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裡的張愛玲——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020-12-18 好歌獻給你

歡迎來到音樂評論人董小姐的專欄

分享經典音樂,筆耕原創評論

喜歡音樂的你,加個關注吧

   

        張愛玲,這位紅極一時的民國才女,她的文學造詣極負盛名,際遇卻是命途多舛。即便如此,她一直以來也是很多女性標榜和追逐的理想化身。無他,即使張愛玲背負的一身沉重,也同樣被後世解讀成了她傳奇一生的橋段。

  

  如果說林徽因是人間的四月天,那麼一身冷傲風骨的張愛玲——她比煙花寂寞。華美和才情集於一身,但驕傲的她到頭來亦是難挽薄涼,胡蘭成評價她,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臨水照花」,該是一種特殊女人的特別狀態——孤傲、敏感、卓爾不群,但是卻逃不開心靈之籬柵。這樣的女人大都會用文字來跳舞,舞跳得過於高明,便沒有了舞伴來陪,只落得人在高處,靈魂總是寂寞。

  但是,現代的填詞人對張愛玲卻是各抒己見,解讀出不一樣的風情。董小姐大致梳理了華語音樂裡,有關張愛玲的歌曲,為大家呈現出一個歌詞世界中,千人千面的張愛玲。

  

  陳奕迅 ——《紅玫瑰》與《白玫瑰》

  陳奕迅唱的這兩首歌,由李焯雄填詞,梁翹柏作曲,一曲兩詞,國語、粵語不同意境,還原了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神髓。

  張愛玲在書中寫道: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紅玫瑰的騷動與白玫瑰的矜貴,一個是熱烈的情婦,另一個則是溫柔的妻,兩相角力,如同配樂裡纏綿悱惻的鋼琴和提琴,敲擊在男人的心間,紅玫瑰還是白玫瑰?這是一個終極難題。

  

  不管你做了何種選擇,我們來看看歌詞的最後,兩支玫瑰的歸宿吧

  紅玫瑰——握在手中,卻流失於指縫,再落空

  白玫瑰——前事作廢,當愛已經流逝,下一世

  情愛裡——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但是這一切的一切,終究還是掩於歲月。就像張愛玲書中寫得那樣,男人經歷了幾番花開花落,不管是紅玫瑰的烈豔芬芳,還是白玫瑰的靜如止水,歲月流逝,他還是要在淚光中逼近現實,回歸本真。

  

  張愛玲在創作《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時候,剛剛經歷了和胡蘭成失敗的婚姻,我們也能影影綽綽的解讀出,這兩支玫瑰中她的身形。一般人可能會將白玫瑰輕易的代指到張愛玲身上,其實不然,紅玫瑰也有她的縮影,否則張愛玲也不會在現實中毫不介意胡蘭成有婦之夫的身份,一心一意的與他痴痴眷戀。紅玫瑰的悸動,也曾在她心中暗湧。

  一紙婚約之後,胡蘭成喜新厭舊的風流習性不改,張愛玲骨子裡的冷傲是禁不住男人這般不忠的,白玫瑰的心之所向便是正統愛情觀念,性烈如焚的她解除婚約,與前夫老死不相往來。

  由此可見,在張愛玲身上,她既熱烈大膽的追求愛情,又優雅而敏感的堅守婚姻。

  紅玫瑰和白玫瑰,這兩種風情,都曾是她的照影。

  林憶蓮——《玫瑰香》

  1994年關錦鵬導演把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搬上銀幕, 林憶蓮唱的這首《玫瑰香》作為電影主題曲,收錄在原聲大碟中。電影中的配樂由臺灣音樂人小蟲操刀製作,獨具匠心,呼應了電影劇情的脈搏,斬獲了當年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音樂。

  

  李焯雄給陳奕迅填的《紅玫瑰》和《白玫瑰》是站在男子的角度描述對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感情,而小蟲寫的這首《玫瑰香》則是站在女子的角度寫出玫瑰的無奈,或許更加符合張愛玲當年的心境吧。

  花有情才香,愛過了會再想。魚嗜水之歡,不清楚誰能夠原諒。幸福也受傷,快樂也叫人盲

  喪盡了天良,滿足了欲望。玫瑰香,夜未央。心裡想的人不一樣

  既是古典悲歌,又充滿了烈焰紅唇。歌詞中的一句「喪盡了天良,滿足了欲望」,叩問天下人,貪婪的愛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林憶蓮沒有回答,但她用」中國卡門」的意象,解讀紅白玫瑰的多情與多刺。在冷冽與溫度之中,在絕望與救贖之中,展現精緻美麗和墮落頹唐,旗袍紅唇在哼唱中撩動心弦,給你一個寂靜得,深邃不見底的,黑夜的夢。

  

  如果張愛玲在世,聽到天后林憶蓮的演繹,也會食髓知味,對她大加讚賞。歌聲裡,一個婉轉低回性感的民國女子形象就躍然眼前了,此間風情,又有誰解?

  王菀之——《小團圓》

  張愛玲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誠然,《小團圓》確實是張愛玲所熟知的題材,她一輩子都在專注於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就像這本小說中女主人公九莉和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映現了人們心底深處諸般複雜的情結。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也有她自傳的影子,小團圓——大概就是張愛玲的一種期盼吧,家國情懷與我無關,渴望被愛,想要一個團圓,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團圓。

  這首黃偉文填詞,王菀之作曲並演唱的歌,取「小團圓」之名映照張愛玲。讓我們看到她身上除了「孤傲」之外,還是那個最柔軟和絕望的人。

  

  詞人寫詞,林夕寫的是自己,黃偉文寫別人,楊千樺也好,王菀之也好,夕爺給的是自己的投射或期望,歪悶給的是真切的各自契合的情與理。小團圓—他寫了最好的張愛玲。

  誰的書,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

  其實你又怕苦、又怕酸

  難免,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憾才像完,人生方好演

  張愛玲雖然際遇落魄卻活得美麗,一身傲骨的她「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即便命運無常對她連番打擊,可她仍舊仍舊保持優雅姿態,儀容整潔、過斷決定,不慌不亂的一路前行。這首歌實屬近幾年來,粵語歌壇上的一首清雅之作,王菀之唱的是一種意境,感悟的是一段人生。美滿的故事太少,小團圓亦是難得到。只得記住歡聚而不是太短。

  

  「缺憾才像玩,人生方好演」,這大概是詞人對張愛玲人生的最好透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首粵語歌還有一版王菀之自己填詞的國語版,名為《她扔了根火柴》,也是一首十分爪兒的冷門佳作。

  劉若英——《原來你也在這裡》

  奶茶這首翻唱自日本歌手中島美雪的歌,由姚謙重現填詞,對應了張愛玲寫的一篇精美短文《愛》

  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張愛玲在這篇清新雋永的小文中,用寥寥數語講述了一段樸實至真的,小小的愛情萌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故事,萬水千山換來一句淡淡的「原來你也在這裡」。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贖心情

  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原來你也在這裡

  該隱瞞的事總清晰,千言萬語只能無語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原來你也在這裡

  這篇小文沒有任何華麗的堆砌,平素的筆調講述平凡人的際遇,但她確是睿智的,蒙昧的愛情不需要走遍萬水千山卻勝過萬水千山行遍,一字蘊含萬言。經由奶茶舒緩用情的演繹,懵懂的情愫變成了沒有天時地利的音符,引得聽者無限唏噓感慨。

  劉若英搭配張愛玲,一股淡淡的風情,卻換來半生回憶。

  劉若英——《花開花謝》

  這首歌出自劉若英《聽說?》臺灣預購限定版的專輯,收錄了奶茶主演的舞臺劇《半生緣》春夏秋冬的四季戀曲。董小姐最愛其中這首對應秋風的《花開花謝》。

  

  花開半生緣份隨水去,花落一段傳奇風中逝。

  歌詞作者藍奕邦鋪陳了許多張愛玲的經典作品在其中,尤其是最後的這句歌詞,映照了張愛玲的一生倥傯。花開花謝,終究凋零,越是綻放的絢爛,越是枯萎的寂寥。

  奶茶唱得卻猶如秋風過耳,流暢明快,瀟灑自如。一首悲歌,被她演繹得分外「孤清」,自是別有一番風情。

  《半生緣》是張愛玲一部重要的代表作,書中通過年輕人的婚姻的悲歡離合,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方方面面。曼璐和曼楨這對姐妹花的際遇,一個由淳樸滑向罪惡,終至隕落,另一個則給我們展示了女性在社會上掙扎生存的艱難,都極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部作品多次搬上銀幕和舞臺,也被詞人寫進了歌裡,同名音樂作品就有三首,黃耀明、黎明和黃磊都有演繹

  黃耀明——《半生緣》

  

  綿綿長夜獨守,無謂再怨恨,緣定半生,迢迢長路獨走,尋覺遍遠近,何用人牽引,樂意等候,把心鎖重修,縱千手難偷,愛惜保留,情屬你專有。

  層層浮華漸喧,重現碎片段,懷念倍添,悠悠浮雲望穿,人事看厭倦,唯獨情不變,立志守候,雨飄風同舟,苦中可忘憂,以歌解愁,疑惑我想透。

  明哥當年唱這首歌的時候,達明一派還沒有解散,劉以達譜的曲子精彩絕妙,毫不遜色《石頭記》,黃耀明的幽婉的音色和張愛玲也很搭。

  

  歌詞中錯落出現的「綿綿長夜」「迢迢長路」「層層浮華」「悠悠浮雲」這些修飾疊詞,把歌曲意境襯得格外幽深,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歌詞的立意是小說中的顧曼楨多年以後,回首前塵往事,長路漫漫,旅途荒涼的一段悲緒。

  另一層意思是初心不改,卻奈何不得情深緣淺。心鎖重修,立志守候。半生如夢,半生若醒。最後,不管苦憂喜樂,總有歌相伴。

  黎明——《半生緣》

  這一段「靡靡之音」,也變得通透,實則是我們很多人沒有看到過的張愛玲的另一種風情。

  

  別來還無恙那年少輕狂卻讓歲月背叛,流轉的時光照一臉蒼涼再也來不及遺忘

  兩個人鬧哄一場一個人地老天荒,聚少離多的糾纏迷惘是唯一的答案

  誰能夠想像眉毛那麼短天涯卻那麼長,離合中蕩漾紅塵裡飛揚回頭已經趕不上

  黎明唱得這首《半生緣》是許鞍華執導的同名電影主題曲,林夕填詞,收錄在《林夕自傳》的專輯中。夕爺筆下的一段半生緣,和小說中、電影中展現的情節一樣壓抑、沉重。

  

  林夕很擅長揣測女性心理,他的筆法和張愛玲一樣,看似漫不經心的點撥幾句,卻直戳人心最痛處。「眉毛那麼短,天涯卻那麼長」寥寥數語便把人帶入悲境,空餘一腔燈火闌珊的彼岸,我以為你就是答案的悵惘。

  再加上黎明富有深情的演繹,張愛玲的風情,幻化成了山海不可平的地老天荒。

  黃磊——《半生緣》

  

  痴心的人,心痴幾分,是否今生只等一人。對著傷痕,醒在明滅晨昏

  紅顏的人,顏紅幾分,能否青春只為一人。情已關門,愛在日夜沸騰

  你我在天涯兩邊,思念纏繞著半生緣,越想忘卻越是活的真切

  你我在愛恨兩邊,眷戀述說著半生緣,越是迷醉越是無路可退

  愛如雪,一生負累,凍結在心中層層的悲,何年何月再續半緣

  在北影畢業的黃磊,留校任教的同時接拍電影,順帶著出了他的第一張專輯,黃磊演唱的這首《半生緣》就收錄其中。

  

  當年的黃磊一身書生意氣還沒有褪去,灑脫淡然,不化妝便能上鏡飾演徐志摩。風輕雲淡的隨性,就能把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拿捏到位。他唱著「紅顏的人,顏紅幾分,能否青春只為一人」,這個稜角鮮明的俊朗少年,如今也成了圓潤潤的中年人。

  黃磊歌裡的張愛玲,就像青春一夢,如果在夢裡都不能海枯石爛,那世上還有什麼會永垂不朽。轉眼醒來,羈絆太多,就再也回不去了。

  容祖兒——《赤地之戀》

  張愛玲的《赤地之戀》,講述的就是不斷「破壞「的背景下,亂世男女孤注一擲的愛情。

  

  這本書的背景是建國後的政治浩劫,以致於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都被視為「洪水猛獸」,張愛玲自己在書中的序言中寫道:

  《赤地之戀》所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是小說究竟不是報導文學,我除了把真正的人名與一部份的地名隱去,而且需要把許多小故事疊印在一起,再經過剪裁與組織。我的目的也並不是包羅萬象,而是儘可能地複製當時的氣氛。這裡沒有概括性的報導。我只希望讀者們看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多少嗅到一點真實的生活氣息。

  

  容祖兒唱的這首《赤地之戀》,則是李焯雄在她粵語金曲《搜神記》的曲子上,重新作詞的國語版。容祖兒因為唱了這首歌,在一段時期內也遭到過抨擊,好在一個歌手的努力並沒有因為這些而被抹殺!

  董小姐摘出這句「曾相信不能懷疑,只能讚美」的歌詞,細思極恐。看破不說破,也罷。李焯雄的填詞堪稱高絕,乍看之下是淺顯的情愛,但深究起來,都還是張愛玲一般辛辣犀利的風情。

  何韻詩——《詩與胡說》

  張愛玲曾用一個文藝女青年的筆調,寫下過一篇題為《詩與胡說》的閒致文章。千餘字的一篇小文,她侃侃而談了胡適、劉半農、徐志摩一般文人和詩歌,自說自話的背後,張愛玲淡然的心境躍然紙上。

  

  跟容祖兒傳過同性緋聞的何韻詩,也唱了一首《詩與胡說》的歌,黃偉文的填詞,東鱗西爪,滿是他一個人的碎碎念,讓不明就裡的聽歌人一頭霧水。

  張愛玲寫得是民國韻味,何韻詩唱得則是都市麗人,代表了不同時代,別致的小清新風情。

品冠——《張愛玲》

  品冠演唱的這首小資之歌《張愛玲》,由劉思銘填詞,劉志宏譜曲,收錄於專輯《後來的我》。

  張愛玲離世於1995年,這首歌發行在2005年,大有相去20年之後隔空致敬的意味。冷傲孤行的張愛玲,在歌詞的世界裡和溫柔治癒的品冠相逢。小資的品冠和張愛玲是相符的,卻也不盡然一樣。

  

  張愛玲的小資,代表了上個世紀民國女子的生活情趣,一口吳儂軟語讓人沉醉,品冠的小資則是繁華都市裡,紅男綠女尋覓休憩的一個小小港灣。

  長馬褂白圍巾,徐志摩看的星星

  這夜色有點張愛玲,冷空氣,暖著心

  單看歌詞字面上的意思,整首歌和張愛玲的關係並不大。其中的這句「這夜色有點張愛玲」,卻堪稱絕妙。不管是春風沉醉還是大雪紛飛,聽到這首歌,這句歌詞,便會盡情徜徉在這張愛玲的夜色裡不能自拔了。繁華抑或落寞,有了這安靜的夜色,襯著張愛玲安靜而蒼涼的人生,此間景致,真是欲語還休了罷。

  關智斌——《我不懂張愛玲》

  這是香港歌手關智斌的一首冷門歌曲,但歌詞寫得津津入味

  你或者喜愛優雅事情,仍然期待你喜歡膚淺的

  原諒我不懂張愛玲,原諒我太過落力,我不識哲理但我需要你

  請相信別分析,其實我不懂得愛情,其實我太怕認命

  我不識讚美但我應允你,如有心經我願聽

  這首歌名為我不懂張愛玲,張愛玲也曾經講過: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所以不懂就不懂吧,只要是愛她便好。

  

  就像歌裡唱得那樣「我不識哲理,但我需要你」,那個時代繁瑣的婚戀觀和女性地位,是男生們不願意在書本裡踏出的一步,但他們仍然願意遙望張愛玲的風情。「女神」遍地走的當下,讓他們變得麻木,於是成就一個個繁華世界的流浪者。

  或許那個老弄堂裡,一身優雅旗袍的張愛玲,會讓人眼前一亮。

  汪明荃——《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一座城的傾頹,為了成全白流蘇和範柳原。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汪明荃唱得這首《傾城之戀》,是1984年邵氏推出的同名電影主題曲,許鞍華執導,周潤發、繆騫人主演。

  燈醉人醉目光中相聚,今天你何故內心有著淚

  請你離去求你別愛我,讓風送著我輕然歸去

  難明白你的真心,心內仍是傷感,除除的起舞旋律往心中滲

  難明白你的真心,想著甜夢綺夢,緩緩讓心意隨樂聲傳送

  歌詞裡的這句「請你離去求你別愛我,讓風送著我輕然歸去」,實則點明了張愛玲這本《傾城之戀》的本意。傾城的一刻,範柳原和白流蘇都放棄各自的計較,他們相愛了。但是,婚後的兩人,卻又變回了從前。寫歌得人看的明白,所以才會借著這首歌請範柳原離開,不要回頭。

  

  杜老夫子有句詩: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兩人已然練就了詩中的境界,太擅長偽裝自己,只有在城傾的一剎那才會掏出一點真心。若是沒有戰亂,這對男女誰又甘心平凡的廝守終老。

  故事裡有傾國傾城的傳說,但是到了張愛玲的筆下,阿姐的歌裡,卻成了悲涼的事情。

  齊豫——《怨女》

  張愛玲的《怨女》,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小說在《金鎖記》的基礎上擴充內容,更改部分人名,詳述了故事的來龍去脈。書中的主人公「麻油西施」銀娣,豆蔻年華嫁入大戶人家,歲月流逝中,家庭瑣碎把她折磨成孤獨狂妄的怨女。

  

  齊豫唱的這首歌,細緻徹底的展現了怨女的悲苦與蒼涼。

  一生的錯,開始在黃昏後,請你挪近燭火,黑暗中是什麼,牽引著我的手,朝向未知慢慢走

  一夜化作千夜,夜色與情懷如水,遠處有暗雷低回

  生生離離多少紅塵舊事,只能在鬱郁聲中去回味

  歌詞寫得期期艾艾,怨女的一生都是錯,前半輩子她是憑欄的幽婦,後半生卻慈禧當政。張愛玲亦是一位倔強多情的女性,應了歌中的那一句「生生離離多少紅塵舊事,只能在鬱郁聲中去回味」。

  

  齊豫的好嗓子氣象萬千,總是能營造出時間跨度和沉鬱感,單憑這一點就能秒殺絕大部分的歌手。經由齊豫的歌聲渲染,蒼涼風情掩面而來。

  陳淑樺——《滾滾紅塵》

  董小姐此前有篇文章專門論述《滾滾紅塵》這首歌,有興趣的朋友移步專欄上一篇文章閱讀

  一首歌的時間,述說張愛玲、三毛和林青霞的滾滾紅塵

  三毛編劇的《滾滾紅塵》,映射的正是張愛玲的故事,影片中的一對亂世佳人——沈韶華和章能才,分別被貼上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標籤。在滾滾紅塵的故事裡,追尋著兩人的愛情蹤跡,展現了民國才女和叛國漢奸之間的愛恨糾葛。

  

  電影的同名主題曲出自羅大佑之手,經由陳淑樺的演繹,暗合了張愛玲一段愛與恨的千古愁。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事的我

  紅塵中的情緣,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

  

  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滾滾紅塵中,張愛玲奮不顧身的投入,卻換來半生倥傯,自古男兒多薄倖,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對於驕傲而不合流俗的張愛玲來說,這不啻於莫大的諷刺。一段傾城之戀,轉而化為恨海情天。

  張愛玲,她的作品被千萬人誦讀。她的故事,也被詞人寫進歌裡,被千萬人傳唱。透過隻言片語,讓我們更加清晰深刻的窺探到這位才女的萬般風情。

註:文章原創首發於董小姐的頭條號「好歌獻給你」,系頭條號籤約作者,轉載或約稿請後臺聯繫。


相關焦點

  • 《我是餘歡水》:成年人的孤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01 成年人的孤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小的時候摔倒了,很疼,可以哇哇大哭,和父母說。讀書的時候碰到沮喪的事,可以和好友、閨蜜說。談戀愛的時候遇到煩惱,可以和戀人分享。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突然發現那些痛苦和悲傷,那些過不去的坎,沒有人可以傾訴了。
  •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傾聽柳永穿越千年的孤獨告白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被迫離開汴京(今河南開封),與情人話別之作。此時,作者被失意的苦悶,別離不舍情緒籠罩,感覺未來一片渺茫。
  • 《最是難渡紅塵劫》:「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在二萬多首的宋詞裡,以描寫纏綿悱惻、悽美的愛情為切入點。以文為魂、以字為命的女作家夏墨,選評了21位宋詞大家的部分描寫愛情的詩詞。《最是難渡紅塵劫》 ——宋詞裡絕美的愛情。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柳永晚年的一首詞,道盡了人間離別之痛,縱有千種風情,與誰說?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的上片描繪了一幅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送別畫:地點:都門城外長亭邊;時序:寒秋;時間:傍晚;景物:寒蟬悽切,驟雨初歇。由於離別之時遇到一場驟雨,所以這裡成了「留念處」,在這裡「帳飲」。
  • 棕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端午佳節粽子該吃甜的還是鹹的又是南北互懟之時但對千種風情的粽子界來說鹹甜根本就是共存的
  • 「粽」有千種風情,更於何人說
  • 《佳期如夢》生儘是有情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結尾的時候是我哭的最兇的時候,阮正東彌留之際把佳期趕走,不讓她親眼目睹他的死亡,那也是個長長的慢鏡頭,幽深的長滿青苔的小巷裡,佳期看完手上的信,跌跌撞撞地走著,眼淚像決堤一般毫無顧忌地湧出來,她從來不想讓阮正東看到她哭,可是他不在了,她的淚已積壓了很久,再也忍不住蹲在巷口,號啕大哭起來。
  • 女配的悲哀:於曼麗、司理理,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他明白她的心意,可惜無法愛她,因為他已經有了一見鍾情的林婉兒。司理理讓我想到了《偽裝者》裡的於曼麗,十四歲被繼父賣到妓院,為報仇才變成令人聞風喪膽的「黑寡婦」。是明臺她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快要被王天風處死時,是明臺不顧一切跑出來救她。從此他們成了最默契的生死搭檔,出生入死。
  • 花日曆-4月11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有白色花的堇菜在開花。今年我們再來看,它們還在。儘管喊不出它們的名字,仍舊有故人相見之慨。期間說起時光。時光它匆匆。我自2004年到唐山,如今已過萬重山。堇菜屬/201904 拍於唐山有蒼老的楊樹。年紀肯定比我們都大。大膽猜測,它們肯定見證過四十幾年前的滄海和桑田。
  •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女朋友特多,誰給他生了兒子
    三變者,《論語·子張篇》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意思是說君子有三種變化,遠望他莊嚴可畏,接近時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嚴厲認真。 柳三變有兩個哥哥,一個叫三復,一個叫三接,分別出自於《論語》和《周易》。單從這點看,就能知道人家老爹是文化人,有家學淵源。
  • 東北話裡的「整」,到底有多野?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各種各樣的小段落,在讓人莞爾一笑的同時,更說明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不,最近又有一個這樣萬能的「動詞」火遍網絡,它就是東北話裡的「整」。「整」,在漢語詞典裡,有打、弄、幹之意,有時也做「開始」講,屬於萬能動詞。
  • 張愛玲的蒼涼裡,藏著多少驕傲與孤獨?
    這些東西就如同堆在盆裡的髒衣服,使人心裡很"霧數"。再通透的人兒,也逃不了爛漫的年華,值此一生,她都用力書寫著愛。猶如詩經所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帶著一身的恨與愛橫空出世,熠熠生輝於風華絕代的民國。她就是張愛玲,萬人的心頭硃砂痣。
  • 夜巴黎: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是柳永最美的詩詞,只不過...
    說到宋詞,大致是分為兩類的,一則是豪放派,動輒「大江東去,浪淘盡」,代表人物是蘇東坡;另外一則則是婉約派,主要以「多情自古傷離別」為代表,代表人物則是柳永。對比很多人,我們認為,柳永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之所以說他是一個純粹的詩人,是因為他的人生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專門用來填詞。柳永的一生,若以常人的目光來觀察,可謂一生失意。他參加科舉,可謂是次次落榜;他一生當中做的最大的官,也不過是縣令之類的小官。他的生活,都交給了風月之所,生生過了幾十年的浪漫生活。以填詞為生,在當時的風月之所可謂是大名鼎鼎。
  •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憾事!
    如果說到中國現代文學史,有個名字一定不可不說——張愛玲。少年成名,12歲就開始在刊物雜誌上發表作品,正如她自己說的「成名要趁早,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張愛玲算是名副其實的少年成名,但究竟是否讓她覺得「痛快」,卻不得人知。
  • 張愛玲第一手史料首度曝光!宋以朗說「我這個張愛玲遺產執行者也...
    她在信裡和他們討論文學創作、出版業務,更詳實記下在美國生活的種種瑣事:她惦記的旗袍樣式、她做的夢、她的食衣住行、她的遷徙和病痛……據介紹,《紙短情長:張愛玲往來書信集》始於1955年,止於1995年,超過700封書信,從中不僅可以看見她的寫作過程、她和宋淇夫婦之間的真摯情誼,更從字裡行間映照出時代變遷的縮影,
  • 古風情侶壁紙 最美的愛情藏在最美的詩裡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古風情侶壁紙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古風情侶壁紙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古風情侶壁紙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古風情侶壁紙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