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l 凌翎厚 編輯 l 拓跋睿
最近,關於西安鹹陽合併的聲音又沸騰起來了,無論專家學者還是「民科」,都想在這個議題上發表一下高見。
「大西安」「西鹹關係」的主要意見領袖張寶通老師認為,應當三分鹹陽,從行政規劃上動刀子,以西鹹合併的方式迅速做強大西安。也有人提出針鋒相對的觀點:此舉是飲鴆止渴,會為長續發展埋下隱患。
眾生喧譁不代表真理,但眾聲喧譁處一定有癢點與痛點。
為西安鹹陽聯姻操碎了心,還不是為大西安發展著急?南有邁向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慶,向東有後起之秀的鄭州。在強省會時代,誰都怕西安再一次錯過機遇區。
對後發者來說,追趕超越不能無師,西安該以誰為師?或者說,大西安的發展該走哪條路子,用哪個模式?
2019年1月,濟南吃掉了萊蕪,消化了近千億GDP 的新濟南在最新的經濟總量向前一步走,排在了西安前面,顯績很快呈現出來。
但對山東整體來說,攤子並沒做大,只是把家裡十七弟的家當給了嫡長子——玩兒的還是加減法的數字遊戲。
如果這不是我們想要的,那就得好好想想,西鹹協同或者融合發展,究竟該是個啥走法,西安與鹹陽發生關係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西鹹合併不是「微創手術」
2006年9月,陝西兩座千年帝都西安和鹹陽結束了電話通訊的「長途」,共用一個區號「029」。
對時代變化敏感的人,很快嗅出一絲氣息——西安與鹹陽合併的日子不遠了!那這個不遠究竟多遠?拿如今2020年算,已經14年了。中間經歷了風風雨雨,西安領養了鹹陽的一個孩子,地鐵都快修到對方家門口了,但實質關係還只是停留在曖昧。
也就在這個時間段內,迎來了通過行政合併做大中心城市的高潮期。
2011年,安徽省政府正式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合肥拿到了巢湖的「白菜心」。2016年,四川省政府同意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成都吞併簡陽......
西安和鹹陽若真的有緣,恐怕早修成正果了。拖這麼久,遲遲不見實質性進展,背後的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
其實自古以來,行政區劃的調整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牽扯的人事、土地、資源等利益要害牽扯重大,若不是「非調不可」,一般不會觸碰這個「禁區」。
更重要的是,涉及地級市與副省級城市的合併,一定是從區域的分立與制衡的角度去考慮。既然調整的是行政區,就不能像經濟區、開發區、試驗區那樣,政治因素一定是權重最大的考量。
也有人拿近年濟南與萊蕪合併來說西安與鹹陽的合併,其實這兩者之間可比性很低,體量與難度不在一個層面上。
萊蕪原是山東省的地級市,位於濟南的西北部。2018年數據顯示,萊蕪人口127萬,經濟總量896億元。在山東各市中,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都是墊底的存在。
而鹹陽的情況則不同,2018年鹹陽常住人口426萬人,是陝西第三人口大市。經濟方面儘管今年被寶雞反超,但依然是陝西第四大經濟體,並且此前常年位列第三。
更重要的是,鹹陽下轄3區、2市(縣級)、9縣,牽扯的區域非常多。若對鹹陽動刀子,絕非是濟南合併萊蕪,只是做個「微創手術」那麼簡單。這也是原巢湖市下轄「一區四縣」所不能比的。
以上困難也只是現實阻力的冰山一角,而阻力的本質是風險與收益之間的權衡,西鹹合併必須慎重處之!
擱下概念之爭,用基礎設施的互聯融合兩座城
「死磕」一個問題太久,就容易陷入死胡同。有時甚至會成為一種較真的「情緒博弈」。這個時候,不妨回過頭來看看問題存在的根本價值。
在強省會時代,舉全省之力打造一個核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這種模式在一些地方確實產生了一些效果,但那種「一花綻放萬花凋落」的吸血發展模式,適不適合陝西嗎?恐怕還很難說。
同時,不應該被我們忽視的是,也有城市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子。
比如,佛山是廣東的地級市,距離省會廣州僅有35公裡。兩者之間沒有行政合併,依然保持原有建制,但兩座城之間的聯繫已經實現了實質上的一體化。
給我們的啟示是,一體化不是喊在嘴上的口號,也不是飄在空中的概念。當兩座城的產業協作、交通、人口真正有了現實支撐時,有沒有那個名號已經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因此,西鹹一體化的突破點,在於用基礎設施的互聯,激發一種「自下而上」的力量,來使兩城逐漸融為一城。這樣做不僅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轉規律,也切合政治實際。
例如,目前正在施工的西安地鐵一號線三期工程,就把一號線從西鹹新區的灃東森林公園,西延到鹹陽高鐵站秦都站。這也是陝西首條跨市的地鐵,但從時間節點上看還是有些晚!
交通是大動脈,連結起人流、物流、信息流。當西安的地鐵修到鹹陽時,兩地民間的交流會更加頻繁,住在鹹陽、上班在西安的「雙城記」其實就是在推動兩城實質上的一體化。
另一方面,在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上,也必須加快兩者的融合。
要一體化,鹹陽在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上的進度就要對標西安,不能再和一般的地級市比較了。西鹹的交往合作如此頻繁,總不能讓在西安的客商,跑到了鹹陽,手機信號一下從5G變成4G。
像這樣小角度切入的民生工程還可以再多些,我們一直在想方設法改善營商環境、增加民營經濟的活力。用民生工程互聯融合兩座城,抓住的正是這樣一種自下而上的群眾力量。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始於嘴巴。不必刻意談西鹹合併這樣令人情緒緊張的詞彙,用具體的兩地協作民生工程,激活兩地的民間交往活力,這樣就慢慢回到了問題的本質。
產業關聯:西鹹一體化的靈魂
真正使區域緊緊抱在一起的,永遠是產業之間的關聯,這才是突破行政界線的力量。
南京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是江蘇的省會城市,但由於與蘇南各市的產業連接較弱,導致在文化認同上,蘇南各城反而偏向和他們產業關係更緊密的上海,南京也被調侃為「徽京」。
西安與鹹陽的產業又該如何關聯協作,產生1+1>2聚集效應,在創造財富增量的同時讓兩座城從產業的毛細血管裡聯繫起來?
一方面,西安是旅遊城市、消費城市,工業製造業是西安的短板,鹹陽又是陝西重要的工業基地,西安和鹹陽可以走「前店後廠」的分工協作模式,從而加大兩者之間的產業銜接。
另一方面,西安正在打造先進位造業強市,鹹陽應該主動融入這個規劃中去。
顯然,鹹陽的工業不光是紅星軟香酥這樣食品加工企業,支撐起鹹陽以前工業城市輝煌的是彩虹集團這樣的國之重器。儘管,在時代的洪流之下,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但邏輯是相通的。
2005年,在鹹陽高新區建設了西部唯一的國家級顯示器件產業園。2015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投資280億元的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在鹹陽高新區破土開工。
到如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新型合成材料」已經成了鹹陽的三大主導產業,鹹陽的「白菜心」高新區,以全市0.2%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26%以上的工業總產值,牽引鹹陽經濟的增長極。
西安發展先進位造業的阻力在於,一些產業的配套設施還不健全,無論是自己培養還是從外引進,在當下的環境之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西安計劃到2025年達成整個產業3000億元的產值,西鹹新區、西安高新區都將其列為主導產業。
儘管西安有三星、中興這樣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企業陸續在西安落戶、投產,但在光電顯示技術這個近期非常火爆的領域還僅僅是剛剛開始。與成都、杭州較為完善的鏈條相比,不佔優勢。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西安距鹹陽僅30分鐘車程,鹹陽高新區在此方面的特色優勢完全有能力彌補西安高新區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的短板。
比如,鹹陽高新區園區內聚集了中電彩虹、美國康寧、冠捷科技以及生益科技等行業巨頭和一大批配套企業,已初步形成了「產業基礎雄厚、布局相對集中、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點已布好,面尚未形成。連點成面才能打通產業群,讓每一條毛細血管內湧動著創新的血流,這樣才能提供不竭的驅動力。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能讓西鹹、乃至關中各高新區在產業方面的優勢聯合起來,資源信息共享,產業的聯通必將帶動人員、資金、技術的流動,區域一體化之路將越走越活。別整天就急著西安、鹹陽行政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