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烽火連天,三國爾虞我詐,為何沒有外族進犯?

2020-12-17 慕橙次元

中原歷代王朝一旦有陷入分裂或戰亂的時候,周邊的外族都是趁機入侵,輕則擾亂邊境,重則直襲中原帝都。烽火戲諸侯的西周周幽王就是這樣被外族趁中原空虛偷襲了。宋朝,明朝都有過這種情況,後來明朝也是被小小的女真部落滅亡了。卻唯獨漢末三國時代,看上去十分地特殊,哪怕最後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年代,北方的各路蠻族,都是看上去十分乖巧。除了偶爾竄出來做個龍套外,大多數時候都是服服帖帖。為何出現如此奇特景象?

其實事實上並非如此,自從黃巾起義以來,到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入京,天下群雄並起。外族也十分猖狂地蠢蠢欲動了,南匈奴就攻佔了河內河套等地,西北羌族也入主城池。西南的蠻族,東南的百越族,遼東的烏桓,高句麗等外族並沒有安分守己,都在想怎麼掠奪中原。

所以你說三國戰亂時期,外族沒有入侵?表面看起來確實沒有,因為這些梟雄們紛紛揭竿而起,打得外族落花流水。

曹操:「天下若無老夫,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何其壯哉!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北徵烏丸只是掃除袁氏餘孽的一個步驟,輕描淡寫就過去了,遼東太守公孫康的戲份反而更多。當然,穩定北方,也少不了公孫康的父親公孫度的功勞,他執政期間,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成為了稱霸一方的遼東王。

曹操徵戰烏桓

歷史誰也說不清楚,但孟德的功績還是值得肯定,結束了北方和中原戰亂,迅速恢復百姓生產,只是最後可惜三國盡歸司馬家,最後還出了個五胡亂華 我堂堂大漢百姓成了2腳羊,人口走東漢末年2千萬戶多銳減成了不足500萬戶

錦馬超

除了曹操打南匈奴和烏丸以外,蜀漢的諸葛亮擒孟獲,依靠錦馬超的威名穩住羌族,東吳的孫權平百越族都是功不可沒的!雖然三國內戰不斷,但是當時他們對於外族的信念都是一樣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該除之。

曹操徵戰烏桓

諸葛丞相七擒孟獲,並不是幾個字幾句話輕描淡寫,那個過程並不簡單。西北那邊的羌族,崇尚勇武,都是依靠錦馬超的威名鎮住了他們有想法罷了,後來錦馬超去世後,西北並不穩定。

七擒孟獲

東吳的孫權殲滅百越也花了九虎二牛之力,略懂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曹魏,蜀漢,東吳三個角色,顯得東吳總是在打醬油這樣,為什麼?他真的是醬油瓶嗎?並不是,只是東吳起碼有40%的兵力被安排在大後方鎮壓百越族,要上山入林去消滅百越。

孫權

歷代以弱滅,唯漢獨以強亡,流傳下來,即使到三國分裂時期也是保持對周圍異族的高壓吊打態勢,曹魏分匈奴、徵烏桓、臣鮮卑、平高句麗,蜀漢服南中、用氐羌,孫吳討山越、擴交州。與後來大一統王朝後的分裂時期割據政權割地賠款、稱臣認父的態勢迥乎不同。三國時期也正是繼承了大漢帝國的強國基因。

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大家千萬不要當史書看!作為小說,其強烈的「尊漢」思想倒無可非議,但其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影響太大,以至於大家除了劉備把其它英雄都當做了反面人物。不得不說曹操於華夏民族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五胡亂華、五代十國會來得更早!

相關焦點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卻沒外族入侵?你看看鎮守邊關的是誰
    然而在三國時代,明明中原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卻沒有聽說過外族入侵的事情,這或許讓人感到好奇,為何會有這種局面呢?其實你看下鎮守邊關的是誰就知道了。」延熹九年(166年),鮮卑人入塞,與叛亂的羌人聯合,對抗東漢政府、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亂的羌人進犯三輔,都被擔任軍司馬的董卓率軍擊退,在第二場戰役,董卓更是斬首叛亂羌人首領,並且俘虜萬餘人,在黃巾之亂期間,董卓成為了東漢在西北有力的屏障。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族入侵?網友:看誰在鎮守邊疆
    大家雖然對魏蜀吳這三個勢力相當了解,對其他的小勢力卻知之甚少了,就比如當時中原之外的那些外族勢力,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攻入過中原。那麼當時的三國打成一鍋粥,那些外族人卻不敢趁亂入侵呢?其實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就知道了。外族指的是除了中原地區勢力之外的民族,自然不是指單一的民族。
  • 三國時亂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族入侵?看鎮守邊疆的人是誰就懂了
    西晉八王之亂時,整個中原大地烽煙不絕,百姓苦不堪言。這時,在塞外的牧民們也「乘火打劫」,趁西晉國力衰弱之時,在北方地區建立起大量的外族政權。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確實有這樣一段時期,雖然當時也是天下紛爭戰火四起,但沒有胡人入侵,這就是三國時期。所以,在三國時期,大家也都打打殺殺,整個中原亂成一團,為什麼在那個時候,胡人卻不敢來入侵中原?漢朝末期,整個漢朝都衰弱了,中原內部的紛爭也是不少,但是,這種內部的混亂,就像是家務事一樣,決不會影響到自己在整個局勢中的地位。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族入侵?網友:看誰在鎮守邊疆
    大家雖然對魏蜀吳這三個勢力相當了解,對其他的小勢力卻知之甚少了,就比如當時中原之外的那些外族勢力,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攻入過中原。那麼當時的三國打成一鍋粥,那些外族人卻不敢趁亂入侵呢?其實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就知道了。外族指的是除了中原地區勢力之外的民族,自然不是指單一的民族。
  • 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各地起義軍出現,清軍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招降吳三桂,一舉拿下了中原。說到五胡亂華和滿清執政,很多人心裡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三國時期沒有外族入侵?當時也是比較亂,外族勢力也存在不少,像烏桓國、羌戎部族等等。
  • 亂世三國,為什麼外族沒有大面積入侵?原因其實很簡單
    ,初步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再後來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大戰,可以說漢末一百多年是一段紛爭不斷的亂世,為什麼就沒有外族大面積入侵?「八王之亂」導致極大的消耗了西晉實力,從而被胡人趁虛而入,入主中原,掀起華夏最黑暗的一段歷史——「五胡亂華」,西晉王朝也被胡人所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問,當初漢末群雄逐鹿中原,天下大亂之時,胡人為何沒有趁虛南下,那麼的好機會,怎麼就放棄呢?
  • 東漢末年三國紛爭,為什麼沒有外族趁機入侵中原?
    雖然在三國的野史上,這位一代梟雄常被叫做「一代奸雄」,但對於三國戰亂時代的華夏命運來說,曹操,卻是一位挺身而出,為華夏民族擋住外族入侵的鐵血英雄。要了解曹操這番鮮為人知的功業,就要先糾正好些三國迷們的一個錯覺:誰說東漢天下大亂時,周邊外族就消停了?簡直是組團來趁火打劫!
  • 東漢末年,三國打成了一鍋粥,卻為何偏偏沒有外族入侵發生?
    ——曹植《白馬篇》北方遊牧民族自從先秦時期就已經是中原地區的強敵,比如說歷史上較為出名的匈奴民族。匈奴民族有一個特點,他們對中原的入侵更多的不是為了佔領土地,而是為了掠奪資源,所以歷朝歷代對待匈奴的態度往往是防守為主。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而東漢末年,又開始出現三雄爭霸的局面,群雄割據,按歷史的角度來說外族勢力可以趁虛而入。但是,奇怪的是打了那麼多年我們看到的焦點依舊是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場景。是什麼原因讓內亂紛爭的三國依然沒有被外族勢力入侵?他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外族勢力的呢?
  • 三國亂世,遊牧民族為何不趁虛而入?僅憑一點就足以讓中原人自豪
    三國亂世,遊牧民族為何不趁虛而入?僅憑一點就足以讓中原人自豪 但中國歷史上中原動蕩不止如此,三國時期大家都很熟悉,那時候魏蜀吳三家開戰,打的不可開交,按說中原戰亂正是遊牧民族趁虛而入的好機會,可為何三國還是那個魏蜀吳,並沒有被外族侵入呢?
  •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三國無疑是最為戲劇性的分裂割據時期,短短六十年光陰紛紛擾擾的世事刻畫了不計其數的王侯將相,通常在如此混亂的時代中總會吸引來大批的外賊入侵,但罕見的是三國時期不論魏、蜀、吳之爭何等的焦灼,向來不安分的外族卻一反常態的"乖巧",而這一切都得益於群雄爭霸中各方的努力和震懾。
  • 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各地起義軍出現,清軍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招降吳三桂,一舉拿下了中原。說到五胡亂華和滿清執政,很多人心裡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三國時期沒有外族入侵?當時也是比較亂,外族勢力也存在不少,像烏桓國、羌戎部族等等。
  • 三國戰亂持續了89年,為何沒有外敵入侵中原?原因讓人肅然起敬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各諸侯國紛紛崛起,逐鹿中原,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三國亂世從公元189年董卓進京開始,到公元280年吳國被滅結束。期間持續了將近89年的時間,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在這期間,中原大地竟然沒有遭到外敵入侵,這是為什麼呢?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 三國時期紛爭不斷,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看鎮守邊疆的人是誰
    大一統的時候還好,期間國富民強,不用擔心外族入侵。可一旦國家分裂,大量的財力物力被內耗,國家就很容易遭到外族入侵,民族也就很容易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後的「五胡亂華」便是一個令人心痛的例子,五胡亂華後,中國人口銳減,政權極度衰弱,開始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直到隋朝才結束了這一切。
  • 三國相互徵伐60年,為什麼卻沒有外族入侵,到底是誰在鎮守邊疆
    三國時代正式結束,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280年,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說起來三國的那時候也夠動亂的,為何那個時候沒有外族侵略呢?三國,指的是220年到280年的這段時間,主要是分成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這三個政權的代表者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可在三國以前事實上也有一段大戰,那便是黃巾起義,她們抵制的是官僚資本主義,打的宣傳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農民起義最後是失敗了,外戚跟太監的鬥爭也結束了,殊不知董卓獲得了支配權。
  • 外族為什麼不選擇三國戰亂時期入侵,反而在大一統後的晉朝入侵?
    有人問我:外族為什麼不選擇三國戰亂時期入侵,反而在大一統後的晉朝入侵? 如果再往前推一下,從漢末戰亂開始,到三國歸晉結束,也就是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來算,到公元280年晉滅吳結束。 這期間不到一百年,也是漢民族飽受摧殘的一百年,那麼為什麼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再到三家歸晉,這個過程中外族這麼安分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漢王朝對周邊外族,尤其是匈奴的打壓是非常狠的。
  • 閒侃《三國》之06:爾虞我詐是三國
    有人說,讀《三國》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只知書中拼殺,討論誰幹得過誰,誰厲害了就死命崇拜。這種境界的人,根本不知《三國》為何物。第二種境界,懂得《三國》故事的表面含義,卻不知其裡面的精髓所在,略比第一種境界的人好一些。
  • 踏入涿州,思緒就被拉進烽火連天的時代!三國遺蹟強調了這個字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常把人的思緒拉進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前段時間,我們驅車來到河北省涿州市三義宮,領略這片土地所孕育的三國文化。涿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兼涿州博物館館長郝伯洋專程為我們做導遊。
  • 北方外族入侵:塑造民間三國歷史記憶的重要外力
    在大量外族進入中原的同時,伴隨著的是中原的軍事技術,比如對遊牧民族有威脅的弩箭和鎧甲技術的外流,他們得以窺探中原王朝的虛實,進而生出巨大的覬覦之心。這些少數民族最終入主中原,引發了著名的「五胡亂華」。漢族的晉政權退到了長江淮河以南的地帶。
  •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三國時各方打成一鍋粥,為何沒有外敵趁虛而入?你看鎮守邊疆的是誰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漢末三國,皆知硝煙瀰漫,你方唱罷我登場,仿若走馬觀花,各個諸侯搶著起高樓,宴賓客,幻想著自己能夠坐鎮一方,甚至重塑河山無恙,最終卻擺脫不掉一個樓塌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