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縣文廟街小學:毛澤東首次公開朗誦《七律·長徵》

2021-01-15 中國甘肅網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說起長徵,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澤東的這首長徵詩。

  《七律·長徵》是毛澤東長徵詩作中最著名的一首。詩中體現出的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激蕩著無數中華兒女的心。這首激勵並感動著無數人的詩作,毛澤東本人首次公開朗誦就是在甘肅中部定西市通渭縣文廟街小學。  

  鬥轉星移,84年後,記者重走長徵路,再次來到文廟街小學。一進學校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紅褐色大理石貼面的「V」形詩碑。詩碑的中央,一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懸於正上方,詩碑正面兩翼分別鐫刻著毛澤東手跡《七律·長徵》和紅軍長徵路線略圖。

  「1935年9月29日,陝甘支隊從榜羅鎮出發,於當天到達了通渭縣城,為從思想上、物質上做好進入陝北蘇區的準備,毛澤東向楊得志、肖華詢問了部隊情況後,決定全軍在通渭城休息三天,恢復好體力,籌備糧草。」在文廟街小學,講解員劉早霞老師告訴我們,《七律·長徵》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時期以特有的方式首次公諸於世。

  「紅軍入城後,在街上張貼布告和標語,向群眾宣傳紅軍的主張和紀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通渭縣城住了3天。經過雪山、草地和臘子口等重重困難,突破敵人重重封鎖,最終在哈達鋪發現了陝北根據地和陝北紅軍的消息,毛澤東喜悅的心情從詩中可見一斑。」劉早霞向我們娓娓道來。

  據記載,一天下午,正在通渭縣城休整的陝甘支隊召開副排長以上幹部會議,會場就設在城東的文廟街小學裡。聶榮臻政委陪著毛主席來了,毛主席微笑著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後用他那宏亮的聲音從容地開始講話。他講了很多,從長徵的意義,講到敵人的失敗,講到我們的勝利。最後,毛主席說,我寫了首詩讀給你們聽聽,不知行不行!接著,毛主席便雄壯地朗誦了這首《七律·長徵》。

  張聞天同志的夫人劉英在其回憶錄《長徵瑣憶》中也寫道:「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榜羅鎮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第二天到通渭城開幹部會,毛主席詩興大發,講話時即席吟誦了後來十分出名的七律《長徵》詩篇。」她還在回憶錄中寫道,「毛主席那偉大的胸襟,英雄的氣魄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激勵著我們,使我們感到有移山填海、開天闢地的力量。」

  作為《七律·長徵》詩首次發表紀念地,2000年9月29日,為了紀念毛澤東《七律·長徵》發表六十五周年,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設計,通渭縣與上海電視臺攜手共建的《七律·長徵》詩碑正式在文廟街小學落成。

  這座「V」形紀念碑的設計還蘊藏著更豐富的含義:詩碑主體造型的「V」字,象徵著中國革命在這裡發生重大轉折,同時英文「victory」也是勝利的意思;另外,「V」字形狀若展開的翅膀,寓意祖國騰飛,而「V」形又是學校使用最多的一個符號,表示正確,象徵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是合格公民......閃閃發光的五角星象徵著長徵精神永放光芒;三層踏步象徵著詩中的「三軍」,綠色的草坪象徵著中國革命以農村為根據地。

  如今,這座詩碑不僅是文廟街小學的標誌,更成為通渭當地標誌性的建築、重要的國防教育基地。

相關焦點

  • 定西通渭:賡續長徵精神 煥發「紅色+」旅遊新活力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本網記者 王莉文)8月20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第三站來到定西市通渭縣,重走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道路,感受「榜羅鎮會議」召開地的歷史悠久和文化底蘊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定西通渭:賡續長徵精神 煥發「紅色+」旅遊新活力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 (本網記者 王莉文)8月20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第三站來到定西市通渭縣,重走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道路,感受「榜羅鎮會議」召開地的歷史悠久和文化底蘊,賡續長徵精神。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定西通渭:賡續長徵精神 煥發「紅色+」旅遊新活力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 (本網記者 王莉文)8月20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第三站來到定西市通渭縣,重走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道路,感受「榜羅鎮會議」召開地的歷史悠久和文化底蘊,賡續長徵精神。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在瓦窯堡的新窯洞裡,他詩興大發,把一張(條)木凳拉到松木桌旁,從錫制文具盒裡取出硯臺,研好墨,用駝毫小楷筆蘸了一下墨汁,在一張宣紙上一氣呵成,寫就了《七律·長徵》詩。」  蕭永義在《毛澤東詩詞史話》中認為:1935年9月27日,毛澤東率陝甘支隊到達通渭縣榜羅鎮。在這裡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把黨中央和陝甘支隊落腳點放在陝北的決定。
  • 【蘭州故事】《七律·長徵》:一首誕生在通渭的偉大詩篇
    講述人張虎平通渭縣政協辦公室副主任  80年前的長徵,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從甘肅大地上走過的四支紅軍隊伍,不僅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戰鬥傳奇,而且也留下了不少的詩篇。這就是毛澤東的詩篇《七律·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首人們傳頌了千百回的《七律·長徵》,高度概括了紅軍兩萬五千裡徵途上遇到的挑戰和艱辛,表達了紅軍隊伍英勇頑強,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後獲得勝利的豪邁心情。  令許多人想不到的是,這首詩首發地竟是在通渭縣城。
  • 毛澤東《七律·長徵》創作時間及地點考略
    ·長徵》是毛澤東在長徵期間創作的重要詩詞之一。1957年《詩刊》首次公開發表這首詩時並未註明寫作時間及地點,現在大多數毛澤東詩詞版本上都說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地點沒有交待。筆者經過考證後認為,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為1935年9月,地點很可能是在現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境內的旋窩村。  關於《七律·長徵》的寫作時間,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甘肅大事記》第29頁載:1935年9月29日,陝甘支隊主力進駐通渭縣城。
  • 定西市通渭縣:讓「紅色+」文化旅遊帶動全縣經濟增長
    中國蘭州網8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魏寧)通渭縣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前空地上,一顆枝繁葉茂的老核桃樹下有個四四方方的打麥場,85年前一次改變紅軍長徵落腳點的會議就在核桃樹下召開。作為一名講解員,每次講起這段紅軍故事王珊言語間都充滿自豪,「六十萬斤糧食,1889頭畜生,8380件布匹衣物和大量銀元……雖然通渭縣位於黃土高原,乾旱貧窮,但是當地老百姓幾乎傾其所有支援紅軍。」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定西市通渭縣:讓「紅色+」文化旅遊帶動全縣經濟增長
    ,85年前一次改變紅軍長徵落腳點的會議就在核桃樹下召開。作為一名講解員,每次講起這段紅軍故事王珊言語間都充滿自豪,「六十萬斤糧食,1889頭畜生,8380件布匹衣物和大量銀元……雖然通渭縣位於黃土高原,乾旱貧窮,但是當地老百姓幾乎傾其所有支援紅軍。」
  •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了哪些詩詞?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長徵時期,毛澤東主要創作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等多首詩詞。
  • 【重走長徵路】通渭:三軍過後盡開顏
    8月中旬,記者走進通渭縣文廟街小學。一進大門,便是一個操場。操場中央,聳立著一個「V」形的紀念碑,一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懸於上方。「V」形紀念碑較長的一側碑體,像一個作戰圖上標示紅軍行軍路線的箭頭,上面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的《七律·長徵》。
  • 通渭縣十大旅遊景點,你知道幾個?
    ,位於甘肅省中部通渭縣縣城西南8公裡處的湯池河谷中,歷史悠久,飲浴效果獨特,浴可醫治百病,飲可提神美容。4.鹿鹿山森林公園通渭縣鹿鹿山省級森林公園位於通渭縣城北部,距縣城15公裡,處於通渭縣隴陽鄉、北城鄉、寺子鄉三鄉交界地帶,涉及8個行政村
  • 長徵勝利83周年內容 今年長徵勝利多少周年 毛澤東《七律·長徵...
    致敬,長徵!  七律·長徵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徵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回望長徵歷史  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中央紅軍為擺脫  國民黨軍隊的包圍  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  萬裡長徵  從江西瑞金邁出第一步  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於1934年10月10日率紅一方面軍從江西瑞金開始長徵。
  • 探訪《七律·長徵》誕生地,想想新長徵中咋過「雪山」
    紅軍翻越岷山後,回望長徵途中的一幕幕,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
  • 《七律長徵》教學設計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過渡:漫長的二五五千裡長徵,發生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誕生了許多壯麗的詩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七律.長徵》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一篇。二、自讀詩句,讀通讀順。1、解題:體裁、題目2、自讀,讀通讀順詩句,生字詞多讀幾遍。
  • 《七律·長徵》知識點解讀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七律·長徵》主要內容如下:圖片展示1.作者簡介毛澤東 (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主要作品有《沁園春·雪》《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2.詞語預習詞語聽寫懸崖 渡河 鐵索多音字
  • 【不忘初心·當歸定西】華夏兒女紅色聖地之旅
    各族人民慷慨支援紅軍留下紅軍長徵路上的加油站的美譽定西——中共甘肅省委和甘肅省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長徵和中國革命重大戰略抉擇的見證地隴右革命的重要發祥地岷縣二郎山紅軍雕塑中共中央政治局通渭榜羅鎮會議舊址榜羅鎮會議紀念館 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榜羅鎮會議紀念館「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偉人毛澤東
  • 巫山婦兒之聲|請聽~謝宜諾《七律·長徵》
    第四十八期為您帶來的誦讀作品是《七律·長徵》。《七律·長徵》謝宜諾朗誦者簡介謝宜諾,7歲,實驗小學一10班學生。謝宜諾是一個陽光、活潑,熱愛生活的孩子,他每天堅持閱讀,最喜歡看《昆蟲記》、《少兒歷史百科全書》、《最重要的事》、《愛上詩詞》等系列書籍,他和書本交朋友,認真地對待生活的每一天。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 一、毛澤東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 二、毛澤東長徵時期的心境狀態; 三、毛澤東長徵詩詞的主要內容; 四、毛澤東長徵詩詞的藝術魅力。一是毛澤東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二是毛澤東長徵時期的心境狀態;三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主要內容;四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藝術魅力。 我先談第一個問題,毛澤東在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一個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精神
    毛澤東的長徵詩詞藝術地描繪了紅軍長徵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分別是《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