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一個講述上海南潯街134號的故事——人情、人性、人心

2020-12-24 蘇屋雜談

最近偶然看了一部09年拍的電視劇《外鄉人》這次來給大家講講這部影視劇,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看過的人估計都難以忘懷,很多人或許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是那麼的相似,甚至是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個作品就是《外鄉人》,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所有演員全部素顏出鏡,演員全部素顏出演,將一幅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圖景真切地呈現出來,最大的觀感便是這一切離自己很近。感覺很接地氣,劇中每一位演員都不是像在演戲,而是像在演自己一樣。

南潯街134號

《外鄉人》反映的2001-2010年的故事。這期間穿插各種時事變化,政策改變。有張國榮自殺事件,非典,禽流感,08年奧運會,汶川大地震等這些大事件的描述,隨便一個事件都能勾起大家無限的回憶。如果不是每集開頭的那個全景鏡頭,將東方明珠電視塔等標誌性建築投射出來的話,很難相信這些小人物的棲身之所竟然是在上海。不過,高樓與棚戶區的混雜本就是上海的最大特點。管虎導演描述的便是繁華都市背後的棚戶區,是那些車水馬龍深處的弄堂小巷。在這些擁擠、髒亂、破舊的區域裡,生活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外鄉人。管虎的用心顯然是在提醒世人,不要忘了這些人的存在,他們也是上海的一部分。同樣這樣的事情在北京也是一樣,去年拆了大量的棚戶建築,可有誰知道,有誰去關心這些人背後的辛酸故事呢。用這種方式來減少北京人口,著實讓人心寒。

南潯街景

首先來介紹一下南潯街,它是上海虹口區一條不足六百米 的南潯路(戲裡叫南潯街),靠近北外灘。 那裡十幾年前就說要拆,拆到現在~~ 南潯路南起揚子江路,北至漢陽路。19世紀中葉築,以浙江湖州南潯命名。與之遙相呼應的是一棟棟高樓大廈和上海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塔。 沿著外灘朝北走,到黃浦路就可以看到。在劇中,這條街上住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一些人,主要講述這些人的人生成長曆程以及人情冷暖。

南潯街夜景

上海戶口、外地戶口,身份問題一度讓裁縫老陸對上海本地人耿耿於懷,屢次在上海與非上海的問題上作出神經質式的爆發。這個最早來到南潯街的老男人一輩子的心願就是在上海為兒子買套房,好讓在上海念師範的兒子畢業之後能住進去,這樣兒子就成了上海人。八年的裁縫生涯,老陸買下了市中心的房子,也終於換來了兒子海川的真情,然而,海川卻犧牲在了支教的崗位。老陸變得神志不清,雙腿也不能動了。他一生活的太明白,什麼事情都是精打細算,操碎了心,或許導演這樣的安排也是讓他解脫,確實有的時候人活的太明白反而太累,傷心事太多還不如讓他直接傻掉什麼度不知道的好。

老陸扮演者高景文(姜文的老師)

黃渤飾演的蛐蛐一如既往地承襲了系列小人物的樸實、真誠和憨直,以至於有些傻得可愛。為了找到青梅竹馬的曉滿,也為了成就歌手的夢想,蛐蛐來到了上海。然而,曉滿已經成為一心只想嫁上海人的風塵女子,蛐蛐的歌手之路也充滿坎坷。雖然劇中他為了 讓曉滿戒掉毒不幸車禍身亡,成為歌手的夢想就此終結,但是他成功過了,命運的安排或許對他很不公平。但是現實生活中何嘗又不是有著太多的這樣的事情呢?除了車禍而這一點卻和黃渤自己本身的經歷很像,所以算是本色出演了。

蛐蛐扮演者黃渤

為了給妻子治病,也為了掙更多的錢,河南某村的村長謝長發也來到上海,做起了包工頭。然而,妻子最終還是病故,好不容易發了點小財的謝長發不幸被另一個女人騙了個精光,之後鋃鐺入獄,出獄後還患上重病,可謂歷經磨難。謝長發的經歷可謂是大起大落,有過最風光的時候,也有過最落魄的時候,其實人生就是如此,有成功就會有失敗,拿的起放得下來能從容的面對人生。

謝長發扮演者馬少驊(國家一級演員)

湖南株洲文化館的王冬至,這個耿直、善良、真誠卻又不識時務的書生,為了自己的教育夢想也來到了上海,他的願望是把女兒諾諾送進音樂學院。好幾年過去了,不知熬過多少個醬油拌麵的日子,諾諾長大成人終於進了音樂學院。人生最偉大的就是用自己的一生來成就別人,王冬至用自己的努力,給自己女兒的未來鋪了一條光明大道,這就是最偉大的夢想,而且實現了,雖然沒能實現自己的作家夢,但我想這個時候他心裡已經不在乎了。天底下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會有同感,自己再苦再累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兒女以後跟自己一樣。

王冬至扮演者王迅

《外鄉人》中的小人物雖然遭遇了很多磨難,但是都不願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相互扶助,用善良和真誠共同堅守著自己的追求,令人唏噓感嘆。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夢想不僅在他處,夢想更在自己心中,不寄希望於他人,而是內心的一種信念、一種喜好、一種志向,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他人,也許這才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夢想吧。

外鄉人

《外鄉人》讓我們看到了人在異鄉為異客,從最初受到上海本地人的歧視到最後和外鄉人打成一片,相互幫助,共同扶持的事情來看,告訴了我們人生或許會有太多的不公平,但是公平也是要靠自己去爭取和創造的,他們也正是因為一直努力奮鬥,各自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活出了一道風採,這樣的精神感動了上海人,其實不管哪哪的人,並不能代表什麼。這是一個會貼標籤的社會,只要是自己不給自己貼標籤,這個社會對你來說其實就是公平的,不是城市裡的人就比農村裡的人高人一等,最可怕的不是別人瞧不起自己,最可怕的是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只要自己不給自己貼標籤,你的人生就會不一樣。

葉子扮演者陶慧

說到這裡,相信每個人看了這部劇都會感慨很多,而且這部劇在當年可以說是真牛,很多都是大腕,老陸扮演者是鞏俐和姜文的老師,但是2014年去世,這裡向他致敬,感謝他把老陸演的那麼的真實。馬少驊更是京劇界周信芳的關門弟子,同門師弟系現今京劇界泰鬥袁世海。母親王雲秋,其母親為中國單口相聲創始人王無能之女,王無能當年在上海相當有名氣,能說會道,與杜月笙乃拜把兄弟。還有黃渤,後來成為了影帝。這部劇的演員選定可以說是眼光獨到。

大徐扮演者丁嘉麗

看了這部劇,是不是為黃渤,老陸,老謝,葉子這些人的演技點讚了。其實我更喜歡葉子,她一直是按照自己的思想生活,很獨立,很倔強的生活,沒有像現實妥協。有同感的人歡迎加關注點讚,點分享哦!讓我們像劇中的老一輩藝術家門點讚。影視藝術的魅力在於還原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讓我們為管虎導演的走心之作點讚吧。再說一句,強烈推薦沒看的人可以看看。

相關焦點

  • 黃渤最經典的家庭劇《外鄉人》,豆瓣9.3分,藝術的還原生活
    ,在這個過程裡,外鄉人和本地人都要經歷人情、人性、人心相互磨合的過程,外鄉人這部戲之所以吸引我,就在於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人和事看似陌生,實則份外的熟悉,這個過程其實我們這一代外鄉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經歷過、實踐過,或者說正在經歷著實踐著…初到大都市,白天車水馬龍,夜裡燈火闌珊,這一切都是外鄉人久居他鄉的物質因由,而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融入大都市的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是外鄉人久居都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 管虎揭秘《外鄉人》:你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圖)
    時下,《外鄉人》正在武漢一套熱播,該劇講述七八個外鄉人,為了各自理想匯聚到上海,歷經坎坷最終實現自我的悲喜人生,昨日導演管虎向記者解讀創作初衷,「關於一些人進入城市,從最底層逐漸生活穩定,最終站穩腳跟的辛酸苦辣,應該是我們的視角,因為那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很多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記者 陳馨  自2005年《生存之民工》之後,管虎就一直醞釀表現「外地人」客居都市的生活狀態。
  • 《外鄉人》青島開播 黃渤一口青島話廚藝頂呱呱
    聽說《外鄉人》8月19日晚在青島播出,黃渤的還是滿懷期待,他希望觀眾能從這些小人物不斷經歷的挫折中,看到他們身上所保留的那份單純、樂觀、寬容和積極的態度。     《外鄉人》是導演管虎繼《生存之民工》之後拍攝的第二部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民生題材電視劇,將視角對準「外地人」客居在都市中的生活狀態,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讓觀眾產生真實感。
  • 豆瓣9.3分,描述農村人的電視劇,卻是國產電視劇的巔峰!
    《外鄉人》以上海市南潯街134號弄堂為主場景,講述了十幾位全國各地的小人物,為了各自的理想匯聚到上海奮鬥的故事,劇情主要是小人物平凡瑣碎的生活故事及情感糾葛。《外鄉人》最大的特點和區別是,不局限於一兩個男女主角,劇中的十幾個人物都是主角,又都不是主角,鏡頭是攝像師扛著攝像機跟著演員跑,仿佛就是一部外鄉人的紀錄片。
  • 管虎導演,黃渤主演《外鄉人》,讓人看了想回家
    故事發生在靚麗繁華,車水馬龍的上海。這裡有無限廣闊的前景和機遇,於是,一群默默無聞的外鄉人心中懷揣著發財致富的夢想來到此處,等待著他們的,除了關於未來的無限希冀,還有生活中的種種酸甜苦辣。 農村婦女大徐(丁嘉麗 飾)為人正直善良,不拘小節,丈夫身患重病繼續巨額醫療費,為 此,大徐來到了上海,依靠撿破爛維生。
  • 看名導管虎新作《外鄉人》尋找瀋陽的「幸福外鄉人」(圖)
    7月31日,瀋陽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家劇場》將首度推出一部民生題材的電視劇《外鄉人》。講述了一群來自大江南北的外鄉人,匯聚到大都市上海謀生。  其中,有為掙錢養家、靠撿垃圾為生的善良東北女人大徐;有為給妻子治病來上海的河南小包工頭謝長發;有一心想謀得一個上海戶口卻屢屢碰壁的江蘇籍裁縫陸文昌;有為了女兒受到更好教育,從湖南小城市來上海的孤傲父親王冬至;有為愛情為理想來上海拼搏的山東小夥蛐蛐;有為尋找母親從內蒙古奔赴上海的帥氣小夥輪子……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大都市的背景下,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在不懈拼搏中屢遭磨難、歷經坎坷,最終實現自我
  • 《外鄉人》的演員大集合
    《外鄉人》的演員大集合《外鄉人》該劇講述了外鄉人在上海的奮鬥歷程故事,你知道該劇的演員有誰嗎?丁嘉麗飾演大徐丁嘉麗,1959年生於黑龍江佳木斯。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 毛少真作品之《一個「外鄉人」心目中的河南》開篇
    【作者感言】我,毛少真,一個河南的「外鄉人」,第一份對河南的景仰之心應該是從二零零九年乙丑年三月三新鄭拜祖大典開始的,一曲《黃帝頌》拉近了我對中原河南這塊熱土的零距離,曲中一句「華夏各族,中原家鄉」給了我歸家的心安:中原河南,老家河南,同根同源
  • 《天狗》:講述一個戰鬥英雄捍衛正義的悲情故事,結局讓人心痛
    《天狗》這部電影上映於2006年,為我們講述了一名曾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爭的戰士,為捍衛正義的而與人性對抗的故事。雖然在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在內容上十分觸動人心,讓人深思。這部電影曾在電影頻道上映,並獲得過金雞獎、華表獎等重要獎項。
  • 魔都的人情、風情、溫情,那些屬於上海的故事
    魔都的人情、風情、溫情,那些屬於上海的故事 2021-01-10 2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外鄉人》熱播 管虎追求真實曾觀察農民工生活
    打工篇  生存多艱各種苦都要能吃  《外鄉人》首集中,一個上海本地人角色就說:「外地人是一睜眼睛就要賺錢的。」劇中的四川姑娘「葉子」為了供弟弟讀書、給母親治病到上海打工。出演「葉子」的陶慧說:「『葉子』就是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女孩。
  • 電視劇《外鄉人》正在拍攝 關注「漂」一族生活
    第2頁:導演闡述   《外鄉人》(又名《生活之他鄉》故事梗概  繁華的都市,像一個巨大的魔方,五彩斑斕,光怪陸離,有人拼命的逃出來,有人卻不顧一切的闖進去。  本劇講述了一群來自大江南北的外鄉人,不約而同的匯聚到上海這個大都市,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在不懈拼搏中屢遭磨難,歷經坎坷而最終實現自我,抑或實現夢想的悲喜人生,深層次揭示都市外鄉人在新世紀到來之際,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故事。
  • 上海「落寞」的城中村,曾經外鄉人的「溫柔鄉」,如今卻人去樓空
    然而城中村的拆遷改造一直都是一個極複雜的工程,關乎到村民、開發商、集體等多方面的利益;對於城中村的去留一直都是一個較有爭議性的話題,有人認為城中村阻擋了城市發展進程,影響城市整體面貌應該儘快拔除,不過也有人認為城中村作為打工者的棲息之地,是外鄉人最為青睞的溫柔鄉應該保留。
  • 《外鄉人》小人物的真實寫照
    《外鄉人》小人物的真實寫照隨著時代不斷的變遷,社會不斷發展,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在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變得更加開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鄉村走向城鎮,從小城市走向大城市,出現很多北漂、滬漂,或是追逐夢想,或是迫於生計,總之,很多人踏上了背井離鄉的徵途,成為「外鄉人」。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來聊聊《外鄉人》。
  • 後天起黃渤帶你體驗《外鄉人》(圖)
    管虎:我就是個劍走偏鋒的人  《外鄉人》講述了一群來自大江南北的年輕人,不約而同地會聚到渤海灣邊上的一個都市,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在不懈拼搏中屢遭磨難、歷經坎坷,最終實現自我抑或實現夢想的悲喜人生,深層次揭示都市外鄉人在新世紀裡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心路歷程。
  • 《外鄉人》CETV3熱播 真實再現外鄉人生活原態
    《外鄉人》CETV3熱播 真實再現外鄉人生活原態   還原外鄉人動人故事  導演管虎坦言,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外鄉人,漂泊在他鄉的外鄉人在現實社會是佔絕大多數的,關注這群人的生活,其實就是關注我們自己,關注人,關注生命。
  • 大案中的人性和人情-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劇最突出的特點是在精彩的破案過程中塑造了一個個富有正氣又真實的警察形象,刻畫了一個個狡猾邪惡又各具人性特點的毒販形象。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激烈對抗中,中國警察敢於亮劍、善於亮劍,讓觀眾充分領略到大案中所呈現出來的人情和人性的魅力。
  • 9·11國家紀念館 博物館講述人性的故事
    9·11事件已經過去10個年頭了,但是它留給美國人的傷痛依然沒有淡去,為了紀念此次事件和悼念在此事件中逝去的生命而修建的「9·11國家紀念館」將在2011年9月12日向公眾開放。911紀念館門前9·11國家紀念館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方形瀑布池,一個主體建在地下的博物館,以及環繞它們的成群樹木。
  • 人情薄如紙,人心狠如狼!《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看透人性現實
    人情似紙張張薄,人情就像是一張張白紙,經不起折騰,更是一撕就爛,人心更是狠如狼,我們常說一個心狠的人,就像是狼狗,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只有自己。只有你患難落魄了,才能品味出人情冷暖。這些俗語智慧都記錄在一本書,叫做《增廣賢文》,這本書是中國唯一一本記載俗語諺語的書籍,裡面的經典句子真是看透了人性現實!
  • 《怪談故事集》:黑夜聞怪談,怪談探人心,鬼怪窺人性
    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中隱藏著細思極恐的細節,詭譎中又隱匿著人性,似要把整個宇宙都傾訴給你,一張嘴卻吐出了灼灼耀眼的星河,瞬間照亮了現實中通往夢境的道路。我國也有《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聊齋志異》、《酉陽雜俎》等瑰麗的不朽佳作,既反映了當時時代的漏洞,也從中窺到了深不見底的人心,探到了詭譎多變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