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家長說,他自己一直有一個「英語夢」,就是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他大學時學的是啞巴英語,畢業後明白了聽力的重要性,用耳朵來學英語,眼看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卻因為不能堅持,放棄了,現在已經兩年多沒有接觸過英語了。
現實中,我們會發現,凡是英語學得好的人,都是能堅持學下去的人,半途而廢一定是學不好英語的。
同理,在孩子學英語的路上,最大的障礙並不是沒有英語環境、老師的水平低、或者沒有興趣。
而是——
不能堅持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很高,他們熱衷於學習各種理論,了解各種最新方法,然後把它運用到孩子身上。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看繪本動畫片啟蒙成功了,他們激動地買來原版繪本,下載了幾十G的資源,給孩子念書、陪孩子觀看……無奈,孩子沒興趣,實行了幾天,家長的熱情被澆滅了,繪本從此被束之高閣,硬碟也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
聽說上個外教的培訓班挺不錯的,能給孩子原汁原味的教學,咬咬牙交了幾萬元報了課程,每個星期倒是堅持送孩子去上課了。但一個星期一次的輸入頻率不夠呀,怎麼辦?
老師說了,在家裡要給孩子複習。這下完了,現在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天天擠時間來教孩子?想起來教一下,沒想起來的時候就算了,所以不少孩子上了好幾年的外教課,會說的英文也就是那麼幾句簡單的對話。
我們國家有一位學習英語的模範人物,名叫鍾道隆,是一位將軍。他45歲才開始學英語,一年時間就掌握英語,成為了出國代表團的英語翻譯。
他從聽力入手,每天在工作之餘聽5-7個小時,星期天則學14個小時,雷打不動,一直堅持。14個月時間,他就聽壞了17個收錄機。
他說,他是聽足了1500個小時的英語,才突破了英語聽說能力,成為英語翻譯的,沒有足夠大的輸入量,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
「學習方法千條萬條,刻苦努力第一條。越是聰明的人,越要刻苦學習。」這是他的學習信條。在他看來,不夠堅持,沒有下苦功,淺嘗輒止,是不可能學好英語的。
「很多人的英語就是一壺燒不開的水,為什麼燒不開?因為用的是溫火,不夠用功。」他說。
鍾將軍還說,找準了方法,就要堅持下去,要好好打基礎,不要相信速成,學習語言是不可能速成的。
因此,在孩子學習英語時,家長也要多一些耐心,不要犯急於求成的毛病。不要認為孩子只聽不說就沒有進步。只要孩子持續地輸入可理解的內容,聽多了,自然就能說出來。
自然雖然賦予人類語言學習的天賦,但任何語言的學習(包括母語在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語言學習是細水長流的事情,貴在每天的持續投入。
無論是用繪本動畫片,還是用外教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如果沒有家長花大量時間參與其中,都會面臨難以堅持的窘境。
所以,從大思英語課程設計一開始,讓家長和孩子容易堅持,就變成我們最主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深深了解:
方法越簡單高效,孩子與家長越容易堅持!
為了讓孩子隨時隨地打開電腦就能學,我們的課程不需要家長接送,不需要預約老師的時間,孩子每天只要抽出20分鐘,就能完成每天的聽力輸入。
為了讓孩子能自己操作電腦,我們把系統簡化到減無可減,界面簡單到孩子一打開就能迅速進入學習,讓孩子想點錯地方都很困難。
為了讓孩子能自主學習,我們精心設計課程,嚴格按照「可理解輸入」的流程編排每一個句子和圖片,孩子聽到聲音選擇圖片,次數多了,不用翻譯和文字也能聽得懂意思。
在我們推送出來的800多個大思小達人的案例中,很多家長都現身說法,分享自己是如何幫助孩子堅持闖關的,其實,教育之於家長,並不需要亦步亦趨地盯緊孩子,但引導孩子養成堅持的良好習慣,則是每個家長都需要做的功課!
※本文作者為大思英語,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個視頻了解大思英語
了解更多,可點這裡▼
他45歲苦練聽力成為英語專家,發明了複讀機,毅力讓人嘆服……
光緒皇帝苦學英語18年,讀寫很不錯,口語太差被吐槽,原因是……
逝世11周年,麥可·傑克遜和他的歌曲,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勵志!38歲失業,零基礎的他自學三個月攻克英語,並將兒子培養成英語競賽冠軍!
孩子只練聽力,跟那些注重背單詞的同齡人相比,考試成績會佔優勢嗎?
轟動世界的麥格克效應告訴我們,要聽懂英語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他曾被醫生預言是植物人,17歲還不會說話,卻成為著名作家,原因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