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畔綠明珠――記生態公益型國有雅長林場

2020-12-15 經濟網

紅水河畔綠明珠

――記生態公益型國有雅長林場

文/陳盛文 李科

雅長林場是區直林場中面積最大的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林區生態公益林面積達70萬畝,是珠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涵養林,其生態地位十分重要。雅長林場不斷加強林區生態功能,始終堅持保護利用並舉的可持續發展方針,為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幾十年來,為國家輸送了上百萬立方米木材,經歷了從單一的木材採伐到森林分類經營再到林產工業的蓬勃發展歷程。

近年來,雅長林場一直把生態保護作為林場工作重心,並採取多項生態保護措施,有計劃地種植珍貴樹種、培育大徑材、重點打造珍貴樹種示範基地、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等營造林項目,促進純林向多層異齡混交林轉變,進一步優化林木林種結構,提高森林整體質量與林地產出率。

森林資源與保護

雅長林區是珠江水系重要幹流南盤江、紅水河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區內森林資源豐富多樣,中國特有科共17科,特有屬25屬,,其中以單屬種居多。據初步統計,本區系特有種共125種,主要有如觀光木、八角蓮、大血藤、蒜頭果、銀鵲樹、青錢柳、香果樹、喜樹、廣西槭、掌葉木(與貴州東南部共特有)、馬尾樹(與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共特有)、西南栲等。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保護植物9種。

雅長林場的植被類型屬於西部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現有植被主要是細葉雲南松、松櫟針闊混交林、櫟類及各種次生的闊葉林。區內植物仍以木本植物佔優勢。

森林防火和森林執法是雅長林場生態保護的重要手段。2013年,林場配備專業消防隊員50餘人,消防用車13輛,已成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森林專業消防隊伍,有效地保障了林區的森林消防安全。森林執法是維護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免遭破壞重要的法律手段,林區森林公安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深入林區宣傳防範,組織治安聯防聯保,巡山護林,有力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保護了森林資源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雅長林場不斷打造森林資源「升級版」,有規劃地種植珍稀名貴樹種,調整林木林種結構,構建多層異齡混交林,提升森林資源價值。

林下經濟--天冬

「高原松」的復興

細葉雲南松是雲南松的一個地理變種,又叫「高原松」,是廣西貧瘠高原上的造林先鋒樹種,具有生長量迅速、材質上乘的特質。

一直以來,雅長林場是「高原松」的主產區。多年來,在場內曾經一度輝煌的「高原松」出現了幾近枯竭的可怕局面,不僅數量大幅減少,而且質量也大打折扣,蓄積量也由原來的151萬立方米下降到40萬立方米,淪為林場的次要樹種。

「高原松」是天然的景觀樹種,有良好的生態效果,樹形像一把撐開的大傘,優美俊逸,從遠處望,一把把傘形的樹頂又像一朵朵蘑菇,好看極了。

雅長林場大部分林地土地貧瘠,土層只有20―30釐米厚,土層下是砂頁巖,土質疏鬆,保水性及粘性低,立地條件差,而「高原松」很適合在貧瘠的紅土地上快速生長,因此,發展「高原松」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雅長林場實施了「高原松復興」計劃,加大投入,組織攻關團隊,攻克了細葉雲南松「蹲苗」難題,營造了7000畝的高原松人工林,建設了全國第一個高原松無性系種子園,初步形成了科研繁育和推廣種植等一系列技術體系,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為了擴大種植,雅長林場還開展了區域性異地造林試驗。2013年分別在維都林場、環江縣華山林場、資源縣資源林場、黃冕林場營造了300多畝試驗林。

雅長林場計劃投資817.12萬元,建設規模為2400多畝的高原松良種基地,基地包括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區、初步種子園、母樹林、繁殖園、試驗林、示範林等。2015年有望完成該項目建設。

高原松木材淡紅黃色,紋理直或斜,結構適中細膩,是製作家具的上品材料,其市場價格較高,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

林下經濟迅速崛起

為更好地保護生態,增加職工收入,雅長林場採取一系列優惠改革,鼓勵職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2013年,雅長林場迎來了林下經濟發展的高潮。完成27公頃核桃、金銀花的撫育,完成了2.3公頃樂昌含笑、亮葉含笑、香樟、凸葉厚樸、楠木共6500株的定植,完成了0.13公頃中坨屯三葉青輕基質扦插苗的培育,共8萬株。對已種的三葉青、南板蘭等藥材完成撫育施肥工作,鐵皮石斛種植面積達到83.33公頃,此外,還種植和培育野生三葉青2公頃,三葉青育苗及定植10000株。

林下經濟的發展,讓職工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帶動了周邊山區經濟發展,這種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林下經濟項目對森林資源保護十分有利。

雅長林場林下經濟發展主要以林藥模式為主,與廣西藥用植物園開展產、供、銷的模式合作,成功打造林藥經濟,目前推廣種植面積2680畝,惠及林農300人,預計人均每年收入1.16萬元。

作為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雅長林場除牢牢抓住生態保護建設這個重點外,努力培育速豐林、林下經濟和花卉三個基地,打造好兩個龍頭企業,即廣西春天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雲南大山木業有限責任公司,使之成為全區林業龍頭企業,努力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現代國有林場發展模式。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綠人」——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
    馬背上的「護綠人」——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 這是「八百裡瀚海」科爾沁沙地南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個人、一匹馬,不分晝夜,無論風雨,默默獨行在林海深處。這一走,就是33年。他叫李東魁,1987年從部隊退伍後被分配到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一直做護林員。林海深處的3間低矮小房,是李東魁的「家」。一個人巡邏,一個人挑水,一個人做飯,一個人餵馬。當青絲變成白髮,當皺紋如刀刻斧鑿般爬滿臉龐,李東魁「堅決把林子看好」的初心始終未變。
  • 連城邱家山國有林場:打造綠水青山 共築生態文明
    這就是福建省連城邱家山國有林場。  創建於1972年的連城邱家山國有林場,位處閩江、九龍江、汀江的一級支流,是沙溪、北溪、舊縣河源頭之一,是連城縣的綠色屏障,對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綠化美化、建設美麗連城起著骨幹作用。林場屬國家木材儲備林基地、天然闊葉林群落和省級森林公園,在承擔林業科研、生態建設和經營示範等公益任務中起到輻射、帶動作用。
  • 福建省國有林場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綠色兵團」再出發
    「大家住破廟、睡牛欄、擠通鋪、戰荒山、吃地瓜、煮野菜,劈山造林播種萬頃綠。」86歲的將樂國有林場退休老場長張影還記得,1958年4月8日,部隊轉業幹部、林業院校畢業生、鷹廈鐵路工人、福州知青等數百人組成的「綠色軍團」,奔赴金溪兩岸,歷經兩次造林大會戰,「幾代林場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綠了荒山,白了頭髮」。
  • 人定心 樹定根——聚焦荊門國有林場改革
    人定心 樹定根——聚焦荊門國有林場改革發布時間:2018年07月29日 16:06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7月29日電 (劉治林)夏日裡,漫山遍野的鮮花已經褪去,「綠」從路邊一直蔓延到遠處山巒,新綠、草綠、深綠……層層疊疊如少女身上的霓裳。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對關於協調解決樂業縣雅長林場林區產業道路...
    〔2020〕810號 XXX等8名代表: 你們在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關於協調解決樂業縣雅長林場林區產業道路建設的建議》,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交由我局辦理,經研究,現答覆如下: 一、雅長林場近年來支持樂業縣建設通過林區道路的情況
  • 2019年全國十佳林場,寧夏中寧縣林場上榜
    臨海市林場始建於1957年,為承擔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93.5%,是靈江、永安溪水系源頭,沿海防颱風的天然屏障,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 2019年全國十佳林場
    浙江省臨海市林場國有荒山變身萬畝林海臨海市林場始建於1957年,為承擔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93.5%,是靈江、永安溪水系源頭,沿海防颱風的天然屏障,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 麗水「國字號」白雲山林場念活「生態經」
    三月的麗水春意盎然,剛吃過早飯,市民便循著送爽的春風與喜慶的鳥鳴聲,三五成群的來到位於城區北部的白雲山生態林場,盡情的享受新鮮空氣。創建於1927年的白雲山生態林場,是浙江省4個最早建場的國有林場之一,國有林場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由國家投資在國有宜林荒山荒地建立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事業單位。
  • 市黃龍山國有林管理局瓦子街國有生態實驗林場
    市黃龍山國有林管理局瓦子街國有生態實驗林場 吹響山水林田湖修復工程的「衝鋒號」 發布時間:2020-04
  • 巢湖市國有林場改革實現「四到位」
    據巢湖市人民政府網報導,日前,巢湖市成功召開了國有林場改革職工大會。會上,該市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醞釀已久的《巢湖市國有林場改革人員安置方案》(審議稿)獲參會職工全票通過。至此,巢湖市國有林場改革成功實現了「四到位」。林場整合到位。
  • 麗水這兩家林場獲評「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 快來看看
    12月24日,省林業局下發《關於命名2020年「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的通知》(浙林〔2020〕67號),命名全省7個國有林場為2020年「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麗水市松陽縣林村林場、湖溪林場名列其中。松陽縣林村林場松陽縣林村林場創建於1957年,至今已有60多年。
  • 貴陽市長坡嶺國有林場獲「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稱號
    近日,中國林場協會傳來喜訊,經各省(區、市)林場主管部門推薦及四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推選,我省貴陽市長坡嶺國有林場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稱號。
  • 全國國有林場建設管理培訓班在福建沙縣舉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2日訊 11月30日—12月3日,全國國有林場建設管理培訓班在沙縣舉辦。此次培訓班由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主辦,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林草部門國有林場主管部門負責人、國有林場場長、市縣林業(草原)局局長及中國林業科學院國有林場相關管理人員共計90餘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林場建設管理處隗合飛處長主持會議,對現代化國有林場建設、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和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服務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 聚焦國有林場:吊羅山「突圍記」
    1998年,吊羅山林區被列入全國國有重點林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吊羅山林業局局長李華告訴本報記者,「從名稱上看,吊羅山林業局像是政府的一個部門,但實際上是一個企業。林場實行企業化經營。林業局局長同時兼任林業公司經理、法人代表。」李華介紹,2000年天保工程一期實施時,吊羅山林業局共有在職職工573人(含公司人員)。
  • 《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重點工作分工印發
    原有事業單位的國有林場,主要承擔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等生態公益服務職責的,繼續按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管理;基本不承擔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主要從事市場化經營的,要推進轉企改制,暫不具備轉企改制條件的,要剝離企業經營性業務。目前已經轉制為企業性質的國有林場,原則上保持企業性質不變,或者結合國有企業改革探索轉型為公益性企業。
  • 國家林草局:將開展國有林場場長任期森林資源考核和離任審計
    12月30日,國家林草局局長張建龍在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說,為推動國有林場制度化、規範化管理,國家林草局將印發《國有林場管理辦法》《國有林場中長期發展規劃》,開展國有林場場長任期森林資源考核和離任審計,建立職工績效考核激勵機制。
  • 全市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管理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洛南縣召開
    會議由商洛市林業局局長黨世民主持,省國營林場管理站站長靳林、副站長程世斌蒞臨指導會議,各縣區林業局長、國有林場管理機構負責同志,國有林場場長,及市林業局相關科室、單位負責同志共計7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指出,「十三五」以來,全市緊緊抓住國有林場改革的重大機遇,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改革為統領的工作思路,通過上下協作,艱苦努力,國有林場發展改革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所有國有林場納入公益服務一類事業單位,累計爭取中省國有林場改革補助資金近5000餘萬元,有效解決了職工社會保障工資拖欠等問題,理順了工作機制體制,國有林場建設站在了新的臺階上。
  • 趙慶豐委員:對國有林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工作補貼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張倩 範文傑)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站長趙慶豐第三年參加全國兩會,每年她都會提交國有林場的提案和建議。今年她提交了《關於對國有林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工作補貼》的提案。這個建議,去年她就提出過,今年又提出。
  • 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強國有林場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通知
    一、充分認識國有林場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受災國有林場多是在我國生態極其脆弱地區建立起來的,生態區位極其重要,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國有森林資源培育基地。做好受災國有林場的恢復重建工作,事關國家生態系統的穩定,事關國有資產安全,事關廣大林場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是整個林業恢復重建工作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 2019年全國十佳林場(二)
    十一、浙江省臨海市林場  國有荒山變身萬畝林海  臨海市林場始建於1957年,為承擔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93.5%,是靈江、  界首市國有林場始建於1958年10月,原名「中保友誼葡萄場」,是在周總理親切關懷下,由省財政廳投資,省林業廳負責興建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現有土地面積37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