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上石鐘山神秘不可測,帶你探訪它的秘密!!

2021-03-01 湖口熱線

湖口雙鍾鎮因其境內有上、下石鐘山而得名。上鍾南踞,下鍾北踞,環抱著古老而秀美的湖口老城。目前已開發的AAAA級風景旅遊名勝區是人們所熟知的下石鐘山。上石鐘山由於一直未開發,且海軍軍事基地建於此,防禦甚是嚴固。前些年這裡修建了圍牆,此山只能遠眺而不得上焉。記得在湖中讀書時,經常和同學來這裡玩,那時雖沒有圍牆,但山上奇峰險峻,山勢陡峭。第一次和小夥伴們爬到半山腰時,我的鞋子不小心掉下懸崖,後來便沒敢再爬過。所以,上石鐘山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是神秘而不可測的。

據史料記載,上石鐘山歷代主要建築有上鍾寺、海清寺、觀音庵及朱元璋的系馬樁等,但均已毀,不復存在。山上尚存的名勝古蹟有瑞雲洞,又名古仙洞,但人們習慣叫「桃花洞」。洞口「古仙洞」三字為王安石所書,洞內東石壁上「忘懷天地」石刻為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題寫,還有「世外桃源」、「難得桃源」等題字及楊賡笙、程璟等名人石刻十餘處。據說1449年和1480年,因本地發生地震,出現了兩次石裂,蘇東坡、朱元璋的題詞石刻均傾倒於鄱陽湖中,不知這些珍貴的文物,湖中還能否尋見蹤跡?根據古仙洞石刻題字所述,水中武器兵工廠就建於神仙古洞旁,且古仙洞曾修葺備本廠防空,這讓我非常肯定古仙洞就是傳說中的海軍防空洞。據說洞內可容納數百人,旁有側門,曲折迂迴,長10餘裡,可通白滸塘。

依江傍湖的上石鐘山歷代為水軍駐地:明代,南湖水師營在此駐紮;清鹹豐年間,這裡為清軍水軍駐地,據說曾國藩攻打太平軍時曾屯兵於此,並把上石鐘山的寺廟拆毀,作為城池。上石鐘山飽受戰火洗禮,一些人文景觀遭到破壞後,一直未曾得到修復。民國年間,這裡為國民黨長江水師駐地,並在此設立了兵工廠,主要製造水雷;建國後,海軍38579部隊駐此,目前仍為海軍駐地。

上石鐘山還有一塊英雄石,民間傳說常遇春與陳友諒軍交戰時,為救朱元璋,常遇春槍挑巨石,嚇退敵軍,據說石上還存有槍戳痕跡。站在渡口的圍牆處能清楚地看到這塊英雄石,從城防堤過去,則可到達英雄石下方。關於這裡,記憶最深刻的是中考前一天,和閨蜜來這放風減壓,意外看到江豚,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江豚,所以非常地驚喜。後來這裡修建了防洪堤,雖經常來這散步,但上石鐘山一直沒有上去過,江豚也再沒看到過。

丙申年冬月初六,與友人結伴,步行近一小時,穿越南門林場到達上石鐘山下,終於得見它的真容。山壁上有兩處石刻,一處刻有「凌波仙賞」四字,但沒有落款,據說是清順治年間湖口知縣喬缽所題。緊挨其旁的石刻也沒有落款,且為佛教六字真言,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山下有洞穴,洞口沒有題字,所以傳說中的古仙洞我們並沒有尋見,有一點點地遺憾。後經高人指點,我們從懸崖峭壁間到達山頂。山頂奇石眾多,且有一個大坑,同行友人猜測大坑是日軍的炮彈所致,我比較贊同這種說法。當我們翻山越嶺到達海軍圍牆處,卻尋不見下山的路,天色漸暗,最終我們選擇從懸崖峭壁間攀巖而下,再從渡口回到老城,那次也算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之旅。

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老城的80後來說,上石鐘山不但神秘且充滿傳奇色彩,不僅因為它含苞待放般大隱隱於市,還因為之前聽到過一種傳說。據說蘇軾第一次來湖口,曾在上石鐘山作《上觀音閣》詩一首,而且傳說蘇東坡是夜遊上石鐘山後才寫下千古名篇《石鐘山記》的。乍聽到這種說法時讓我十分詫異,這顛覆了我對蘇軾夜訪石鐘山的種種想像,更增添了我對上石鐘山的百般好奇與真切期盼,期盼著有朝一日能揭開上石鐘山神秘的面紗。這些年過去了,這種情愫始終縈繞心間。今年終於迎來了老城改造,但上石鐘山在老城開發範圍之內嗎?我不得而知,因為這裡為海軍防禦基地。但如今是和平年代,海軍駐地和以前的意義不同,上石鐘山開發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仍在期待!期待神秘的上石鐘山早日開發,期待尋到王安石所書的「古仙洞」,期待能欣賞到這處「世外桃源」的真實模樣。希望不久的將來,這個願望可以實現。(作者:王筱娟)

湖口熱線     爆料

請加微信號:yanwo006

相關焦點

  • 湖口石鐘山齊聚上萬人,你去現場了不?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來臨,湖口石鐘山景區推出九江市民免費遊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景區,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感受石鐘文化的獨特魅力。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石鐘亭,親手敲一敲半月響石,聆聽千古奇音之聲;來到懷蘇亭,讀一讀蘇軾的《石鐘山記》,探討石鐘得名之因;在江天一覽亭,看三省交界處,江水滾滾向東流;在清濁亭,賞江湖兩色,看雲捲雲舒。當然,孩子們更愛鑽桃花洞,走石橋,或親自演奏一曲石鐘山響石歌,或圍在書法大家的桌前靜靜地欣賞現場所作,這裡的一山一石一碑一廊,都吸引著孩子們驚奇的目光。今天的石鐘山,成了孩子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 湖口石鐘山大門上的字原來這麼有來頭...
    90多歲的老人袁作講述郭沫若手書《登湖口石鐘山》的來歷當遊客登上石鐘山,走進紫雲廊時,一塊鑲嵌在牆壁上的石刻碑文映入眼帘,那秀麗端莊、剛健遒勁的書法,飄若浮雲這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登湖口石鐘山》詩文石刻。《登湖口石鐘山》這首詩的手寫真跡現存於縣檔案館裡,而它的來歷我們不得不提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袁作。正是這個機緣,我們也有幸知道了鮮為人知的故事。初見袁老,想不到今年90歲的他,目光矍鑠,思維敏銳,步履穩健。
  • 江西九江湖口縣石鐘山上諭亭的故事
    這座「上諭亭」位於江西九江湖口縣石鐘山,石鐘山自古即為軍事要塞,聳立在鄱陽湖和長江交匯處,有「江湖鎖鑰」之稱。在清代一個階段,石鐘山及附近水域曾是清軍和太平天國軍隊交戰最為激烈的戰場。且看「上諭」全文: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奉上諭:曾國藩等奏湖口、九江建立祠宇,請飭地方官春秋致祭一折,著照所請,所有江西湖口石鐘山上建立水師昭忠祠、九江府城建立塔齊布祠,現在將次工竣,即著各該地方官,照各府昭忠祠之例,春秋致祭,以褒忠節,該部知道,欽此。
  • 江西九江湖口縣石鐘山懷蘇亭的由來
    當時恰逢大兒子蘇邁出任「德興尉」,蘇軾從黃州啟程,順便送兒子赴任,這天他們來到湖口,並一同考查了位於江西九江湖口的石鐘山,蘇軾就此寫了一篇名為《石鐘山記》的文章,後人建亭為志,是為「懷蘇亭」,並依據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所書《石鐘山記》立於亭中。由此,正是這篇文章,才讓石鐘山名聞遐邇,這也是在湖口縣石鐘山建造懷蘇亭的主要起因。
  • 湖口火車站到石鐘山景區往返攻略
    小編小編,我想去一個既有山又有湖還有島的景點,快推薦一下~~那你有沒有聽過它就是國家4A級景區石鐘山景區,在這裡可以一覽長江、鄱陽湖、石鐘山和鞋山島!那小編趕緊告訴我應該怎麼去呀~小編建議乘坐高鐵動車前往湖口火車站,然後乘坐公交直達景區最便捷最經濟哦!
  • 江西九江湖口縣石鐘山懷蘇亭的由來
    當時恰逢大兒子蘇邁出任「德興尉」,蘇軾從黃州啟程,順便送兒子赴任,這天他們來到湖口,並一同考查了位於江西九江湖口的石鐘山,蘇軾就此寫了一篇名為《石鐘山記》的文章,後人建亭為志,是為「懷蘇亭」,並依據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所書《石鐘山記》立於亭中。由此,正是這篇文章,才讓石鐘山名聞遐邇,這也是在湖口縣石鐘山建造懷蘇亭的主要起因。
  • 百年前湖口石鐘山上過錢幣?風景原來是這樣》
    正當人們翹首以盼喜迎國慶、中秋之際,湖口愛心達人@凱成,首次發現了江西銀行在民國時期流通的錢幣上竟然印有石鐘山風景圖案,實屬罕見!此次發現的這套民國錢幣非常完整,一套三枚,分別是一圓幣,五圓幣和十圓幣三種,錢幣背景印有不同顏色的石鐘山風景圖案。至此揭開了那段不為大眾所知的塵封歷史。
  • 二次革命在湖口犧牲級別最高的長官,被秘密葬在石鐘山的神仙洞口!
    起義軍總司令李烈均知道後,竟痛哭流涕,當即指示秘書長楊賡笙不惜代價把周壁階的遺體秘密從九江搶運到湖口厚葬。楊賡笙為防止袁世凱的手下日後破壞遺體。秘密葬於湖口上石鐘山古仙洞(又名神仙洞)口。湖口起義旨在反對袁世凱軍閥獨裁統治,奪回辛亥革命成果,捍衛民主共和的武裝鬥爭,是我國近代史上繼辛亥革命之後著名的「二次革命」。這次革命鬥爭波及南方7省,在它的影響下,江蘇、廣東、安徽、福建相繼宣布獨立;上海、湖南、四川等省紛紛響應。湖口起義雖因敵眾我寡失敗了,但「二次革命」的鬥爭精神鼓舞了革命熱潮一浪接一浪,反帝反封建鬥爭在各地不斷展開。
  • 江西湖口石鐘山還有這段歷史
    正當人們翹首以盼喜迎國慶、中秋之際,湖口市民首次發現了江西銀行在民國時期流通的錢幣上竟然印有石鐘山風景圖案,實屬罕見!此次發現的這套民國錢幣非常完整,一套三枚,分別是一圓幣,五圓幣和十圓幣三種,錢幣背景印有不同顏色的石鐘山風景圖案。至此揭開了那段不為大眾所知的塵封歷史。
  • 航拍江西湖口石鐘山 雄奇秀麗形如覆鍾
    航拍江西湖口石鐘山 雄奇秀麗形如覆鍾 (1/5) "← →"翻頁
  • 省級非遺湖口木船正式進入石鐘山景區
    九江新聞網訊(沈海斌 劉廣 記者 洪永林)12月16日,鄱陽湖岸邊,石鐘山景區「五點合一」項目處,鑼鼓聲聲,獅舞太平,市民歡歌起舞,慶賀省級非遺湖口木船製造技藝正式進入石鐘山景區。湖口枕江鎖湖,地理位置險要,水上交通便捷。自古以來,複雜的水系、繁忙的水運和頻繁的水戰,促進了湖口木船製作技藝的繁榮與發展。市民參觀湖口木船。(沈海斌 攝)記者了解到,湖口文昌洑曾出土了石錛,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湖口就可能產生過獨木舟。
  • 鏡見湖口:石鐘冬韻 別樣風景
    時值寒冬,湖口石鐘山風景區猶如山水畫(央廣網發 通訊員李學華攝)央廣網湖口12月17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李學華)溶洞顯露、樹木遒勁、臘梅初放、崖壁滄桑……時值寒冬,江西省湖口石鐘山風景區猶如一幅山水畫,盡顯冬日別樣風景。
  • 省級非遺湖口木船正式進入石鐘山景區
    省級非遺湖口木船正式進入石鐘山景區 2019-12-19 1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口火車站到石鐘山景區最全攻略!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石鐘山記》讓這座「千古奇音第一山」名揚天下。這裡石塊具有天然形成的皺、透、瘦、漏、醜等特點,而且石叩之有聲,觀之出奇。登臨其上,看長江滔滔;觀鄱湖浩渺,令人心曠神怡;乘船遊覽,領略江湖兩色,涇渭分明,讓您流連忘返。
  • 江西湖口:石鐘山旁觀江豚,美哉!
    人民網湖口11月19日電(羅娜) 11月18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一行來到江西省湖口縣,該縣位於鄱陽湖與長江幹流的交匯處,是江豚在江、湖之間洄遊遷移的重要通道。當日陽光和煦,微風正好,採訪團來到位於鄱陽湖畔石鐘山旁的江豚協巡隊,期待一場與江豚的美好邂逅。伴隨著「突突突」的馬達聲,只見一輛巡護船緩緩靠岸,舒銀安和隊員們結束了上午的巡護工作。「現在經常能看到江豚躍出水面,而且離岸邊更近了。」舒銀安說。
  • 江西湖口石鐘冬韻?別樣風景
    溶洞顯露、樹木遒勁、臘梅初放、崖壁滄桑……時值寒冬,江西湖口石鐘山風景區猶如一幅山水畫,盡顯冬日別樣風景。「江湖鎖鑰」石鐘山,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東南岸,全山面積9萬平方米,海拔高度61.6米。整個石鐘山鍾靈毓秀,精巧玲瓏,猶如一個盆景,素有「小蓬萊」之美稱。
  • 江西湖口石鐘冬韻?別樣風景
    溶洞顯露、樹木遒勁、臘梅初放、崖壁滄桑……時值寒冬,江西湖口石鐘山風景區猶如一幅山水畫,盡顯冬日別樣風景。「江湖鎖鑰」石鐘山,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東南岸,全山面積9萬平方米,海拔高度61.6米。整個石鐘山鍾靈毓秀,精巧玲瓏,猶如一個盆景,素有「小蓬萊」之美稱。石鐘山的文化底蘊非常豐厚,歷史上有500多位名人名家到訪,唐宋八大家有七大家曾來探訪,留下1000多篇錦繡詩文。
  • 江西湖口:石鐘山旁觀江豚,美哉!
    人民網湖口11月19日電(羅娜) 11月18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一行來到江西省湖口縣,該縣位於鄱陽湖與長江幹流的交匯處,是江豚在江、湖之間洄遊遷移的重要通道。當日陽光和煦,微風正好,採訪團來到位於鄱陽湖畔石鐘山旁的江豚協巡隊,期待一場與江豚的美好邂逅。伴隨著「突突突」的馬達聲,只見一輛巡護船緩緩靠岸,舒銀安和隊員們結束了上午的巡護工作。「現在經常能看到江豚躍出水面,而且離岸邊更近了。」舒銀安說。
  • 江西湖口:石鐘冬韻?別樣風景(組圖)-中新網
    江西湖口7) "← →"翻頁 溶洞顯露、樹木遒勁、臘梅初放、崖壁滄桑……時值寒冬,江西湖口石鐘山風景區猶如一幅山水畫
  • 石鐘山為何引得文人墨客爭相探訪
    江西湖口縣的石鐘山自古至今皆是享譽天下的風景名勝,蘇軾所寫《石鐘山記》裡的「石鐘山」就是指湖口的石鐘山。在石鐘山的各處,都留有古人的足跡和手跡,有陶淵明、酈道元、李白、顏真卿、李渤、蘇軾、黃庭堅、陸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