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結球甘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可能很多北方人都知道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大頭菜。在南方稱之為蓮花白、捲心菜。下面小編就來講一下蓮花白的春季早熟栽培技術吧。我國北方4,5月份冬藏菜一般食盡,而瓜果菜很少上市,市場上大多是小自菜之類的速生葉菜,品質較差,所以包球結實、白散多汁的甘藍葉球如能供應,很受歡迎。結球甘藍早熟栽培的主要技術是解決好早熟與抽苔的矛盾,即上市期儘量提早,而抽苔率又控制在不足以影響產量的5%以內。其主要技術如下述。
1.選用早熟而抽苔遲的品種
不同品種因為它通過「春化階段」時對低溫和時間要求不同,所以在相同條件下,抽苔早晚也不同。早甘藍要選擇那些既早熟抽苔率又低的品種。一般從北方引進比從南方引進的種子抽苔率低,同品種統正優良的種子比混雜退化的種子抽苔率低,較優良的有以下的品種:
(1)金早生大連市金縣地方品種,植株矮小,葉色深綠,12~14片外葉開始包心,葉球圓形,但頂部由外層兩片球葉的葉尖形成「尖頂」,球高5~6寸,單球重1斤左右,球內中心柱較低,包球結實,抽苔率低,品質好。
(2)迎春。大連市農科所從「金早生」中選出。株型與金早生基本相同,但整齊度高,外葉、葉球較金早生稍小,上市更早,球內中心柱更低,品質更好,抽苔最遲。定植後氣候適宜50天左右成熟,而且收穫集中,濟南市郊區每年栽培二千餘畝。
(3)北京早燕 由加拿大引進,京津一帶栽培較多。株型較小,外葉稍多,淺綠色,葉球圓型,單球重1.3斤以上,定植後五、六十天成熟。
(4)狄特409 由丹麥引進,生長勢略強於北京早熟,外葉較少,葉球圓形,淺綠色,單球重1.5斤左右,定植後五、六十天成熟,包球緊,品質好。
2.適期早播種
早甘藍播種期的選定與定植期有關,一般經一次分苗到適期定植時苗期80天左右為好。播種過早,苗期太長,幼苗大小不好控制,很容易使幼苗達到一定粗度而過早通過「春化階段」,定植後出現未熟抽苔現象;但播種太晚,培育不出健壯大苗,達不到早熟目的。如濟南市的迎春甘藍,薄膜覆蓋12月上旬播種,地膜或露地栽培,12月中下包播種。
3.培育儲壯大苗
一般早熟品種5片真葉繞莖兩圈「團棵」,12-14片真葉開始「包心」,這種特性是早熟的標誌。但只有這些早熟性狀,如不採用早熟栽培技術,仍達不到早熟。早熟栽培技術中關鍵的一環是在定植時能培育出健壯的大苗,也就是在前期寒冷季節,把幼苗安排在陽畦裡生長,定植後則縮短了露地生長時間,能迅速結球、成熟。壯苗、大苗的標準是具有8~10片真葉,葉色濃綠,葉片肥大,節間短,葉邊緣和下部葉片微呈淡紫色,莖粗壯,不徒長,並經5~7天露地氣候鍛鍊的幼苗。
育苗中主要的關鍵技術是:
(1)用肥園土育苗 苗床挖好後,填入底土、施足基肥,唯床表面填入2~3釐米粉細的菜園地表土。菜地表土經冬季風化,疏鬆肥沃,富含各種養分,幼苗出土後能及時充分生長。
(2)及時分苗,採用紙袋、營養缽育苗 分苗移裁能減少苗間擁擠、徒長,及時使幼苗得到充足的營養面積,生長壯實。分苗要及早進行,一般播種後40多天,3~4片真葉為宜,早分苗,幼苗較小,傷根少,綴苗期短,生長快。在分苗時除採用肥園土唯內直接分苗外,如採用紙袋、營養體等育苗法,定植時不傷根、不綴苗,更利於早熟。
(3)幼苗管理要「前蹲後促」播種後蓋嚴覆蓋物,2~3天可出齊,齊苗後應立即進行放風,降低畦溫至10℃左右,不要超過20℃。吐心葉時溫度可增至白天15~18℃。分苗前的管理「以蹲為主,以促為輔」,也就是所說的「控小不控大」的管理方法。這樣的好處是,較低溫度,幼苗生長緩慢、壯實,並促進根部發育。小苗期雖有低溫,但不會增多抽苔率。分苗以後,這時外界氣溫也低,要注意保溫,白天16~20℃,夜間不低於10℃,儘量使幼苗加速生長,但也應通風控制,避免徒長,即「以促為主,以蹲為輔」的管理方法。
4.及早定植
鍛鍊好的甘藍幼苗極耐嚴寒,只要達到大苗、壯苗標準,外界旬平均氣溫和地溫達2~3℃則可定植。如濟南市薄膜覆益在2月下旬烤唯定植,地膜覆蓋在3月初定植,露地在3月上旬定植。早甘藍定植期一般不要拖到3:月中旬。這是因為(1)達到一定大小的幼苗如不定植,在苗畦中會擁擠徒長,外莖伸長,葉片變小,使功能的蓮座葉不能充分發育,且易傷根。(2)大地雖剛解凍,但地溫已逐步回升達4~5℃,甘藍定植後,可緩慢生根生長,為早熟打下基礎。(3)據試驗,只要在苗畦中掌握「控小不控大"的管理技術,抽苔多少與定植期無關,適期早裁,抽苔率倒反減低,並能明顯提早上市,增加產量。
5.進行間作套種
早甘藍植株矮小,生長期短,可利用這個特點與其他喜溫蔬菜或高秧蔬菜間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產值。結球甘藍即大頭菜春季早熟栽培的介紹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更多農家種植經驗持續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