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劇《車諾比》熱播,故事的設定當然是烏克蘭。然而,劇集卻是在曾經同屬於蘇聯成員的立陶宛拍攝的。
說起立陶宛,一般我們都會把它和北部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雖然少有中國旅行者前往,然而這裡卻是探索原汁原味的歐洲的最佳去處。
2016年,立陶宛被被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雜誌評選為當年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國的第三位,所有歐洲國家中的第一位!
而在2018年,愛沙尼亞的塔林又被《Lonely Planet》評選為2018年十大物有所值目的地第一名。
2000多公裡長的海岸線,沙灘、海灣、懸崖、島嶼,這裡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塔林、維爾紐斯、裡加,這三座世界文化遺產之城,也是新布拉格、北方的巴黎,歐洲文化之城。
在波羅的海三國旅行,從這裡開始,發現歐洲另一面吧。
塔林 Tallinn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紀,當時的條頓騎士團的十字軍騎士們在這裡建造了一個城堡。
後來,這裡又發展成為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指13世紀到16世紀間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的主要中心。
在後來的幾個世紀,這裡屢遭戰火,但許多建築還是較為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公共建築之豪華以及商店內部裝璜之考究,充分展示了當時這裡的繁榮和富裕。
滿城紅頂白牆的城堡營造了一個中世紀的童話。
老城區的古城堡、教堂等建築已經有800多年歷史,城中的居民區、咖啡館,甚至是夜店酒吧也都似乎幾百年沒有變過。置身於中世紀風格的舊房子裡,毫無違和感。
整座塔林老城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北歐唯一保持著中世紀外表的城市。
維爾紐斯 Vilnius
維爾紐斯的名字,來自於一個傳說:12世紀時,立陶宛大公來此狩獵,晚上夢見幾隻狼奔上山崗,相互撕咬,大聲嗥叫。
解夢人說這是吉兆,於是大公就在山崗上修築了城堡,取名「維爾紐斯」,立陶宛語即「狼」之意。
如今的維爾紐斯,當然已經沒有狼的痕跡了,留下的只是鵝卵石鋪就的浪漫道路,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巴洛克古典建築。
維爾紐斯從13世紀到18世紀末期,都是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中心,在文化和建築發展上對許多東歐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
儘管遭到入侵和部分的破壞,它仍然保留了哥德式、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和古典的建築及其中世紀的布局和自然景致。
這裡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古城,古城內聚集了100多座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古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可以前去參觀波羅的海最古老的大學——維爾紐斯大學,這也是北歐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始建於1579年。
您也可以來到立陶宛最具中世紀特色的城堡——特拉凱城堡,泛舟遊湖,以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城堡的魅力。
裡加 Riga
裡加,一直被稱為「北方的巴黎」,曾是漢薩同盟的一個主要中心。
它同中歐和東歐的貿易在13世紀至15世紀一度非常繁榮。儘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築受到火災和戰爭的破壞,但是中世紀的城市建築仍然反映了這種繁榮。
19世紀裡加成為重要的經濟中心,中世紀城鎮的市郊已經建成,風格從開始的古典木製建築轉入「新藝術」風格。裡加被公認為歐洲最精美的「新藝術」建築風格的中心。
城市的標誌,是幾乎每座屋頂上都立著的一隻金光閃閃的公雞——風信雞。相傳自13世紀起,風信雞就被當地居民視為闢邪之物,後來人們把雞身塗為金色和黑色,以此來辨別風向。
作為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老城,裡加並不只有當代藝術,超過800年歷史的天主教堂依舊散發著不朽的魅力。
裡加大教堂的建築也是「混搭」風格,最古老的部分是羅馬式建築,中間的主體部分是15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還搭配了一個18世紀的哥德式塔樓,但這些裝飾都不會影響教堂的神聖。
這座古城雖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然而漫步古城,您依然能兜兜轉轉的道路、隨處可見的咖啡館……找到裡拉令人著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