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基本上都有吃過的吧,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講講油菜在我國的栽培分布得怎麼樣與栽培類型,好啦,我們馬上進入正文吧。
油菜栽培技術簡單、生長期短,食用部位為鮮嫩的葉和葉柄,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一些礦物質,鮮食、醃漬、幹制皆宜,且價格低廉,適合廣大人民口味,在我國南方地區栽培非常廣泛。
近年來,北方地區也多引種栽培,栽培面積迅速擴大。我國以江淮流域的油菜栽培面積為最大,種類和品種也最為豐富。據在長江中下遊各大城市蔬菜產量的調查結果顯示,油菜的年產量曾一度佔到各地蔬菜全年總產量的30%~40%,佔秋、冬、春菜複種面積的40%~60%。因此,在江淮流域,油菜的高產穩產在保證蔬菜市場供應、實現蔬菜的周年均衡供應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油菜在南方各地區都有適合各地區的種植和消費習慣的優良品種,如南京的矮腳黃、瓢兒菜,蘇州的蘇州青、香青菜,上海的上海青、五月慢,浙江的蠶白菜、油冬白,廣東的奶白菜、黑葉白菜等。
油菜起源於中國,在漫長的栽培歷史中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使我國油菜胚芽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油菜品種有600多個。1980年國外文獻報導,油菜品種在歐洲僅保存146個,東南亞96個,日本近90個,亞洲蔬菜中心和美國保存較少。因此,我國的油菜種質資源在世界上具有獨特的地位。按成熟期、抽莖期和適宜的栽培季節,分為秋冬油菜、春油菜及夏油菜三類:
(1)秋冬油菜:多在南方地區栽培,早熟品種一般在2月抽。株型直立,有的束腰,葉的變異繁多,耐寒性較強,主要以秋冬栽培為主。根據葉柄的光澤,可以分為白軸和青莖兩種類型。①捲心菜的類型:葉柄莖、有板葉和莖分。依據葉柄長短又可分為以下3個副型:高樁副型(長梗副型):株高一般在45~60釐米,葉柄與葉身長之比大於1,依據梗形又可分為以下品種群:扁梗品種群,葉柄厚度與寬度之比小於0.4,如南京高樁、杭州瓢羹白等。圓梗品種群,葉柄厚度與寬度之比在0.7以上,如揚州花葉大菜、合肥小葉菜等。半圓梗品種群,葉柄厚度與寬度之比在0.4~0.7,如常州長白梗、無錫長箕白菜等。
矮樁副型(短梗副型):株高一般為25-30 cm,葉柄與葉長之比等於或小於1。按莖形可分為扁平莖群體,如南京矮腳黃等;半圓品的種群,例如常州短白腳,無錫短黑鍋大葉黃、廣東矮腳黑葉等。二樁副型(中梗副型):株高介於長梗與短梗之間,葉柄與葉身長之比等於1或近於1。依據梗形又可分為扁梗品種群,如南京二白、淮安瓢兒菜等;半圓梗品種群,如雲南蒜頭白、廣東中腳黑葉、幹榆構頭菜等。
②青梗菜類型:多數為板葉,少數花葉。葉柄綠白色至淺綠色。品質柔嫩,有特殊氣味,經霜雪後一般味道更佳美。又可分為以下三個副型:高樁副型(長梗副型):株高45釐米以上,梗圓或半圓形,淺綠色,如興化大菜、泰州青梗大菜等。矮樁副型(短梗副型):株高30釐米左右。扁梗品種群,如上海矮箕、無錫小圓菜等。半圓梗品種群,如鎮江條棵菜、揚州大頭矮等。二樁副型(中梗副型):株高介於高樁與矮樁之間。依梗形又分為:扁梗品種群,如貴州瓢兒白、杭州早油冬、蘇州青等。半圓梗品種群,如無錫白大頭、常州及徐州青梗菜等。
(2)春油菜:株多展,少數直立或微束腰江南地區一般在晚秋播種,第二年三四月蒸,又稱晚菜或晚白菜,耐寒性強,高產。北方地區引種的多為此種類型。按照春油菜抽塞的早晚和供應期,又可分為早春菜和晚春菜兩類。①早春菜類:中熟種,長江以南地區多在3月抽塞,故又稱三月白。按葉柄色澤與形狀可分為以下類型:白梗類型:根據莖的形態,將其劃分為扁莖群體,如南京大白菜、黑葉等。圓形或半圓形花梗種群,如無錫三月白、揚州梨花白等。青梗類型:依梗形又分為扁梗品種群,如杭州半早兒、晚油冬、上海二月慢、三月慢等。圓梗或半圓梗品種群,如鎮江黑葉條棵菜、淮安黑葉九裡菜等。
②晚春菜類:晚熟種,長江以南地區多在4月抽塞。桉葉柄色澤與形狀又可分為以下類型:白梗類型:依梗形又分為扁梗品種群,如南京四月白、杭州蠶絲捲心菜、長沙晚白菜等。一種圓形或半圓形莖的種群,如無錫四月白等。青梗類型:依梗形又分為扁梗品種群,如上海四月慢、五月慢,合肥四月青、紫烏等。圓梗或半圓梗品種群,如鎮江鋸子口老菜、晚長梢、如皋四月青等。
(3)夏油菜:一般在夏秋高溫季節栽培,又稱大白菜、大白菜,具有生長快、耐高溫、抗雷暴、抗病蟲害、栽培類型如上海、杭州大白菜、廣州馬爾他捲心菜、南京矮1號等特點。
以上就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