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終於要顯真身了,是誰為它拍了第一張照片呢?

2021-01-20 中國科普博覽

「研究黑洞將近20年,我常常被人問到『黑洞是什麼樣的』。說實話,我並不確定。」國家天文臺的黑洞專家苟利軍老師這麼說。誠然,從廣義相對論推知而來的黑洞,確鑿地存在於無數觀測數據之中,但我們並不知道它在現實中的真實模樣。如今,人類終於要為黑洞拍下第一張真正的照片了。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黑洞來客團隊 苟利軍 黃月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2019年4月10日中部標準時間15:00(北京時間 4月10日21點整),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將以英語、西班牙語、漢語和日語四種語言,通過協調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 一直「活在傳說中」的黑洞終於要露真容了。

在此之前,筆者研究黑洞將近20年,我常常被人問到「黑洞是什麼樣的」。

說實話,我並不確定。

除了在論文課件中自製的效果圖,第一次「親眼」看到黑洞形象是2015年在電影院裡,熒幕上是《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卡岡圖雅」——深不見底的黑色中心與明亮立體的氣體圓環——相對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為影片設計的黑洞形象(見圖一),和想像中的相差無幾。

△圖一:電影星際穿越當中的黑洞,周圍的亮環是由氣體構成的吸積盤(來源:電影《星際穿越》)

從廣義相對論推知而來的黑洞,就存在於宇宙深處,這一點在21世紀的今天或已無可置疑。黑洞確鑿地存在於無數觀測數據之中,但我們並不知道它在現實中的真實模樣。如今,人類終於要為黑洞拍下第一張真正的照片了。

去年,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計劃開啟

2017年的4月5日到14日之間,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龐大觀測計劃,利用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視界面。這個虛擬的望遠鏡網絡被稱為「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其有效口徑尺寸將達到地球直徑大小。人類在2015年第一次聽到了兩個黑洞相互繞轉合併所產生的引力波之聲,從那以後,科學家們又在為親眼目睹黑洞真容而努力了。

無論我們最終得到的黑洞圖像是什麼樣子——是像電影畫面一般壯觀恢弘,或者只有幾個模糊的像素點——事件視界望遠鏡都意義非凡,這是我們在黑洞觀測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觀測結果不僅僅是一張照片那麼簡單,它一方面呼應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方面也將幫助我們回答星系中的壯觀噴流是如何產生並影響星系演化的。我們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真是好運氣。

無圖無真相,科學家怎麼知道黑洞在那裡?

儘管「黑洞」(black hole)一詞在1968年才由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來,但早在1783年,英國地理學家約翰·米歇爾(John Michell)便已經意識到:一個緻密天體的密度可以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逸。這也是普通人在今天對於黑洞的最基本認識:吸入所有一切,連光都逃不出來。

既然想一睹黑洞「芳容」,我們對這個遙遠天體的認識就得再多些。黑洞的幾乎所有質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點」處,「奇點」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強大的引力場,在一定範圍之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半徑被稱為「視界面」——顧名思義就是視線所能到達的界面。你大概感到好奇:登山家們勇攀高峰的原因是「山就在那裡」,可是,既然天文學家們根本看不到黑洞,他們是怎麼確定「黑洞就在那裡」的呢?

黑洞自身不發光,難以直接探測,大大小小的望遠鏡對於直接觀測遙遠黑洞力不能逮。科學家們便只能夠「曲線救國」,採用一些間接方式來探測黑洞——比如觀察吸積盤和噴流。

在某些時候,恆星量級(從3個太陽質量到100個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會存在於一個恆星周圍,將恆星的氣體撕扯到它自己身邊,產生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氣體盤,即吸積盤。

當吸積氣體過多,一部分氣體在掉入黑洞視界面之前,在磁場的作用下被沿轉動方向拋射出去,形成噴流。

吸積盤和噴流兩種現象(見圖二)都因氣體摩擦而產生了明亮的光與大量輻射,所以很容易被科學家探測到,黑洞的藏身之處也就暴露了。

△圖二:恆星級黑洞系統示意圖(來源:http://www.uux.cn/viewnews-9278-page-1.html)

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我們的銀河係為例,根據理論推算,銀河系中應該存在著上千萬個恆星量級的黑洞,可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確認了20多個黑洞的存在,此外還有4、50個黑洞候選體。

要最終真正確認一個天體是否為黑洞,我們還需要做出更多測量與計算。要探測一個從幾十萬個太陽質量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個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挑戰就更大了,科學家們為了確認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存在,著實費了不少力氣。

望向銀河中心黑洞的視界面,猶如在地球上看月球上的橙子

發現黑洞已如此不易,給它拍照豈不是更難?

從17世紀初人類發明望遠鏡至今,天文望遠鏡的口徑已變得越來越大,從最早的2.5釐米口徑,到目前最大的10米口徑光學望遠鏡,還有我國貴州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下一代更大口徑的望遠鏡也正在計劃或建設當中,這些望遠鏡無一不凝結了人類的智慧,甚至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最高科技水平。然而,要想觀測遙遠黑洞,依靠目前任何單個望遠鏡都還遠遠不夠。因此,在過去10多年時間裡,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們聯合了其它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開展了激動人心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全球多地的8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將同時對黑洞展開觀測(見圖三)。

△圖三:望遠鏡在全球分布示意圖,紅點代表望遠鏡所在地(來源:http://m.sohu.com/a/133852929_376569)

這八兄弟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極,它們將向選定的目標撒出一條大網,撈回海量數據,為我們勾勒出黑洞的模樣。

這些望遠鏡分別是: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遠鏡(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Submillimeter Telescope);

位於夏威夷的麥克斯韋望遠鏡(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JCMT);位於夏威夷的亞毫米波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位於西班牙的毫米波射電天文所的30米毫米波望遠鏡。

它們多數都是單一望遠鏡,比如夏威夷的JCMT和南極望遠鏡;也有望遠鏡陣列,比如ALMA望遠鏡是由70多個小望遠鏡構成。視界面望遠鏡此次觀測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二是位於星系M87中的黑洞。

之所以選定這兩個黑洞作為觀測目標,是因為它們的視界面在地球上看起來是最大的。其它黑洞因為距離地球更遠或質量大小有限,觀測的難度更大。Sgr A*黑洞的質量大約相當於400萬個太陽,所對應的視界面尺寸約為2400萬公裡,相當於17個太陽的大小。

哇,超大!!然而……地球與Sgr A*相距2萬5千光年(約24億億公裡)之遙,這就意味著,它巨大的視界面在我們看來,大概只有針尖那麼小,就像我們站在地球上去觀看一枚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M87中心黑洞的質量達到了60億個太陽質量,儘管與地球的距離要比Sgr A*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更遠,但因質量龐大,所以它的視界面對我們而言,可能跟Sgr A*大小差不多,甚至還要稍微大那麼一點兒。

8個望遠鏡同時看到2個黑洞,每年只有10天窗口期

要想看清楚兩個黑洞視界面的細節,視界面望遠鏡的空間解析度要達到足夠高才行。要多高呢?比哈勃望遠鏡的解析度高出1000倍以上。

科學家們之前可以利用單個望遠鏡實現黑洞周圍恆星位置的測量,但是,相較於恆星與黑洞之間的距離尺度(1萬億公裡),視界面的尺度太微小了(至少小10萬分之一倍),因此利用單個鏡面很難完成。這時候,為了增強空間解析度,我們就需要使用「幹涉」技術了,即利用多個位於不同地方的望遠鏡在同一時間進行聯合觀測,最後將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之後合併,這一技術在射電波段已相當成熟。

在這種情況下,望遠鏡的解析度取決於望遠鏡之間的距離,而非單個望遠鏡口徑的大小,所以,事件視界望遠鏡的解析度相當於一部口徑為地球直徑大小的射電望遠鏡的解析度。

在此事件視界望遠鏡進行觀測之前,天文學家們已經利用其中部分毫米望遠鏡對Sgr A*和M87星系中心黑洞進行了聯合觀測,並得到了一些令人興奮的結果:儘管沒能看清黑洞視界面,但已探測到了黑洞中心區域的輻射。

為了增加空間解析度,以看清更為細小的區域,科學家們在此次進行觀測的望遠鏡陣列裡增加了位於智利和南極的望遠鏡。要保證所有8個望遠鏡都能看到這兩個黑洞,從而達到最高的靈敏度和最大的空間解析度,留給科學家們的觀測窗口期非常短暫,每年只有大約10天時間(對於2017年來說,是在4月5日到4月14日之間)。

在所有參與觀測的望遠鏡當中,坐落於智利、耗資140億美金的ALMA毫米望遠鏡(見圖四)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為其靈敏度是目前單陣列當中最高的,但它的觀測時間也是最為寶貴的。

限於ALMA望遠鏡滿滿的排班表上一系列擁擠的觀測計劃,此次黑洞視界面的觀測目前只計劃進行4-5天,其中兩個晚上講對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進行觀測,剩下的時間將會對星系M87黑洞展開觀測。

△圖四: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LMA)望遠鏡

除了黑洞「芳容」幾何,這一觀測還將為我們解答諸多問題

給黑洞拍張照片不容易,「洗照片」更是耗時漫長。射電望遠鏡不能直接「看到」黑洞,但它們將收集大量關於黑洞的數據信息,用數據向科學家們描述出黑洞的樣子。

對於之前的幹涉儀來說,因為不同望遠鏡之間的距離不會太遠,不同位置的觀測數據通常可以實時比較、合併而後得到圖像,科學家們是有可能實時在屏幕上看到圖像的。但對於此次跨越南北半球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因其所涉及的站點區域非常廣闊,所產生的數據量將十分龐大。事件視界望遠鏡每一個晚上所產生數據量可達2PB (1PB=1000TB=1000000 GB),和歐洲大型質子對撞機一年產生的數據量差不多。考慮到有些區域(比如南極)的數據傳輸速度相對較慢,所以科學家們在觀測時不會對各個站點的數據進行實時相關分析,所以更不可能在屏幕上看到黑洞的實時圖像。

在每一個觀測中心,科學家們將利用提前校對好的原子鐘時間,對每一個電磁波到達的時間進行分別標定和存檔,等到觀測結束之後再匯總比較。

在觀測結束之後,各個站點收集的數據將被匯集到兩個數據中心(分別位於美國麻省Haystack天文臺和德國波恩的馬普射電所)。在那裡,大型計算機集群將會對數據時間進行合併與分析,從而產生一個關於黑洞的圖像。這一分析所需的時間少則半年,長則一年。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設備準備就緒之後,剩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氣以及觀測時間了。因為大氣中的水對這一觀測波段的影響極大,要想事件視界望遠鏡順利觀測,需要所有8個望遠鏡所在地(從夏威夷到智利,從墨西哥到南極)的天氣情況都非常好。目前這些望遠鏡所在之處通常都是位於海拔較高,另外降雨量也是極少,所以全部晴天的概率其實非常高。

當所有數據被合併,最終得到圖像時,包括我在內的天文學家們,希望看到這樣一副圖像:一個黑色的圓盤,被一個非常靠近黑洞視界面、很亮的光子圓環所圍繞;因為黑洞轉動的都卜勒效應,光子圓環一側較亮,另外一側較暗(見圖五)。

△圖五:視界面望遠鏡可能得到的計算機模擬黑洞圖像,因為黑洞的轉動效應,黑洞左側較亮(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15770)

事件視界望遠鏡的觀測對於科學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天文學家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一觀測結果,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做出最為嚴格的限制。與此同時,黑洞圖像將幫助我們回答星系中的壯觀噴流是如何產生並影響星系演化的。

當然,這是科學家心中的理想圖景,實際得到的黑洞圖像可能要差很多。但無論最終的圖像如何,即便是只能夠看到幾個像素,此次視界面望遠鏡的觀測也將是人類黑洞觀測史上的重要一步。

我們是何其幸運,將成為這宇宙中第一批親眼看到黑洞的碳基生物。

相關焦點

  • 第一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 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叫什麼?
    第一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 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叫什麼? 4月10日是一個對於太空迷們重要的日子,在這天晚上21點,「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發布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大家對於黑洞既是熟悉又陌生,因為所有人都聽過這個詞,然而真正了解的卻屈指可數,大家之前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黑洞照片都是電腦模擬的
  • 黑洞要顯真身了!第一張照片光「衝洗」就用了兩年?
    來源:中國新聞網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今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最先預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後的今天,人類有望第一次「親眼目睹」黑洞真容。黑洞的藝術家想像圖。
  • 第一張黑洞照片什麼時候出來?幾點公布?(附直播入口)
    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目前,這張直接由望遠鏡拍到的黑洞照片已進入最後的「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  第一張黑洞照片什麼時候出來?幾點公布?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今晚)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會直播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點整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在哪可以觀看直播?
  • 第一張黑洞照片在哪下載?黑洞照片高清無水印在哪下載
    第一張黑洞照片在哪下載?黑洞照片高清無水印在哪下載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上21點晚上,「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會在全球6地同步直播有關黑洞研究的一個重大研究成果,這一消息被認為第一張黑洞照片將會公布,那麼黑洞的照片在哪裡可以下載到呢
  • 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來了,全都是高考考點!
    據說 宇宙誕生了138億年年齡最大的黑洞也已經超過了100億歲經過了這麼久黑洞家族的成員才終於有了第一張照片科學家們後來測得天鵝座X-1的質量約為14.8個太陽,視界半徑300公裡,應該是一個「胃口」非常小的黑洞。目前,科學家們更為關注的一類黑洞候選系統是軟X射線瞬變源。這類系統包含一個小質量的舞伴,通常處於寧靜態,但會出現間歇性的X射線爆發現象,間隔時間從數月到數十年不等。間歇性爆發的時候,就是探測黑洞的好時機。
  • 黑洞照片首次問世,沒想到真身竟然是個「甜甜圈」?
    黑洞,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名詞,一直以來讓愛因斯坦、霍金等無數科學家為之傾倒,但卻始終見不到它的真身。4月10日北京時間晚9點,全球200名科學家組成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組,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中國臺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六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首張黑洞照片。
  • 黑洞是什麼洞?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這張圖全說清楚了
    啥是黑洞?給黑洞拍照難在哪?這張圖全說清楚了: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全球六地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首張黑洞照片。根據資料顯示,黑洞照片的「衝洗」用了約2年時間。在第一張黑洞照片即將面世之際,一起看看黑洞是個什麼「洞」吧!
  • 黑洞!黑洞!
    Anyway,反正這麼一折騰,人類總算拍到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張黑洞照片。4月10日,全球6個地方(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獲得了超大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證據。《天體物理學雜誌通信》以特刊的形式通過六篇論文發表了這一重大結果。
  • 史上第一張黑洞"素顏照"曝光
    時光網訊 我們曾經通過無數科幻影視作品見識過神秘的黑洞,可那些畫面都是電影人對黑洞的暢想。  現實中,人們從未直接觀察過黑洞的真實模樣。  經過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他們終於成功拍攝到黑洞的第一張「素顏」照片。今夜,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真正的樣子。
  • 五月天阿信微博調侃黑洞,「黑洞」你媽喊你回家呢!
    而據微博「中科院之聲」,發文稱:【天文學家捕獲的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該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 Messier 87中心的黑洞。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圖中心的暗弱區域即為「黑洞陰影」。 黑洞到底有多可怕,讓我們來看一下百度百科是怎麼解釋的。
  • 黑洞照片出來之後,lol玩家樂了,在遊戲裡看了整整八年!
    其實這幾年在我們人類社會裡,不僅遊戲做的越來越精緻,就連科技的發展都超越了不少人的理解,記得之前一段時間,世界上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被公布以後,引起了不少人的震驚和吐槽,畢竟這張照片跟我們想像的一點也不一樣有科學家表示
  • 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已被網友玩壞……
    期待已久的黑洞照片終於來了!這就是第一張黑洞照片!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北京時間4月10日晚21:07,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終於在中國上海天文臺的一間會議室揭開了面紗。就有一千個黑洞它是這樣的或是這樣的長久以來黑洞一直是人類認知中最特殊的一個「洞」從來沒人掉進這個「洞」甚至從來沒人見過它出現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周圍的亮環是由氣體構成的吸積盤。
  • 黑洞照片版權收費?視覺中國想錢想瘋了?
    【中關村在線原創】在昨晚,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HT)的多個合作方分別、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人類觀測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一時間我們也被這張黑洞照片刷屏了。
  • 他和200多位科學家一起,拍出了黑洞的照片
    有人說它像甜甜圈,有人說它像貓的眼睛,還有人說它像鑄造中的魔戒。而在一年前,吳慶文見到它時,第一反應是:愛因斯坦的預言真的靈驗了。吳慶文是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一名教授。2016年,他加入了「事件界面望遠鏡」項目,和來自全球的200多名科學家一起,計劃為黑洞拍一張照片。
  • 長假開始,你拍下的第一張照片是?
    今年嘛,很特殊,但幸好一切事情都有了好轉,大家最期待的小長假終於也來啦!最近的天氣很好,連城城所在的廣州也逐漸有了涼意。真是個出遊的好日子呀。我猜你,現在應該在出遊的路上吧?有的故事很長,每個細節都在城城的腦海裡播放一遍;有些故事很短,但也能感受得出來,你想說的話其實都在那一張張照片裡了。城城和大家分享過很多城市,有最美的小地方和村落,也有富含人文情懷的大城小市。那麼,這次的度假目的地,你會選擇哪裡呢?
  • 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動圖來了~歐洲天文臺利用最新設備繪製
    最近,歐洲航天局利用XMM-牛頓衛星,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動圖(當然圖片有點糙,這麼說有點誇張,其實這個稱號也是我自己起的)。XMM-牛頓衛星是歐洲航天局於1999年時發射升空的天文衛星,裝備了三臺X射線望遠鏡,是當今世界上最靈敏的X射線望遠鏡。升空20年以來,XMM-牛頓衛星為歐洲航天局帶來了許多重大突破。
  • 愛的魔力甜甜圈: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歡迎參加全球第N屆PS大賽
    北京時間4月11日晚21點,中國上海聯合全球六地同時發布了一項人類歷史上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第一張黑洞照片。在此之前,人類關於黑洞的真實樣貌只能依靠想像,但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卻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黑洞的人類!
  • 人類的第一張照片
    01人類史上第一張照片人類已知的最早的照片,是一張窗外風景。這張照片乍一看很模糊,沒有任何觀賞性。但是,只要知道了它背後跌宕起伏的故事,也許,你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在照片中的左邊和右邊的建築上,我們看到了兩個方向的陰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熟悉攝影的朋友應該會馬上發現,這是超長曝光的結果。但是超長曝光一般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實際上,這張照片的確是超長曝光,只不過,它比超長曝光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它曝光了8-9個小時,也就是幾乎一整個白天的時間。所以它收錄了早上的陽光,也同時展現了傍晚的陽光,出現了在真實世界中不可能有的太陽光線。
  • 天鵝座X-1,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未來可能會變成雙黑洞系統
    黑洞最早出現於理論推導之中,而那時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之後隨著宇宙間的黑洞逐漸被發現,人們終於開始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直到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公布,使所有人都親自看到了黑洞的模樣。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所拍攝的是位於5500萬光年以外的星系級黑洞M87*,這是一個位於星系中心的很大的黑洞。
  • TutorABC英語課堂:揭開黑洞神秘的面紗,黑洞black hole知多少
    黑洞英文就是black hole, 對我們而言,黑洞一直是非常神秘的事物。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是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它的引力非常之大,甚至連光都無法逃逸出它的「魔爪」。一直以來,黑洞的形象始存在於大家的想像和計算機模擬之中。直到幾天前,科學家們終於拍攝到了首張黑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