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是一座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歷來這裡就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並且這座城市也是一座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城市,在這裡我們可以尋到很多的古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人們把簡單的顏色塗抹在生活的表層和內在。這不僅僅是一種風格,一種淡然,更是一種厚度,一種力量。一條曲徑通幽的小弄,一塊長滿青苔的石碑,一棵屹立千年的古樹……無不滲透著這座城市的文化。
大錢村位於湖州南太湖新區濱湖街道,是依大錢港而形成的太湖漊港古村落。歷經千餘年的滄桑變遷,文化底蘊十分厚重,素有「太湖第一漊」之稱。據史料記載,宋真宗景德元年已有大錢鎮。村因周邊為湖、港、漾、蕩所圍,狀若古錢幣而名。村內現存民居、節孝坊、壽安橋等文物古蹟。
大錢港緊依大錢村而過,港邊有一座清代的石牌坊,上面雕著聖旨。這個牌坊是當地衙橋頭沈氏的節孝坊。一位沈氏婦人早年喪夫,她早晚系麻,賣了錢供兒子讀書,供養老人。皇帝知道此事下了聖旨,立了貞節牌坊。眼前的牌坊雖經近千年的風雨,色澤斑斕陳舊,但處處皆是雕飾鏤刻,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普安橋」立於街頭,因橋在舊巡檢司衙門前故稱「衙橋」。這座古橋下面,有一塊碑是大明成化十年立的。過去,每當春夏之際的傍晚,村民吃過晚飯之後,常會聚集於此聊天。而如今橋上已不見身影,連橋墩上的武康石石獅子,也被人偷走了。
悠長而深邃的古街,門前是石板路,房後是河埠頭。時常能夠見到歷史遺留的清末民居,但大多數都已無人居住,任憑風吹雨打無力維修。這裡過去店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豆腐店、糕團店、饅頭店等一應俱全。而如今老街兩旁的房屋、店鋪很多都已傾斜、坍陷,老街上早已是人去屋空、門可羅雀,不復從前。
一個古村,除了古街古巷古院落古井,還得有古樹。在村內還有一棵600年樹齡的古銀杏樹。相傳,明軍將領常遇春曾在土地廟內療傷,戰馬就栓在廟前的那棵銀杏樹上。你看那一棵古樹,掛了古樹名木的銘牌,粗壯的樹幹已鏤空,似有雷劈焚燒痕跡,卻依然茁壯繁茂。
但是,繁華如過眼雲煙,金戈鐵馬早已化為歷史的塵埃,大錢村的耀眼光環也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消退。如今提起大錢村,剩下的只有歷史。而背負著沉沉歷史的大錢村,正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我們只能在歷史的碎片中,慢慢找尋大錢村的身影。那麼,你之前聽說過大錢村嗎?對於這個古村都有哪些要說的?如果有時間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