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遊:瓦拉納西鹿野苑(葉平)

2020-10-19 葉老師YP
2012年4月26日

印度北方邦宗教名城瓦拉納西以北10公裡處的鹿野苑,是當年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後第一次說法收徙的地方,至此佛教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宗教。迄今兩千多年來,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超過5億人之眾。 這個地方在佛教史上佔據著特殊重要的地位。


由中央邦的克久拉霍到北方邦的瓦拉納西,全程約450公裡,坐班車需要7-8個小時左右。最方便的是乘坐飛機前往。


不到1 小時,直接抵達瓦拉納西機場。


在瓦拉納西,最先進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稱為「印度之母」的神廟。


印度母廟是一座可供所有印度人參拜的廟,因為它供奉的不是任何一尊神祗,而是一幅碩大的印度的地形圖——這倒不失為一種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室內不讓拍照,此為網上下載照片)


鹿野苑,佛教著名的四大聖地之一,每天都吸引著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眾前來朝拜。四大聖地分別是:地處尼泊爾的蘭毗尼,以及地處印度的菩提伽耶、庫耶那迦和鹿野苑。


佛教產生於印度。佛祖釋迦牟尼尊者,是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網上下載照片)


尼泊爾西部的藍毗尼(古屬印度),佛祖出生之地。相傳公元前623年,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妻摩耶夫人,在蘭毗尼花園裡的娑羅雙樹下,生下悉達多。(網上下載照片)



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佛祖成佛之地。位於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巴特那城南。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這裡的一棵菩提樹下,盤膝而坐,閉目沉思,靜修了6年,終於成佛。(網上下載照片)


位於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的庫耶那迦,佛祖圓寂之地。佛祖80歲時自知已得重病,涅盤那天,他在一個長滿娑羅雙樹的小樹林裡安了繩床,枕著右手側身而臥,頭朝北,腳朝南,離世而去。(網上下載照片)


瓦拉納西的鹿野苑,則是佛祖「初轉法輪」之處。


相傳,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這裡曾經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中常有鹿群出沒。


就在這個鹿野苑,佛祖第一次對他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五位隨從講解佛法,


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超脫之道。


五位隨從頓悟後,立即披上了袈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侶。


至此,佛教最終具備了佛、法、僧三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宗教,並開始在印度興起。


這棵碩大的菩提樹,樹高數丈,青蔥而濃密,據說它是從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而成。


當年,釋迦牟尼正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向五位弟子講經布道。其後,釋迦牟尼住世說法四十五年,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


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來過此地參拜(圖為菩提樹旁的中文碑刻)。


在《大唐西域記》裡,玄奘以「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描述了鹿野苑的勝景。


由於佛教在印度逐漸衰微,古代廟宇大多被毀,鹿野苑也漸漸湮沒沉埋不知所蹤。從鹿野苑內整體經堂的遺址看,仍能依稀感受當年佛教的宏大氣派。


直到近代,西方和印度考古學家根據《大唐西域記》裡的準確記載找到了這個遺址,讓沉埋幾百年的佛教古蹟重放光彩。


目前,遺址中僅存的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古建築,


這也是鹿野苑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蹟——塔高33米的達曼克塔。


塔的下層為石築,上層為較凸的圓錐形,磚砌而成,內為實心,顯得古樸而自然。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寫此塔道:「精舍西南有石翠堵坡(即達曼克塔),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鑑照映徹……。」


玄奘所說的「阿育王石柱」,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為紀念佛祖初轉法輪而修建。


這個石柱現在完整地保存在附近的鹿野苑博物館(我們雖已親眼目睹,可惜不讓拍照),整個柱高約兩米,上面四頭雄姿勃發的獅子,現已作為當今印度國徽的圖案。



從網上下載補充一幅「阿育王石柱」的頂部照片,可與上述殘破石柱底部對應。


從鹿野苑正門看去,慕爾甘陀哈庫提寺(Mulgandha Kuti)隱藏在綠樹從中。


據傳最早的慕爾甘陀哈庫提寺修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笈多王朝時重修,莫臥爾時期阿克巴大帝再修。


現在的寺廟則重建於1931年,模仿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寺而建。


從大門進入,


裡面供奉著佛祖的金色佛像,


寺內牆壁上,有描述佛祖生平故事的彩色繪畫。真實地反映了佛祖成佛的傳說:「六年的苦修使他形容枯槁,虛弱的身體讓他難以行走」,


慕爾甘陀哈庫提寺前的宣傳畫,也在向人們講述佛祖的故事:佛祖在鹿野苑生活期間,一位厭倦了奢華生活的富家子弟耶舍(Yasa)來到了這裡,他向親朋好友推介佛的觀點,勸說他們皈依佛門,於是,人世間開始出現了第一批佛教信眾……

相關焦點

  • 印度遊:德裡掠影(葉平)
    2012年4月21日、28日印度首都德裡(Delhi)分為舊德裡和新德裡兩部分,是印度第三大城市。新舊德裡隔著一座德裡門。猶如兩個貧富懸殊的鄰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作為古印度歷代首都,德裡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眾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
  • 印度之光瓦拉納西——人生必遊地(葉平)
    在釋迦牟尼時代,瓦拉納西隸屬於印度最強大的古國之一摩揭陀王國,附近的鹿野苑是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後初轉法輪之處,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聖地。這座聖城除了恆河浴場,還有溼婆金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新印度金廟和鹿野苑博物館等名勝古蹟。
  • 瓦拉納西-永恆之城(視頻)
    瓦拉納西(Kashi)是一座比歷史更久遠的城,自古以來無數開悟聖人的臨在讓它熠熠生輝。
  • 印度佛跡朝聖之旅I 瓦拉納西之行
    Sravasti(舍衛城)Lumbini (藍比尼)Kushinagar (拘屍那迦)Vaishali(吠舍離)Nalanda (那爛陀)Rajgir(王舍城)Bodhgaya (菩提迦耶)(鹿野苑)- 未住Sravasti(舍衛城)- 緬甸寺、韓國寺(隨喜,包三餐)Kushinagar (拘屍那迦)- 中華靈山寺(隨喜,550/晚 不包吃)Nalanda (那爛陀)-未住Rajgir(王舍城)——泰國寺(隨喜,包三餐)Bodhgaya (菩提迦耶)——泰國寺
  • 恆河.生與死.瓦拉納西——印度掠影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此次印度遊學的詳細行程。)▲  最神聖的一段瓦拉納西(Varanasi)古城旁的河岸。無數印度教徒,千裡迢迢來到瓦拉納西,為了浸身於河裡沐浴。他們深信恆河聖水能洗脫一生犯下的罪孽與病痛,靈魂因此純潔而升天。
  •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鹿野苑初試啼聲
    > 傳說佛祖悟道後一路向西走了200多公裡,來到印度教聖地瓦拉納西(Varanasi),在郊外的一個養鹿場首次開壇講道,傳播佛法。
  • 我在瓦拉納西的旅行日記(2)
    根深蒂固的文化從來都不會被侵蝕,我想這句話用在瓦拉納西再合適不過了。瓦拉納西是個印度悠久歷史的古城。前幾天剛到達的時候,一個人包了一條小船簡單遊覽了恆河。當時船夫Bubh指著岸邊的一個建築說,你看,這是家日本旅館。過了一會又說,你看,那是一家韓國餐廳。
  • 晨光中的瓦拉納西街道也是如此唯美
    瓦拉納西是世界上最古老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是印度教的聖城。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4大樂趣:敬仰溼婆神(印度3大神之一)、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一:瓦拉納西的日出日落初到瓦拉納西那天是凌晨5點,下了火車,急急忙忙趕往河邊的GHAT(恆河GHAT位於瓦拉納西城東南方,由北向南沿河而建),租船看日出,看晨浴,人品大爆發,到達河邊的時候,天剛蒙蒙亮,天空還是紫色的,已經可以看到滿天紅霞。
  • 印度05:參觀佛教聖地鹿野苑,唐僧曾在鼎盛時到此,如今只剩寂靜
    鹿野苑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是釋迦摩尼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法的地方,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鹿野苑離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大約10公裡。我們搭乘了一輛Tutu前往,沿途揚塵很重,建議佩戴口罩。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侶與僧團,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7世紀唐僧玄奘曾來此,當時鹿野苑正如日中天,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考古學家發現,這裡有4、5層壘疊的寺廟和僧房遺址,說明這裡的佛塔和寺廟在歷史上被反覆修繕建造過很多次。
  • 漫遊印度------瓦拉納西
    人群湧向瓦拉納西,湧向「GAN GA」(恆河),祭拜偉大的女神。對不起女神了,因為名字我忘記了。          店主指點,住的旅館出門右轉,三分鐘後即到恆河邊。一路納悶「為什莫那麼多賣木柴的?」,只見眾人忙著從一輛麵包車上抬下一床「花環」,正納悶之餘,一聲傳來「careful,the died body」,原來,眾多花環下是一位剛剛辭世的母親。
  • 遊蕩在恆河左岸,那座名叫瓦拉納西的印度聖城
    當我們再次經過印度人心中的瓦拉納西聖城的恆河岸邊時,我忍不住的又往和河道兩邊看了看恆河火葬場,圖片內容不適合展示,這裡就不貼出來了。穿梭在瓦拉納西那「比歷史還老,比傳統還老,甚至比古老的傳說還悠久,有著6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望著破舊嘈雜的街道,兩旁雜亂無章的建築,牛、羊閒庭漫步,行人、突突車、人力車來去匆匆……悠閒心靜如水的生活一切都顯得迷亂和神秘。
  • 佛教徒心中的聖地印度鹿野苑真正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心靈上的放空,今天小編就帶你來到印度鹿野苑感受下,心靈放空的力量。從瓦拉納西去鹿野苑並不遠,15公裡,從老城沒有直達的公交,只有打tutu(印度普遍的三輪摩託車)或者人力三輪車 (註:離河岸1公裡的地方,auto 是不可以進去了,都是人力車的天下了)
  • 重走玄奘路:佛陀傳法鹿野苑
    16日早晨到的瓦拉納西,同樣是印度著名的旅遊城市,車站大同小異。 佛教誕生地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的聖城旁邊恆河靜靜流過,距城10公裡的鹿野苑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鹿野苑的地名富有意境。它源自母鹿護子和鹿王慈憫的悽婉故事。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七記載,一位國王喜歡打獵。他經常到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獵鹿。
  • 印度教至聖之城瓦拉納西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而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的瓦拉納西則是七座聖城之中的至聖之城。瓦拉納西舊稱貝拿勒斯,是印度傳統文化藝術的大本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在公元前6世紀,當釋迦牟尼在附近的鹿野苑首次講道時,這座古城就已具有很久的歷史了。
  • 印度聖城瓦拉納西,被譽為「印度之光」的古城,是佛教的發家之地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創辦佛教後,就耗費了大半生的精力用於瓦拉納西的佛教文化傳播,奠定了佛教文化的基礎。如今,釋迦牟尼首次布道傳教的瓦拉納西鹿野苑早已成為旅遊聖地,吸引了大批佛教徒前來參拜。分別是敬仰溼婆(印度3大神之一),到恆河沐浴聖水、結交聖人朋友以及居住在瓦拉納西。而在這4大終極夢想中,只要來到瓦拉納西就能實現3項。因此,瓦拉納西的恆河邊上,不分日夜經常能看到邊沐浴邊祈禱的印度教徒。他們雙手合十,虔誠的對著恆河許下自己的心願,期待這條母親河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自己的願望。
  • 純乾貨,印度之行十處景點推薦(內含全新精華線路)
    )DAY2 德裡—瓦拉納西(內陸飛機,蓮花廟-瓦納拉西-恆河泛舟)DAY3 瓦拉納西(貝拿勒斯大學-鹿野苑-恆河夜祭)DAY4 瓦拉納西—阿格拉/德裡 (內陸飛機,印度之母神廟-阿格拉堡)DAY5 阿格拉(泰姬陵-小泰姬陵)DAY6 阿格拉——齋普爾(西格裡古城
  • 印度最重要的聖城瓦拉納西,佛祖在此傳教半生,唐僧曾到此取經
    如果要評選印度最具魅力城市的話,相信不少印度人都會將這寶貴的一票投給一個中等的三線城市-瓦拉納西。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都以能葬在瓦拉納西為榮。因為這座不顯山不露水的偏遠小城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城,是印度精神文明的起源地。
  • 實拍隱藏在佛教聖地鹿野苑的「網紅」氣質廟,網友:確定是寺廟?
    攝於印度南方克拉拉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鹿野苑,位於印度聖城瓦拉納西城西10公裡處,這裡有一個舉世聞名的佛教遺址園:鹿野苑遺址園,以及一個收藏著印度國徽原型的阿育王石柱頭的考古博物館,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稱網友稱作不像寺廟的鹿野苑「主寺」:牟拉甘陀庫底寺(Mulagandhakuti Temple);
  • 我在瓦拉納西的旅行日記(1)
    我遊走在瓦拉納西,這座古老的印度教聖地,感知著這裡的一切。一、恆河燒屍中午出門去了一趟火車站買車票,返回客棧的三蹦子tutu車師傅聽不懂英文,我給他翻看了幾張我手機上拍的客棧照片,然後他帶我到了恆河邊,離客棧不遠了。只是根據google地圖,步行回客棧還要二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