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浯溪碑林瞻「三絕」
原標題:浯溪碑林瞻「三絕」 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風光 來自網絡 奔騰不息的湘江流經湖南省永州祁陽縣城西南,一道清澈的浯溪涓涓注入其間。岸邊有蒼崖石壁巍然聳立,連綿78米,最高處拔地十餘丈。
-
顏真卿的真跡在浯溪,浯溪摩崖石刻之遊。
浯溪聽說是我們國家少有的露天摩崖石刻群,儘管對石刻不懂,依然想要去看一看。浯溪位於湖南省祁陽縣縣城旁邊,門票30元,當地人不用買票的哦。當年唐朝詩人元結任道州刺史,路過此處,見浯溪水秀山奇,心生喜愛,於是在這裡築臺建亭暫住下來,「峿臺、吾亭、浯溪為三吾」,浯溪之名因此而來
-
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瑰麗的文學殿堂,不朽的書法寶庫
獨特自然風貌,成就了浯溪露天摩崖成為南國摩崖第一的美譽,成為神州大地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年,享譽海內外。 浯溪碑林的古今揚名,唐代傑出散文家、詩人元結居功至偉。元結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被任命為道州刺史。永泰元年(765)罷任。次年再任道州刺史。大曆二年(767)二月從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經祁陽阻水,泊舟登岸暫寓。
-
永州市最早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石刻
祁陽縣城西南約2公裡有一處風景十分秀麗的地方——浯溪公園,浯溪摩崖石刻就位於公園內湘江與浯溪交匯處的江邊石壁之上。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中國三大碑林之一。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湖南新「瀟湘八景」。
-
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瑰麗的文學殿堂,不朽的書法寶庫
獨特自然風貌,成就了浯溪露天摩崖成為南國摩崖第一的美譽,成為神州大地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年,享譽海內外。 浯溪碑林的古今揚名,唐代傑出散文家、詩人元結居功至偉。元結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被任命為道州刺史。永泰元年(765)罷任。次年再任道州刺史。大曆二年(767)二月從潭州都督府返道州,舟經祁陽阻水,泊舟登岸暫寓。
-
發生在風景名勝景區的故事:黃庭堅祁陽浯溪小摩崖的遭遇
505方,其中以唐代元結的「浯溪三銘」和《大唐中興頌》最為有名,而大唐中興頌又以元結的文奇,顏真卿的字奇,刻字處的石奇被世稱為「三絕」,人稱「大摩崖」。大摩崖的左下角刻黃庭堅《書摩崖碑後有序》詩,《輿地碑目》名之為「小摩崖」,以後世人亦稱之為小摩崖,以配《大唐中興頌》的「大摩崖」。導遊講解《大唐中興頌》的故事小摩崖高230釐米,寬180釐米,字體為大楷,字大6到9釐米不等,分序和詩兩部分,詩文為:春風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寶,摩挲石刻鬢成絲。
-
拜謁浯溪碑林
「五一」小長假,朋友相邀去了一趟永州,走馬觀花,轉了三縣幾處景點,陽明山、寧遠之文廟、九疑山、零陵之柳公祠、祁陽之浯溪碑林。對我來說,印象最深、最值得一書的就是浯溪摩崖碑林。浯溪碑林位於祁陽縣城關鎮東南1.5公裡,浯溪小溪自南5裡的三泉嶺麓雙井發源,蜿蜒北流,至此匯入湘江。三峰崛起,懸崖峭壁,綠樹濃蔭,風景秀麗。浯溪碑林面積5.6萬平米,是我國江南最大摩崖碑刻林。浯溪碑林,唐代文學家元結髮其端,宋人定其規模,明清再壯聲勢,是一座留給祁陽、湖南、乃至中國的書法藝術寶庫。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在浯溪景區內,陶鑄的影響力也不遑多讓,進門正對的廣場中矗立著陶鑄銅像,從側方向南繞進去則是陶鑄紀念館,這兩者大概佔了景區的小半壁江山。景區取名浯溪碑林,紀念館前確實有一排陶鑄的墨寶以碑文呈現,至於古人的手筆,則大多是在江畔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傳承下來,所以竊以為,文保命名的浯溪摩崖石刻其實更為貼切些,只是不如「碑林」直白上口吧。
-
浯溪:因顏真卿而備受矚目
位於湖南永州祁陽的浯溪公園浯溪,本是一條小溪,發於陽明山流經祁陽縣城一古渡口匯入湘江,江水交匯處懸崖陡峭、樹木茂密,怪石遍布,風景奇秀。浯溪離永州不足百裡,元結相中了此地,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自命曰浯溪」(元結《浯溪銘》序),連名字都是他取的,再寫下文章《浯溪銘》流芳百世,「湘水一曲,淵洄傍山。山開石門,溪流潺潺。」雖然做著朝廷命官,卻「吾欲求退,將老茲地」,說明元結真是很喜歡這個地方了。公元769年(代宗大曆四年),母親去世,元結選擇在浯溪丁憂守制,算是過上了與世忘情的隱士生活。
-
永州浯溪碑林摩崖石刻震驚國內古學界
圖/文 秦林君5月12日,全國各地專家學者雲集共赴永州摩崖石刻學術研討盛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走進浯溪碑林景區,近距離欣賞歷代先賢留於此地的石刻題詩、山水遊記。在歷史與文化的天空中守望了數個世紀的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再次引發了專家學者們的濃厚興趣,也將走進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視線……浯溪在永州北一百餘裡,祁陽縣南五裡,山溪諸水匯流於此,流入湘江。唐道州刺史元結嘗結廬溪岸,寓居於此,乃名溪為浯溪,崖為峿臺,亭為∪廎,合稱「三吾」,各有銘。
-
石壁上的書法聖殿——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城(浯溪鎮)西南部湘江大橋南端的浯溪公園內。距離永州市區五十多公裡。此處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連綿78米,最高處撥地30餘米,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處。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
-
家園丨雲根妙筆傳天下—浯溪觀碑林
,從此《大唐中興頌》碑因其文奇、字奇、石奇,世稱「摩崖三絕」,流芳千古。歷朝為保護摩崖三絕,自宋皇佑五年(1053)始,六次在碑前修建「三絕堂」,並引來無數文人墨客仿其雅趣,在此地留下大量碑文石刻,成為全國罕見的露天自然碑林。 「策劃大師」元結點石成金,將一處無名之地點化成了天下聞名的勝境。浯溪從此載入史冊,千年不朽。
-
永州鄉村遊 周末好去處——祁陽浯溪碑林
有「三絕」文奇、字奇、石奇元結的文、顏真卿的字還有各代名家的字刻(771)摩刻在峿臺崖壁的元結文、顏真卿書《大唐中興頌》,碑面高寬3.2米見方,直行,自左至右書刻,共21行,332字,字徑15釐米,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稱「摩崖三絕」。
-
「走遍中國」《祁陽浯溪崖壁》
浯溪公園大門【走遍中國】《祁陽浯溪崖壁》文/李驥浯溪崖壁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浯溪公園,坐落於湘江之濱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去參觀考察浯溪崖壁,發現它與心中所想的大相逕庭,雖只不過是一塊巴掌大的彈丸之地,但卻以其獨有的崖壁和石刻書法碑林吸引了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浯溪崖壁聳立在湘江西岸,面對著浩浩蕩蕩的湘水碧波。其實它只是浯溪公園中一座小石山的峭壁。山上林木參差,怪石嶙峋,石頭形狀各異。
-
祁陽:父子痴心「讀」浯溪
1981年1月,縣裡安排他與同事曹建國、鄒建國等,以浯溪碑林為核心籌建浯溪文物管理機構。從此,他與浯溪碑林結下不解之緣。 據老祁陽縣誌記載,浯溪碑林有歷代摩崖石刻280方。當時,這些石刻大多掩蓋在荊棘雜草、青苔塵土中。為弄清「家底」,楊仕衡帶著大家上山尋找。1984年6月,楊仕衡前往江邊30米高的懸崖峭壁探碑。請民工在懸崖邊用竹木、鋼管搭腳手架。
-
鶴鳴「唐代三絕」名貫古今
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唐代三絕」。 一絕是:李商隱撰《劍州重陽亭銘》碑。重陽亭,始建於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9月,由劍州刺史蔣鬱監造。因為蔣鬱意在借李商隱的名望,使自己的政績播美於當時,留名於後世,所以,邀請在梓州(今綿陽市)為官的李商隱為重陽亭作銘文。千餘年來,碑為亭護,亭以碑聞。亭雖曾有壞毀,而高1.88米,寬0.85米的唐碑卻完整保存至今。
-
元結的浯溪 - 華聲在線
大曆元年,也就是766年,元結為這裡寫下了第一篇銘文《浯溪銘》。他在序言中寫道:「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於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命浯溪。」不言而喻,他已攜帶家人住進了這處小山野,並因自己太喜愛這個沒有名稱的地方,而將其署名為浯溪。
-
石頭上的永州——永州摩崖石刻學術研討會綜述
永州的摩崖石刻,萃聚湘岸,粲然可觀。目前已經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石刻景觀,共有7處,分別是江華陽華巖、零陵朝陽巖、祁陽浯溪碑林、寧遠玉琯巖、道縣月巖、零陵淡巖、江永月陂亭。此外,還有東安九龍巖等,幾乎覆蓋永州整個行政區域。
-
「摩崖石刻」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元結撰寫《大唐中興頌》,顏真卿揮毫抄清並將墨寶刻於浯溪石崖,引得歷代文人騷客競相尋根追蹤,「打卡」永州,留下了諸多詩詞歌賦和摩崖石刻,成為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為了讓世人更好地了解永州、遊學永州、尋芳永州、吟詠永州,本報特開闢《深讀永州》大型文化系列報導,擬從不同角度、全方位推介永州豐富的歷史人文。該系列報導包括諸多篇章,首先推出「摩崖石刻」系列篇章,以饗讀者。
-
第94集:摩崖石刻──《詩畫中國》隨心拍與遊記271集連載
《浯溪碑林:中華瑰寶》記得在農村過春節的前一天,父親總會讓自己拿著紅紙到老會計唐長生家求他寫春聯。老會計在接過紅紙後,先是認真地摺疊,然後開始研墨,直到墨汁散發出濃鬱的書香,才開始揮毫潑墨。2013年5月初,我來到湖南祁陽縣城西南湘江西岸,一座上書「浯溪」二字牌坊映入眼帘。浯溪是發源於雙牌縣陽明山的一條小溪,流經祁陽盆地後,在此處流入湘江,便故此名。由牌坊進入園,公園廣場遍植青松翠柏,就在視線開闊處立陶鑄銅像一尊,他身穿軍大衣,側著頭看著東方,剛毅不屈,神情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