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烘焙的深入,生咖啡豆的顏色也由茶色變為黑色。用來表示咖啡豆烘焙程度的指標叫做「烘焙度」,一般用咖啡豆的顏色來區分。
現在我們常說的烘焙度,由淺到深的順序是:輕度烘焙、肉桂式烘焙、中度烘焙、中深度烘焙、城市烘焙、全城烘焙、法式烘焙、義大利式烘焙。這些名稱參考了美國對咖啡豆烘焙度的命名:Light、Cinnamon、Medium、Medium high、City、Full City、French/Dark、Italian/Heavy, 不同之處是, 美國還有如New England(介於Light與Cinnamon之間) 、Viennese或Continental(介於Full City與French之間) 還有Spanish(比ltalian還要深) 等名稱。
烘焙度與咖啡的風味有著緊密的聯繫,烘焙程度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無論哪種咖啡,只要烘焙度增加(深度烘焙),酸味就會變弱,苦味就會增強。因此烘焙度也是判斷咖啡味道的一個標準。但是不同種類的咖啡豆,隨著烘焙,味道變化也不同。對卡內弗拉種咖啡豆來說,即便是輕度烘焙,酸味也不會很明顯。如果是高海拔產地的阿拉比卡種,就算是深度烘焙,也會有酸味殘留其中。
輕度烘焙也好,中度烘焙也罷,無非是表示烘焙程度的一個大致標準。怎樣稱呼烘焙好的咖啡豆,只是製作者主觀的判斷。一些店裡「城市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可能在另一些店裡就是「法式烘焙」,這種情況在業界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