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而中國人一向注重飲食文化,而不同城市又有各自不同的美食代表,如北京的「便宜坊」,天津的「狗不理」,杭州的「知味觀」,蘇州的「松鶴樓」可謂馳名國內外。這些百年餐飲老字號正是用歷史的醇厚味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今請隨著小編一同打開歷史畫冊,與這些已過百歲的餐飲老字號親密接觸,感受「有說頭、有品頭、有看頭、有想頭」的百年品牌魅力。
【北京】便宜坊烤鴨店 年齡:599歲
便宜坊烤鴨店是北京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飯莊,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現為國家特級酒家店,門前的匾額由嘉靖年間兵部員外郎楊椒山所書。
北京烤鴨分為燜爐和掛爐兩大門派,便宜坊烤鴨店是燜爐烤鴨派系的代表,其特點是烤制不見明火,鴨膛內灌入特製老湯,形成外烤內煮之勢,外脆裡嫩,此技藝被譽為「綠色烤鴨」,並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雖是百年老店,觀念上卻絕不落伍,在秉承傳統工藝基礎上,便宜坊先後創新推出了「花香酥」、「蔬香酥」等專利烤鴨,滿足了現代人多樣的口感需求。
【上海】王寶和酒家 年齡:271歲
王寶和酒家創始於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是享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稱的上海最早的酒家之一。相傳,王寶和酒棧原在紹興自設釀酒作坊,並做帆船運輸生意,來往於青島、上海等地,趁便運酒到上海,在小東門開設酒棧出售,獲利頗厚,營業日益發展,此後紹興酒坊釀出的各種優質陳釀黃酒數量大增,除上海外,還遠銷到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地區。酒店幾經遷移,發展成為上海一家頗具規模的著名酒店。
作為「滬上品蟹第一家」,王寶和成為了上海老饕們的首選品蟹之地。其蟹宴可用「一菜一格」形容,充分詮釋對食材的理解,彰顯大閘蟹各部分之本位,具有「選料講究、刀工精細,色彩淡雅,口味清淡,嫩滑可口,原汁原味」之特點。蟹菜佐以王寶和黃酒,更可去除蟹之寒性,是饕餮蟹宴的必選和絕配。
【蘇州】松鶴樓 年齡:258歲
松鶴樓於1737年(清乾隆二年)開業,設於蘇州市觀前街,原是一家小麵館,以經營蓋澆飯、燜肉、滷鴨面為特色,後來增加了蘇州風味菜。唐代沈朝初《憶江南》詞中「明月燈火照街頭,雅座列珍饈」就是對該店的真實寫照。據傳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曾在該店品嘗過「松鼠魚」。
松鶴樓是目前蘇州地區歷史最為悠久、飲譽海內外的正宗蘇幫菜館。它是蘇幫菜廚師的搖籃,也是商務部首批認定的老字號餐飲品牌。松鶴樓的名廚在國內外烹飪大賽上屢獲金獎,而松鶴樓也榮膺了商業部、內貿部授予的「金鼎獎」、「中華名小吃」及「國家特級菜館」等稱號,其主要名菜有白汁元菜、三蝦豆腐、蜜汁火方等。由於松鶴樓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蘇州美食,因此,它常常見諸電影和文學作品。
如今,當人們在這古風優雅的松鶴樓裡,品嘗老字號蘇幫菜,不僅是對味覺的一次犒賞,也是對歷史的一份敬仰。
【南京】馬祥興菜館 年齡:170歲
馬祥興菜館創建於1845年,跨越了三個世紀,它除了是南京最「高壽」的餐飲老字號,也是全國現存清真菜館中的「老壽星」。民國時期與同慶樓、江蘇酒家並列為知名菜館,以經營「牛八樣」清真菜為特色,非常著名的四大名菜:美人肝、鳳尾蝦、蛋燒賣、松鼠魚更是饕餮食客的摯愛。
馬祥興清真菜的有名,不單單是「老」,還在於它菜品烹製技藝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其中就包含「名人文化」。民國時期,在作為首都的南京,馬祥興菜館擁有一批在政界、商界、文化界都享有盛名的「粉絲」。譚延闓、于右任、孫科、張群、王世傑、李宗仁、馮玉祥、張治中、邵力子等人都是馬祥興的常客,當時馬祥興的名廚馬定松更是備受追捧。
如今,雲南北路32號的馬祥興集「中華老字號」、「江蘇省著名商標」等榮譽於一身,其清真烹飪技術名列「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當代南京城市文化名店之地標。
【天津】狗不理 年齡:157歲
狗不理包子是全國聞名的天津市漢族傳統風味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創始於1858年。狗不理子鋪原名「德聚號」,創始人高貴友,乳名「狗子」。因為他的包子很受顧客歡迎,狗子賣包子忙得顧不上與顧客說話,人們取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長,「狗不理」出名了,「德聚號」的大名反倒被遺忘。
狗不理包子採用半發麵皮兒包鮮肉餡蒸製,八道工序環環相扣。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8個褶。因精緻美觀、鮮香濃鬱、肥而不膩,狗不理深得廣大消費者和外國友人的青睞。經幾代大師的不斷創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傳統的豬肉包、三鮮包、肉皮包和創新品種海鮮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百包百味,特色超群。先後摘取「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中國最佳名小吃」、「國際名小吃」等多個國內外評選大獎。
目前狗不理已成為擁有大型飯店、中型酒家、排擋式餐廳、快餐、早餐、早點、速凍食品生產,商品零售、物流商貿和烹飪學校以及在國內外設有七十餘家特許連鎖企業的集團公司。
【成都】陳麻婆豆腐 年齡:153歲
最早的麻婆豆腐誕生於153年前的成都萬福橋頭。感謝生於成都的著名作家李劼人,在他的作品《大波》中向我們娓娓道出了麻婆豆腐這道名菜的由來——
「舊時的萬福橋是成都的北郊……這裡有家『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的妻子煮得一手好菜。某一回,一位吃客忽然動了念頭,想奢華一下,要求在豆腐裡加些菜油,同時又想辣一辣,使胃口更好。於是老闆娘便發明了做法,將一勺菜油在鍋裡煎熟,抓些辣椒麵放在滾油裡,再下豆腐塊。盛進碗時,臨吃時再放一把花椒麵。舌尖初次觸碰,新鮮的麻辣感帶來令人驚豔的興奮;滑入喉嚨,豆腐溫熱鮮嫩,吞咽後餘韻不絕,深受食客喜愛,於是大家將它稱作『陳麻婆豆腐』。」
據調查,陳麻婆豆腐創業於清朝同治初(1862年),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招牌的麻婆豆腐分不同價位(分量也不一樣),吃起地道,麻辣適當,幼嫩有味兒,非常下飯。如今,麻婆豆腐遠渡重洋,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安家落戶,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國際名菜,但仍以四川陳氏麻婆豆腐為正宗。
【福州】聚春園酒樓 年齡:150歲
閩菜能在中國八大菜系佔據一席,自然有它閃光之處,而閩菜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佛跳牆」。那在福州最正宗的佛跳牆在哪裡?那就是佛跳牆的創始店——聚春園。據了解,聚春園由佛跳牆的發明人鄭春發創始於清同治四年(1865),目前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歷史名店之一。2008年,「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還被審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佛跳牆因用料講究,製法獨特,滋味香濃而馳名中外,用料多海鮮珍品,有18種之多,其烹調工藝繁複,最後還需用文火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才算大功告成。食味濃香,且營養豐富,其曾入選國宴接待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裡根、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等國家元首,深受讚賞,此菜由此聞名於世。
如今,不少遊客來福建都一定會去一次聚春園感受佛跳牆的珍饈魅力。
【廣州】陶陶居 年齡:135歲
「食在廣州」是羊城的金字招牌,遍布大街小巷的酒樓、小吃店固然是「食在廣州」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中歷史悠久、名聲遠揚的老字號酒樓,更是廣州這座美食城的「旗幟」。
陶陶居是廣州飲食業中的老字號之一,主營茶點、月餅、菜餚。其創辦時間一說是清光緒六年(1880年),一說是光緒十九年(1893年)。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招牌題字出自清代名人南海康有為之手。陶陶居在100多年前原是一位大戶人家的書院,到了清光緒年間,這間書院已換上「葡萄居」茶樓招牌,專營蘇州風味的酒菜,兼營茶麵。後來葡萄居易手由一位姓陳的老闆經營,陳老闆改茶樓字號為陶陶居,寓意來此品茗樂也陶陶。歷史上陶陶居酒家曾以其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和優質的菜點傾倒無數文人墨客。魯迅、巴金、陳殘雲、劉海粟等名人曾到該店飲過茶。
酒家樓高4層,外觀為紅牆綠瓦、雕梁畫棟的民族建築形式,陳設雅致,古色古香。如今也成為習慣於「慢生活」的廣州市民喝早午晚茶的第一優選地,其茶點深受本地市民以及遊客的喜愛。
【哈爾濱】老廚家 年齡:130歲
若問起東北特色菜有什麼,很多人首先會聯想到豬肉酸菜燉粉條、小雞燉蘑菇、地三鮮等等,.卻鮮為人知得是鍋包肉、豬頭燜子等特色菜也是在東北地區飯館每桌必點,其中鍋包肉就是由哈爾濱市百年老店「老廚家」發明而來。
老廚家的起源需從清朝光緒年間(1885年)說起了。當時北京東城東華門大街,有家還不錯的酒家開張,店名叫做「真味居」,店主名叫鄭興文。在哈爾濱開創之初,老廚家字號創始人鄭興文來哈任濱江關道主廚,為了適應官員外交宴客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以「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為基本特點的飲食體系,創製出鍋包肉、啤酒魚、馬上封侯、加官受祿、天龍賜福、燻滷鴨、豬頭燜子等名菜,也成為哈爾濱飲食文化之源。
如今的老廚家為踐行「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打造哈爾濱首家博物館式飲食文化體驗餐廳,還上過CCTV。古色古香的裝修、實惠的價格,地道的東北菜無不讓來賓頻頻稱道。
【青島】春和樓 年齡:124歲
春和樓創立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青島唯一的餐飲百年老字號,也是山東省歷史最久的著名魯菜餐館,主要經營正宗魯菜和海鮮菜,兼營客房。現為中國魯菜名店,中華餐飲名店,國家旅遊局命名的涉外旅遊飯店,分別被國家國內貿易部、商務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春和樓在島城老字號魯菜餐館中處於首位,成為50年代至70年代青島最著名的魯菜館,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廚藝大賽,多種菜品被收入《中國名菜譜》。
春和樓初期為小飯館,1897年在天津路3號開設新店,1933年由當時的青島市工商業管理局登記為「春和樓利記」,成為當時青島最大的飯店,被譽為「島城第一樓」。1956年,飯店進行了公私合營改造,店名改為春和樓,與當時的順興樓、聚福樓並稱為島城餐飲業三大名樓,成為接待重要賓客的場所,贏得了名人雅士的高度讚揚。
1998年以來,春和樓認真分析現狀,結合國內市場環境和所處的行業地位,面向大眾,在創新上大做文章,進行了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推出了特色經典魯菜和低價位魯菜。同時將外地十餘家老字號特色菜引進春和樓,上海德興館的滬菜、寧波狀元樓的浙菜、蘇州松鶴樓的蘇菜、揚州富春茶社的淮揚菜紛紛亮相,令消費者大飽口福,受到遊客和市民的好評。
【西安】老孫家飯莊 年齡:117歲
西安老孫家飯莊始創於1898年(清光緒年間)。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1997年被國內貿易部、全國飲食服務業標準化技委評為「國家特級飯莊」。
主營的牛羊肉泡饃在 l998 年評為「中華名小吃」的基礎上,2002 年被評為「國際名小吃」,獲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題詞「天下第一碗」。老孫家飯莊一直致力於弘揚西部清真美食文化,堅持在挖掘、繼承傳統菜品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豐富供應菜品,形成了一系列獨特、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清真菜品系列,其經營的西部傳統特色菜餚:香辣扒秦牛、滑炒魚絲、紅油花肚、珍珠魚丸等一批名優菜點榮獲全國金獎。
老孫家羊肉泡饃好吃、味香,不僅由於原料好,在製作上也有一套密不外傳的烹飪技術。主要歸納為三大環節:煮肉、做餅、烹飪。「顧客掰饃,廚師烹煮,以饃定湯,以湯定時,以時出色出形出味出香」這是老孫家廚師心頭和手頭的秘訣,也是食客口中的食經,雙方皆以此達成默契。
【杭州】知味觀 年齡:102歲
素有「知味停車、聞香下馬」雅稱的百年名店——杭州知味觀,由孫翼齋於1913年創建。它是國家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中國十大餐飲品牌企業,是目前杭城最具知名度的餐飲企業之一。
1913年,孫翼齋與義阿二兩人出資在湖濱仁和路開設知味館,次年在生意清淡的情況下,孫翼齋想著自己的點心不比別人差,就寫「欲知我味,觀料便知」八個大字,貼在門楣上,迎來顧客的好奇,生意日漸興隆。1956年公私合營,文革期間改名東風館,1979年恢復原名。
知味館以經營各式名點為主,輔以杭州名菜的經營,「幸福雙」、「貓耳朵」、「西施舌」等成為菜館的傳統名點。
【揚州】
富春茶社 年齡:130歲
富春茶社,成立於1885年,由揚州人陳藹亭創立。初名「富春花局」,以花應市。主人去世後,其子陳步雲將之更名為「藏春園茶社」,後又定名為「富春茶社」,沿用至今。茶社歷經百餘年,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和精心經營,逐步形成了花、茶、點、菜結合,色、香、味、形俱佳,閒、靜、雅、適取勝的特色,被公認為淮揚菜點的正宗代表。資料顯示,巴金、朱自清、冰心、林散之、吳作人、梅蘭芳、趙丹等大家及文藝巨匠都留下了墨寶和贊語。
富春製作的包子具有揚州地方特色,選料講究,四季有別,製作精細,甜鹹適度,造型優美。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揚州品嘗富春包子後連連誇讚:富春包子名不虛傳。其中三丁包子,曾獲國家「金鼎獎」並被評為「中華名小吃」。此外,店內的揚州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也不容錯過。
【臺灣】
度小月擔仔麵 年齡:120歲
這個「度小月」,可不是紀曉嵐身邊的「杜小月」。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南地區的小吃,其全名亦可稱為度小月擔仔麵。「度小月」是臺灣的本地品牌,始創於1895年。在臺灣已有百年歷史淵源。其發源時間可能為清朝時期,由於臺南臨海,故許多人家以捕魚為業,但是臺南夏季七、八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風雨加交導致不易出海捕魚,生計頓時艱困,故稱颱風來襲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為小月。因此有些漁家在無法出海捕魚時候,就改賣麵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而後漸漸產生「度小月擔仔麵」這道美食。
度小月擔仔麵最獨門的配方就是特製的肉燥,只有特定傳人才能知道肉燥調配的配方和比例,加上用蝦子熬煮的湯頭,另外有一尾蝦、蒜泥、香菜相佐提味,一碗看似簡單的美味小吃,背後用心製作的過程,已在絡繹不絕的品嘗人潮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得到了最實質的肯定。如今度小月已在上海、北京均設有分店。
【重慶】
橋頭火鍋 年齡:107歲
「爬不完的坡坡坎坎,麻的要夠麻,辣的要夠辣,我才會買單,舀一瓢紅油來泡飯……」這是一首生動描寫重慶火鍋的歌《嗨,火鍋》。重慶火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火鍋店之多,堪稱全國之冠。而重慶本地人尤愛老火鍋,如橋頭火鍋、臨江門老火鍋等就是老火鍋的代表。
重慶橋頭火鍋創始於清宣統元年(即1908年),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家中華老字號火鍋,原址位於海棠溪河街橋頭,故名「橋頭火鍋店」。後期因不斷進取,努力探索,在堅持「五味中求平衡,鮮香中求醇厚,麻辣中求柔和,口感中求層次」原則上創造出獨特的風味,深受本地市民喜愛,其中九尺鵝腸、毛肚成為每桌必點菜。
【寧波】
缸鴨狗 年齡:89歲
真正讓寧波湯圓聞名於世,還要數「缸鴨狗」。缸鴨狗是寧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聞名。這家「老字號」創建於1926年,創始人叫江定法,小名阿狗,人稱江阿狗,寧波話裡「江」與「缸」同音,「阿」與「鴨」同音,所以就有了「缸鴨狗」。「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糰『缸鴨狗』,一碗下肚勿肯走,二碗三碗發癮頭,一摸袋袋錢勿夠,脫落布衫當押頭。」這首寧波人相傳已久的順口溜,說的是顧客競相購食「缸鴨狗」湯圓的情景。
而湯糰之所以享有盛名,是由於它製作的豬油湯糰獨具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尤其是灑在面上的那層桂花,清香撲鼻,混合著糯米的香味,刺激著人的感官,絕對會令你胃口大開。「歷史為佐,文化為料」,如今許多來寧波旅遊的中外遊客都會去「缸鴨狗」感受寧波本土美食,旅居他鄉的寧波同胞返鄉時,更把品嘗「缸鴨狗」的湯糰視為一種回味家鄉風味的特殊享受。
【武漢】
蔡林記 年齡:85歲
武漢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麵、北方炸醬麵並稱為我國的「五大名面」。而老字號「蔡林記」則是武漢熱乾麵中最有名氣、最有影響力的一家。1930年,家在漢口滿春路口的蔡明偉夫婦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乾麵,店名的由來是因蔡家門前有兩棵蔥鬱的大樹,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而正如他們所期盼的那樣,因麵條勁道、麻醬香濃、吃飯多樣在武漢持續至今都聲名遠播,分店生意也皆為火爆。1天賣出1200公斤左右熱乾麵已不算什麼「稀奇事」。
需要了解的是,熱乾麵不同於涼麵、湯麵,製法細緻入微,吃法也頗具考究。廚子需熟練、原料要地道、調料得全面,備好辣椒油、鹹菜、蘿蔔乾、酸豆角。在食用之前需趁熱拌勻面上的芝麻醬,香味不斷撲鼻,再衝一碗香甜可口的蛋酒,味道好極了!地道的武漢早晨「食」光就是如此度過。
【香港】
陸羽茶室 年齡:82歲
陸羽茶室是香港最傳統的早茶店。以茶聖陸羽命名的陸羽茶室,1933年在上環開業,而後1976年遷至中環現址,以精美點心和靚茶著稱。如今它依舊保持著舊式香港茶樓的格調,室內裝潢古色古香,以酸枝椅和字畫作裝飾,較有典雅有氣派,穿著傳統唐裝的老侍應生端上多款別具特色的港式經典點心,仿佛令人一瞬回到香港50、60年代的茶樓。
而但凡老派的香港人,都是懷有「陸羽茶室情結」的。這間有著八十多年歷史的茶室堪稱是香港的一個傳奇,或一個文化符號。通常的茶樓喝茶的時間是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兩點,而這裡一直到傍晚六點,而且點心紙每禮拜一換,隔一段時間來總會發現有新的點心式樣推出。著名的有百花釀魚肚、滑雞球大包、叉燒包、釀豬潤燒賣。
【澳門】
潘榮記 年齡:70歲+
「潘榮記」,是特區政府旅遊局網站所強力推介的澳門必試小吃之一,連郵政局推出《澳門昔日風情》系列郵票中亦有「潘榮叔在造金錢餅」的畫像,可見此金錢餅當地人氣多旺。就在議事廳前這家小小的店鋪,一對年近古稀的老夫婦,他們共同守著70多年的老店。以老闆名字命名的潘榮記,其「減蛋金錢餅」像咀香園的杏仁餅般出名,是本地市民和遊客必買的手信。
潘榮記一直用炭爐烤制金錢餅,保持著傳統風味。所謂「減蛋」就是減去蛋白、少些蛋黃、多用麵粉、不落人造香油,運用更多搓揉功夫。按這比例製成的金錢餅每一塊都會特別金黃、鬆脆無比,入口立即散開,頓覺甜而不膩。價格是每磅60元,1磅還不到1斤,物美價廉導致此店門口每天都要大排長龍。
【大連】
糯米香 年齡:72歲
大連的小吃,雖然自己沒有傳統的故土印記,但是大遷移形成的移民文化,還是讓這個幾經磨難的沿海城市形成了自己的小吃文化。尤其是那條被本地人譽為「小吃街」的天津街上還留存著不少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小吃店,也包括著名的「糯米香」。糯米香始創於1943年,至今為止有七十多年的歷史。
作為大連經典的老字號小吃店,老大連人認為其在甜食方面算得上是本地店的「開山鼻祖」。炸元宵和紅豆粥是其兩大突出特色。元宵外面炸得「又酥又脆」,裡面細膩黏口;紅豆粥用紅豆沙熬成,濃厚、香甜。現在「糯米香」已經成為一道品牌小吃,開展食品加工業務。對本地人來說,小吃的解饞,解得的是一種懷念之情與懷舊情緒,那不僅僅是一碗小吃,那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太原】
太原麵食店 年齡:39歲
太原麵食店幾乎已成太原的一個「面招牌」,被網友評為「來太原一定要到的麵食館」。太原麵食店位於解放路南端,始建於1976年,牌匾由當年的啟公提字。主要以經營山西傳統麵食為主,以首創「熗鍋面」而名噪一時,1986年又首先推出別具一格的「并州麵食宴」,得到廣大顧客讚譽。曾多次接待過日本、美國、英國等國際友人及國內高層人物,著名演員陳強、趙子嶽、梅葆玖等光臨麵食店,留下了「天下麵食數太原,山珍海味難比鮮,味在神州南北地,舌上涇渭天上天」的讚美詩句。
太原麵食店集山西省麵食之精華,運用削、撥、剔、拉、搓、揪、壓、抿、擦、擀等各種手法製成美味可口的麵食,主要品種有「飛刀削麵」、「轉盤剔尖」、「搓貓耳朵」、「大把拉麵」等,配有炸醬、炒肉、番茄、麻醬、雞絲等各種澆頭,口感別具風味。店家能把這一袋麵粉變出五花八門的麵食來,種類多得不去個百八十次根本吃不過來。其中燒賣和刀削麵最絕,莜麵栲姥姥也挺筋道,蘸上加了醋的羊肉湯出味兒,價錢也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