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節日·端午

2020-12-18 巴渝圈

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怎麼過?近日,記者通過街頭隨機採訪、網絡調查不同年齡段市民,發現各有各的說法:年紀大的市民,能說出不少習俗;年紀小的,僅當做一個假期,不少人覺得節日當過得精彩就好。

老年人:過去的端午節很講究

端午節即將來臨,記者近日對不同年齡段的市民進行調查時發現,年紀大的市民還記得古時的一些習俗。

今年88歲的王緒福告訴記者,過端午要吃粽子、吃雞蛋,還有一項活動是趁太陽還沒出來「出去採露水」,「把露水抹在眼皮上,對眼睛好。」孩子應該系五彩繩,手腕腳腕上都要系。過了端午後扔在水溝裡,傳說會帶走不好的東西。71歲的滕桂香說出了更多的內容,「過端午節,都會包粽子分給親戚朋友。插艾蒿這一項活動還在延續著,還有人插桃樹枝。」

「以前那都是到端午節這一天,娃娃們都回來,回來以後坐在一塊,吃粽子,吃團圓飯。香包縫了之後,給我兒子這挎一個,給我孫子一人挎一個,不戴了以後就給他們在枕頭之下壓著。」何大媽說。

記者還通過街頭採訪的形式就如何過端午的話題進行了調查,記者整理調查結果發現,在56名網友回答中,47人稱他們過端午只會吃粽子 ,而吃雞蛋、插艾蒿等很少做;剩下9人則稱會插艾蒿、給孩子系五彩繩。不少老年人也坦言,如今過端午節,只有吃粽子還是普遍的行為,其他的都在減少,「以前家門口就能採到艾蒿,現在只能上山或者買。」

年輕人:過端午精彩而不傳統

根據資料記載,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划龍舟、吃粽子,還有如佩香囊,門戶懸艾、菖蒲,飲菖蒲、雄黃或硃砂酒,祭粽、食粽等,但很多習俗已經被年輕一代漸漸淡忘。不過,民俗專家表示這一現象並不奇怪,只要年輕人記住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統習俗就可以傳承下去。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打算幹啥?「如果不能回家,會與家人撥去問候電話互道平安,然後選擇一個近郊遊,好好耍一下。」90後小蔡說。在採訪了多名80後、90後市民發現,很多人只能說出端午賽龍舟 、插艾蒿這兩件事。

「現在吃雞蛋、洗艾水澡的習俗,都是老一輩人一句一句流傳下來的,我們小時候,聽老人講這些就像聽故事一樣,現在手機、電腦這麼普及,娛樂方式比我們以前豐富多了。」30歲的王女士說,久而久之,這些老一輩人的故事,年輕人漸漸不願意聽,老年人也漸漸不願意講了。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近7成年輕人只知道端午節需要吃粽子,而對於其他的習俗,了解得並不是很多,一些受訪的年輕人表示,如今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雖然端午節是法定節假日,但大家更多的把它當做一個長版的周末來過,對其中的文化內涵不太注重。在成都上班、回達州過節的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對於端午節,小時候就看過龍舟比賽,現在長大了就比較少留意了,連吃粽子都不怎麼在意了。

疫情影響下,今年端午怎麼過?

端午節三天假日該怎樣過?如果在往年,大家會走出戶外踏遊好山好水好景,相互抱拳送去安康祝願等等。然而,疫情下的端午節,卻沒有那麼簡單、輕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加強疫情防控,端午節三天假日不可忘乎所以。文明、安全、平穩過好疫情下的端午節,不僅是我們每一個人繼承好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需要,也是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最好紀念。

「比如包粽吃粽,掛艾草菖蒲、煮艾水擦身等等。」從事民俗文化研究的潘先生表示,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這些習俗既有儀式感又可以幫助祛瘟防疫,大家不妨一試。(本報記者)

相關焦點

  • 韓國人舉報李子柒端午視頻:我們端午不吃粽子,搞半天是兩個節日
    這一下讓很多中國網友非常不樂意了,他們覺得韓國網友是在欺負中國,端午明明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2005年,韓國將端午申請為非遺文化這可能是他們大張旗鼓舉報李子柒的原因,通過一番調查之後,終於看到了韓國人民舉報李子柒的理由,他們認為韓國的端午沒有包粽子的習慣,李子柒這是在誤導他們國家的文化。
  • "端午"感恩美麗的大地——《中國傳統節日》
    全國首檔傳統文化國學廣播節目《中華文化大講堂》——溫馨提示: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中華文化大講堂》之「中國傳統節日」系列:端午內容提要:我們的節目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解讀,是透過一部小說《農曆》而展開的。
  • 端午:傳統節日讓遙遠的記憶更鮮活
    撫今追昔 傳統節日增進民族凝聚力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延續至今的傳統節日年深日久、習俗頗多,透過這些節日風俗,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的社會生活,感悟古人的人文情懷。端午時節,天氣燥熱、蛇蟲出沒,百姓多掛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以驅「五毒」。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佳節 闔家安康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戰國時代開始,端午節至今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也有一說,最初端午是中國人祛病防疫的節日。值此端午佳節之際,祝願您闔家安康!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到來了。
  • 端午是中國別名最多的節日,最初源自天象崇拜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者:幼良端午無疑是中國別名最多的節日,達二十多個。落款釋文:戊申天中節桐城吳芝瑛「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說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 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根據幹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也稱為「端陽」。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人草木茶禪文化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當繪畫遇上端午」,市人民幼兒園親子畫展隆重開幕
    26日上午,市人民幼兒園
  • 中國歷史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古書有記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 端午節「受冷落」中國傳統節日的「沒落」是社會進步了嗎?
    端午節越來越沒有小時候的氛圍了,今年的端午節除了包了一點粽子之外,葫蘆和艾草都沒準備。本以為回到農村老家可以感受到一點節日的氛圍,可是回到農村更加感受不到半點節日的氛圍。路過了十幾個村屯竟然沒看見有過節的時候裝飾屋簷的艾草和葫蘆,這就不得不讓人意外了,為什麼現在農村也不過端午節了呢?
  • 【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二)端午的價值
    【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二)端午的價值 2020-06-23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你造嗎?「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 「粽情粽意」話端午——傳統節日,韓國人當年為何比我們更早申遺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討論韓國為何比我們更早把「端午」節申遺前,簡單介紹端午節的來由和風俗習慣。
  • 【網絡中國節·端午】濃情高陽,詩意端午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對於端午節的由來,各本其源,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 【網絡中國節.端午】端午節快樂!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為何韓國人將端午節申遺?這不是中國的節日?韓國網民卻這樣解釋
    ——為什麼韓國把端午節申請成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我的中國妻子告訴我那是中國的節日。▲為何韓國人將端午節申遺?這不是中國的節日嗎?韓國網民卻這樣解釋外國網民對此的回答也是亮了:(其中韓國網民也進行了解釋)1、我認為韓國人並不是想禁止中國人慶祝中國端午。
  • 其實端午節不只是中國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你了解多少?
    其實端午節不只是中國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你了解多少?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共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也與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國慶統稱為中國七個法定節假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除了吃粽子,懷念屈原,關於對端午節的歷史由來,大家還有多少了解呢?另外,你們知道嗎,其實端午節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不僅是傳統節日,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
    韓國端午習俗「韓國端午申遺」喚醒了民眾對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視。在輿論逐漸平靜後,我們從國家到民眾都開始重視民族傳統節日。2008年國家以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就意味著享受端午假期,參與端午的各種傳統活動,是法律賦予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無論是國家機構、私人企業、社會組織都必需給所屬的工作人員規定的假期,這樣普通的民眾就有參與到端午傳統活動的時間保證。
  • 端午節快要到了,提前祝大家節日快樂!
    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艾節、端五、夏節、重午、午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 中國節日地圖
    中國節日地圖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然而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正所謂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即使全國人民都過著很多相同的傳統節日,在地域和民族上也顯示著各自不同的特色。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全國性、地方性、民族性的傳統節日200多個,著名的如:拉薩雪頓節、哈爾濱冰雪節、洛陽牡丹節、傣族潑水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