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海底撈首批門店恢復營業。至4月中旬,海底撈門店全面恢復營業
乘消費股大熱的東風,餐飲公司最近熱度激增,股價迎來了強勢復甦。火鍋龍頭海底撈,近日連續大漲,今日盤中逼近56港元,市值超2900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不過,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注重堂食的連鎖火鍋餐廳海底撈上半年首現虧損。其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收入同比下降16.5%,至97.61億元;淨虧損9.65億元,去年同期則淨賺9.11億元。
海底撈門店數量已擴張至935家。年初受疫情影響,海底撈曾關閉了大陸地區所有門店。3月12日,海底撈首批門店恢復營業。至4月中旬,海底撈門店全面恢復營業。
海底撈也在加碼快餐,嘗試業務創新,上半年先後在北京和成都開設快餐麵館「十八汆」和「撈派有面兒」,主打符合本地人口味的麵食。
目前,海底撈餐廳仍在擴張,而這離不開資金的補給。上半年,海底撈分別從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
主編點評:隨著疫情緩解,餐飲公司的重心回歸線下。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外賣渠道成為餐飲企業有效增收的手段,幫助餐飲企業緩解了燃眉之急。不過,疫情也增加了中小餐飲商家的生存壓力,這給了海底撈等頭部企業拓展市場的機會。在資本青睞下,海底撈實現逆勢擴張,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導致大量中小餐館倒閉,加劇了行業的優勝劣汰和市場的集中度,這對龍頭餐飲企業反而是利好,有助於其在店址選址、免租期、租金等方面持續受益;另一方面,是因為較高的標準化程度使火鍋門店具有較強的可複製性,外延成長的能力更為突出,越是標準化的食品,越能通過資本賦予的力量,實現快速增長。 當前,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突破4.6萬億,火鍋是第一大餐飲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