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 安徽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

2020-12-20 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標題:「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支出結構更加優化——收入平穩增長 支出有力有為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十三五」以來,全省各級財政部門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升財政治理和服務效能,全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較「十二五」末年均增長6.9%;全省財政支出預計完成3.3萬億元。財政支出結構更加優化,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集中財力投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財稅改革力度加大,財政治理效能提升

——2016年至2019年累計下達市縣轉移支付9559億元,年均增長6.7%,支持市縣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十三五」以來,國家提出要加大財稅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五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深改委的領導下,安徽財政堅持把改革作為財政工作『牛鼻子』和總牽引,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及時總結,財政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有力推進了現代財政制度建設,提升了財政治理和服務效能。」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說。

預算管理改革加快推進。全面實施全口徑預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科學編制省級中期財政規劃和部門三年滾動財政規劃,常態化提前啟動年度預算編制工作。硬化預算約束,堅持先有預算後有支出,基本實現「預算一年、一年預算」。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重點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鈎,績效評價結果的激勵約束作用真正凸顯。預決算信息公開範圍覆蓋省市縣各級,公開格式、時間和流程更加規範統一,全面標準科學、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基本建立。

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穩步實施。安徽省相繼出臺總體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科技、教育、交通運輸等領域改革方案,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公共文化、自然資源、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優化政府間財政關係,釐清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轉移支付制度改革持續深化,2016年至2019年累計下達市縣轉移支付9559億元,年均增長6.7%,支持市縣兜牢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底線。

稅制改革持續深化。平穩推進營改增試點,及時落實增值稅簡併稅率及降低稅率政策,建立留抵退稅制度。在全面落實中央政策基礎上,在自主權限內頂格出臺了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半徵收、下調契稅稅率等政策,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環保稅、個人所得稅、耕地佔用稅等重點改革任務相繼順利完成,有力減輕企業稅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逐步形成了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

發揮債券融資功能,債務風險穩中有降

——2015年以來累計發行政府債券10648.3億元,為脫貧攻堅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政府債務風險是財政風險防範的重中之重。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政府債務率為68.6%,低於財政部確定的100%警戒值,比全國地方平均水平低14.3個百分點,全省債務風險評定等級從橙色下降至黃色,債務規模適度,風險可控。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積極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堅決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省財政廳切實履行政府債務管理的牽頭職責,堅持『修明渠、堵暗道』,一手抓規範融資,一手抓風險防範,充分發揮政府債務管理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積極作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債務風險的底線。」羅建國說。

一方面,完善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舉債融資機制。2015年以來,安徽省累計發行政府債券10648.3億元,為全省脫貧攻堅、鐵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棚戶區改造、鄉村振興、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及工業園區發展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充分體現政府債券對安徽省經濟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積極作用,為全省補齊民生短板,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切實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定期開展債務風險評估,強化債務管理考核,引導地方政府牢固樹立債務風險底線意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防範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意見和有關政策措施分工方案要求,加強政府隱性債務監管,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確保全省債務風險穩中有降。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財政部地方財政管理工作考核中,安徽省連續4年榮獲「優秀」等次,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激勵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舉措。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不斷強化績效管理意識和理念,紮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真正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在財政部地方財政管理工作考核中,安徽省連續4年榮獲『優秀』等次,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激勵,在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中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獲得『優秀』等次,位居全國第八,受到通報表揚。」省財政廳副廳長王召遠說。

近年來,安徽省建立健全覆蓋績效管理全過程和績效業務全流程的一整套制度辦法和操作規程,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構建了涵蓋各行業各領域各層級的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6400多條,打牢了績效管理基礎。將績效管理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從一般公共預算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延伸到所有財政資金和資金使用終端,實施事前事中事後閉環管理,實現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目標管理、事中績效運行監控、事後績效評價全覆蓋,基本建成省級「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2015年至2020年,對236個重點項目開展財政績效評價,涉及資金5386億元。落實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鈎,2020年,省級將21個、各市將854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鈎、核減預算資金18.5億元。

(責編:吳西露、常國水)

相關焦點

  • 「十三五」安徽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預計較「十二五」末年均增長6.9%。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達3183億元、居全國第11位、較「十二五」末前進3位。
  • 江西省今年財政總收入預計完成4035億元
    五年來,我省財政收支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預計2020年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403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07億元,同比均增長0.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6570億元,同比增長2.9%。
  • 「十三五」時期改善民生 山東花了3.8萬億元!
    12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分別完成8755億元、9258億元、10100億元和10740億元,連續突破萬億元大關,年均增長6.8%,其中80%左右用在民生上。
  • 「十三五」期間中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人民日報12月8日報導:「十三五」期間,中國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減稅降費持續加力升級,為企業發展減負、為成長創新加油,直達市場主體,企業獲得感實打實。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 連跨三個萬億臺階 「十三五」期間安徽金融業量質齊增
    人民網合肥12月16日電(陳浩)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安徽金融業發展實現量質齊增。其中,本外幣貸款餘額連跨3萬億、4萬億、5萬億三個萬億臺階;存款餘額連跨4萬億、5萬億、6萬億三個萬億臺階。
  • 「十三五」期間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期間,減稅降費持續加力升級,稅收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企業發展減負。「十三五」期間,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減稅降費持續加力升級,為企業發展減負、為成長創新加油,直達市場主體,企業獲得感實打實。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 2019年河津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43億元
    2019年河津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43億元 2020-01-10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首次突破4萬億元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記者孫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這個成果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說。
  • 2025年旅遊文化業總收入將達2萬億元
    本報訊 記者李丹丹報導 昨日,記者從雲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系列新聞發布會旅遊文化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將打造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和8個千億級優勢產業。到2025年,旅遊文化業總收入達到2萬億元;到2030年達到3.5萬億元,旅遊文化業佔GDP的比重達到12%;到2035年,努力把雲南建設成為全國旅遊文化業發展領先省份、世界旅遊文化重要目的地。
  • 「十三五」 福建十大鄉村特色產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 -原創新聞...
    東南網12月11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福建十大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將突破2萬億元,各個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
  • 2020財年,美國財政收入預計為7.34萬億美元,佔GDP比重為33%
    2020財年,美國財政收入高達7.34萬億美元原因或許是美國官方很少公布這個數據,網絡上能查詢到的只是「各個財年,美國官方的財政預算收入」。以2020財年為例,美國政府財政總收入(包括聯邦,州和地方)預算為7.34萬億美元。
  • 改善民生 我市5年花了1.6萬億元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十三五」時期,重慶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財政「家底」也在不斷變厚。但這些財政的錢都花在了哪裡?12月22日,記者從重慶市財政局了解到,2016年-2020年,重慶財政支出總量超過2萬億元,其中80%左右用在了民生上。
  • 深圳GDP總量超2.6萬億元 2020年增長目標6.5%左右
    (原標題:深圳GDP總量超過2.6萬億元 2020年增長目標6.5%左右)
  • 「十三五」全州累計接待遊客預計突破5000萬人次
    「十三五」以來,全州累計接待遊客預計突破5000萬人次,年均增速15.15%;旅遊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年均增速9.5%。「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8年自治區旅遊發展大會召開以來,我州搶抓社會穩定紅利持續釋放機遇,大力實施旅遊興州戰略,高規格召開自治州旅遊發展大會,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強力推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 「十三五」期間德州實現旅遊總收入885.4億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十三五」期間,德州市文旅系統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主線,緊緊圍繞全市工作中心,主動服務大局、高效履職盡責,全市文化事業、旅遊發展、文物保護、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和電影、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等常規工作紮實推進、重點工作亮點頻現、整體工作成效明顯。
  • 改善民生 重慶花了1.6萬億元
    「十三五」時期,重慶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財政的支出更有「底氣」。12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2016年,重慶財政支出為4002億元,2020年預計支出約4800億元,五年時間增長了20%,總量超過2萬億元,其中80%左右用在民生上。據了解,2016年到2019年,重慶財政收入分別為2228億元、2252億元、2266億元、2135億元。
  • 2018年前2個月安徽財政總收入超千億元 增長18.7%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省財政廳獲悉,今年1~2月,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1042億元,增長18.7%。1~2月,全省財政支出完成1185億元,增長17.2%。其中全省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支出完成1035億元,增長18.7%。
  • 2020年前4個月,黃山市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14.5%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9日,黃山市財政局發布信息稱,1-4月全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7.8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稅務部門完成收入24.6億元,同比下降26.5%,財政部門完成收入12.9億元,海關部門完成收入0.3億元。
  • 3萬億、4萬億、5萬億!安徽連跨三個萬億臺階!
    跨過三個萬億臺階需要多久?12月16日,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連跨3萬億元、4萬億元、5萬億元三個萬億臺階。截至今年10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5.1萬億元,較2015年末翻一番;直接融資規模累計達2.56萬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1.81萬億元,增長114.76%;累計實現保費收入570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