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真跡在浯溪,浯溪摩崖石刻之遊。

2020-11-08 因田園

有時我們出去旅遊,除了看美麗的山水田園,還有一種一樣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那就是當地的文化內涵。

浯溪聽說是我們國家少有的露天摩崖石刻群,儘管對石刻不懂,依然想要去看一看。

浯溪位於湖南省祁陽縣縣城旁邊,門票30元,當地人不用買票的哦。




進大門,最顯眼的是陶鑄雕像。陶鑄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院原副總理,故居在祁陽縣石洞源。




浯溪旁邊的湘江。

來浯溪交通最為便利,因為就在縣城旁邊,橋一邊是祁陽縣城,一邊就是浯溪。

當年唐朝詩人元結任道州刺史,路過此處,見浯溪水秀山奇,心生喜愛,於是在這裡築臺建亭暫住下來,「峿臺、吾亭、浯溪為三吾」,浯溪之名因此而來。

臨江崖刻。



浯溪石刻現保存完好的有:唐朝的17方、宋朝的160方、明朝的84方、清朝的92方、民國的9方,還有越南使者的摩崖5方。


最好難得的是,這些崖石刻,大部分來自大名鼎鼎的人物:顏真卿、季康、袁滋、黃庭堅、米芾、李清照、秦觀、範成大、何紹基……


亭臺後面有顏真卿的真跡。

當年大詩人元結寫了《大唐中興》後,請了當時的名書法家顏真卿寫成楷書,鐫刻於江邊這塊崖石之上,因而有「文絕、字絕、石絕三絕」留於世間。現在顏真卿真跡用玻璃牆保護起來了,我們只能隔玻璃觀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愛好石刻的人士,不要錯過來浯溪看一看,揣摩一番。




此石為「米拜石」,當年大書法家米芾來到浯溪,見到此石後,歡喜若狂對著此石下拜,因叫米拜石。聽說現今米芾的後人也來此石拜觀。

大書法家米芾人稱「石痴」,對石頭到了痴迷的神魂顛倒的境界,那麼大家有看出此石的特別嗎?

米拜石全貌。既然被米芾看中,此石絕對有它特別之處,於是我前後左右仔細觀看,發現石頭之中自成亭臺樓閣之形,還有流水溪谷之貌。名人就是名人,眼看心想的,是我等凡夫俗子望塵莫及的。




人文長廊介紹了歷代文人名士在浯溪的歷史價值。

來到浯溪,如果只作遊山玩水來看,你會覺得它不大,也不是十分驚豔。但如果你以一種欣賞它的石刻價值來看,必將收穫多多,驚喜歡躍。試想,這如許多的名士文人為什麼會選擇來浯溪,這必有浯溪它的魅力之處!

多少多少年,希望浯溪的摩崖石刻這塊瑰寶一直完美保存下去,讓後人看見它的歷史,這就是價值!

相關焦點

  • 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瑰麗的文學殿堂,不朽的書法寶庫
    特別是唐相袁滋書寫的《唐亭銘》碑,現為國家文物局列為一級石刻,視為「國寶」。 大曆六年(771)元結從篋中檢出10年前率兵鎮守九江抗擊史思明叛軍時寫下的充滿浩然正氣的名篇《大唐中興頌》舊稿補充定稿,派專人赴臨川,請他的好友顏真卿大筆書寫,並於夏六月石刻於摩崖上。 唐刻《大唐中興頌》碑為浯溪摩崖之精華。
  • 浯溪摩崖三絕
    浯溪摩崖石刻在山奇水秀之外,更以「大唐中興頌碑」的文絕,字絕,石絕,自古稱作「摩崖三絕」,該石刻是浯溪碑林之精華所在。此石刻高達七十,全文共263 字,每字直徑約13 釐米。筆力遒勁,珠圓玉潤,據說這是顏真卿生平得意之作,也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摩巖石刻之一。
  • 永州市最早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石刻
    祁陽縣城西南約2公裡有一處風景十分秀麗的地方——浯溪公園,浯溪摩崖石刻就位於公園內湘江與浯溪交匯處的江邊石壁之上。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中國三大碑林之一。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湖南新「瀟湘八景」。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此後千餘年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浯溪之地因緣際會,成為湘南文脈薈萃之地,其歷史之厚重,非我一篇小文可表。在浯溪景區內,陶鑄的影響力也不遑多讓,進門正對的廣場中矗立著陶鑄銅像,從側方向南繞進去則是陶鑄紀念館,這兩者大概佔了景區的小半壁江山。景區取名浯溪碑林,紀念館前確實有一排陶鑄的墨寶以碑文呈現,至於古人的手筆,則大多是在江畔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傳承下來,所以竊以為,文保命名的浯溪摩崖石刻其實更為貼切些,只是不如「碑林」直白上口吧。
  • 「走遍中國」《祁陽浯溪崖壁》
    浯溪公園大門【走遍中國】《祁陽浯溪崖壁》文/李驥浯溪崖壁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浯溪公園,坐落於湘江之濱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去參觀考察浯溪崖壁,發現它與心中所想的大相逕庭,雖只不過是一塊巴掌大的彈丸之地,但卻以其獨有的崖壁和石刻書法碑林吸引了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浯溪崖壁聳立在湘江西岸,面對著浩浩蕩蕩的湘水碧波。其實它只是浯溪公園中一座小石山的峭壁。山上林木參差,怪石嶙峋,石頭形狀各異。
  • 永州鄉村遊 周末好去處——祁陽浯溪碑林
    (771)摩刻在峿臺崖壁的元結文、顏真卿書《大唐中興頌》,碑面高寬3.2米見方,直行,自左至右書刻,共21行,332字,字徑15釐米,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稱「摩崖三絕」。浯溪摩崖石刻,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城(浯溪鎮)西南部湘江大橋南端的浯溪公園內。距離永州市區五十多公裡。此處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連綿78米,最高處撥地30餘米,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處。因而,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為神州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年,享譽海內外。
  • 「摩崖石刻」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元結撰寫《大唐中興頌》,顏真卿揮毫抄清並將墨寶刻於浯溪石崖,引得歷代文人騷客競相尋根追蹤,「打卡」永州,留下了諸多詩詞歌賦和摩崖石刻,成為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為了讓世人更好地了解永州、遊學永州、尋芳永州、吟詠永州,本報特開闢《深讀永州》大型文化系列報導,擬從不同角度、全方位推介永州豐富的歷史人文。該系列報導包括諸多篇章,首先推出「摩崖石刻」系列篇章,以饗讀者。
  • 湖南祁陽縣城最大公園-浯溪公園,這裡有江南最大的石刻碑林。
    浯溪公園是湖南省最著名的公園之一,浯溪公園以浯溪碑林、陶鑄銅像和陶鑄紀念館聞名於世。浯溪公園,位於湖南永州祁陽縣城西南湘江邊,東面為322國道,北臨湘江,佔地面積約1000畝。現為浯溪公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被列為湖南新「瀟湘八景」。浯溪公園,地處也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公園內環境優雅,古樹參天,夏季蔭涼,是理想的避暑、休閒勝地。公園臨江石壁陡立,江風習習。站在公園可觀湘江,公園東北方向湘江大橋宏偉壯觀,祁陽湘江邊兩岸老城區和新城區大部輝映眼底,視野十分開闊。
  • 第94集:摩崖石刻──《詩畫中國》隨心拍與遊記271集連載
    2013年5月初,我來到湖南祁陽縣城西南湘江西岸,一座上書「浯溪」二字牌坊映入眼帘。浯溪是發源於雙牌縣陽明山的一條小溪,流經祁陽盆地後,在此處流入湘江,便故此名。由牌坊進入園,公園廣場遍植青松翠柏,就在視線開闊處立陶鑄銅像一尊,他身穿軍大衣,側著頭看著東方,剛毅不屈,神情有力。
  • 【推薦】《道州月巖摩崖石刻》
    湖廣湘漓一線,自古為荊楚至嶺南的水路通道,加以水石清秀,流寓者多,因此,國內現存古代摩崖石刻以湘南永州與桂北桂林最為密集。浯溪碑林現存500餘通,號稱「南國摩崖第一」。桂林摩崖石刻現存總量將近2000通,永州摩崖石刻現存總量不完全統計至少為1700通。湘漓摩崖石刻,可謂粲然萃聚,海內無兩。
  • 湖南永州之「詩畫瀟湘煉成記」:浯溪與愚溪,從小我到大我的蝶變
    其後,又作《浯溪銘》以記其事:「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於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名浯溪。」(浯溪。摩崖石刻。)吾者,我也。浯溪,也就是我的溪河。又禮請三大家用三種書體分別摩崖其上。是為「三吾」!(「三吾勝攬」石刻。)
  • 「輕閱讀」有名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不僅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於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穿越千年歷史 與古人隔空對話
    永州是全國少有的摩崖石刻集中之地。在古代,這裡曾是荊楚至嶺南的水路要道,這裡摩崖林立,巖洞密集。眾多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以摩崖為載體,在石刻上紀詠題詞,歷經千年而不絕,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景觀群。
  • 問道浯溪--陳山河、何蘇、歐亮書法習作展示(回帖贈送15件齋號,免郵費!!!)
    在全國2000來個縣之中,祁陽並不起眼。但是,作為華夏子孫,作為中國文化孕育、滋養的中國人,應該厚愛和高看祁陽。因為,談中國文化,註定繞不開中國書法,談中國書法,註定繞不開浯溪碑林。浯溪碑林就坐落在祁陽縣的湘江中遊之濱浯溪鎮上。浯溪碑林是全國迄今為止最大、翰墨遺蹟最多、最豐富、保存相對完好的露天書法碑林。
  • 《金典永州,一價全含,豪禮相送》浯溪碑林、仁山湖美田園一日遊
    據相關資料統計,前後總共有250多名文人學士到這裡遊覽參觀過,並且大多也在這邊的崖壁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這讓浯溪碑林成為國內最大的碑林之一,也成為了研究背時文化的一個寶庫。而且他對浯溪石刻的保護曾起了重要作用,能讓如此壯觀的景致還完整的保留下來能讓我們欣賞到也是一大幸事。
  • 湘江之濱的浯溪碑林!
    在我們這座小縣城的湘江之濱,有一個浯溪公園;湘江一橋與浯溪碑林相襯託。兩岸風景十分誘人,也是湖湘文化的一張名片。浯溪公園內的一草一木,樓臺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