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布爾津縣: 大山裡的女書記 牧民致富的領頭人(組圖)

2020-12-17 搜狐網
新疆布爾津縣: 大山裡的女書記 牧民致富的領頭人(組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記新疆布爾津縣禾木哈納斯鄉黨委副書記任雙

  新疆新聞網布爾津5月9日消息(陶拴科緱燁)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位於在美麗的喀納斯湖畔,這裡生活著1600餘人的蒙古族圖瓦人部落。距離新疆布爾津縣城180多公裡,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每年有7個多月時間屬於大雪封山,平均積雪厚度在1.5米左右,封山期間基本與世隔絕。

  就是在這種艱苦和惡劣的環境中,孕育了一名黨的優秀女兒,一名大山的女兒,她就是禾木哈納斯鄉黨委副書記任雙。任雙在禾木哈納斯鄉已經工作了8個年頭,8年中她與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與這裡的牧民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贏得了全縣各族幹部群眾的信任和普遍讚譽,譜寫了一曲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讚歌。

  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任雙於1964年10月出生在布爾津縣,父親是俄羅斯人,母親是漢族人,由於她有一個比她早半小時出生的孿生姐姐,所以,父親就給她取名任雙。

  任雙1982年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在縣直機關工作,由於她大膽、潑辣、有闖勁,工作出色,受到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1998年,為儘快改變當時全縣最偏遠、最貧困、工作難度最大的禾木哈納斯鄉的面貌,縣上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年輕幹部到禾木哈納斯鄉工作。任雙就是被選中的優秀幹部之一。

  此時的任雙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丈夫是縣電力公司的部門負責人,家在縣城,組織上考慮到這點,為尊重任雙本人意願,專門找她談話,聽取她本人的意見,原以為她會拒絕或推辭,沒想到任雙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他丈夫和父母也非常支持她的決定,她的許多親朋好友得知後卻想不通,就問她:「難道你就忍心扔下你的丈夫和兒子嗎?更何況你的父母年紀都大了,孩子還小,正是需要你照顧的時候呀,禾木鄉那地方工作條件太艱苦了,男人在那裡工作都受不了,都不願意去,何況你一個女人家到那麼遠的地方工作,圖了個啥?」任雙聽了,只是笑笑說:「我是一名黨員,就應該聽從黨的安排,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去」。

  在臨走前一天晚上,丈夫語重心長的說:「我雖然捨不得你到偏遠的禾木鄉工作,但我們都是黨的幹部,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不會拖你的後腿,家裡和孩子有我呢,你就放心的去工作吧。」

  臨走的時候,她去和父母告別,父母拉著女兒的手,強忍著淚水說:「閨女啊,我們雖然上歲數了,可這身子骨還硬朗著呢,你就別牽掛太多」。兒子還小,不能理解母親的決定,哭著摟著她說:「媽媽你不要離開我,你說過要陪我一起去上學的,你要說話算數呀!」想想年邁的父母,看著心愛的丈夫和可愛的兒子,任雙也十分的難過,但她對自已的決定絲毫沒有動搖。

  就這樣,任雙離開了這個溫馨的小家,懷著改變深山牧民貧困落後面貌的美好願望走向大山,投入到了禾木鄉這一少數民族眾多的大家庭中來,而且一去就是8個年頭。

  關鍵時刻就要站出來

  任雙調任禾木哈納斯鄉工作後,由於她有旅遊方面的工作經驗,組織上便安排她分管旅遊工作,並負責剛剛成立不久的新旅公司。剛起步時公司只有6個人,沒有任何底子,任雙既是公司經理又是公司採購。

  處在大山深處的禾木哈納斯鄉所有物品都要從山下購買。鄉裡都是山路,不通班車,而鄉裡唯一的小車,由於通往費用太高,不能經常下山。任雙常常是找林場拉木頭的車上下山,山路難行,一路下來,要花10幾個小時,人都要顛散架了,就算是個男同志,也累得需要休息半天才能調整過來,可任雙卻無暇顧及那麼多,就象上緊的發條,下車後通常是急急忙忙地買上公司和鄉裡的必需用品,又要到處打聽尋找上山的便車了。

  工作八個年頭來,她從未報過一筆出差費,很多次,都是自己掏腰包付一些費用,並且從未向組織提出過個人的任何困難。坐便車也就罷了,可是坐車的危險卻曾多次威脅過她,任雙卻從未在危險和困難面前低過頭,經歷的艱險越多,愈能鑄就她性格中的柔韌和剛強。

  2000年初冬,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禾木鄉的工作人員和民工已經陸續從山上撤離下來,任雙是最後一批和30多名民工一起從山上撤下來的,她們坐的是幾輛林場拉木頭的卡車,行至半路,天氣驟變,突降大雪,並且颳起了七、八級的大風,雪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猛,氣溫越來越低,1米之外都很難看清人,50多釐米厚的積雪,把車和人都困在了半山路上。這時天色已漸漸黑了下來,有些民工開始有點慌了,他們大多是從內地來的,穿的又十分單薄,哪裡見過這種場面。

  任雙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能保證車輛和民工們安全,並儘快的離開這裡。她馬上組織了3名本縣人到附近的護林站請求推土機支援。她想,如果不增加活動量,隨時都有被凍死的可能性,她鼓動大家用鐵鍬開道,並帶頭鏟雪,就這樣1米、2米……,慢慢往前移動,可是堆土機卻遲遲未到,要補充熱量就要吃東西,可車上只準備了一天的乾糧,任雙要求大家儘可能的控制食量,直到第二天清晨,推土機才趕到,這時風雪依舊,可總算是看到了一絲希望,在推土機和鐵鍬的開道下,車隊緩緩前行。到了第二天晚上,民工們已經沒什麼可以吃的了,可距離縣城還很遠,任雙把自己帶的食品全部拿出來給了民工,自己卻什麼也沒有留下。要知道為了節省乾糧,任雙從上車至今滴水未進。當時有一名民工由於饑寒交迫已患了重感冒,任雙脫下自己的皮大衣,穿到了這位民工身上。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感覺腳下的路依然那麼漫長,撐到了第三天,一部分人已經絕望了,任雙自己也凍的臉色鐵青,手腳麻木,可是她知道,如果此時自己倒下去,可能所有人都會喪失繼續努力的勇氣,於是她不停的鼓勵大家,要挺住,一定要挺住,快到了、就要快到了。終於在第四天,她們趕到了一衝乎爾鄉,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一場生命的劫難,回到縣城後,任雙大病一場,足足在床上躺了7天。後來,當同事們談起此事,她說:「我是共產黨員,在關鍵的時候就要站出來,危難的時候就豁出去」。

  用一腔熱血帶領牧民尋求致富路

  禾木哈納斯鄉80%為蒙古族圖瓦人,靠放牧為生,由於信息閉塞,群眾生活枯燥,宗教氛圍濃厚,許多牧民嗜酒如命,結果「越喝越窮,越窮越喝」,貧困一直困繞著當地牧民。任雙認為「富裕是牧民的最大夢想,長期的貧窮使他們失去了對生活的勇氣和致富的信心,只有用真心感化和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起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就一定能徹底改變這裡的貧窮落後面貌」。

  由於牧民們長期形成的封閉自守的觀念作梗,在做思想工作中任雙沒少受氣挨罵,可她毫無怨言,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地感化和教育他們,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指路子……

  乙希是禾木哈納斯鄉禾木村的貧困戶,家中人口眾多,經濟收入微薄,任雙鼓勵他發展特色養殖致富,但乙希對致富並不報什麼希望,怎麼也不聽勸說,對任雙不耐煩說道:「我家裡人口多、娃娃小,家裡又沒有收入叫我拿什麼致富呀」!

  任雙同志聽後,當即從自己口袋掏出了300百元錢遞給乙希說:「家裡人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致富信心,現在經濟條件有限,可是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呀,我這點錢雖然不多但你可以買一些家禽來慢慢發展,逐步擴大規模,走向富裕之路」。任雙發自肺腑的話感動了乙希,使他樹立起了致富信心。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乙希已經住進了自已的新房,年收入也達到了1.5萬元,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典型。提起任雙全家都有說不盡的感激!

  在任雙的鼓勵幫助下,牧民們緊緊抓住喀納斯和禾木河旅遊大開發的有利時機,積極參與旅遊經營,許多牧民通過房屋租賃、出售土特產、發展特色養殖逐步走上了富裕路。2004年全鄉牧民人均收入達到1425元,比1998年翻了三翻還要多。

  以扶危濟困為己任

  2000年,一場大雪幾乎掩蓋了整個禾木哈納斯鄉,牧民的財產遭受了嚴重損失。蒙古族牧民娜仁花丈夫過早去世,這次遭受特大雪災,全家僅有的30隻羊不是餓死就是凍死,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斷了,鄉政府發的救濟糧也吃完了,娜仁花一家人生活告急。任雙得知後,從縣城購買了麵粉、大米、清油等生活日用品,從縣城坐馬爬犁用了2天時間將物品送到娜仁花家中。

  過多的打擊使娜仁花喪失了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她拒絕接收任雙送給她的生活用品,任雙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與娜仁花談心,鼓勵她放下包袱,最後娜仁花終於想通了,表示要從困境中站起來,努力發展生產。

  熱爾斯是一名蒙古族女孩,家庭非常貧困,弟弟妹妹還都在上學,任雙得知情況後,從2000年開始,讓她到鄉裡的公司上班,和她住在一起。到了冬季,山上已經沒有可掙錢的地方,任雙又把她帶下山來,在縣城為她找了一份工作,吃住都在自己家裡,讓熱爾斯把掙的工資全部存起來,上山的時候帶回去以補貼家用,這樣一晃就是四年,每年冬天從山上帶下來住在家裡,夏天再帶上山,在家裡吃住從未讓熱爾斯掏過一分錢,一直延續到2003年。

  熱爾斯掙的工資除了補貼家用外,還積攢了一些錢,2004年,自己在禾木河開了一個小飯館,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由於禾木哈納斯鄉冬季嚴寒,加上長期酗酒,許多牧民過早離世,留下了單親孩子和許多孤兒。看到這些沒有經濟來源、而面臨失學和生活困難的孤兒,任雙心裡很不是滋味。幾年來,任雙不知把自己的多少工資花在了鄉裡這些孤兒和貧困孩子身上。每當學校放假,任雙總是抽機會帶幾個孤兒或貧困孩子到縣城自己家裡住幾天,讓他們走出大山,增長一些見識。當然,也免不了為這些孩子買吃買穿的。像布力丁、塔什其米克、阿力曼、加依那爾、布雲、撒裡拉……,任雙已記不清究竟有多少次,帶過多少個孩子回家,為多少孩子買過衣服。

  在任雙的真情感召下,鄉機關黨員幹部也紛紛行動起來,主動要求承擔扶養孤兒的責任。鄉機關黨員幹部巴爾登收養了一名孤兒,庫別克收養了兩名孤兒,個體戶李富春收養了一名,並且還每年都為孤兒們捐贈一定數額的錢和物。任雙用她的真情感動了周圍的人們,用愛的雨露滋潤著這些孤兒的生命,用母愛般的情懷哺育著孩子的成長。

  布力丁和齊米克是三十餘名孤兒中的兩個,為了使他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任雙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支持下,由新旅公司擔負起撫養的責任。2003年,任雙又積極與SOS國際兒童村取得聯繫,並先後三次前往烏市SOS國際兒童村聯絡協商,最終爭取讓他們走進了國際兒童村。任雙把這兩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全部安排好後,在啟程返回的那天,兩個孩子緊緊抱住任雙,泣不成聲,說:「你就是我們的媽媽,你以後要來看我們呀」,任雙的眼眶溼溼的,只是一個勁的說:「會的,一定會的,我每年都會來看你們的。

  有人問她:你這樣做為什麼?可她卻說:「不為什麼,各族人民一家親,扶危濟困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禾木哈納斯鄉工作這幾年,個人捐款2萬多元,救助了二十餘名孤兒,幫扶過三十多戶貧困家庭,先後有6名蒙古族女孩在她家住吃住過,時間長達4年之久,短的也在3個月以上。從任雙身上,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和對蒙古族人民親情般的摯愛。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2002年任雙擔任副書記以來,一直主管禾木哈納斯鄉教育工作,當時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條件都十分落後,學生坐的大部分都是三條腿的桌子和斷了腿的凳子,教學環境極差,學校沒有食堂,沒有宿舍,給很多孤兒和大山裡的孩子學、吃、住、行都帶來了諸多的困難,任雙看到這樣的教育環境,首先想到是蓋幾間宿舍和食堂,可這都需要錢呀。

  在2003年,任雙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開始往自治區教育廳去要資金,任雙把學校的現狀向教育廳的負責人做了匯報,並讓他們看了一些圖片資料,教育廳負責人也被任雙的真情打動了,優先給禾木鄉劃撥50萬元教育專款,用於修建禾木鄉學校的宿舍和食堂。吃住問題解決了,可是簡陋的辦公條件卻依然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也是在那年,任雙隨縣領導到自治區黨校辦事,她抓住這一機會,從自治區黨校爭取了60套換下來的桌椅,2臺電腦,幾十塊黑板,為了節省幾千元運費,她又和縣領導一起同阿勒泰駐烏辦事處聯繫,辦事處又幫助解決了運費問題。

  2004年,她又從縣二中爭取了一批課桌椅,解決了學校的實際困難。禾木哈納斯鄉的建築均為木質結構,為了避免火災的發生,讓孩子們能夠安心的進行學習,任雙又多方籌集資金,為學校安裝了鍋爐和暖氣,消除了安全隱患。極大的改善了學校的辦公條件。

  卡德力別克是禾木鄉老師,妻子在哈巴河學校工作,兩人已分居好幾年了,工作調動問題成了這對恩愛夫妻經常掛在嘴邊的煩心事,當任雙知情後,就把這件事記在了心裡,準備找機會幫著解決,說來也巧,事隔沒幾天,地區各縣的縣長到禾木鄉調研,她找著機會就和哈巴河縣縣長談這名教師調動的事。

  努力沒白費,很快卡德力別克的妻子吐爾根就調到了禾木鄉,解決了兩人長期兩地分居的問題。事後,很多人都問卡德力別克:「你給任書記送了不少錢吧,這麼快媳婦就調過來了」,卡德力別克說:「你真是冤枉好人了,媳婦調動我都不知道,只是前幾天給任書記說了一下情況,沒想到一個星期後,媳婦就調過來了,這麼好的領導,讓我遇上是我的福份」。

  唯一的遺憾就是對不住家人

  自從到禾木哈納斯鄉工作後,任雙就沒有很好地盡到為人妻和為人母的責任。為此,任雙嘴上不說,但心裡一直感到愧疚,雖然婆婆和丈夫能夠理解和支持她,可兒子還小,卻不能完全理解媽媽所做的一切。每次下山,任雙都想好好地陪兒子玩幾天,但都因為下山要辦的事太多,時間又比較緊,顧不過來。

  每次回鄉時因為擔心兒子纏著她不放,事先都要和丈夫商量好,臨走前由丈夫負責將兒子騙到奶奶家,然後她再走。說起兒子,她的愧疚之情難以表達,她覺得欠兒子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讓她難忘的是2003年的那一次,因工作需要從山上下來,巔簸了整整大半天的山路,骨頭架子都快散了,回到家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躺下就想睡,可兒子哭著嚷著讓媽媽陪他買雙鞋,並對她說:「媽媽你這麼多年了一次也沒陪我買過鞋,我的同學們都有媽媽陪著買鞋,這次你就不能陪我買雙鞋嗎?」看著兒子的腳上穿的那雙鞋確實也該換了,可當時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哄著兒子讓丈夫帶著去買鞋,看著兒子帶著傷心和一肚子委屈走後,任雙心裡酸酸的。

  2002年8月份,任雙的同事賽森患急病在縣醫院做了手術,由於賽森的丈夫已離開人世,只留下了她和幾個孩子。從賽森住院、開刀做手術到陪護照顧,任雙始終沒有離開過半步,由於天氣炎熱,任雙每天要為賽森擦身,這已經是從山上下來的第4天了,她還沒進家門呢。也就在那天,婆婆打來電話,說兒子發高燒,讓她趕快回家看看,她猶豫了一下,對婆婆說:「你還是把孩子抱到醫院來吧,實在是回不去」。當婆婆把孩子抱到醫院的時候,一量體溫,孩子發高燒40度,這時任雙的淚水止不住就流了下來。至今提起這事她還非常傷心,說對不起兒子的地方太多了。由於她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婆婆回老家時就把兒子一起帶走了。帶著對兒子的想念,任雙把更多地情和愛獻給了大山深處的鄉親們。

  如今,任雙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了禾木哈納斯鄉牧民的心中,她的感人故事在牧民中廣為流傳。

  今年年初,組織上覺得她這樣下去太辛苦,找她談話,看她是否願意回縣城工作,任雙說:我在禾木鄉呆了8個年頭了,對這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每戶牧民都非常熟悉,對這的感情很深,我覺得這裡的牧民非常好,非常純樸,工作雖然是苦了點、累了點,可是我現在還離不開呀!禾木鄉的旅遊才剛起步,多數牧民還沒有擺脫貧困,真的,如果我現在調走,我不放心呀,能為牧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幹幾件事我這心裡高興呀。現在我已經把自己當作了大山的女兒,女兒是要嫁出去的,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呢。

  在這樸素的話語中露出任雙的真情實感,透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彰顯出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的情懷,她就是這樣一個人。







相關焦點

  • 中國電信新疆阿勒泰分公司助力布爾津縣打造特色旅遊「名片」
    日前,國家商務部正式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第一批),新疆布爾津縣成功入選。近年來,布爾津縣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從旅遊消費新熱點、產業融合、旅遊構成新要素入手,不斷發掘旅遊新業態,使「旅遊+電商」戰略落地生根,助推縣域電商新發展。
  • 新疆布爾津:「旅遊+」引導群眾搭上致富「直通車」
    童話邊城布爾津,人間淨土喀納斯。近期,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的特色農家樂一條街,家家戶戶門口都停放著旅遊車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品嘗著當地特色美食。
  • 新疆布爾津:百餘重點項目助推綠色發展
    6月22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也格孜託別鄉克孜勒加爾村鐵列克塔拉牧民定居點,風力發電設施與馬群王臻 攝塔吊林立的工地、機器轟鳴的車間、日新月異的園區……10月18日,置身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不論是開發園區還是重點片區,撲面而來的都是產業項目建設的熱潮。
  • 新疆布爾津:逾50%勞動力進入旅遊行業
    如果你到了新疆布爾津,想和當地人聊一聊這座小城,又不知從何說起,那麼,就請從旅遊業說起吧。因為,在布爾津,每兩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正在從事旅遊行業。依託旅遊業生活,憑藉旅遊業發展,這座「童話邊城」用旅遊業的勃勃生機,給城鄉勞動力搭建了一個就業創業的大舞臺。
  • 布爾津縣七裡灘漁村聯手牧家樂同吃旅遊飯
    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5日電(張小宓 )「我們正在申報3A級景區,縣旅遊局己對景區進行了初驗,正在整改初驗時提出的問題,等待旅遊部門驗收。」9月3日,布爾津縣七裡灘漁村景區負責人王忠良告訴記者。  「現在以本地遊客為主,還有些是通過網上慕名而來的散客。」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布爾津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聚焦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務緊緊抓在手上,確定了「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全力做好住房安全保障、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等為主要內容的「十件實事」,使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 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和新疆阿勒泰地區的福海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布爾津縣在哪裡?布爾津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縣政府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神湖縣。布爾津縣有哪些景點?旅遊推薦:禾木風景區。禾木風景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村。住宿選擇:可以入住布爾津友誼峰大酒店。布爾津友誼峰大酒店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去禾木風景區旅遊,可以去金福飯莊吃飯。金福飯莊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
  • 新疆布爾津縣舉辦第三屆美食節遊客體驗特色「布爾津味道」
    圖為6日晚9時,在新疆布爾津縣額爾齊斯河畔,第三屆「童話邊城·布爾津味道」美食節拉開帷幕。 李慧玲 攝中新網新疆布爾津8月7日電(耿丹丹 曲媛媛 張樂)6日晚9時,在新疆布爾津縣額爾齊斯河畔,第三屆「童話邊城·布爾津味道」美食節拉開帷幕,遊客們不僅可以在這裡賞美景,還可以品嘗最具特色的「布爾津味道」。圖為開幕式上的少數民族舞蹈表演。
  • 新疆布爾津縣第三屆「童話邊城 布爾津味道」美食節開幕
    布爾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韓偉說,近年來,布爾津將發展繁榮旅遊文化事業,推動旅遊業、特色餐飲業發展,推進服務業轉型提速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開創「六個新局面」,提升「童話邊城布爾津」旅遊品牌,全力抓好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新疆最美生態旅遊度假城市。
  • 以科技為「鰭」 助推新疆布爾津縣特色漁業「躍龍門」
    以科技為「鰭」 助推新疆布爾津縣特色漁業「躍龍門」2020-09-02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布爾津縣人民政府        瀏覽量: 1598 次 我要評論 白斑狗魚、梭鱸、高體雅羅魚,這些布爾津縣水產標誌符號,是新疆布爾津縣土著漁業發展始終走在質量、品種、科技、效益最前沿的體現
  • 新疆布爾津:艾力和「石榴籽」餐廳的故事
    新疆布爾津縣河堤夜市1號攤位,遊客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紛紛湧進「石榴籽」燒烤吧。 今年5月,生意火爆的1號攤位「石榴籽」燒烤吧開業了,老闆是來自喀什的艾力,從一無所有到外出務工,從開始創業到賺得第一桶金,艾力的創業致富「幸福史」說不盡、道不完。 「一輩子呆在村子裡?不行,我要趁著年輕出去闖一闖。」
  • 新疆布爾津縣著力培育「美味經濟」
    8月6日,第四屆「童話邊城·布爾津味道」美食節在該縣七裡灘漁村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遊客一同感受了活動的熱鬧氛圍,品嘗到獨特的「布爾津味道」。近年來,該縣著力培育「美味經濟」,為旅遊業添彩。繽紛美食的呈現,也將「布爾津味道」傳遞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面前。額爾齊斯河冷水魚垂釣大賽也吸引了八方遊客,在參加比賽的近百名垂釣高手中,既有布爾津本地的垂釣愛好者,也有來自廣州、廣西、北京等地的垂釣達人,他們為爭奪「漁王」的榮譽稱號一較高下。此次開幕式最受遊客們期待的還有千人同飲比瓦。
  • 新疆和碩縣:致富能手的新春願望
    原標題:致富能手的新春願望 2月14日,布仁(左二)在新居裡和「訪惠聚」工作隊隊員、村幹部一起製作面點。鄒懿 攝 2月14日,和碩縣乃仁克爾鄉烏勒澤特村村民布仁在新居迎接客人。
  • 新疆自駕遊攻略/第一周:星星峽—江布拉克—喀納斯—布爾津
    下面這條路線就是從哈密進疆,從若羌出疆的儘可能不重複路線,特別適合內地來新疆自駕遊的朋友。第一周:星星峽—巴裡坤—江布拉克—可可託海—布爾津—禾木—喀納斯—白哈巴---布爾津第1天:星星峽—哈密—巴裡坤 住巴裡坤。
  • 【十四五 開新局】布爾津:旅遊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看得見的實惠
    地委擴大會議精神在深入實施「6635」戰略中提到,擴大在大旅遊、大交通、大生態、大農業、大數據、大健康六大領域的有效投資,打造現代旅遊業、現代農牧業、口岸經濟帶三大支柱產業,這讓生活在布爾津縣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的百姓看到了未來旅遊業發展的無限前景
  • 新疆布爾津縣入列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
    日前,《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以及專業機構,結合全國大數據,評選發布了「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新疆兩縣城榜上有名,分別是布爾津縣和昭蘇縣。 此次評選「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實際涵蓋全國2663個縣域行政單位。
  • 新疆布爾津縣衝呼爾石林
    【作者:櫛風沐影】 這處石林深藏於新疆布爾津縣衝呼爾鄉,故又稱衝呼爾石林。去石林,要經過一個邊防檢查站和穿過風光旖旎的山地草場,最後驅車開上山頂,道路崎嶇。
  • 新疆布爾津縣「百萬旅遊大禮包」五一上線
    來源:經濟日報4月28日,新疆布爾津縣公布了八項旅遊優惠政策,將於5月1日派送百萬級的旅遊大禮包。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剛說,「這八項優惠政策涉及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個旅遊消費層面,遍布景區、餐飲、超市、交通車輛等不同的消費領域。」
  • 布爾津縣為武漢遊客送上「布爾津美食味道」
    2月12日中午,布爾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帶著布爾津縣特色美食來看望來自武漢的遊客,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為他們送去溫暖。 在醫學觀察點,布爾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布爾津縣美食大廚們取得聯繫,在家製作了一道道美食,讓遊客們在醫學觀察期間足不出戶就可以免費品嘗到布爾津的美食。
  • 新疆布爾津縣營造旅遊新亮點 喀納斯白樺林自駕營地主體完工
    據了解,該項目佔地約129畝,地形較為平緩,以草地為主,局部叢林,適合旅遊開發,該營地東臨額爾齊斯河,北臨七彩河休閒旅遊度假區,地理位置優越,獨特的沙漠戈壁景觀蔚為壯觀,是一個集宿營服務、特色餐飲、旅遊購物、汽車服務、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等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度假場所,對布爾津縣遊客接待壓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