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篆刻30多年 拇指大的石頭上刻字盡顯非凡技藝-廣西新聞網

2020-12-21 廣西新聞網

南寧人的一天 匠人紀事

從1982年開始接觸篆刻,從此再也停不下來

在拇指大的石頭上刻字 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關偉明在篆刻

關偉明作品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鄧色迎 文/圖

核心提示

關偉明喜好篆刻,他從1982年開始篆刻印章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他為書畫愛好者篆刻,有了書畫章,書畫作品添色不少。這種一般用石頭雕刻的印章,他雕刻一枚,大約需要6個小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刻章都用機器代替,會手工刻章的人逐漸變少,關偉明還在繼續著他的手工篆刻愛好。

愛好

篆刻有30多年了

「不知不覺,篆刻有30多年了。」關偉明剛開始篆刻的時候,還是個小夥子。那是1982年,當時他才二十歲出頭,在南寧邕寧五塘的一家銀行上班。因為從小喜歡書畫,因此也喜歡篆刻。當時他參加工作不久,工資不高,想要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上印章,可沒有多餘的錢去刻章。加上那是個憑票購物的年代,也買不到刻刀。關偉明就打算自己刻章,他去到供銷社的回收部門,找了廢棄的材料製作成刻刀,然後找了當地的一種軟石,買了跟書畫有關的書籍,自己看書學習篆刻。

他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第一枚作品。當時,他刻的是一枚閒章,「天生我才必有用」,並將其發表在報刊上,獲得30多元的稿費。那個時候,他一個月的工資才20元,這筆稿費讓他高興極了,同時也受到了鼓舞。業餘時間,他鑽研如何篆刻,看《篆刻正反字典》、《中國古代書畫家印款鑑賞》等書籍,研究各種字體的寫法,並用毛筆練習。因為有書法基礎,他學得還挺快。

篆刻字體,分為簡文、璽文、金文等多種。隨手拿起一本書,只一個「印」字就有600多種刻法。為了學習,只有多看多練。關偉明年輕時上班的地方,除了一條多是平房的街道,旁邊都是莊稼。「以前上班就騎著一輛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自行車下鄉。」那個時候,交通不夠便利,沒有公交車到達五塘,他住的是一個只放得下一張床鋪的小房間,沒有廚房和洗手間。在艱苦的環境下,他業餘時間全部用在書畫、篆刻上,跟一群有書法愛好的朋友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任福安篆刻紀丨方寸之間,盡顯大千世界
    他說,「一個好的書法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篆刻家;但一個好的篆刻家,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書法家」,「而我學篆刻雖然比書法晚,但比起書法水平卻不遑多讓。」早年沉浸在石門頌、袁安碑、張遷碑等碑帖銘文中,又使他繼承了漢隸中雄強茂密,渾穆厚重的書風。基於書法的謀篇布局,使其在方寸之間的石頭上篆刻時更有章法,字體雍容方正、布局疏密自然。
  • 刀筆縱橫賦新章|聚焦廣西書法刻字現象
    右五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劉德宏現代刻字也稱書刻藝術,是一個綜合性藝術的反映。它主要是以書法為母體,作品中,信息量大,它是集傳統刻字、書法、篆刻、繪畫、版畫於一體的作品,而且創作過程較其它藝術門類更為複雜。
  • 7旬老人方寸石頭篆刻千餘字 40年刻章苦無人傳承
    一塊石頭、一把刻刀,40年來,刻了多少枚印章,他自己都數不清。空閒的時候,他就篆刻,在方寸大小的石頭上,能精刻細鑿320多字的《蘭亭序》、1100多字的《三字經》……自90年代以後,隨著電腦刻章的出現,手工刻章一度失去了市場,以至連願意來學徒的人都很少。
  • 三千年的篆刻藝術:篆刻,比紙筆更早誕生
    篆刻興起於先秦,比紙筆更早誕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本周《藝術課堂》請來了滬上篆刻名家張煒羽老師,來講述有關篆刻藝術的知識。他將從我國最古老的先秦印章,講到明代文人篆刻的興起,引領大家走入篆刻藝術的殿堂,並希望大家了解並喜歡上這門古老的藝術。本期導視嘉賓介紹張煒羽,號鴻一。
  • 抖音篆刻大師數十年功力畫一條直線 普通人一輩子也畫不出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歷經了十餘個朝代。方寸大小的石塊,如何能做出一枚印章來?最近,啟風印社(抖音號:dydkmap7p8od)就在抖音上展示了篆刻中的刀法技巧。短短幾天時間,單期視頻獲贊量高達134.4W。
  • 篆刻傳拓技藝展示體驗活動舉行
    12月4日上午, 「禮敬中國文字 傳承中華文明」——篆刻傳拓技藝展示體驗活動在山東美術館舉行。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特邀多位傳拓技藝專家,在山東美術館一樓大廳現場展示篆刻傳拓技藝,並將拓片贈送給前來觀展的市民。
  • 刻字觀賞石選擇什麼石頭比較好
    矗立在長沙某小區的標牌景觀石這些刻字的石頭是什麼來頭?產自哪裡?什麼樣的石頭適合做刻字景觀石呢?這些石頭叫觀賞石。觀賞石是具有一定觀賞性,或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石頭。其中經過人為打磨等雕刻手段改變石頭的原有形狀或顏色的稱為工藝石。未經過人為手段改變形狀或顏色的叫做非工藝石,或者稱為奇石,自然石,原石態石。由於歷史和眾所周知的原因,人們大多喜歡用粉紅色或橙黃色的石頭作為雕刻的原料,雕刻上精美的大字,然後塗上紅色的顏料。遠遠望去,端莊醒目,如意吉祥。
  • 方寸之間,知白守黑,記「日照董記手工刻字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現代刻字技術的更迭讓手工技藝的溫度漸漸彌散。1998年市中刻字社遷址市五交化大樓,至今。2001-2018年,刻字社在黃海一路、鄭州路等地陸續成立七家分店。在現代刻字技術的磅礴大勢中,董國華始終沒有放棄家傳的手工刻字技藝。
  • 唐雲龍刻字作品入展全國第四屆硬筆書法家大書法作品展
    ,平果縣書協主席唐雲龍刻字作品《旭日》入展,全國入展刻字作品僅30件。      經過評委會公正、嚴格評審,共有360件作品入展,其中毛筆作品100件,硬筆冊頁、手卷作品100件,硬筆小品100件,篆刻作品28件,刻字作品30件。
  • 任福安篆刻紀丨方寸之間,盡顯大千世界
    他說,「一個好的書法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篆刻家;但一個好的篆刻家,首先必須是一個好的書法家」,「而我學篆刻雖然比書法晚,但比起書法水平卻不遑多讓。」早年沉浸在石門頌、袁安碑、張遷碑等碑帖銘文中,又使他繼承了漢隸中雄強茂密,渾穆厚重的書風。基於書法的謀篇布局,使其在方寸之間的石頭上篆刻時更有章法,字體雍容方正、布局疏密自然。
  • 方寸之間,知白守黑 記「日照董記手工刻字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說起董記刻字,要追溯到清代康熙49年(1710年),第一代傳人董佩琳,靠刻印家譜、商鋪字號為業。因刻工細緻、風格俊秀,在地方上小有名氣。1998年市中刻字社遷址市五交化大樓,至今。2001-2018年,刻字社在黃海一路、鄭州路等地陸續成立七家分店。在現代刻字技術的磅礴大勢中,董國華始終沒有放棄家傳的手工刻字技藝。2016年,「董記手工刻字技藝」被公布為日照市第四批市級非遺。2018年,董國華被公布為該項目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 篆刻就是用刀挖字?笑話,篆刻是文化體系,刻字是一門手藝
    如果要了解篆刻,我們可以追溯篆刻的起源,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篆刻發展至今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體系,是一文化精神。很多人會誤解,篆刻就是刻字,就是用刀在那挖字,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就跟書法不等於寫字一樣。
  • 篆刻入門之如何選石頭—牧心印社
    篆刻在我國發展的歷史悠久,儼然已成為一種傳統的老藝術。它源起在戰國到西漢時期,那時便有人用滑石來做篆刻,但是僅用於葬禮。後來出現了璽印,材質一般是銅玉。再後來王冕用花乳石開闢了印章石的藝術之路。到了明朝時期,文彭則在青田凍石上展開試驗,得到了很好的反饋,從此篆刻藝術便日漸盛開。
  • 賓陽鄒圩鎮:繼承發揚紅陶非遺技藝走出新路子-廣西新聞網
    廣西賓陽縣鄒圩陶瓷製作已有200多年歷史,製作時採用本地特有的紅泥,經過採泥、練泥、制坯、晾坯、裝窯、燒制、出窯等多道工序,工藝考究複雜,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記者走進賓陽縣鄒圩鎮下窯坡,探訪賓陽紅陶非遺傳承人——顏長希。
  • 刻字觀賞石選擇什麼石頭比較好
    矗立在長沙某小區的標牌景觀石這些刻字的石頭是什麼來頭?產自哪裡?什麼樣的石頭適合做刻字景觀石呢?這些石頭叫觀賞石。觀賞石是具有一定觀賞性,或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石頭。其中經過人為打磨等雕刻手段改變石頭的原有形狀或顏色的稱為工藝石。未經過人為手段改變形狀或顏色的叫做非工藝石,或者稱為奇石,自然石,原石態石。由於歷史和眾所周知的原因,人們大多喜歡用粉紅色或橙黃色的石頭作為雕刻的原料,雕刻上精美的大字,然後塗上紅色的顏料。遠遠望去,端莊醒目,如意吉祥。
  • 【新羅巧匠】遊祖地的鑿字技藝
    遊祖地師傅傳承的鑿字技藝,始於清嘉慶年間,其祖上製作的《選魁》、《福延堂》牌匾流傳至今,有200多年歷史(約十代)。1993年,遊祖地開始接觸鑿字技藝,一做就是26年,他不僅傳承了牌匾、楹聯製作,還發揚創意鑿字的技藝。據遊祖地介紹,他來自新羅區鐵山嶺後,鑿字技藝是祖傳的。中學畢業後,他跟隨父親開始從事傳統的木匠工作,開始了傳統技藝製作。
  • 大二男生篆刻印章贈畢業學長
    以石為紙以刀為筆 迷上傳統文化技藝大二男生篆刻印章贈畢業學長圖為翟基旺和他的篆刻印章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柯稱通訊員任麗瓊唐穎)兩天時間、十餘道工序、全手工製作……換來一份有溫度的畢業禮物。昨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大二學生翟基旺,將親手篆刻的印章交給大四學長陳雙雙。「畢業之際,祝你笑容長展,前程似錦。」翟基旺向他解釋印章上刻著的「長樂」二字。兩年來,翟基旺共完成了42件篆刻印章,其中大多數送給了師長及同窗好友。「篆刻是一門以石為紙、以刀為筆,拙巧結合的藝術,是一種將思想與情感放諸於方寸之間的修為。」
  • 篆刻入門之——印稿上石頭
    學習篆刻跟學習書法、繪畫一樣,最開始我們都是從臨摹開始的。而篆刻臨摹因為跟其他藝術類別不一樣,所以就更顯得有工藝性。例如說印稿上石,這個問題應該要如何解決要好?這期小牧就跟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印稿上石頭。
  • 【國展徵稿】全國大書法篆刻、刻字藝術作品展覽徵稿啟事
    全國大書法篆刻、刻字藝術作品展覽徵稿啟事 為堅定文化自信,全面展示當下篆刻、刻字的藝術成就,引領篆刻、刻字的創作導向,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踐行大書法,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定於2020年11月在寧波舉辦全國大書法篆刻、刻字作品展覽。
  • 仲偉迅:用心雕刻讓石頭唱歌 醉心書法篆刻30餘載擅長大寫意獲獎無數
    他還說,從事這門藝術的專家,是「能使石頭唱歌的藝術大師」。而這門藝術,就是篆刻。作為生活報的視覺總監,仲偉迅便是那個「能使石頭唱歌」的人。自12歲拜師學藝、接觸篆刻開始,仲偉迅在接下來的30餘年時光裡,潛心研究,幾乎拿遍了篆刻界的所有大獎。他大膽地借鑑古璽印、陶文、磚文等各種書法資源,以放浪形骸的情懷和坦蕩明快的氣象,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當代大寫意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