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

2020-12-24 澎湃新聞

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2020-12-17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字「九江發布」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本頁精彩內容

【公眾號】微信名稱:九江發布 微信ID:jjfb2014

2020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為生態扶貧類江西省唯一入選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保護好一域青山、一片綠水,武寧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好打造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武寧樣板」的政治擔當,積極探索生態管護「多員合一」新機制,生態品質實現新提升,被譽為「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主要做法

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理念,武寧縣探索建立「力量精幹化、資源集約化、管護全域化、效益多元化」的「多員合一」生態管護新路徑,不斷提升生態「管、治、用」的能力和水平。

精心打造專業隊伍。本著「依事定員」原則,按照農村人口2‰~3‰的比例,全面整合原有分散的、季節性的、收入低的護林員、養路員、保潔員、河流巡查員等隊伍,轉化為集中的、全季性的、收入相對合理的專業隊伍,實現「一人一崗、一崗多責」。全縣生態管護隊伍力量由整合前的2219人精減為779人。成立縣鄉兩級農村生態環境管護領導小組,通過集中培訓與分片指導方式,全面提高生態管護員的水平和能力。

科學劃定管護區域。緊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總要求,將森林資源、河道溪流、鄉村公路、基本農田、秀美農村、園林綠化等生產生活生態統一納入一個立體空間,綜合考慮山林面積、公路裡程、河流長度、村莊數量等因素,合理劃分為若干個管護區域。生態管護員人均管護森林面積3000畝以上,平均每兩天巡山一次;對全縣15條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的河道常態巡查管控;圍繞「垃圾不落地」目標,深入推進農村面源汙染防治。

完善資金統籌機制。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整合原護林員、保潔員補助和鄉村公路養護費等,設立縣生態環境管護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其中財政統籌、鄉鎮自籌、群眾有償服務按8 : 1 : 1比例分攤。通過系列整合,管護員收入大幅增長,每年最高可達2萬元。全縣總體投入由原來每年2000萬元降至1760萬元,政府既集中了工作力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又減輕了基層負擔,實現資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強化管護績效考核。建立生態管護員工作檔案,利用GPS定位等科技手段,對管護員履職情況實行網格化監督管理。開展「月巡查、季評比、半年考核、年終總考評」考核管理,實行效益工資獎勵制度,對年度考核優秀及合格者,按比例發放效益工資;對考核不合格者,除扣減效益工資外,不再續聘;對工作不負責任、玩忽職守、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嚴格依法追究責任。

綜合處理生態問題。努力破解「生態管護員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無法及時有效予以制止」難題,健全公安、環保、林業、水利、國土等多部門聯動執法機制,充實「生態警」力量,加大對環境汙染違法案件的綜合懲處力度。2018年以來,生態管護員及時制止濫伐林木25起、違規野外用火58起、非法排汙16起,制止非法捕魚96起。

改革成效

「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制度的建立,破解了「九龍治水」難題,不僅讓城鄉有了光鮮亮麗的「面子」,還給了廣大群眾美好生活的「裡子」。

生態品質實現新提升。生態管護員隊伍嚴格執行「林長制」,堅持常態化「巡山」,對於發現的森林質量問題,積極開展造林綠化,提高植綠、補綠時效性和針對性,武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49%;全面落實「河長制」,堅持常態化「巡水」,境內603條大小河流水質常年保持在Ⅰ類標準以上;在常態化保潔的基礎上,全面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助力提升鄉村「顏值」。2018年正式推行「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制度以來,武寧縣連續兩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榮登「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先後摘得「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國字號」招牌。

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生態管護崗位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235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不少貧困戶還積極參與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進一步提高收入水平,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在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的基礎上,武寧「鄉村遊」日益火爆,越來越多懂產業、懂市場的農民返鄉創業,發展民宿經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今年「五一」「端午」小長假期間,武寧林改「第一村」長水村紫杉醇客棧遊人如梭,「智慧農旅」項目正在擴建當中,吸納貧困戶就業315人。

鄉村善治走出新路徑。生態管護員積極傳遞生態知識,傳播生態成果,引導村民變「要我保護」為「我要保護」。全縣多地自發成立以生態管護員為主體的「五好家庭」「清潔家庭」創評自治組織。建立「公德銀行+公德超市」20家,將農戶自覺管護「門前三包」環境衛生的行為以積分制登記入冊、實行積分兌換物資,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當下,村民們都把生態環境管護當作自己的事,從過去的看「政府幹」轉變為「政府、群眾一起幹」,將農村「一時美」變成「長久美」,鄉風民俗在整潔的環境中潛移默化持續向好,繪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武寧畫卷。

來源:武寧發布(王怡榮)

原標題:《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
    武寧確定「始終堅持生態立縣,全面推進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和著力構建「五大生態」、全力打造「三個示範」的發展思路,凝聚生態文明建設共識,堅定了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成立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主任」的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並聘請專家擔任生態顧問、組建「生態智庫」,編制一系列規劃方案和指導性文件。  發展上轉變思路。
  • 武寧:生態管護員這樣守護青山綠水
    深秋的清晨,天剛蒙蒙亮,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2組村民翁盛林已背上行囊,開始巡山。他一邊走一邊看,只要路邊、河裡有垃圾,都會及時清理。他一天要走10多公裡的山路,巡山面積達1萬餘畝。「10月以來,除下雨天外,我每天都要巡山,一天巡山時間在8小時以上。」翁盛林說,巡山主要任務是看森林是否發生病蟲害、是否發生火災等,如果有這方面的情況,會及時向林業部門報告。
  • 省政府印發《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
    近日,省政府印發《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設置及管理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三江源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設置及管理提出明確要求。  《意見》自2015年1月實施,有效期至2020年1月,要求從保護生態、改善民生的高度出發,加快建立一支「牧民為主、專兼結合、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生態管護員隊伍。
  • 海南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半年來,海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海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半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武寧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實踐與探索
    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武寧縣成功入選。2016年以來,武寧縣連續4年獲評江西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先後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中國最美縣域等30餘項榮譽。
  • 受市政府委託,我向大會報告全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情況,請各位...
    綠色生態經濟蓬勃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08億元,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8.4%和50.5%。體制機制改革成效顯著。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33項重點制度改革任務中已完成29項,兩項改革經驗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上推廣,綠色殯葬綜合試點改革入選全國優秀案例,15項改革經驗入選全省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改革示範優秀成果。綠色發展導向更加明確。
  • 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日程
    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日程(截至2017-06-0821:00:34.   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1樓、3樓   09:00 – 18:00 【系列活動】世界自然保護大會與生物多樣性視頻展   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1樓   10:30 – 11:30 【專題研討會】生態傳媒沙龍暨《生態文明新時代》雜誌特刊(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會刊)首發儀式   主題:生態傳播影響力與媒體責任   中天凱悅酒店負
  • 中國太保向三江源國家公園捐贈總保額55億元的 生態管護員意外傷害...
    10月10日,中國太保向我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的17211名生態管護員捐贈意外傷害保險,風險保障總額達55.08億元,這是中國太保助推脫貧攻堅、服務「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又一有力踐行。  中國太保向三江源國家公園捐贈管護員意外險。
  • 龍巖市首次獲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補助資金
    東南網龍巖11月17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導 龍巖市生態文明建設項目爭取上級資金取得新突破。11月12日,省財政廳下達龍巖市2億元補助資金,重點支持九龍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機制創新項目。這是繼獲得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項目補助之後,龍巖市爭取的又一項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項目補助,也是龍巖市首次獲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補助資金。近年來,龍巖市財政局通過提認識、強組織、增投入、推改革、建機制等措施,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支撐體系。
  • 國家公園建設助力生態文明發展
    專家表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於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公園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好形式,」國家林草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唐小平說。  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楊銳說:「國家公園建設意味著對生物多樣性實行更系統和更有效的保護。
  • 80後生態管護員
    青海新聞網訊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小就在草原上長大,對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在逐漸了解了自己的家園以及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和雪豹等對我國以及全球生態具有的重大意義之後,他們愈發熱愛腳下這片土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原生態管護員。80後生態管護員爾金仁增,就是其中的一員。從小和父親一起去草原放牧,大草原的萬物生靈,薰陶著爾金仁增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期「生態管護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訓練營...
    此次訓練營是首次覆蓋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瑪多、雜多、治多、曲麻萊等4縣一線生態管護員的培訓活動,來自基層一線的50名生態管護員和管護站負責人參加了訓練培訓。此次培訓班旨在提高三江源地區生態補償機制下生態管護員履職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管護員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拓寬生態管護員的科普知識視野,發揮管護員在生態保護中的主力軍作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探索建立「生態養護」的有效機制。訓練營開營儀式上,玉樹州委、州政府副秘書長,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管委會專職副書記、副主任扎西出席活動儀式並作講話。
  • 青海: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國家公園建設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態管護員德但與同伴們在鄂陵湖周邊進行例行巡護。園區不僅給生態管護員配發了統一的巡護服裝,還給每個小組配發了專用巡護摩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等各項機制逐步健全。目前園區內像德但一樣的17211名生態管護員,已經持證上崗,從普通牧民轉變為國家公園守護者。
  • 要達到「天人合一」 生態文明理念 利用好自然資本是關鍵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徐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成為每個人的共識,真正要達到那個高度,自然資本是相當關鍵的,而貴州有著這樣的資本。」6月17日,2017生態文明試驗區貴陽國際研討會在貴陽開幕,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學術院長傅軍表示,貴州經濟要實現後發趕超,就要重視如何利用好自然資源的價值。  「文明是人跟人的關係,另一個層面是人跟自然的關係。如果人類要進行公平、包容的發展,必須要進入第二個層面,就是人跟自然的關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人合一』。」
  •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海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蹲點採訪報導之一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黨中央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決策,是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重大創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體制試點以來,青海落實「國家使命」,立足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探索改革路徑,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體制試點的「根」與「魂」,充分發揮生態保護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大膽推進生態保護制度創新實驗,確立了依法、綠色、全民、智慧等九大建園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規劃、制度、標準、生態保護等十五個體系,為國家公園建設積累了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和模式。
  • 長島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支持創建國家5A景區
    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推進煙臺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旅遊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閒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
  • 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經驗在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
    尋烏縣根據試點實踐編著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尋烏縣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已由學習出版社出版推廣)一書,作為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培訓班指定教材。試點實施成效得到中宣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中央、國家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省領導易煉紅、毛偉明、劉強、陳小平等分別對我市試點工作作出肯定的批示。新疆、廣東、山西、四川、廣西、黑龍江、河南等20個省派員來我市交流考察試點做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