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在我遊歷的世界各國中,越南是去過最多的國家之一。因為越南這個國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東方文明和西方特色穿插其中,既有中國漢文化情節,又有法屬殖民者烙印,是「古為今用,洋為越用」的最佳結合典範。
行遊越南,第一印象是「越南四大名城」,如果按面積大小排列,即:西貢、河內、海防、峴港。
西貢是越南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人口約600萬,1975年後改為胡志明市。城市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充滿活力。1862年為法國殖民者所佔領,法屬時期的別墅比比皆是,外牆都塗上了淺黃色,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又為美軍所佔領,因此許多建築都烙上了歐美文化的特徵。如今是越南經濟發展得最快的地方。
河內因位於「紅河平原之內」而得名。是越南的政治中心,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元素,如歷史悠久的文廟,裡面多塊石碑刻錄了歷代進士的名字。還有美麗的西湖和還劍湖,以及被稱為「河內王府井」的同春市場。
海防是毗鄰中國廣西的一座城市。這裡有著名的世界自然奇觀下龍灣。下龍相傳是「龍從天上下降到海中」的地方,蛟龍入海,在一陣陣海潮湧入之後,1500平方千米的海面上呈現了3000多座千姿百態的山石奇觀,給人以「海美、山幽、洞奇」的感受。所以人們常說「不到下龍灣,沒到過越南」,其形容恰如其分。
峴港,顧名思義,是一座「在山上可以看見海港」的城市,目前海岸線一帶的高樓大廈已鱗次櫛比,附近山茶半島有靈應寺,還有二至十五世紀印度佔婆族人生活的歷史遺蹟「佔婆博物館」。峴港之畔的五行山石雕村,美溪海灘,靈姑村,呈現出「碧海藍天漁船,椰樹海韻沙灘」的迷人景色。
從峴港前往順化古城要經過的海雲嶺,依山傍海,海天一色,那裡被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去峴港,會安古鎮是必到之地,只需20分鐘車程,就可到達這座「越南的麗江古城」。三個世紀前這裡是個繁忙的海港,中國、日本及東南亞的多國商人在此經商,街上懸掛著古色古香的五彩燈籠將小鎮布滿了古韻和喜慶的氛圍,當年華人出資建造的「廣肇會館」、「福建會館」等建築,都可以在此找到歷史遺蹟 。
峴港旅遊,順化也是必到之地。這座越南的古都,有越南末代皇帝之父的寢陵「凱定陵」,據說這位皇帝只有1.50米,生了個兒子保大皇帝身高卻有1.80米。順化古城折射了越南封建社會宮殿的巍峨氣派,宮內佔地面積大,可乘電瓶車環繞宮城巡遊。順化除了宮殿和皇陵,還有園林、寺廟,以及位於香河南岸的「歐式街區」,遊覽順化,可以感受越南「既有東方文化的沉靜,又具法式文化浪漫」的多元特徵。
行遊越南,第二印象是「越南四大怪」,即:男人綠帽頭上戴,女人紗巾臉上蓋,人力車子倒著踩,花錢要用大麻袋。
由於戰爭情節,越南男人喜歡戴綠帽子。女人為了擋住陽光和躲避風沙,都把口罩或紗巾遮在臉上。摩託車是越南老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遊覽過程中,人力車為遊客代步,穿街走巷,形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越南的人力車是乘客在前,車夫在後,據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以防車夫的汗臭味飄到乘客的鼻子裡。
越南的貨幣名稱叫做「盾」,人民幣100元,可以兌換300萬越盾。所以,到了越南,花錢動不動都以萬計,頗有做「大款」的感覺。
行遊越南,第三印象是「越南四苗條」,即:國土苗條多海灣、公路苗條狹長帶、房子苗條碉樓蓋、姑娘苗條穿奧黛。
越南國土彎曲狹長,從北到南長1600千米,中間窄兩頭寬,東部靠海,擁有3456千米長的海岸線,所以有「國土苗條多海灣」的說法。越南的公路也是一條直線,除了山路,彎道很少。至於房子,一般以三層為主,像碉樓一樣。
越南人口約7300萬,共有54個民族,最大的民族是京族,佔89%。京族姑娘穿上越南女子的國服「奧黛」,身材更顯苗條。越南的男人都有這樣的奮鬥目標:娶一個妻子,生兩個孩子,蓋三層樓的房子,買四個輪子的車子。
行遊越南,一看世界八大自然奇觀之一的下龍灣,二到越南最大城市的西貢,三遊海濱勝地峴港,四逛有「東方馬爾地夫」之稱的芽莊,景觀各有側重,風光別具特色,去一次不算,去二次不夠,去三次不多,去四次恰好。
實話實說:
正說:東南亞是中國公民去得最多的旅遊目的地,其中越南和泰國名列前茅。如果有人問起,兩國的區別在那裡?我認為一是菜餚,越南菜少油多素,清淡可口。泰國菜偏重酸辣,咖喱味濃。二是貨幣,越南盾比泰國銖,使用時更有大款的感覺。三是文化,越南人是古越人的後代,既有中國文化的傳承,又有法國殖民地文化的滲透。泰國以佛教文化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