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香港現代版雙城記

2020-12-18 神州學人

在中學的時候,英文課其中的一個作業就是閱讀簡裝本的《雙城記》。這是狄更斯後期創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講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發生的故事(1775-1789)。該書描述了法國貴族醜陋、荒唐、殘忍的行為,低層人士的正義和不正義的反抗,這一切又以一個愛情故事做主線。結果當思想狹隘的法國革命者想把善良的、與貴族劃清界限的法國貴族後代送上斷頭臺的時候,這個貴族卻被一個暗戀自己妻子的無辜英國男人卡爾登代替去死了。

在中國的著名愛情故事中,我好像還沒讀過一個情人去代替情敵赴死的情節。不知道是否存在這樣的故事?記得當年看到這個結局的時候,心裡難過得幾天不開胃。常常在問:到底愛情是什麼?情為何物?竟要以死相許?……而且卡爾登的愛情還不算是正經的愛情,只是暗戀,充其量也是令人所鄙視的「婚外戀」而已。

對我來說,《雙城記》這個故事能夠呼喚起我少年時代許多美好的往事回想。而今則搜尋記憶之河,看看是否也曾經有一些可以稱作:演繹「香港-巴黎雙城記」的故事——就別奢望那些「經天地,泣鬼神,傾國傾城」之類的形容詞啦。

巴黎在香港人的眼中是藝術、音樂、時尚、美酒、奢侈品……的天堂,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高貴的印象,人們都是想去巴黎走一遭的。

而香港在巴黎人眼中,則是充滿了異國情調的老牌殖民地、購物天堂,但他們也常常被那濃密的「水泥森林」嚇得怕怕——

有人會問:「住在那麼高的樓上,不害怕嗎?不頭暈嗎?」

還問:「如果電梯壞了,或者停電了,怎麼爬那麼高的樓啊?」

又問:「如果從超級市場購物回來,趕上停電了,怎麼把重東西搬上去啊?」……大多數人怕的是香港的高度和和密集密集。

另一方面,香港人的自信心是比較強的,他們常常會自認為香港的國際地位很重要,並對此感到自豪,同時也會隱隱約約的在下意識裡認為外國人也會覺得香港很重要……

但我來到法國之後,就慢慢的發現,除了政府級別的在殖民地搜刮錢財的政策、和一些研究亞洲或者在工作中和亞洲有聯繫的人,一般的西方人把香港常常當作是一個可以去度假購物的地方而已,也常常是進出中國內地的門戶。在日常法文用語裡,人們常常說到:colonie  de vacances這個詞組,就是指一群人一起去一個地方臨時聚居,即度假的意思。中文可以被幽默地翻譯為「度假地帶」。

至於香港的政治,社會、歷史……等等的情況,他們並非十分關心。當我明白這層意思的時候,心裡不免感到失望。

當然有教養的法國人是很懂得給人以「體面的感覺」的。如果你直接問某一個人是否關心世界的某地、某事的時候,就算他什麼都不懂,他也會侃一些話出來,不會使大家的交談有一絲的尷尬。

當今世界可以算是太平盛世了,所以,像狄更斯的《雙城記》裡那樣苦難的故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了。現代人演繹的現代版「雙城記的故事」則輕鬆愉快很多。

一般來說,法國人到香港發展的,都是一些可以被列為「成功人士」的人。比如某大學的法文老師,他來自一個法國中部的普通家庭,他娶了一個香港太太,育有一女一兒,住在大學的教授樓裡,生活得非常的滋潤。他的小孩從小就能夠流利地說多種語言,樣子也非常可愛。他沒事的時候就參加香港的馬拉松大賽,還多次拿過冠軍……他的很多小小故事常常在學生們當中流傳……他的生活是被學生們羨慕的……

更不必再提一些企業人員,或者一些自己開公司的人了。比如一位開受到各方外交部承認的翻譯文件公司的女士,本來是來香港旅行的,現在她則賺得「盆滿缽滿」,而更樂不思蜀了……

再看看相反的方向的故事:香港人到法國的,比較多的是旅遊者。香港一般流行去東南亞、日本、韓國、臺灣、北美等地旅行度假,法國常常不是首選。來到的,則倍嘗法國的異國情調,及體驗類似「歷險記」之類的經歷。

比如說,一對來法國度蜜月的小夫妻,來到法國自助旅行,由於語言的不通就發生了很多笑話。比如一次,他們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玩累了,就進一家餐館休息進餐。太太當時非常的想喝牛奶。但他們不會用法文說「牛奶」這個詞。於是就用動作:老公指一下自己的太太,又指一下她的乳房,之後就作擠牛奶的動作,邊作邊笑彎了腰……那個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小鎮侍應生卻偏偏沒懂他的意思……被他的動作搞得更懵,吃驚地看著他出洋相……最後,太太剛好看到一幅有牛的壁畫,才指著那個畫裡的牛,使得侍應明白他們想要牛奶……這麼傳奇好笑的經歷,於是就在香港他們的朋友圈內流傳了。

購物者來法國則是動機明顯的了。不過這些故事則充滿了一些「錢臭」的味道。很多香港的名人、明星都有被傳說過,比如某某新家的一個菸灰缸也是從法國訂製的……或者某某的一瓶幹邑是花了十幾萬港幣從法國空運來的……

更不要提著名的路易·威登的手袋、旅行袋、旅行箱之類的了,翻一下香港的「八卦」雜誌,明星們分手、外出的時候所用的袋、箱之類,有幾個不是那個家喻戶曉的路易·威登的花樣的?……

這裡順便提醒一下:到法國來購物的人士,請注意,你們買了物品之後,千萬別忘記用自己的護照去做一個叫做「退稅」的手續,這個手續並非自動的,必須自己提出申請的。這樣,法國政府會把你購物總額的約百分之20的現金退還給你!……如果你不懂去做的話、或者忘記了,那就便宜了法國的國庫啦。

下面我們看看來法國留學、工作及做生意的人士:他們通常都是來學習藝術、時裝、聞酒師、廚師、電影、舞蹈、音樂……等文化類的比較多。受到法國藝術文化薰陶過的人都不難成功的。

在不同時期,法國政府也鼓勵科學、經濟、商業之類的留學生來交流的。不過,經濟、商業類的學生常常都會返回香港發展,而不會留在法國。概因,香港的文化是「工字不出頭」,人人都想做老闆。但法國則不同了,這裡做「被聘請者」才是「王」!給人打工的福利比作老闆的好得老了去啦。

想在法國作老闆,除非你大賺,發大財,否則小打小鬧的,如果你玩這個「作老闆的遊戲」,幾乎很少有不以「賠本」為game over 的。其過程則又是「辛苦+辛苦」,結果仍然等於「辛苦」。說白了,這就是「白辛苦」!

不過一些香港人常常在賠了之後,才會明白這個道理的。比如一位香港來的女士,來巴黎開了一個餐館,辛苦了幾年,賠了幾十萬港幣,後來則乖乖的去打工,申請政府屋住……

有一段時間,法國確實來了不少的香港生意人,但後來都不得見面了……大家都會猜他們肯定是到別的國家去了--法國和香港的社會、法律、經濟環境比,實在是太不同了……這,是法國的國情,一句話,兩句話也難解釋明白的,請容日後慢慢撰文介紹了。

法國通常被香港人稱為「情聖」。傳說他們如何如何的浪漫云云,其實法國人在感情方面也頂實際的,根據拿破崙法,夫妻之間是沒有互相的繼承權的,完全是我們中國俗話說的那樣:夫妻本是同林鳥,事到臨頭各自飛。

所以在狄更斯的《雙城記》裡,安排了因愛情而自願赴死的「情聖」是一個英國人,而不是,一個法國人——這實在太含義深長、令人尋味了……

相關焦點

  • 迪士尼上演「雙城記」 香港迪士尼會被「挖牆腳」嗎?
    迪士尼上演「雙城記」 香港迪士尼會被「挖牆腳」嗎?     「我對上海迪士尼很好奇,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和香港的有什麼不同。」16日上午,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門口排隊安檢的香港居民陳小姐說。
  • 陳茂波:香港面對的不是「雙城記」式競爭,而是「百駿競逐」的比拼
    中新社香港10月1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8日指出,香港面對的不是「雙城記」式的競爭,而是「百駿競逐」的比拼。讓香港發展方向走在成功的途上,是特區政府必須全力推動的事情。當日,陳茂波在網上發表題為《互利合作 並駕齊驅》的文章提及,面對內地經濟持續發展,香港是否能在與眾多鄰近城市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其實這就是問,香港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速度是否夠快?他在文章中指出,一直以來,不少人將香港與其他城市,做不同類型的「雙城記」式比較。
  • 雙城記散想⑤ | 巴黎面向全球的吸引力體現在哪裡?
    作者有幸在2018年與大巴黎規劃院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在不斷的溝通與合作中,對巴黎有了些許清晰的認識,了解到巴黎正在發生的變化,在此與大家共享。這組巴黎和北京的雙城記散想以連載的形式,共包括5篇。1. 當你談論巴黎的時候,你到底在說哪兒?2. 巴黎是由什麼人構成的?3.
  • 青年醉夢雙城記:從英國曼徹斯特到法國巴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職場達人>正文青年醉夢雙城記:從英國曼徹斯特到法國巴黎 2013-11-22 13:45 來源:滬江 作者:
  • 鞋履雙城記:你站倫敦還是巴黎?
    上個月湊巧先去了倫敦,之後又到了巴黎,在兩地酒店 check-in 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湊巧的事兒。倫敦和巴黎的前臺小哥都隨意地問起:「您還打算去哪兒玩?」或是「您之前去哪兒玩兒了?」我具實以告:啊,先是倫敦,再是巴黎。
  • 拉德芳斯――現代巴黎的象徵(圖)
    新華社記者徐振強  位於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區是現代巴黎的象徵。  坐落在布勞涅森林以北、塞納河畔的拉德芳斯區位於上塞納省皮託市、庫伯瓦市和楠泰爾市的交界處,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靜的無名高地。
  • 智庫| 雙城記散想④:三次規劃巨變,巴黎如何重塑
    作者有幸在2018年與大巴黎規劃院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在不斷的溝通與合作中,對巴黎有了些許清晰的認識,了解到巴黎正在發生的變化,在此與大家共享。這組巴黎和北京的雙城記散想以連載的形式,共包括5篇。1. 當你談論巴黎的時候,你到底在說哪兒?2. 巴黎是由什麼人構成的?3.
  • 維持"一國兩制" 羅湖口岸上演"雙城記"
    維持"一國兩制" 羅湖口岸上演"雙城記" 自有了這道邊界,一版又一版的「雙城記」故事就這樣上演了,本集就將為您講述這樣三個「雙城記」的故事。    一位從港英時代走來的入境處公務員――現香港陸路口岸總指揮劉文軒已在關口工作了30年,回歸前他認識了深圳邊檢的劉隊長,兩人雖互有好感,卻不能走到對方界域相聚。回歸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圍繞24小時通關、快速檢驗通道、關口突發事件,他們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
  • 澳門非凡航空隆重推出「雙城記」
    澳門非凡航空近日連續推出各種優惠政策讓搭乘澳門非凡航空的國際旅客實惠暢遊中國東南沿海兩座亞洲最熱門的旅遊城市——澳門和香港。此次暢遊澳門、香港雙城記是澳門非凡航空真情回饋廣大客戶的重大活動,也是符合澳門非凡航空「推廣澳門至世界各地」的公司理念一項長遠發展戰略。
  • 雙城記:巴黎 VS 紐約
    「紐約充滿能量和活力,大伙兒像開機關槍一樣跑來跑去,吃晚飯、赴約會等等。巴黎則悠閒緩慢得多。就像俗語所說的,在紐約,假如你有5分鐘的空閒,你是個失敗者;而同樣情形,在巴黎,你則是成功者。兩地節奏、能量,都有所不同。」有人曾用這樣一段文字來描述巴黎和紐約的差別。巴黎和紐約,這兩座城市從來沒有停止過被世人拿來評頭論足。巴黎佬和紐約客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
  • 雙城記 | 廣州行
    這就是屬於廣州的雙城記。東山口,文藝清新的老洋房在廣州如果需要一個清靜的角落放鬆身心,東山口無疑是很好的選擇。東山口從前是達官貴人的住處,建築以歐式風格居多。儘管百年之後物是人非,紅磚碧瓦的古老洋樓和樹蔭繁茂的歷史名校依然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歲月靜好的溫柔。
  • 杜尚與現代巴黎地理
    可是,恰恰相反,正因為現成品概念的藝術創作,杜尚引發了現代藝術中的地理問題,因為他認為傳統風景畫不應該僅僅是雕刻手法般的模仿;杜尚利用現成品概念,將巴黎的地理與都市風景轉換成了永久的藝術形式存在,顯然這是人們從未認識到的表現方式。
  • 成都當代影像館《寫真黃金一代》《雙城記》雙展開幕
    森山大道近年來主要的個展有《威廉·克萊因+森山大道》(泰特現代藝術館,倫敦,2012年)、《在路上》(國立國際美術館,大阪,2011年)、《森山大道》(Foam美術館,阿姆斯特丹,2006年)《森山大道》(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巴黎,2003年)、《森山大道》(溫特圖爾攝影博物館,溫特圖爾,2000年)、森山大道回顧展《野犬》(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 1999年)等
  • 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講述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
    首播發布儀式論壇現場,嘉賓一同啟動見證共同體成員間合作年度主題作品——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全球首播。作為共同體廣闊合作平臺下,多國聯合製作項目的合作模式典範, 這部講述東西文明互鑑和美美與共的紀錄片,由中意兩國製作團隊聯手打造,拍攝歷時三年,展現了東西方璀璨的文明,用中國眼光、現代立場和國際表達講述了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鑑的傳奇故事, 生動鮮活詮釋了「絲路精神」的時代內涵,成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首個中意影視合作成果,有力促進了共同體成員間經濟文化交流。
  • 深港雙城記:這對世界罕見的相鄰城市,如何共建國際科創中心
    一、改革開放40年:深港上演精彩「雙城記」說到雙城,最早指的是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所寫的《雙城記》,講述了18世紀中葉,倫敦和巴黎兩個城市的關聯,時至今日仍舊非常密切。香港和深圳之間的關係就與倫敦和巴黎相似,所以,也可用「雙城記」來解讀深港之間的關係。
  • 英語版《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告別「煙槍嗓」
    英語版《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右)與艾絲美拉達的飾演者亮相。新民網記者 周晏珵 上海文化廣場回傳  【新民網·獨家報導】12月2日至24日,法國現代音樂劇代表之一的《巴黎聖母院》將在上海文化廣場開始為期3周的演出。11月14日,飾演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的兩位主演出現在上海文化廣場,為樂迷們獻歌預熱。        首演於1998年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曾被視作最好聽的音樂劇,有別於西區、百老匯音樂劇。
  • 桂港雙城記:朝在香江飲早茶 午食南寧老友粉
    桂港雙城記:朝在香江飲早茶 午食南寧老友粉 2017-06-29金紫荊廣場開始布置鮮花,香港慶祝回歸祖國20周年氣氛漸濃。
  • 人民幣歐洲演繹「雙城記」 倫敦與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待產」
    一場事關人民幣歐洲離岸中心的「雙城記」正在上演,德國法蘭克福和英國倫敦便是兩大主角。2014年3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德意志聯邦銀行籤署了在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之後,將確定法蘭克福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 臺灣寫真: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的兩岸雙城記
    臺灣寫真: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的兩岸雙城記 2017-08-14 11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中新社綠島8月14日電 題: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的兩岸雙城記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臺灣潛水達人陳嘉祺近日又一次從臺北桃園機場出發,飛赴海南三亞,繼續在當地的潛水教練工作。
  • 巴黎的「現代洗衣房」劇場
    午後或者傍晚總習慣去蒙馬特登高,遠眺巴黎。今天,因為要看一出義大利的即興喜劇,總算給自己一個理由走進非洲街。沿著我住的小街Eugene Sue一路往東行至Barbes大道是巴黎十八區一個大的分水嶺。穿過Barbes大道後這片直到南Barbès Rechechouart地鐵站的區域被稱為「黃金水滴」(La Goutte d'Or)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