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生態管護員這樣守護青山綠水

2020-12-26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深秋的清晨,天剛蒙蒙亮,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2組村民翁盛林已背上行囊,開始巡山。他一邊走一邊看,只要路邊、河裡有垃圾,都會及時清理。他一天要走10多公裡的山路,巡山面積達1萬餘畝。「10月以來,除下雨天外,我每天都要巡山,一天巡山時間在8小時以上。」翁盛林說,巡山主要任務是看森林是否發生病蟲害、是否發生火災等,如果有這方面的情況,會及時向林業部門報告。

  巡山的時候,怎麼還要清理路邊、河裡的垃圾呢?面對疑惑,翁盛林笑著說:「我現在的身份不僅是護林員,還是生態管護員。生態管護員要負責責任區內的森林管護、道路和河道保潔等工作。」

  長水村位於九嶺山脈中段,群山環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全村森林面積達12.4萬畝,戶均195.6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4.7%。1951年出生的翁盛林,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除種田外,就是上山砍樹,成為一名伐木工。他說:「那時候,我一年有兩個月時間在山上砍樹。」

  靠山吃山。集體林改前,長水村的村民以賣樹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2004年9月,長水村啟動集體林改工作。「集體山林分到戶後,我再沒砍過樹。」翁盛林說:「林改後,長水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村莊道路需要人保潔。我就成了一名保潔員,月工資1000元,比砍樹收入高多了。」

  2016年,武寧縣在江西省率先實行「林長制」,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林長組織體系。442名「林長」對全縣411.3萬畝山林實行分級管理。為更好管護山林,2017年,武寧縣制定了農村生態環境管護實施細則,探索實施農村生態環境管護員制度,即「七員合一」,把護林員、保潔員、養路員、河道巡查員、新農村建設村莊護綠員、農村建房監督員和社會事務網格化管理員的職責,合併為農村生態環境管護員的職責。全縣管護人員由2219人減至800人,年投入資金由2000萬元降至1760萬元,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減輕了基層負擔。由此,翁盛林從村裡的保潔員「轉崗」為生態管護員,月工資1600多元。

  一年來,武寧縣800名生態管護員辛勤工作,使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4.06%,境內603條河流水質長年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相關焦點

  • 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
    》,武寧縣「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為生態扶貧類江西省唯一入選項目。為保護好一域青山、一片綠水,武寧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好打造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武寧樣板」的政治擔當,積極探索生態管護「多員合一」新機制,生態品質實現新提升,被譽為「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 【生態玉樹】曲麻萊:聽生態管護員講述保護母親河的故事
    黃河第一家:「守護黃河第一崗很光榮」距離黃河源頭最近的一戶人家,離源頭只有兩三公裡,他們就是「黃河源頭第一家」——管護員格求和加措一家。作為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縣為了保證黃河源頭的生態安全,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近年來以「生態立縣」為原則,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充分發揮黃河源頭生態管護員們的作用。
  • 厚植綠色基因 共享生態福祉——武寧縣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
    依託生態優勢 助力高質量發展  良好生態是武寧的寶貴財富和突出優勢,也是推進武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  理念上凝聚共識。武寧確定「始終堅持生態立縣,全面推進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和著力構建「五大生態」、全力打造「三個示範」的發展思路,凝聚生態文明建設共識,堅定了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成立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主任」的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並聘請專家擔任生態顧問、組建「生態智庫」,編制一系列規劃方案和指導性文件。  發展上轉變思路。
  • 高山青青流水長 生態文明建設的武寧實踐
    朱必香 柯水生 江西日報記者 練 煉  6月,記者慕名來到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武寧縣採訪,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天藍、水碧、山青、地綠的怡人景象。3507平方公裡的武寧大地,處處鬱鬱蔥蔥、青翠欲滴、綠意盎然。
  • 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
    圖為管護員的工作日常。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青海海北1月5日電 題: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作者:李雋 吳萍北坡的雪山冰川養育了河西走廊,南麓的雪山融水成為柴達木北緣部分城鎮和綠洲的生命之源——這就是祁連山。
  • 從農民到生態管護員
    大麥溝的北面有一座院子,趙忠成和他的3個管護隊員常年駐守在這裡,他們便是八盤山管護站裡的管護員,年近50歲的趙忠成是他們的站長。草木掩映,青松常綠。屋裡暖和,屋外卻凍得人瑟瑟發抖。「這邊的野生動物多了,草地沙化也減少了,很高興。」
  • 瑞昌市夏畈鎮積極組織「林長制」生態管護員培訓會
    九江新聞網訊為了有效管理好森林資源,切實做好「林長制」工作,提高生態管護員的管護水平,瑞昌市夏畈鎮召開「林長制」生態管護員培訓會。會上,鎮人大主席張學國組織學習「林長制」生態管護員崗位職責,對森林防火預防、撲滅和病蟲害檢測以及護林職責等內容進行了培訓。鎮林業站站長馮火炬帶頭組織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森林防火科普知識。
  • 三江源加強生態建設,牧民紛紛變身「管護員」
    青海玉樹加強生態建設,禁牧減畜集中養殖,有些牧民不再從事養殖業,而是變成了管護員。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我國的生態狀況以及國民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氣候和環境較為特殊,這裡的生物具有多樣性,甚至有很多其他地方沒有的物種。據央視網消息,為了加強生態建設,青海玉樹禁牧減畜集中養殖,使得三江源的環境越來越優美,物種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有些牧民不再從事養殖業,而是變成了「管護員」。
  • 三江源首期「生態管護員」公益訓練營:水往下流 愛向上溯
    「新冠肺炎」,這個生僻的詞,就這樣走進了香巴的生活。同時走進香巴生活的,還有這隻N95口罩。「我們買不到N95,都是鄉裡發下來的。」香巴是三江源地區的藏族牧民,也是一位公益生態管護員,每天要走十幾公裡進行園區巡護。「後來國內疫情好轉了,山上空氣稀薄,人煙稀少,帶著口罩巡山,很是難受,就沒有戴了。」
  • 生態管護員每日徒步20公裡巡護這一片山林
    冬日的祁連山酷寒無比,管護站的工作人員不畏嚴寒,翻山越嶺,穿行於林海雪原,每日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著扎麻什鄉的每一片山林。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前往林區巡查。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在巡護途中。
  • 80後生態管護員
    青海新聞網訊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小就在草原上長大,對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在逐漸了解了自己的家園以及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和雪豹等對我國以及全球生態具有的重大意義之後,他們愈發熱愛腳下這片土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原生態管護員。80後生態管護員爾金仁增,就是其中的一員。從小和父親一起去草原放牧,大草原的萬物生靈,薰陶著爾金仁增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 在青山綠水間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率先在全國設置草原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全省10萬餘名各類生態管護員共同守護大美青海;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覆蓋所有河流的五級河長體系,5925名河長與6421名河湖管護員一起守護一江清水。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祁連山管護員普華才讓:餘生將守護祁連山「母親」
    普華才讓喜歡自然,也敬畏自然,小時候,他還不知道什保護生態環境,但他明白要保護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他看到別人在山林或草地生火時會制止對方,用自己的道理說服對方,讓對方明白保護自然有益於自己。普華才讓的生活就這樣平淡地過著,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放羊、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這片土地。閒暇時刻,他也會上山觀察一下植物和動物,離開時帶走撿到的垃圾。油葫蘆保護區內奇花奇草爭豔,沙棘、金露梅和銀露梅隨處可見,還有許多珍稀動物生活在這裡。
  • 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
    圖為管護員的工作日常。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青海海北1月5日電 題: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作者:李雋 吳萍北坡的雪山冰川養育了河西走廊,南麓的雪山融水成為柴達木北緣部分城鎮和綠洲的生命之源——這就是祁連山。
  • 西寧市1萬多名生態管護員捧上「金飯碗」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自從當了生態管護員,我們村的謝玉海成了最盡責的人,每天他都要去山上轉個好幾遍,生怕他看護的那些樹出了岔子。」在湟中縣土門關鄉秋子溝村,貧困戶謝玉海依靠政府提供的生態管護員崗位,每個月都能領到800元的穩定收入,讓這個貧困的家庭可謂端上了「金飯碗」。
  • 今日視點:在青山綠水間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率先在全國設置草原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全省10萬餘名各類生態管護員共同守護大美青海;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覆蓋所有河流的五級河長體系,5925名河長與6421名河湖管護員一起守護一江清水。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描繪河清岸美「武寧畫卷」
    堅持規劃引領——把規劃設計作為生態立縣之魂,編制《武寧縣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規劃》,同步推出水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創建「綠色生態示範縣」工作方案、打造最美修河武寧岸線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劃、制度,聘請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景觀設計方案。建設綠意空間——結合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在老城做「裝修工」,在新城做「繡花匠」,尊崇自然、做足內涵。
  • 守護「綠肺」安全!昌平區5616名生態林管護員紮根林區
    在南邵鎮,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不畏艱辛、堅守崗位、紮根林區,緊盯山林火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工作。 檢查站一共有10名生態林管護員,大家一起守護著2200多畝林地。
  • 在青山綠水間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率先在全國設置草原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全省10萬餘名各類生態管護員共同守護大美青海;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覆蓋所有河流的五級河長體系,5925名河長與6421名河湖管護員一起守護一江清水。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青海海西:首次開展生態管護員無人機培訓
    楊出雲 攝中新網西寧10月26日電 (李江寧)26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日前,由青海海西州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青海省林業和草原項目服務中心主辦的「UNDP-GEF加強青海湖-祁連山景觀區保護地體系項目·海西州生態管護員能力建設培訓班」在海西德令哈市成功舉辦,這也是海西州首次面向管護員開展大規模系統性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