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被指責,不帶孩子被說喪偶式育兒,說說現在爸爸到底有多難

2020-12-21 開心爸爸育兒筆記

導語

在很多人的眼中,爸爸只有兩種形態:

第一種是什麼都不會,而且做什麼都做不好的爸爸。說起爸爸帶孩子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行,做不好。確實是這樣,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爸爸賺錢養家,媽媽在家帶娃,就算爸爸媽媽是雙職工,帶娃的主力還是媽媽,爸爸帶的時候還是很少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放心啊!

在很多爸爸的認識中,帶孩子只要不哭不鬧就行了啊,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可以說是腦洞大開,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比如開心爸爸就見過把孩子用膠帶貼在牆上的爸爸,也見過把孩子當快遞打包起來的爸爸,還見過為了清淨把孩子扔到另一個屋子的爸爸……

就連明星爸爸鄧超也不止一次的被娘娘孫儷吐槽:

什麼讓他哄孩子睡覺,結果哄來哄去自己倒是先睡著了;什麼讓他陪孩子寫作業,結果他自己大筆一揮全部做完了……

說實話,這樣的爸爸哪個媽媽都不放心把孩子留給他,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不讓爸爸帶孩子,他越是做的不好,越是做的不好,越不讓他帶孩子。

第二種是什麼都不會,而且什麼都不做的爸爸。

上面那種爸爸還算好,至少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積極主動的來帶一會孩子,儘管做得不是很好,那只是水平的問題,態度還是很端正的。另外一種爸爸就是很多媽媽們「深惡痛絕」的了,那就是幾乎隱形了的爸爸。

當然這種爸爸還有很多種稱呼,喪偶式育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幾乎不出現,就像是喪偶了一樣),詐屍式育兒(偶爾心血來潮了,過來指點一下孩子,而且還是指點的亂七八糟),父愛如山(一回家就坐在沙發上,就像是一座山一樣一動不動)等等,不管是哪一種,都能看出大家對這種爸爸的怨念之深。

實際上,我們整個社會對於爸爸的要求很低。很多時候,是允許他們一回家就刷手機,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沒什麼耐心,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要他們能夠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玩玩玩具做做遊戲,帶孩子到小區裡面轉轉,抱著孩子去公園看看……就能夠收穫一大把的讚許了,也就能夠被稱作是一個「好」爸爸了。

不過就是這樣低的標準,能夠做到的人也不多。為什麼呢?

制約好爸爸成長的兩個因素

其實很多時候,爸爸們也很想做一個好爸爸的,看到可愛的孩子也想過去帶一會,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玩一陣子的;看到操勞的妻子,也想動手幫忙,就算是稍微做點也能夠讓妻子輕鬆一些的啊!

那為什麼有了意願,到最後還是做不好呢?

其實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呢,是社會對於爸爸帶孩子的不認同。

就像是開心爸爸在上面說的一樣,很多人對於爸爸帶孩子這件事情是根本不認同的,說起來就是,「他怎麼會帶孩子啊?」,「能把自己照顧好就不錯了!」,或者是一些老舊的觀點「男主外,男人家的就應該在外面打拼,在家裡面照顧孩子算什麼男人啊!」等等。

開心爸爸有個同事就是這樣。

本來休了20天陪產假的他準備大展身手,充分體現出一個爸爸不可磨滅的功勞之時,總是會受到來自自己親媽的「鄙視」。

比如孩子被寵的非要抱著睡覺,這位同事呢,想著讓孩子自己哭會,結果孩子剛哭了幾聲,奶奶就跑了過來,嘴上不停地念叨著:

「早知道讓你看孩子就不靠譜!」「這麼小的孩子就讓哭,哭壞了怎麼辦啊?」「你這爸爸實在是太狠心了!」

邊編排同事的不是,邊順手把孩子接過去了。如此的事情一天之內要發生無數次,這種情況下,他哪有什麼機會來鍛鍊自己的育兒技能,哪有什麼機會來做一個好爸爸啊?再多的熱情,被這樣幾次就消磨的乾乾淨淨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很多爸爸確實是在基礎育兒技能方面上欠缺很多。

不得不說,很多爸爸在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上,真的是「說說天下無敵,做做無能為力」,妥妥的學院派。而學院派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做起來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有時候是幫倒忙。

其實帶孩子這件事,需要學習但更需要鍛鍊。光有知識沒有經驗是不行的,但沒有知識有沒有經驗更是萬萬不行的。

而且這種在技能上的欠缺對爸爸帶孩子起的是反作用,越是欠缺,越帶不好孩子,越帶不好孩子,越缺少帶孩子的機會,越是缺少機會,越成為不了一個好爸爸。

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那麼多被各種指責的爸爸們,

相對於媽媽,做一個好爸爸要容易的多

其實,想做一個好爸爸並不難,甚至可以說是容易的多。

比如這本《超級奶爸爆笑日誌》,用了一種比較另類的方式,用了一種大家更容易接受的,繪本的方式給更多的爸爸普及了最基礎的育兒知識。

比如孩子開始擺手,或者搖頭吐奶嘴的時候,說明他們已經吃飽了;比如經常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對於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大腦發育能力的幫助是很明顯的;比如帶孩子出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什麼物品最為適用;比如可以通過經常和孩子說話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儲備語言,為將來的說話奠定基礎……

開心爸爸在翻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幾次想到了自己,想到了開心小的時候。

當初開心3歲左右的時候,還和我們在一個床上睡著。每天的睡眠區域就是,開心佔據了70%,開心媽媽佔據了20%,作為面積最大的開心爸爸反而只佔據了10%,每天睡覺都是用一個彆扭的姿勢,生怕把開心壓到了。還有過好幾次,晚上睡得好好的,被一腳踢在腦袋上,一拳打在鼻子上的經歷,看著這本書中的爸爸,想必很多爸爸都有著切身的體會吧!

當然,這本書更多的是反映了一個爸爸的成長歷史,從剛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毛手毛腳做不好,到最後可以勝任絕大多數的育兒工作,以及可以教育出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其實每個爸爸都有成為一個好爸爸的潛力,他們也願意參與到這些婆婆媽媽的瑣事中,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換取孩子的成長,願意為了孩子的進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一切,需要爸爸自己的覺悟,需要媽媽的不斷鼓勵以及放手培養,需要周圍人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最後

其實說了這麼多,想做一個好爸爸很簡單,只要爸爸們願意去做,願意去學習,而成為一個好爸爸也很簡單,只要願意陪著孩子成長。

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解析《懸崖上的金魚姬》:「喪偶式育兒」下,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
    近幾年來教育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詞彙: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每個詞都讓第一次聽的人覺得可怕和扎心,特別是說道"喪偶式育兒",很多人聽起來都覺得十分可怕,但這卻是現在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
  • 河北夫妻確診:妻子帶娃丈夫去網咖,網友扎心評論:喪偶式育兒!
    這個事之所以有「看頭」,引發網友圍觀,是因為它印證了網絡上流行的一個觀念——喪偶式育兒。這個案例很生動:妻子26歲,21天內給兒子看病2次,購買母嬰產品3次,還買了7次包子。丈夫25歲,每日8時騎電動車到小區附近網咖上網,注意,是上網不是打工。中午在網吧附近麻辣燙飯店吃飯,17時騎電動車返回家中。對此,評論區的網友紛紛表示:這是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
  • 媽媽帶娃腳不沾地,爸爸躲在廁所裡玩手機,育兒矛盾誰之過?
    很多在婚姻內撕殺多年的過來人,會鼻孔朝開的嗤笑一聲,說一句,「不都這樣過的嘛!」然後將那些經年累月的不滿與憤恨一股腦的掛在臉上,帶回家中暗搓搓地點火開戰。還有很多網友在底下留言,都是在問,孩子爸爸去哪了?二胎媽媽無奈的說,他通常在廁所裡玩手機。
  • 二孩媽媽帶娃、上班、家務三不誤,還被丈夫說懶:不被認可才最苦
    假如你問男人的話,也許會有很多不同的回答。但是假如你問女人的話,那也許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帶娃。假如女人生了兩個娃,那這份辛苦可能就是雙份的。但其實,不管多苦最終女人都能熬過去,只是有一種苦卻讓女人無法承受,就像小編今天要說的二孩媽媽佳佳的感受一樣。
  • 當媽媽「心情式育兒」,心疼孩子後請抱抱媽媽
    育兒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當中有孩子成長的喜悅,自然也有娃成長的煩惱,可是在這背後寶媽的付出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其中的艱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且寶媽在吼過孩子後,內心常常感到不安和內疚,有的還自責到流淚。可是這似乎就像是一個無限的循環,總是解不開,理還亂。媽媽為了孩子可以付出所有,可是情緒暴走的背後,卻也有著無可奈何的原因。比如喪偶式育兒,爸爸很少承擔帶娃的責任。根據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顯示,有不少人持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近四成的受訪者認同「女方承擔大部分家務而男方承擔大部分消費」的觀念。
  • 不丹王后這麼美,還要遭遇「喪偶式育兒」,不丹國王究竟有多帥?
    不丹國王吉格梅究竟有多帥?王妃這麼美,還要遭遇「喪偶式育兒」說起「不丹」這個國家,並不是一個發達的國家,所以它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但是它卻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據悉在06年的時候,全球發布的快樂國度排行榜中,不丹居然位列亞洲的第一名,世界排名第八位呢。
  • 爸爸去哪兒?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喪偶式育兒因為在傳統觀念裡面,人們都是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的,男人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上,認為家裡的一切事物都應由媽媽來負責。負責家人的起居生活、負責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負責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而他們自己就好像是一個」旁觀者「。
  • 爸爸帶大和媽媽帶大,哪個帶孩子會更聰明?研究表明:兩者差異大
    當然可以,而且有專門的研究表明,相比媽媽,其實爸爸更適合帶娃,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美國研究表明:爸爸帶娃更有利這是一項由美國耶魯大學費時15年得出的研究結果,而研究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通常身體健朗而且有著較高的智商,在學業上會有著一番較好的成績。
  • 如何讓爸爸心甘情願帶娃?寶媽用這兩個計策,讓他主動帶還樂呵呵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前幾天跟朋友聊天時,不知怎麼地談到了孩子的教育上。朋友趁機跟我大吐苦水,說他們家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她生了一個娃,每天卻要帶兩個孩子,簡直苦不堪言。
  • 相比詐屍式、補刀式,「殭屍式」育兒,才是最可怕的
    文/沐辰深度育兒微信公眾號(id:baomabaobao)分享有深度有態度的育兒文章
  • 一組爸爸帶娃照,詮釋什麼叫「父愛如山體滑坡」,令人捧腹
    媽媽回來看到肯定要發飆了,就是不知道她該怪孩子犯了錯,還是怪寶爸"給娃的自由過了火"?No.2這位爸爸深知"帶娃遊戲兩不誤"的精神,連帶娃也擋不住他玩遊戲,孩子以後會不會也迷上"電子競技"呢?因為女性一般比較敏感,帶娃的時候往往更加小心翼翼;而男性則沒那麼細膩,所以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舉動。不過,寶爸雖然粗神經,卻並不代表他們只會坑娃。有些爸爸"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不僅為了妻子和孩子,認真學習育兒知識;還經常帶寶寶一起玩耍、探險,成為寶寶的"靠山"。
  • 孩子一回家就找媽!爸爸:我在你眼裡,是個不存在的「隱形人」?
    你發現了沒有,全國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進屋就找「媽」。最近就看到了這樣一則視頻,兒子一進屋就不斷地喊「媽媽」,反而對坐在門口的爸爸視而不見,吃醋的爸爸逼著兒子出去重新開門叫一遍結果,兒子再次進屋後,說的卻是「爸,媽媽呢?」「媽,我回來了!」
  • 爸爸不靠譜是帶娃的絆腳石?美國研究: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所以,雖然普遍都說爸爸帶娃不靠譜,但是爸爸帶孩子的這3種好處也是媽媽不具備的。1.從思維上來說,爸爸帶的孩子孩子會更嚴謹,同時視野更廣闊男性的數理化邏輯思維,都會比女性更好些,比如我家隊友和孩子在一起時,就會聊軍事,聊歷史,聊天文現象等,有時候還有哲學,兒子會很佩服地說,我覺得我爸爸懂得好多。
  • 說帶孩子不累的,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現在有很多為照顧孩子放棄自己事業和交際圈子的媽媽,如果有人說他們不工作就帶孩子而已應該很輕鬆不該抱怨,那他真的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帶孩子的辛苦真的是不自己經歷一次完全不知道的,愛唯育兒的顧問每天都會接待各種各樣需要找育兒嫂的寶媽,因為對媽媽來講,這五個坎是跟著家庭新生命到來媽媽必須經歷的,媽媽真的偉大又堅強。第一個坎兒就是嚴重缺少睡眠,作息混亂。
  • 今年這個長假,讓那些「喪偶式」家庭的丈夫,再也找不到藉口了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全國上下都在隔離、封閉,減少人員流動,不開玩笑地說,這時候宅在家裡,也是一種對抗擊疫情的貢獻。往常一家人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現在統統待在家裡,「享受」這個特殊的加長假期。
  • 用了這幾招,老公居然每天主動帶孩子
    韜爸翻看私信的時候發現一個出現頻率很高內容,很多寶媽們都表示韜韜媽媽好幸福,老公居然這麼用心地參與育兒大業,而她們,卻只能抱怨老公豬隊友,不幫忙,幫倒忙。確實,在很多家庭,喪偶式育兒大行其道,很多男人都自覺心懷天下,看不上照顧孩子教育孩子這一畝三分地。
  • 女兒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氣到變形:嫉妒使爸爸面目全非
    都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今生的小棉襖,可見爸爸和女兒的關係是非常的好的,爸爸會更多地寵愛自己的女兒,也希望女兒是最愛他的。@東西湖:哈哈哈我仿佛看到了我家女兒的樣子,由於孩子爸工作的原因,經常出差,所以很少有時間能陪孩子,導致現在孩子見了爸爸的面也根本不親近,唉……其實上面的這幅情景就反映了當下流行的一種現象——「喪偶式育兒」。
  • 讓爸爸帶帶孩子也未嘗不可
    作者:寶寶知道 熊貓派來的小猴子最近看到圈子裡很多媽媽吐糟,自己帶孩子累死了,而爸爸回家沙發一坐,要不就看電視,要不就睡覺,連個忙也不幫,有的甚至說自己都抑鬱了!看到這些我也是深有感觸呀!又到了周末,本應該很早回家的娃爸,晚上到了十二點還沒有回家,打電話過去他說去釣魚了,頓時我是氣不打一出來,就算去釣魚好歹早點回來啊,一句話丟了過去「既然下班早為什麼不回來幫忙帶帶孩子!」結果娃爸說孩子又不需要我帶,你在家一天一個孩子還搞不定嗎?頓時心裡憋屈得呀,這說起來多麼輕鬆,敢情帶孩子就是在家玩似的!咱們心裡的苦誰知道!
  • 甜馨挑戰兒童極限運動,賈乃亮貼心陪同,是不是好爸爸一目了然
    僅憑這一點,甜馨比大多數完整家庭裡的孩子要幸福。喪偶式育兒裡父愛的缺失在《女人30》裡世界冠軍李娜曾述說過這樣一件事:2020年受疫情影響,家人基本上是24小時在一起的。這種喪偶式育兒在給媽媽帶來困擾的同時,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父愛的缺失,給孩子帶來的是不可逆轉的傷害。做一個不缺席的爸爸有多難?
  • 明星帶孩子上綜藝,到底是記錄成長還是為了大筆「撈金」
    隨後,讓賈乃亮的女兒甜馨,杜江的兒子嗯哼等大火的綜藝節目《爸爸回來了》也迅速播出。再之後,湖南衛視又打造了《媽媽是超人》等親子類綜藝節目。近期,《想想辦法吧,爸爸》也頂著限童令的壓力以網綜的形式播出。就國外來說,韓國親子類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以爸爸挑戰獨自帶娃的模式播出,從2013年播出以來就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