型逼真、色彩鮮豔奪目,千姿百態的酥油花,抬到大佛殿前展出比賽。

酥油花藝人們將純淨的酥油,揉以各色石質礦物染料,塑造成各種佛像、人物、花卉、樹木、 飛禽、走獸等,構成美妙神奇的神話故事,使人眼花繚亂。

酥油花吸引 著四川、青海和省內數萬計的藏、蒙、土、漢等各族群眾,堪稱拉卜楞寺一絕。

拉卜楞寺的美,不僅由於外在的金碧輝煌的佛殿,氣勢非凡的佛像,香菸繚繞的煨桑爐,

五顏六色的彩幡,鱗次櫛比的崇樓廣宇,更在於悠遠的歷史和宗教的魅力。

人們可以透過濃濃的煨桑煙,久燃不滅的酥油燈和輪迴不停的轉經筒

以及磕長頭不止的信徒上,感受到這種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

對在甘南,甚至在整個安多語系和康巴語系的藏族家庭來講,如果孩子能進入拉卜楞寺,那是一種榮耀。

在他們心中,拉卜楞寺的神聖和高雅是無可比擬的。西藏的人們常常說,能在拉卜楞寺學修佛法真的是很有福報的。

登上對面山麓的曬經臺,能俯瞰到寺院及村落的全貌。

在拉卜楞寺的第二天清晨,圍著轉經長廊行走。轉經長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靈魂超越塵世進入天國之路。

看藏族信眾虔誠地一叩一拜,全身參佛磕長頭,震撼於信眾的無比虔誠,誠心向佛。

這個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共有1700多個轉經桶,綿延3.5公裡長,很是壯觀。要轉完所有的轉經筒,大約需要兩小時。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屬於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積達70平方公裡,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這裡人口少面積大,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卻遼闊無際,是一處極為寶貴的自然旅遊區。

大夏河水從南到北徐徐流過,水草豐茂,油菜花黃,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湖光山色,清澈灩麗,好一幅醉人的仙境。

這裡也是著名的英雄格薩爾王煙祭鑄神、賽馬稱王的地方。藏語中稱煙祭為桑火,進行煙祭為煨桑,因此稱此地為桑科(煨桑的地域)。

真實的「狼毒花」原來是這般模樣,其根、莖、葉均含大毒,現已被視為草原荒漠化的一種災難性的警示。

美麗的現代藏族牧牛少女,落落大方地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向我們問好。

可惜她一直戴著口罩,看不到靚麗的面容。

科才鄉

科才鄉是夏河縣建設的遊牧民定居點之一,這條路走的人不多,生態更加原始,可謂天高雲低,光影浮動。

格桑花開,萬紫千紅

九色香巴拉,疑似到了天堂。

格桑花開,萬紫千紅

甘南呈現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廣袤無垠的草原——綠茵如海,草質鮮美,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

星星點點的羊群,點綴在科才峽谷中的大片牧場中,疑似銀河跌落九天。

現代牧民也騎上了摩託代替馬匹。

歡快的羊群,奔騰跳躍。

憨態可掬的犛牛,成雙成對。

尕海

尕海草原是亞洲最優良的草場之一。每年夏季,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氣候涼爽宜人,是人們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碌曲縣境內的尕海湖,海拔3500米,是甘肅省第一大高原淡水湖,「候鳥的王國」。

這裡水草茂盛,是許多珍稀鳥類南遷北返的落腳點和繁殖基地。

雖然下著濛濛細雨,驅車抵近湖區深處,卻畢生第一次拍到了黑頸鶴。

展翅起飛的英姿。

還有大雁、沙鷗悠閒地散步。

大雁一家子。

郎木寺

創建於1748年的藏傳佛教寺院郎木寺古剎,正好在甘肅與四川分界線上,依山傍水而築。

郎木寺本身是一個地名,為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

一條小溪分界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郎木寺四面群山環繞,林木茂密,風景十分優美。

素有「東方小瑞士」的美譽,是老外們格外鍾情之地。

一條寬不足兩米的小溪從鎮中流過,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

這裡是白龍江的源頭所在。遊人也許很難料到,那洶湧澎湃、曾經帶來舟曲泥石流災難的白龍江水,竟源自如此纖細雋秀的汩汩溪流。

清澈見底的白龍江水把郎木寺小鎮一分為二,白龍江兩岸的寺院都自稱郎木寺。

屬於甘肅的是「安多達倉郎木寺」,為建於1748年的藏傳佛教寺院。由格魯派高僧———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薩木察堅贊僧格創建。它的規模和名氣雖沒有拉卜楞寺那麼大,但主持的聲望卻出奇的大,據說在西藏活佛中地位僅次於達賴和班禪。

經過歷世活佛的創建、擴建,現有聞思學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靈塔,據說該靈體的頭髮、指甲如新生長的一般。

安多達倉郎木寺轄有十座屬寺和兩座靜修院,前後有七十任赤哇,僧人最多時達500餘名,是安多地區聞名遐邇的大寺院之一。

巨大的曬經臺傲視蒼穹。

從安多達倉郎木寺俯瞰郎木寺小鎮全景。

奇怪的是,這裡的海拔雖然不是最高,但兩次經過此地,老伴都出現劇烈的高反,留下了唯一的一張照片。

屬於四川的郎木寺稱為「格爾底郎木寺」。郎木寺得名於附近山洞中酷似亭亭玉女的石巖,「郎木」在藏語中意為「仙女」。又因寺後林蔭深處有一虎穴,藏語稱「德合倉」,故該寺之名可譯為「虎穴中的仙女」。

格爾底寺院的第一世活佛茸青根登降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七大親傳弟子,於1413年建立該寺院。

格爾底這一稱謂在歷史上和信教群眾心中的地位神聖,象徵著威嚴,標榜著智慧。

格爾底寺曾有許多希世寶物,大多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在有一珍貴的寶物——五世格爾底活佛的肉身靈體。

河對面的賽赤寺天葬臺位於賽赤寺西北300多米處,是安多地區最大的天葬臺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不過是否能看到天葬就得看運氣。

扎尕那

從郎木寺向迭部縣方向行走,一片片高山草場,更勝瑞士風光一籌。

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是珍稀野生動物鐵布梅花鹿(梅花鹿新亞種,也叫四川花鹿)的家園,遠攝到可愛的小鹿吃草。

途徑迭部縣城並下榻休息。

扎尕那是迭部縣西北30餘公裡處的益哇鄉的一座古城,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築。

沿著白龍江順流而下,扎尕那石門橫亙在路口。一個由山石斷裂形成的陡坡狹道,僅有數米之寬。石門兩側矗立著斧劈刀削般垂直挺拔的巖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就是迭部人心中的香巴拉——扎尕那,曾榮膺《中國國家地理》「中國十座非著名山峰 」。《入榜評語》描述道:「扎尕那山,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而在雲霧繚繞的石峰四周,森林、草地、梯田、民居五色相間,好一幅濃墨重彩的古典油畫,自然景色美得令人窒息。

八十多年前,美籍奧地利學者約瑟夫·洛克博士在他的日記中寫到:「迭部這塊地方讓我震驚,絕對是一塊處女地。它將會成為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和所有觀光者的勝地。」

洛克還說道:就像伊甸園一樣,我平生從未見過如此絢麗的美麗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

扎尕那山勢奇峻、雲霧繚繞、宛如仙境。藏寨內遊牧、農耕、狩獵和樵採等多種生產活動合理搭配和互補融合,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典範。

深深地呼吸略帶麥香的清新氣息,環顧四周,萬籟俱寂,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聽不到車水馬龍的喧囂。久違了,我心中的田園牧歌。

東哇村全村不過四十戶人家,是一個以藏族居民為主體的山寨,房屋多是依山而建。當地藏民把他們的住房稱為踏板房:一般為兩層,下層住人,冬暖而夏涼。

深入藏家作客。

與藏族同胞親密接觸。

合作

合作市是甘南州的首府,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處。「合作」藏語音譯為'黑錯',意為羚羊出沒的地方。

米拉日巴佛閣全稱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為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在安多西藏最主要的寺院。

閣內主要供奉藏族民眾中最富傳奇色彩、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佛,以金剛為主的四密乘的眾多佛像、菩薩、護法神等各類佛像1720尊。

米拉日巴是藏傳佛教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位大師,是噶舉派(白教)創教者之一。他對密宗的心得又被後來的黃教所沿襲,所以受到藏傳佛教各派的尊崇。

相關焦點

  • 去九色甘南轉山轉水轉佛塔(1)
    早就聽說甘南秀美,我們2019年走進甘南,翻山越嶺來見她(它)。那一天開始,我們走進九色甘南。九色甘南的高原梯田,絕不比雲南元陽梯田遜色。還有這美麗的格桑梅朵九色甘南!五彩卓尼!這裡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定讓你幸福快樂的地方。
  • 去九色甘南轉山轉水轉佛塔(3)
    九色甘南在路上,那一天,我們踏上了古老的「洛克之路」,去尋找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卓尼縣尼巴村古老的藏寨。美麗的九色甘南香巴拉(我家哥們一直把車,視作第二個媳婦的。哈哈!)說到這條「洛克之路」,不得不說起一個人,一個外國人,約瑟夫.洛克。
  • 興義萬峰林——美麗中國(葉平)
    由近兩萬座奇峰翠巒組成的萬峰林,神奇、秀美,綿延達十五公裡,為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為「雲貴奇縫」的馬嶺河峽谷,以萬峰、千島、百瀑、奇谷、彩畫的神奇地縫為景觀特色,被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
  • 麥積山石窟——美麗中國(葉平)
    美麗端莊、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從佛陀的曲眉豐頰間蕩漾開來,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樹。(節選自《散文》2014年第4期)麥積山西崖從麥積山東崖最高的「散花樓」(第4窟),穿過西側「小有洞天」崖壁隧道,經「牛兒堂」(第5窟)沿棧道繼續西行,便進入麥積山的西崖。
  • 河西走廊——美麗中國(葉平)
    絲路山水名城,中國黃河之都。嘉峪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5A級(AAAAA)旅遊景區。然而,為了保護莫高窟,有關部門在洞穴前統一加修了堅固而整齊的水泥護牆(照片中方方正正的建築物),安裝了厚重的防盜門
  • 呼倫貝爾草原——美麗中國(葉平)
    呼倫貝爾市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通商口岸,其中滿洲裡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殺進黃河流域,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雌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俗稱「達賚」(音「賴」),蒙古語意為
  • 「原創」梵天淨土,九色甘南(三)多彩聖地(下)
    上接《 梵天淨土 九色甘南(二)多彩聖地(上)》【遊】規模最大的聞思學院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家所著的五部大論(《釋量論》、《般若論》、《中觀論》、《具舍論》、《戒律論》)。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之中樞。
  • 周莊印象——美麗中國(葉平)
    周莊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中國江南著名的古村鎮,烏鎮、南潯、西遞、宏村、同裡、木瀆、篁嶺、婺源……,已經走過了多數。然而,平生第一次去的古鎮,必定是周莊,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水鄉」,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年,只能寫成此篇追憶的印象。
  • 港澳行追憶(澳門)——美麗中國(葉平)
    澳門旅遊塔(左),是集觀光、美食、商務和冒險於一體的澳門新景點。塔樓高338米,是全球排行第10的獨立塔樓。「三巴」這個名字是來自於「聖保羅」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
  • 開封宋都——美麗中國(葉平)
    開封是河南省地級市,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它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
  • 煙雨雲臺山——美麗中國(葉平)
    在我看來,煙雨濛濛的雲臺山,無疑是河南風景最美的地方(沒有之一),雖然因為旅行的時間過早,我們也只是跑了雲臺景區的一半,但仍然有必要展示這些用簡易卡片相機拍攝的美景,並從網上下載若干我們還沒有見過的雲颱風景美圖。真可謂: 早知有雲臺,何必去江南。
  • 龍宮石鐘山——美麗中國(葉平)
    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鹹豐八年(1858年),彭玉麟稟奏朝廷,曾國藩當即寫了奏摺。同年八月,「著照所請」的聖旨下達,從而啟動了石鐘山的修復工程。紺園為僧寺的別稱(佛國土的顏色為紺青,故僧寺又叫紺園或紺坊)。園前,遠可餐廬山秀色,近可覽上石鐘山全景。傍晚,湖天夕照,彩霞滿天。山色湖光,瞬息萬變,壯麗奇觀,引人入勝。
  • 懷古成都——美麗中國(葉平)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其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家道中落,妻女流寓蜀中。其真正的歷史原因在於,武侯祠建於唐代,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這裡成為了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的祠廟。
  • 懷古上海——美麗中國(葉平)
    上海,中國最大的現代化都市,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在元、明時期屬於松江府,開埠歷史不長,雖然也屬歷史文化名城,但擁有的是近代城市文化底蘊。
  • 湘西鳳凰古城——美麗中國(葉平)
    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有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間,石板街道200多條,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相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
  • 南嶽衡山——美麗中國(葉平)
    衡山,又名南嶽、壽嶽、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主體部分在湖南衡陽市南嶽區境內,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被尊稱南嶽聖帝。
  • 本溪尋楓——美麗中國(葉平)
    本溪,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建國初期曾經是中國十大直轄市之一。本溪桓仁五女山城為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的發祥地和清朝的肇興地,素有「東北人文祖源」之稱。自唐代杜牧詩云「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以來,紅楓就成了秋的名片;而在秋季觀賞楓葉,必然會想到本溪——這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楓葉之都」的城市!
  • 芙蓉桃花源——美麗中國(葉平)
    溪州銅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為中空八面體,柱上刻有'復溪州銅柱記',共2000多宇,字體秀麗,是研究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的重要實物資料 德夯的苗語為「美麗的峽谷」,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
  • 不到長城非好漢——美麗中國(葉平)
    不到長城非好漢,它是「美麗中國」最重要的標誌。目前比較知名的長城景區主要有: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居庸關、慕田峪和雁門關。其中,以北京的八達嶺和居庸關最具代表性。 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長達80餘年的修建,共建
  • 鎮江古京口——美麗中國(葉平)
    遊完瓜州(揚州)必須繼續走京口(鎮江)。鎮江古稱京口,位於江蘇省南部,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它不僅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等傳說發源地,也曾是三國東吳孫權建立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