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巷子裡賣煎餅果子的阿姨,謝謝你回來了.」

2021-02-16 贛州吃飯大學

巷子裡的煎餅果子

「我來了贛州12年,就賣了12年的煎餅

青年路裡,有很多故事,我也是故事裡的一個背景板。贛三中對面,曾經擁有許許多多的攤子,從鐵板豆腐到煎餅,可以一路吃完整條街。說到巷子裡的煎餅果子,大家光顧最多的,就是朱阿姨。而我,卻總等著巷子門口的這家山東雜糧煎餅出攤子。

02

 「一個經常吃不到的煎餅攤子 

「阿姨我要加雞蛋和火腿腸。」「好嘞!」阿姨是典型的北方人,熱情、好客,嘮起嗑來賊拉起勁。

/

12年擺煎餅攤的時光,練就了阿姨攤煎餅的手速。嫻熟和飛速,一個雞蛋下去,不多會兒煎餅就攤好了,拿到手一定是熱乎的。

「一個煎餅!加雞蛋,加裡脊!」

「二個雞蛋煎餅打包」

「阿姨,付錢掃這裡咔?」

每到放學的時間點,這條人山人海的巷子裡,冒著煎餅味兒的人間煙火氣。

03

 「一個有薄脆的山東雜糧煎餅 

薄脆和刷辣醬是我愛山東雜糧煎餅的靈魂,甚至總覺得配料太多影響了薄脆的發揮,如果整個煎餅皮包著全是薄脆,我也是可以的。薄脆的香脆,一口下去會」啪噠「一聲。

餅皮的韌性是極好的,軟嫩彈韌,咬下去需要牙齒撕扯一番才能進嘴裡。咀嚼起來的餅香、雞蛋香氣,和配料的香脆以及醬的微甜微辣,一股腦的融合在一起,生菜再帶來汁水,豐富極了。

阿姨是從山東臨祁過來贛州的。12年了,就像以前一下課就衝過來的快樂一樣,現在看見攤煎餅的阿姨,依然覺得親切。

上下課的學生,工作了以後的我們,還有街坊鄰居年過花甲的老人,都時常光顧這個煎餅攤子。煎餅阿姨和大家都很熟了,時常會嘮嘮嗑。「又來接孫子下課了呀?」「是,買一個給他吃,還要帶一個給他姐姐。」有段時間管得嚴,阿姨的攤子消失了好一陣子。我每次路過,心裡都忍不住微微失落,總惦念著煎餅攤子去哪兒了呢?終於,煎餅阿姨又回歸了。

贛州巷子裡的小吃攤子越來越少了,趁山東雜糧煎餅阿姨的煎餅還在,有空記得去吃呀,趁熱哦。

相關焦點

  • 「巷子裡開了20年,很多贛州人都在問康阿姨去哪兒了...」
    說起康阿姨的臭豆腐,幾乎每個贛州80、90後都有共同回憶。和普通臭豆腐不同,它的海帶和湯汁,是獨一味的存在。從以前釣魚臺的小小角落,到現在漁灣裡的小店面,它總是靜靜地駐足在喧鬧的小吃街裡,讓我們可以輕鬆感受到吃遍整條gai的快樂。20年了,這碗臭豆腐,還是能回到最初的味道。那種熟悉感,是閉著眼睛都能一口吃出來,是它沒錯了。
  • 大媽擺攤賣饃,一個饃塞十幾種菜,對面煎餅果子老闆甘拜下風
    所謂的追求滋味享受型的街頭美食就是那些不管你餓不餓就是想吃或者是一想到這種東西你就流口水的小吃,比如各種糖水和小燒烤,而那種以飽腹扛餓為主的街頭小吃一般都是早上常見,夜宵攤很少出現的,比如煎餅果子和粢米飯糰這些。
  • 賣了20年煎餅果子的阿姨,終於把祖傳醬料配方告訴我了!
    在我家門口,有個巨好吃的煎餅果子攤。阿姨每天早上6點,準時到崗,9點準時下班。作為懶蟲的我,因為起不來經常吃不上。終於,在我的軟磨硬泡下,阿姨把秘方告訴了我。煎餅果子的皮千千萬萬,但是靈魂在於醬料,她家的醬料可是秘方!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下,讓大家在家也能吃上絕妙的煎餅果子!
  • 煎餅果子的麵糊是怎麼做的?
    煎餅果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我家胡同口就有賣了很多年煎餅果子的阿姨,幾乎每天早上上班都會買來吃,一般街上賣的煎餅果子都是中間軟邊上脆脆的這樣吃起來口感更好,我平時在家閒來沒事也會做煎餅來吃也很喜歡吃軟的那種煎餅,那煎餅漿糊怎麼做能讓煎餅軟呢?
  • 福州深藏巷子裡的「簡陋」麵館,僅賣1碗面,卻稱霸巷子15年
    福州深藏巷子裡的「簡陋」麵館,僅賣1碗面,卻稱霸巷子15年。這家麵館位於福州的一條簡陋的巷子裡面,如果你去過你會看到這家巷子裡面有很多小吃店,但是這一家小吃店的生意最為火爆。這家麵館一家在這條巷子15年了,非常多的朋友都喜歡吃他家的面。很多人專程來這裡找,但是都找不到正確的道路,他們家的面叫做擔仔麵,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南地區的小吃。
  • 如果你問天津人,「天津哪家煎餅果子最好吃?」
    如果你問天津人,「天津哪家煎餅果子最好吃?」大部分天津人會這麼回答:「我家門口啊!」在天津,每個天津娃娃心裡都有屬於自個兒的那套煎餅果子。我奶奶和爺爺吃煎餅果子,每次都要吃素皮。什麼是素皮呢?素皮就是綠豆麵糊刮圓,不磕入雞蛋,撒上蔥花,翻面抹上甜麵醬、醬豆腐汁、辣子,卷好,點香油,轉一下熱一下,對摺,裝袋。素皮突出的是綠豆的香氣。有時奶奶喜歡在素皮裡加果篦兒吃。奶奶吃素皮耐搭配漿子(漿子就是豆漿),爺爺吃素皮耐搭配茉莉花茶。
  • 贛州旅行印象
    還在高鐵上剛進入贛州地界時,手機就收到來自贛州市的歡迎語!謝謝,贛州。我來了!如今,這裡已然成了一個來贛州旅遊的人打卡景點。夜幕下,浮橋上遊人如織,美女回眸。橋下,當地人遊泳解暑的人也很多。由於人多,建春門內古城牆下聚集了很多商販在這古城牆下擺攤,有賣特色小吃,有賣兒童玩具的,也有賣衣服和生活用品的,甚至在水上的很多小船,也成了船市,在船上賣一些魚乾等水產品。走著走著,我肚子餓了,我隨即在這叫了一份贛南小吃――「燙皮」嘗嘗,端上來發現其實跟我們老家武平小吃簸箕粄是一樣樣的。
  • 一直以為贛州田螺好吃,我大意了,吃了廣西螺螄粉一口就改主意
    我們贛州管田螺叫嗦螺子,也是美食城美食街裡女孩子尋找的口味,我多年以來一直以為贛州的田螺算是贛州特產,每次路過釣魚臺巷子口都會去那個專門賣嗦螺子的門面去吃上一碗,而且來說,那店面也是因為田螺名氣很大,就索性招募了許多大姐阿姨,日夜洗田螺,剪田螺.不亦樂乎.
  • 吃煎餅果子
    「快了,明天回去做一下交接工作,下周就要回來學校上課了。」陸繹輕捂了一下嘴,稍作掩飾地打了個哈欠,著實是休息得不夠,忙完醫院的事便立刻回來了,還是因為她說會去圖書館學習,他便來碰碰運氣,興許是給自己找找動力吧。「你昨晚是不是很晚睡啊,要不你回去補補覺吧,我看你黑眼圈有點重。」
  • 大學開13家分店打造中國的「麥當勞」,賣的卻是煎餅果子來一套!
    說起煎餅果子,你想到的是什麼?呦呦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當時因為這個事情,各地煎餅果子銷量猛增,一個名牌大學生重新定義它,讓它與時尚、文藝、設計接軌。前不久落幕的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個大學生憑藉自己的「左一煎餅」項目拿下了一等獎。
  • 老闆透露「萬能醬」配方:有了它,在家做的煎餅果子比賣的還好吃
    老闆透露「萬能醬」配方:有了它,在家做的煎餅果子比賣的還好吃我們都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煎餅果子在我們身邊也變得越來越普及了,原本它是天津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可是現在煎餅果子火遍了大江南北,在全國各個城市當中都能吃到,而且非常的受人喜歡,同時我們知道煎餅果子最重要的除了平時用來攤煎餅的那一個綠豆面之外
  • 還在掙你那點死工資?醒醒吧!樓下賣煎餅果子的都開上奔馳了!
    還在掙你那點死工資?醒醒吧!樓下賣煎餅果子的都開上奔馳了!最近,公司裡都在議論一件事,那就是樓下賣煎餅果子的小王買車了,而且還是一輛奔馳,這讓公司很多同事都難以接受,「這年頭,上班還不如去賣煎餅果子」「誰說不是呢,人家小王才幹了一年,就開上奔馳了,自己工作七八年了,連輛大眾都沒混上」「乾脆咱也辭職,去賣煎餅果子得了」......
  • 聊聊煎餅果子,大家認為這行業賺錢嗎
    煎餅果子在幾年前我第一次在小區門口看到,因為早上上班要吃早點的,對這個很好奇,就買個嘗嘗,一晃幾年過去了第一批做煎餅果子的人都賺到錢了,在小區或者臨街商鋪租個小地方,或者推個三輪車到處貪煎餅,我一個朋友母親
  • 小哥賣煎餅果子,加了四種顏色後,網友:四塊變成了三十六塊
    小哥賣煎餅果子,加了四種顏色後,網友:四塊變成了三十六塊講到小吃的話,那麼大家肯定都吃過我們的煎餅果子了,煎餅果子作為小吃之王,不管是在學校門口還是在小區門口都是有賣的了,我們常見的煎餅果子都是一張麵團,然後打到一個鐵板上面了,然後就是用小工具給麵團推開了,推開後就是打雞蛋加薄餅什麼的了
  • 海歸的煎餅果子,賣出了多元理想
    如今,她不甘心在家帶孩子,決定完成大學時的夢想——賣煎餅果子。(6月6日《重慶晨報》)    海歸賣煎餅,和北大才子陸步軒賣豬肉一樣,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以前的驚愕相比,現在人們對這些貌似不符合社會大眾認識的行為,給予理解和肯定了。學法律、去遊學,和賣煎餅果子風馬牛不相及,但這不是人生的失敗,恰是社會多元的體現。
  • 農村大姐,在縣城賣特色「煎餅果子」一個賣5元,生意很火爆!
    而我和老公在城裡辛苦工作一年下來,到過年回家口袋裡能攢下來的錢也是渺渺無幾。說到這些道不盡的心醉。每次在外面都想著家鄉的一些美食。而今年家裡的房子也裝修好了,在年前就開始計劃著。舉家逃離城市,回到家鄉農村小縣城。而女兒也跟著一起遷到老家的學校來上學了。這不,昨天早上剛送完女兒去學校。順便也出去吃點什麼早餐,找著找著在大老遠就看到了這個早餐店,生意非常火爆。
  • 女博士嫁賣煎餅果子小販,村裡人笑她傻,3年後開豪車為父親賀壽
    王娜嫁給了一個賣煎餅果子的男人,一個擁有博士學歷的女人天天出門擺攤,全村人都覺得王娜讀書讀傻了,腦子有問題,這麼多年的書白念了。父母也特別不理解,當初也強烈反對過,但倔強的王娜直接跟男人去扯了證,婚禮都沒舉行,雖然租房的地方離家也就一個小時路程,因為村裡人和家人的冷眼,她三年沒回家。
  • 成都嬢嬢在小巷子裡賣甜不辣,生意火爆天天都排隊,老闆卻很發愁
    說起會吃,那肯定要說到成都人,不管你有好遠好難找,只要是好吃,有沒有環境有沒有服務,成都人都不在乎,那些歷史悠久的市井蒼蠅館子,早就被成都人找到,成為了網紅店。而且老闆脾氣不好,成都人也不在乎,反正只要是美食店,那麼不管你是開豪車還是擠公交車,大家都一視同仁擠在一張桌子上大快朵頤,這就是成都人的飲食文化。
  • 阿姨奶茶回來了,變成奶奶了
    全上海最早的阿姨奶茶 消失半年後回來了 第1個研發了血糯米奶茶 1天能賣2000多杯 老客們來店裡都會解鎖很多隱藏吃法,比如血糯米+椰子粉。這一款芝麻奶茶也是阿姨首創的,一杯奶茶半杯料,扎紮實實。
  • 北京的煎餅果子(多味齋)
    第一次吃煎餅果子,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北京讀大學時,當地好友請的。記得我們站在賣煎餅果子的小推車旁,看著那位賣餅阿姨熟練地舀一勺稀麵攤在平底爐上,向薄如荷葉的餅面磕上一隻雞蛋,快速攤勻,撒上香蔥,將煎餅迅速翻轉過來,然後把油條或者薄脆(油炸的酥脆芝麻麵餅)放入,依次抹上面醬、辣醬,撒上一些椒鹽和芝麻,濃濃的面香和雞蛋香氣早已把腸胃刺激得咕咕作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