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果媽媽
一位寶爸發來私信,說妻子「婚前像仙女,生娃後卻變成了巫婆,情緒暴躁,經常發火,就像家中隱藏的一顆地雷」。
還沒等回復,他又接著說:「對不起我好像問錯人了,這應該屬於情感領域的問題吧?」糖果媽媽回答他說,沒錯,這是育兒問題。
育兒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當中有孩子成長的喜悅,自然也有娃成長的煩惱,可是在這背後寶媽的付出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其中的艱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頻繁起夜餵夜奶,不敢生病不能吃辣要化身「奶牛」哺育寶寶,時常孤身作戰,身邊沒有其他親人幫忙,甚至連寶爸也指望不上……
「心情式育兒」並不是寶媽的初衷,太多的時候,我們都把眼光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卻鮮少靜下心來看看在其背後奮鬥著的寶媽。
哄娃吼娃看心情,累覺不愛
▼2019年4月,一個孩子站在高速路口處,獨自在風中哭泣,他的臉上還有一道道明顯的手印。附近路人趕緊報警,民警了解情況後大吃一驚。原因竟然是孩子沒有考到95分,一氣之下母親對其拳打腳踢並「遺棄」在路上。
民警在電話中苦口婆心地勸導,卻被這位母親嗆得沒話說:「反正我不要這個孩子了!我就是不負責任,你起訴我吧!」
▼2017年4月末,一位媽媽帶著老母親和1歲多的孩子開車出門遊玩。在開車過程中,她和老母親發生了爭吵,竟將車停在高速公路加速匝道上,反鎖車門後離開了。
當時氣溫已經很高了,老人和幼子很快就被悶得一身是汗。幸虧交警及時趕到,用鐵錘砸車窗,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才把老人和孩子救了出來。救出來時,孩子頭髮都溼了,臉上被悶得通紅,眼淚流幹了還在哭。
「心情式育兒」,高興了怎麼做都行,不高興了孩子多說兩句就吼得震天動地的,更別提犯錯誤了!
這種場景在生活中非常多見,上一秒寶媽還對孩子親暱到不行,喊著「我的大寶貝」,怎麼心疼都不夠,下一秒風雲突變,突然就開始吼孩子,搞的孩子不知所措。
甚至在下次寶媽再想和娃親近的時候,他也總是怯生生的。而且寶媽在吼過孩子後,內心常常感到不安和內疚,有的還自責到流淚。可是這似乎就像是一個無限的循環,總是解不開,理還亂。
媽媽為了孩子可以付出所有,可是情緒暴走的背後,卻也有著無可奈何的原因。比如喪偶式育兒,爸爸很少承擔帶娃的責任。
根據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顯示,有不少人持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近四成的受訪者認同「女方承擔大部分家務而男方承擔大部分消費」的觀念。
再比如那些職場女性,一手掙錢一手帶娃,幾乎白天黑夜地忙活,如果趕上孩子教育得不好,或者身體出現了問題,還要承受來自各方的指責和壓力。
工作、帶娃滿負荷運轉,關鍵無人理解和響應,時間長了沒有幾個寶媽能hold住的。
媽咪情緒暴走,傷己又傷娃
媽咪情緒暴走,其實對自己和對孩子都是個傷害。對於孩子而言,自己最親近的人瞬間變臉,這會嚴重破壞到孩子的安全感,而且這種童年的陰影有的會一直伴隨孩子很久,直至成人。
他們無法確信媽媽對自己的愛,因而也容易變成「缺愛」的人,這對親子關係和對孩子健康的性格養成都是不利的。
媽媽情緒不穩定,帶出來的孩子在情緒表達和調控上也大多是欠缺的。他們或者誤以為這是種正常的表達方式,因而也對他人粗暴相對。
有的孩子還利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思維模式來控制他人,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示範。還有的孩子被嚇怕了,產生了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變得不自信和消極。
而對於寶媽而言,這又何嘗不是種傷害呢?寶媽莉莉說,她有天早起給兒子做了一頓精美的早餐,結果兒子只吃了兩口就不吃了。
莉莉追著孩子餵了半天還是無動於衷,一想到兒子的身高標準未達標,莉莉一時沒控制住情緒打了孩子,看到孩子一邊努力吞咽米飯一邊哭泣,莉莉也自責地狠狠抽了自己一巴掌。
這種情形讓大人有嚴重的挫敗感,認為自己不負責任,也無法承擔帶娃的重任。內疚、悔恨、痛苦、自責,種種不良的情緒全都湧了上來,勞心勞力還傷。
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樣做不對,可是下一次卻進入了「情緒的自動模式」,那些暴躁的語言和行動總會在一定情境下不由自主地跳出來。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情緒平和的寶媽?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挺接底氣,叫《做家務的男人》。其中明星袁弘和張歆藝這對新手爸媽的甜蜜生活真是羨煞旁人。
張歆藝在拍這檔綜藝時正在哺乳期,袁弘展現了中國好老公的潛質,為妻子煲湯、做飯、按摩,不僅溫暖了妻子的胃,也溫暖了妻子的心。
在這種情況下暴躁寶媽是不存在的。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情緒平和的寶媽?給她大大的擁抱,才能讓她不再暴躁。
1、 學會時間管理
很多寶媽之所以情緒失控,很大部分原因是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工作,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精力不足。全職寶媽雖然呆在家,但更應該學會時間管理。
提前做好下個月、明天的規劃,列出時間管理清單,讓一切事情有有條不紊地進行,生活有序才能內心安寧。
2、 積極調節情緒
寶媽不是萬能的,寶媽也有做不好的時候,遇到了糟糕的事情要學會傾訴和轉移,不要將所有的負擔和負能量都自己扛。
積極調節情緒,和其他家人多交流、溝通,遇到育兒的難題多請教下醫生和其他寶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堅持自己的一點興趣愛好,你就會發現生活並沒有那麼難。
3、 爸爸參與帶娃
拒絕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就要求爸爸也參與到帶娃當中來。爸爸主動參與育兒,帶出來的孩子會更加聰明,抗挫折能力更強,動手能力也顯著提高。
在這方面寶媽既要要求寶爸這樣去做,同時也請適當地放下一顆慈母的「玻璃心」,放手讓寶爸去嘗試。
4、 精力不足請外援
精力不足的情況下開口請求外援的幫忙並不丟人,如果因為帶娃吃不上飯,你可以偶爾點個外賣,還可以請求父母或其他親戚來幫忙,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僱個保姆來幫忙做飯,或者專職帶娃都可以,特別是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多一個人助力總是好的。
5、 佛系帶娃走一波
佛系帶娃,對養育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做飯不必追求精美,營養健康就好,穿衣打扮也不用多潮流,乾淨舒適就好,孩子沒有考到95分,但是比上次有進步,這就值得媽媽高興,至少不用因此而將孩子丟在高速路上不管。
總之,寶媽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一次「升級打怪」之路,打得好,孩子茁壯成長,寶媽心情愉悅;打得不好,小號「練廢」不說,寶媽也身心俱疲。
拒絕心情式育兒,希望寶媽的每次吼叫都是為了孩子助威的吶喊之聲,調整情緒,其實你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