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文化領域分享,歡迎關注安久文化!
辛棄疾是宋代著名的詞人,他在政治上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主張抗金,收復祖國。但是事實是因為他的剛正,受到了其他人排擠,連最高統治者也不待見他。一生壯志難酬,他的文學作品對此體現非常明顯。很多作品都是在表達辛棄疾希望祖國統一的決心,以及對國家的熱愛。
他的文學作品,題材非常廣泛,氣勢也不同。有很豪邁灑脫的,也有柔美婉約的。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詞,就是辛棄疾最美的一首詞。這首詞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不知道你會不會?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想像一下,在一個夏日的夜晚。辛棄疾走到了詞中介紹的黃沙道,這是江西上饒的一處地方,風景很是優美。在這裡,辛棄疾一邊向前走,一邊欣賞著周圍的景色。看到遠處天邊的月亮慢慢地升了起來,驚起了在樹枝上休息的鳥兒。一陣清風吹過,很是涼爽。辛棄疾倍感舒適,隨著清風,還聽到了一陣陣的蟬鳴,好愜意的經歷。
一路上,辛棄疾都聞到了稻花香氣。很是清香,人們都在談論豐收的景象。耳邊傳來青蛙的叫聲,仿佛也在說著豐收的事。想來,辛棄疾在感受這一切之後,對於這種閒適、安靜的田園生活也是很嚮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在這樣簡單的地方,也是很幸福的。
辛棄疾的腳步沒有停止,這時他抬頭望了望天空,輕雲遮住了天空,還有幾顆星星可以依稀看見。還來不及欣賞,卻發現山前已經開始下雨了,雨不大,淅淅瀝瀝,但是對於辛棄疾這樣需要行路的人來說,還是有影響的。要是能有個地方躲雨就好了,記得之前在土地廟旁邊的樹林邊,有一個小茅店,怎麼找不到了?往前緊走幾步,下了小橋忽然就看見了,原來在這!
最後一句是不是給你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實在是令人驚喜。我想辛棄疾在下了小橋看到舊茅店的時候,也是如此的驚喜。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貶之後閒居時所作,在江西上饒這個地方,辛棄疾和家人在這裡生活了十五年。這首詞,就是這其中創作的代表。
整首詞的語言是很簡單的,但是卻讓人讀了感覺莫名的舒適、清爽。月、鵲、蟬、風、蛙,這些意象是非常常見的,就是田園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整個上片,辛棄疾就是將這自然的美景,以視覺、嗅覺、聽覺等方式來表現給我們。讓我們也能全方位地去感受那舒適的田園風光。
下片的氣勢更強一些,結構沒什麼特別,但是隨著辛棄疾向前的腳步,我們也隨著他經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尋茅店而不得,以及忽然發現就在旁邊的時候的驚喜。整首詞語言簡樸,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運用什麼典故,但是帶給我們的感受是真實的。田園的美景,也是真實的,這才是最難得的。
辛棄疾的這首詞,不論是從意象還是語言上來說,都像是一股清風,帶給我們舒適的感受。對于田園風光的詠吟,辛棄疾的這首詞就足以代表。這首詞可謂是經典,不知道你會不會背?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收藏!
參考資料:《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