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7歲女子化身「生素食主義美人魚」 靠吃素食找回年輕和健康

2020-12-17 鮮果健康

北青網訊來自美國安大略省的37歲的大學教授Lisa在發現乳房有腫塊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她變成了一個純素食主義者,而且還養成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愛好——扮演「美人魚」。

2013年4月,醫生發現她的乳房有個腫塊,這讓她受到了驚嚇。儘管腫塊最終證明是良性的,但Lisa決定通過素食主義來改變她的健康狀況,並將自己化名為「生素食主義美人魚」。

「素食主義極大地改變了我的生活,因為我有更多的能量。我覺得衰老的過程已經開始逆轉,我變得越來越年輕。」Lisa說。

「通常情況下,我會吃兩磅櫻桃,有時會吃一整顆榴槤。如果要去遊泳池,我通常會帶10個胡蘿蔔。晚餐我會吃一大盤沙拉,裡面全是時令蔬菜和我想吃的任何蔬菜,通常是鱷梨、胡蘿蔔和黃瓜。

Lisa在Instagram分享了她的改變過程,並激勵其他人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編譯:Shirley)

相關焦點

  • 美國37歲女子化身美人魚 吃素食越活越年輕
    2018年10月11日報導,37歲的大學教授Lisa來自美國安大略省,化名生素食主義美人魚(Raw Vegan Mermaid)。2013年的時候,醫生在Lisa的乳房裡發現了一個腫塊,這個消息著實嚇壞了她,不過最後幸運地是,醫生告訴她腫塊是良性的。
  • 素食文化:素食主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
    是未來全人類走向光明的必由之路,以下是這次大會的主題宣言:素食主義的道路這項從1月4日至10日的第33屆世界素食者大會的主題為「素食主義是解決之道」。參加大會的各國團體與個人在為期一星期的座談會,講座、學習營、示範、考察中,充份討論了與素食聯繫密切的環境、健康和環保問題。
  • 素食主義有利於身體健康?對於小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兒
    文|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素食主義有利於身體健康?對於小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兒你是否聽聞過,一對美國夫妻,崇尚素食主義,因此,寶寶出生後,就只給孩子吃蔬果,結果卻因為孩子長期營養不良,最終釀成悲劇的事情呢?如今有些人是素質主義者,認為不吃肉,只吃素,更有利於身體健康,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這樣也沒什麼不好,還減少了對動物的殺戮。
  • 打卡杭州清心素齋,清心素食的自助餐廳,素食主義不再是宗教束縛
    在杭州就有一家素食餐廳,如果你吃過,你會發現,並不是有肉的餐廳才算是高尚和美味,素食主義一樣也是新的潮流。看一下杭州受歡迎的小吃排行榜,你就會發現,在杭州排行榜靠前的,並不全都是食肉主義,打卡杭州的這家清心素齋,你就會在素食中找到非凡的快樂了。
  • 為抗議素食主義 兩名男子在素食超市生吃松鼠遭罰款
    為抗議素食主義,兩名男子在倫敦一家素食市場吃生死松鼠。他們被判犯有擾亂公共秩序罪,並被處以罰款。根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7月24日報導,今年3月30日,22歲的德奧尼西·赫萊布尼科夫(Deonisy Khlebnikov)和29歲的加蒂斯·拉格茲丁(Gatis Lagzdins)在Soho素食市場上狼吞虎咽地吃著生松鼠。今年6月,在倫敦地方法院,這對吃松鼠的二人組否認他們的行為是無序的,可能會引起騷擾、恐慌或痛苦。在7月22日,他們被判有罪。
  • 孕婦和兒童不宜一素到底 素食者記住四項健康原則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嚴格的素食者不吃肉類,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相對缺乏,有些素食者面色蒼白、憔悴,甚至因長期素食導致缺鐵性貧血。」30歲的白領劉女士對記者說:「我們崇尚新素食主義,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均衡飲食方案,對於到底要不要戒葷,其實並沒有嚴格約束。
  • 素食自助餐廳風生水起 綠色健康吸引年輕消費群體
    浙江在線6月29日訊 吃多了大魚大肉,你的味蕾會不會對清淡的素食情有獨鍾?在飲食已經成為表達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金華人開始注重吃得「綠色」、「健康」。  去年底開始,金華市區接連開了幾家素食餐館,主要以自助餐的形式經營,菜品豐富。平價消費、時尚講究的店內裝修,也讓素食叩開了年輕人的消費市場。
  • 24歲博主停經哭訴:素食主義就是一場騙局
    不僅不斷宣傳素食的好處,還經常推出各種「輕食挑戰」活動,靠著這套理論影響著半百萬粉絲。 /// /// 同樣的,出版過四本素食食譜的38歲芬蘭素食博主Virpi也被自己啪啪打臉。
  • 新素食主義≠一素到底
    「當下的新素食主義者與過去最大不同在於,大眾因為健康原因主動選擇了素食,而不是因外界環境被動吃素。」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劉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 「素食傲嬌熱潮」席捲歐美,如何兼具健康、美味?
    特別由於接連曝出的食品加工業醜聞,如2013年的馬肉事件、2017年Lactalis奶粉事件,以及動物保護組織公布的屠宰場虐殺動物視頻畫面,使得素食潮流愈來愈熱,素食主義幾乎與健康和環保劃上了等號。這股食肉浪潮直到大力宣傳素食養生的廠商出現才停止,綿延數世紀的流行趨勢被扭轉。現如今,底層大眾反而消費更多的肉,優勢職業家庭(CSP+,包括企業家、高官和高等知識分子等)卻呈相反態勢。素食主義成為法國BOBO族的飲食習慣代表。大批企業嗅到素食主義的商業價值,素食主義料理書、雜誌、沙龍、初創公司、餐飲行業蜂擁而起,為素食潮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素食者 營養均衡要遵循這四項「健康原則」
    近幾年,新素食主義風靡世界,其跳出簡單的「吃或不吃」的慣性思維,把素食看成一種生活態度,以達到清心養生。「素食」文化發展至今,人們對「素食」的理解和追求更多基於健康層面。  新素食主義不等於簡單戒葷  劉璐介紹說,宗教信仰、環保主義、從小養成的食素習慣以及貧困,是傳統素食主義的四大成因。
  • 長期「素食主義」真的健康嗎?
    許多人認為吃素在幫助身體維持健康的同時,還能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植物性飲食和純素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各地的受歡迎程度顯著上升,消費者們日益意識到肉類供應鏈的不安全以及肉類本身所帶給人體的威脅,於是紛紛走進一個新的潮流領域——素食主義。但,長期秉持「素食主義」不見得就真的和「健康生活」掛鈎。
  • 那些堅持吃素食不吃一點肉食的網紅,身體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在網絡上,女性美容養顏、永葆青春的網傳獨門秘訣佔了很多,為了美,很多女性不惜以身試法,每天都在絕不言棄的堅韌中虔誠地美容。在國外,很多美容和健康崇尚者會從內部來化解身心的各種毛病,試圖從飲食和鍛鍊兩方面努力,試圖徹底解決自己的問題。而說到飲食,不得不說的一種飲食習慣就是——吃素。
  • 劉德華全家吃素,38歲女網紅突然「絕經」:你被「素食主義」騙了...
    素食主義前有天王明星鋪路,後有許多鐵桿粉打著育兒科普名號,宣揚孩子只吃清粥小菜,反而會比吃肉蛋蝦奶的孩子健康。 01素食主義「天使」的一面 近幾年,素食主義被很多明星、養生達人包裝成時尚、環保、健康的樣子。 那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康康! 堅持吃素有助於長壽?
  • 素食健康:快樂每一天 素食寶寶更健康
    告訴你吧,素食主義同樣是健康的!素食是近幾年來一直在倡導的健康飲食習慣,但對於寶寶來說,素食的嘗試似乎有點冒險,沒有把握,怕營養有偏差,怕影響寶寶的發育,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素食主義呢?素食與寶寶素食分為兩種:全素食(不吃動物性及特殊氣味——蔥蒜等食物)和蛋奶素食(適當添加蛋類和乳質品)。
  • 長期堅持素食主義對健康真的好嗎?是時候知道答案了
    素食主義,有的地方也稱為「食草主義」,是在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一種飲食養生習慣。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凡是奉行素食主義的人們,不會吃從任何動物身上各部分所製成的食物,在「燈紅酒綠」的當代飲食習慣之中保持著一種「清新脫俗」。
  • 素食吃不對 對健康傷害可不小
    對此,滬上部分醫學專家直言,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適合作為一種養生方式。同時,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管是否崇尚「素食主義」,最重要的仍然是日常飲食均衡。素食吃不對,對健康傷害可不小素食人群是指以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性食品為飲食方式的人群。按照所戒食物種類不同,素食人群可分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
  • 拋棄百萬粉絲,素食博主半道改行吃肉,為哪般
    近幾年,吃素更健康的論調越來越高,包括動物保護主義者、環保主義者、嚴守宗教戒律的教徒,以及好為人師的素食主義者等不同人群的推廣,吃素人群越來越多。youtube和ins上湧現了一大批素食主義博主,素食博主之所以受追捧,一方面是素食成為一種新的健康飲食風尚。
  • 54歲呂頌賢近照曝光,華山派高調歡迎令狐衝,丁克素食只為年輕
    54歲呂頌賢發布視頻,令狐衝登上華山要論劍,一輩子要丁克素食。9月19日,54歲的呂頌賢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則新動態,同時華山旅遊景區官方也是發布幾張照片。此次登山過程中呂頌賢精神一直非常充沛,已經54歲過半百年紀的呂頌賢體力還是非常好,而且看上去也非常年輕。手臂上的肌肉還是有一定的規模,這與呂頌賢一直以來保持的生活習慣有關係,這也是呂頌賢和妻子麥景婷的約定。呂頌賢與妻子麥景婷約定丁克,一生素食只為年輕。呂頌賢與妻子麥景婷十分恩愛,兩人一直沒有孩子。
  • 素食主義:一個坑娃的彌天大謊
    4月25日,娜塔莉·波特曼在洛杉磯舉行的WE Day論壇上再次呼籲純素食主義,聲稱蛋類和奶類是「對女(雌)性動物的剝削」。 就環保而言,純素食主義不但並不環保,而且比一些吃肉的雜食者還糟糕! Elem Sci Anth期刊曾發表過論文,專門研究不同飲食方式對土地承載力的影響。 結果發現,全美都堅持吃乳製品的素食或兩種吃肉的雜食,土地綜合承載能力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