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大多世界強國,國家人口多、國土面積廣、人均GDP高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從體量上來看,印度尼西亞顯然擁有成為世界強國的資本。
2.64億人口,使其成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也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15位。除此外,316.6萬平方公裡的臨海面積,讓印尼的海上運輸業十分發達。
由於國內島嶼眾多,印尼還被稱為「萬島之國」,17508個島嶼上,分散著國家的各種人口。然而,擁有如此廣袤的陸地面積,和廣闊的海洋面積,其人口有一半以上,選擇居住在小小的爪哇島上。
這個島嶼的面積並不算大,只佔了印尼國土面積的6.9%,人口數量上,卻佔了全國總人口的50.4%,印尼首都也坐落於此。
在資源與經濟分布不均的情況下,人口收入和分布也大相逕庭,直到如今,印尼的一些島嶼,還有處在刀耕火種文明的原始部落,那麼,為何會有這種現象?
地理條件的限制,選擇爪哇島也是迫不得已
印度尼西亞雖然島嶼眾多,但在地理條件上,適合人類居住的卻很少。爪哇島火山頻發,偶爾還會地震,這種程度的,就算其中好的了。
有人可能會說,印尼中的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很好,不僅瀕臨馬六甲海峽,還挨著印度洋,47.3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也不小,十分適合人類居住,答案是:當然不可以。
蘇門答臘島位置雖好,可西北部地勢高聳,東南部又有巴裡山脈,險惡的環境下,人類能不能搬過去都是問題。而瀕臨太平洋的這一側呢?雖說有較大面積的平原,可惜其中河流縱橫,大部分又是沼澤地,這對以農業為主的印尼人民來說,簡直是致命打擊,沒有適合耕作的土地,人們又怎能維持生活呢。
面積最大的加裡曼丹島,也是熱帶雨林氣候,內部不僅河流遍地,還有眾多危險的生物,諸如鱷魚、爬蟲之類,印尼人民自然不敢前來居住。
除去這些面積較大的島,也的確有一些,氣候又適宜、土地又肥沃的小島,但問題就在於,這些島嶼面積實在太小,根本形不成集群城市,自然也就住不了多少人了。
相比之下,爪哇島算是矮子裡面拔高個兒,內部耕地資源相對充足,既沒有大面積的沼澤。河流數量也較為稀少,所以才吸引人們蜂擁而至。
歷史的遺留問題,讓爪哇島成為人民居住中心
光有物質條件還不夠,在歷史文化上,爪哇島也有著重要地位。東南亞最大的本土王朝——滿者伯夷帝國,就是以爪哇島東北部、港口泗水及以上流域,作為主要核心區域發展起來的,其後才陸陸續續向外擴張。
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尼地區,最先徵服和發展的地方也是爪哇島。就這樣,時間車輪不斷向前,印尼的許多重要資源,都在源源不斷的向爪哇島集中,島上的人口也進一步增加。先進的基礎設施,加上荷蘭人的加持,讓爪哇島的發展遙遙領先於他島,在印尼的萬島之中一枝獨秀。
後續,印尼政府也曾嘗試將爪哇島上的人口,陸續向他島遷移,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防止當地的島民鬧獨立,順帶改變其他島嶼的人口構成,使得國家更加穩定。
可惜的是,時至今日,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尼無法拿出大量的資金,在其他島嶼上搞基礎建設,被轉移出爪哇島的人民,面對落後的他島,不知該如何選擇呢。
地形交錯,使得爪哇島交通十分便利
印尼島嶼中,狹窄的南北距離,加上爪哇島東西向的平原地形,使得當地交通十分便利,由此推動了經貿的流通,帶動了全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這主要是因為島內從東到西,基本上都分布著活火山,火山爆發後,物質長期的變化下,會形成非常肥沃的土地,很利於農業種植,人口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也就由此而來了。
而反觀其他島嶼,要麼因為山地阻絕,交通不便,要麼就是沼澤地太多,人們望而卻步。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蘇門答臘島,島內的基本通行,就是長時間的輪船,要麼就得坐飛機,不僅花錢多,還耗費自己的時間,想要吸引外來人口,肯定是特別困難的事。
不僅如此,除了爪哇島外,由於人民居住分散,想要有效率的完成某項工程,實在是磨嘰,一條普通的高速公路修建工程,短則個把年,長起來就沒頭了。況且,有些島嶼內部的礦產,都是由外國人佔據開發,改善當地的交通,對本地人也沒啥實質性的益處,積極性也都不高。
地區發展的嚴重不均衡,讓印尼的發展被嚴重阻礙。近些年來,印尼遷都的話題不斷,根據相關報導,總統佐科·維多多,已宣布將首都遷往加裡曼丹省,什麼時候能徹底完成,這還需要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