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畔綠明珠
――記生態公益型國有雅長林場
文/陳盛文 李科
雅長林場是區直林場中面積最大的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林區生態公益林面積達70萬畝,是珠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涵養林,其生態地位十分重要。雅長林場不斷加強林區生態功能,始終堅持保護利用並舉的可持續發展方針,為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幾十年來,為國家輸送了上百萬立方米木材,經歷了從單一的木材採伐到森林分類經營再到林產工業的蓬勃發展歷程。
近年來,雅長林場一直把生態保護作為林場工作重心,並採取多項生態保護措施,有計劃地種植珍貴樹種、培育大徑材、重點打造珍貴樹種示範基地、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等營造林項目,促進純林向多層異齡混交林轉變,進一步優化林木林種結構,提高森林整體質量與林地產出率。
森林資源與保護
雅長林區是珠江水系重要幹流南盤江、紅水河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區內森林資源豐富多樣,中國特有科共17科,特有屬25屬,,其中以單屬種居多。據初步統計,本區系特有種共125種,主要有如觀光木、八角蓮、大血藤、蒜頭果、銀鵲樹、青錢柳、香果樹、喜樹、廣西槭、掌葉木(與貴州東南部共特有)、馬尾樹(與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共特有)、西南栲等。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保護植物9種。
雅長林場的植被類型屬於西部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現有植被主要是細葉雲南松、松櫟針闊混交林、櫟類及各種次生的闊葉林。區內植物仍以木本植物佔優勢。
森林防火和森林執法是雅長林場生態保護的重要手段。2013年,林場配備專業消防隊員50餘人,消防用車13輛,已成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森林專業消防隊伍,有效地保障了林區的森林消防安全。森林執法是維護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免遭破壞重要的法律手段,林區森林公安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深入林區宣傳防範,組織治安聯防聯保,巡山護林,有力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保護了森林資源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雅長林場不斷打造森林資源「升級版」,有規劃地種植珍稀名貴樹種,調整林木林種結構,構建多層異齡混交林,提升森林資源價值。
林下經濟--天冬
「高原松」的復興
細葉雲南松是雲南松的一個地理變種,又叫「高原松」,是廣西貧瘠高原上的造林先鋒樹種,具有生長量迅速、材質上乘的特質。
一直以來,雅長林場是「高原松」的主產區。多年來,在場內曾經一度輝煌的「高原松」出現了幾近枯竭的可怕局面,不僅數量大幅減少,而且質量也大打折扣,蓄積量也由原來的151萬立方米下降到40萬立方米,淪為林場的次要樹種。
「高原松」是天然的景觀樹種,有良好的生態效果,樹形像一把撐開的大傘,優美俊逸,從遠處望,一把把傘形的樹頂又像一朵朵蘑菇,好看極了。
雅長林場大部分林地土地貧瘠,土層只有20―30釐米厚,土層下是砂頁巖,土質疏鬆,保水性及粘性低,立地條件差,而「高原松」很適合在貧瘠的紅土地上快速生長,因此,發展「高原松」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雅長林場實施了「高原松復興」計劃,加大投入,組織攻關團隊,攻克了細葉雲南松「蹲苗」難題,營造了7000畝的高原松人工林,建設了全國第一個高原松無性系種子園,初步形成了科研繁育和推廣種植等一系列技術體系,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為了擴大種植,雅長林場還開展了區域性異地造林試驗。2013年分別在維都林場、環江縣華山林場、資源縣資源林場、黃冕林場營造了300多畝試驗林。
雅長林場計劃投資817.12萬元,建設規模為2400多畝的高原松良種基地,基地包括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區、初步種子園、母樹林、繁殖園、試驗林、示範林等。2015年有望完成該項目建設。
高原松木材淡紅黃色,紋理直或斜,結構適中細膩,是製作家具的上品材料,其市場價格較高,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
林下經濟迅速崛起
為更好地保護生態,增加職工收入,雅長林場採取一系列優惠改革,鼓勵職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2013年,雅長林場迎來了林下經濟發展的高潮。完成27公頃核桃、金銀花的撫育,完成了2.3公頃樂昌含笑、亮葉含笑、香樟、凸葉厚樸、楠木共6500株的定植,完成了0.13公頃中坨屯三葉青輕基質扦插苗的培育,共8萬株。對已種的三葉青、南板蘭等藥材完成撫育施肥工作,鐵皮石斛種植面積達到83.33公頃,此外,還種植和培育野生三葉青2公頃,三葉青育苗及定植10000株。
林下經濟的發展,讓職工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帶動了周邊山區經濟發展,這種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林下經濟項目對森林資源保護十分有利。
雅長林場林下經濟發展主要以林藥模式為主,與廣西藥用植物園開展產、供、銷的模式合作,成功打造林藥經濟,目前推廣種植面積2680畝,惠及林農300人,預計人均每年收入1.16萬元。
作為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雅長林場除牢牢抓住生態保護建設這個重點外,努力培育速豐林、林下經濟和花卉三個基地,打造好兩個龍頭企業,即廣西春天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雲南大山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使之成為全區林業龍頭企業,努力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現代國有林場發展模式。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