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再次經過印度人心中的瓦拉納西聖城的恆河岸邊時,我忍不住的又往和河道兩邊看了看恆河火葬場,圖片內容不適合展示,這裡就不貼出來了。恆河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著紅光,河面上載著遊客的船隻和昨天一樣多,岸邊沐浴的那些印度教徒還在淡定地用恆河「聖水」洗滌他們的身心……
穿過河畔印度教的建築,和苦行僧擦肩而過,走在狹窄的小巷弄裡,還要不時的提防從天而降的「孫悟空」。我在想,是不是唐僧取經時孫猴子還留有一些猴子猴孫在這裡繼續修行?其中一部分不成材的,是不是已經做了飛賊,飛簷走壁,專搶遊客的東西?行走中,這個只能並排行走兩個人的小巷弄,還不時有聖牛將你擠得讓你要貼牆挪過……因之前我們跟導遊聊過:這裡的紗麗怎麼樣?導遊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說他們家就有在做紗麗,同行夥伴中的兩位女生當然很想去看看,況且就在附近。其實,這是當地導遊的幌子,就像中國的旅遊購物點一樣,把店開在旅遊點附近,價格就會比其他地方高很多。當然了,我們也並不是馬上要買,而是先看看貨,弄清行情而已。兩位女生在導遊介紹的店裡可是過足了癮,等得我們幾個男生都有點不耐煩了,但人家還是挑選最漂亮的紗麗試了一件又一件,不過,印度人還是不錯,不厭其煩的讓你試穿,但我們砍得有點狠,最後當然是談不下價格啦!
印度紗麗
流浪者就在巷弄口的公用飲水處,用手指和著自來水刷牙.....
流浪漢一字排開等待施捨
走出迷宮般的弄堂,來到通往碼頭的主道上,想去買幾盤印度音樂CD。主街道的兩旁,無數流浪者在等著路人的施捨,瘦瘦的聖牛在大街上悠閒漫步,賣花攤上的鮮花和不遠處的一坨牛糞也和睦相處,流動三輪車邊圍著吃早餐的人群,手裡的葉子和報紙就是他們的碗,右手就是他們的進食工具,幾個手指靈活的動了幾下,一會美食就進入他們的口中,低碳啊!看我入迷的看他們津津有味的吃,印度人則很友好舉著手中報紙做的盤子對我說:這樣吃很健康!看來,他們的身體真的很「健康」,已經「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了!
我們在聖城採取包車一日遊的方式,儘量多看,能看多少就看多少。先讓司機帶我們找家乾淨的地兒填飽咕咕叫響的肚子。穿梭在瓦拉納西那「比歷史還老,比傳統還老,甚至比古老的傳說還悠久,有著6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望著破舊嘈雜的街道,兩旁雜亂無章的建築,牛、羊閒庭漫步,行人、突突車、人力車來去匆匆……
悠閒心靜如水的生活
一切都顯得迷亂和神秘。這座印度著名的聖地坐落在恆河左岸陡峭巖石構成的堅實的巖岸上,被當地人認為是全印度最古老和最神聖的城市,她的重要戰略地位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就已經受到了雅利安人的重視。如今擁有近100萬人口,2000多座寺廟,具有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雖然歷經滄桑,但至今仍保持著其濃厚傳統。在釋迦牟尼時代,這個地區隸屬於印度最強大的古國之一摩揭陀王國,她附近的鹿野苑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後初轉法輪之處,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聖地。這座聖城除了恆河浴場,還有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鹿野苑等名勝古蹟。
印度之母廟(Bharat Mata TemPle),位於火車站以南,供奉印度之母(Mother India)
廟內並無任何佛像,但有一幅用大理石雕刻的全印度地勢圖,足有一個籃球場大,遊客可進內參觀
印度之母廟庭院外的草地上
瓦拉納西街景
貝拿勒斯印度大學(Banaras Hindu University)座落在瓦拉納西舊市街南邊,創立於1917年。它佔地非常廣闊,可說是「亞洲最大的住宿大學」。 是一座專門研究印度藝術、文化、音樂和梵文的學府。校園內馬路寬闊,充滿生機的陳年老樹隨處可見,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教學樓和辦公樓林立其間。貝拿勒斯印度大學創始人馬拉威亞石像。石像的背面刻寫著:Mahamana Pt.Madan Mohan Malaviya(1861.12.25-1946.11.12)最受人尊敬的創始人(此石像位於新金廟內)
貝拿勒斯印度大學
瓦拉納西眾多寺院中地位最高的要屬印度金廟(Vishwanath Temple or Golden Temple)了,廟內供奉印度教溼婆神,它有一座金黃色的尖塔,據說用了880千克的黃金。但是廟外持槍警察守衛,戒備森嚴,非印度教徒是不能進入的。只有在貝拿勒斯印度大學內,按照印度金廟重建的新印度金廟,可供非教徒人內參觀。
印度金廟
在回賓館的途中,兩女人下車在路邊的水果攤買西紅柿,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稱枰
在車內等她們買水果回來的時候,望見對面人行道上一賣衣服的孩子趁空隙專注的看報,還真讓人不由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