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人的一天 匠人紀事
從1982年開始接觸篆刻,從此再也停不下來
在拇指大的石頭上刻字 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關偉明在篆刻
關偉明作品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鄧色迎 文/圖
核心提示
關偉明喜好篆刻,他從1982年開始篆刻印章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他為書畫愛好者篆刻,有了書畫章,書畫作品添色不少。這種一般用石頭雕刻的印章,他雕刻一枚,大約需要6個小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刻章都用機器代替,會手工刻章的人逐漸變少,關偉明還在繼續著他的手工篆刻愛好。
愛好
篆刻有30多年了
「不知不覺,篆刻有30多年了。」關偉明剛開始篆刻的時候,還是個小夥子。那是1982年,當時他才二十歲出頭,在南寧邕寧五塘的一家銀行上班。因為從小喜歡書畫,因此也喜歡篆刻。當時他參加工作不久,工資不高,想要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上印章,可沒有多餘的錢去刻章。加上那是個憑票購物的年代,也買不到刻刀。關偉明就打算自己刻章,他去到供銷社的回收部門,找了廢棄的材料製作成刻刀,然後找了當地的一種軟石,買了跟書畫有關的書籍,自己看書學習篆刻。
他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第一枚作品。當時,他刻的是一枚閒章,「天生我才必有用」,並將其發表在報刊上,獲得30多元的稿費。那個時候,他一個月的工資才20元,這筆稿費讓他高興極了,同時也受到了鼓舞。業餘時間,他鑽研如何篆刻,看《篆刻正反字典》、《中國古代書畫家印款鑑賞》等書籍,研究各種字體的寫法,並用毛筆練習。因為有書法基礎,他學得還挺快。
篆刻字體,分為簡文、璽文、金文等多種。隨手拿起一本書,只一個「印」字就有600多種刻法。為了學習,只有多看多練。關偉明年輕時上班的地方,除了一條多是平房的街道,旁邊都是莊稼。「以前上班就騎著一輛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自行車下鄉。」那個時候,交通不夠便利,沒有公交車到達五塘,他住的是一個只放得下一張床鋪的小房間,沒有廚房和洗手間。在艱苦的環境下,他業餘時間全部用在書畫、篆刻上,跟一群有書法愛好的朋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