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管護員普華才讓:餘生將守護祁連山「母親」

2020-09-15 青海在線網官微

普華才讓工作照

青海在線網 (文/米海蓮) 金秋九月,祁連山國家公園油葫蘆自然保護區還沒有全然進入秋季,山腰上綠樹蔥鬱,只有一些山草色染上了些許黃色。遠處潔白的羊群點綴在山間,雲霧縈繞在山壑,一陣風雨過來,山頭的雲霧散開,露出湛藍的天空,天空像是在畫布上打翻了藍色墨水瓶,朵朵的「棉花糖」隨風變幻著不同形狀,似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在這片風景如畫的山谷間,有一群身著墨綠色工服的人,每天要對保護區進行巡護,他們已經把保護家鄉、保護祁連山、保護自然當作是自己的信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這裡,共同保護著「中國溼島」。

從自然到純粹

「我叫普華才讓,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人,現在也是祁連山國家公園油葫蘆自然保護區的一名管護員。」一位管護員介紹道。

1972年出生的普華才讓今年48歲,出生在祁連縣野牛溝鄉,他從小生活在祁連山油葫蘆自然保護區的懷抱中。普華才讓家中兄弟3人,他是家中老大,在他出生時,家裡條件不好,全家靠在村裡生產隊勞作為生,家中只有一頂牛毛氈帳房。在上小學前,他也常在牧場放牧,直到1983年11歲時,家裡承包了兩百隻羊,他開始一邊放牧一邊上學。

因為村裡沒有學校,他和村裡同齡人要去離家60公裡的縣城上學,每周回家一次。回家後,他也從來沒閒著,幫家裡幹家務、放羊。從前,牧區的學習意識不強,所以普華才讓在上完五年級後就輟學回家,一心一意地幫家裡放羊。

因為有羊的收入,普華才讓家的生活過得簡單卻也溫足。跟其他輟學離開家鄉去打工的朋友不同,普華才讓輟學後一直沒想過離開家鄉去打工,只有偶爾幫附近的牧民放羊增添收入。「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除了放牧,我也不會幹其他活。」普華才讓靦腆地笑著說。

普華才讓生活照

普華才讓是農村的孩子,樸實是他身上的烙印。

從小在家鄉長大的他,每天行走在草場、山間,他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在放羊時,心情格外放鬆,羊在遠處吃草,他躺在草地上放空自己,閉眼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普華才讓喜歡自然,也敬畏自然,小時候,他還不知道什保護生態環境,但他明白要保護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他看到別人在山林或草地生火時會制止對方,用自己的道理說服對方,讓對方明白保護自然有益於自己。

普華才讓的生活就這樣平淡地過著,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放羊、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這片土地。閒暇時刻,他也會上山觀察一下植物和動物,離開時帶走撿到的垃圾。油葫蘆保護區內奇花奇草爭豔,沙棘、金露梅和銀露梅隨處可見,還有許多珍稀動物生活在這裡。關於保護區內動植物,普華才讓也有自己的一個知識庫,山上的動植物大多能說出名稱,也能簡單地說出它們生活的環境。說起山上的植物和動物,他的眼裡有不一樣的光芒,他把那些動植物當作自己的朋友。

從信仰到堅持

2015年,祁連山油葫蘆自然保護區招聘管護員,普華才讓知道後欣然報名,仿佛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從小生長在這裡的他,對這裡是再熟悉不過的,在他看來,這份工作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在簡單的熟悉工作內容後,作為管護員的他開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管護員的工作並不是他想像中那麼簡單。巡山、撿垃圾、調查保護區內的動植物、給牧戶宣傳生態保護和森林防火知識……因為工作辛苦,和他同一批工作的人,有些離開了管護站,而他和部分人留了下來,這一幹就是5年。「我在這裡習慣了,我不想離開家鄉。」對於家鄉,普華才讓有別樣的感情,生他養他的祁連山就是他的第二位母親,他只想留在家鄉守護這片美麗的土地。

和同事們的合照(右一)

一輛摩託車是他每天進山巡護的必要交通工具,從油葫蘆管護站出發進山,騎車行駛30公裡,那裡是普華才讓經常巡護的區域。保護區內只有一條山路,山路上到處是石子,路面凹凸不平,即使騎著摩託車,30公裡的山路依舊顛簸難走。等到巡護區域後,他把車停在山下,便徒步上山,有時走到叢林密布的地方,他會習慣性的大吼一聲,用吼叫聲嚇走叢林中可能存在的野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這是確保巡護員安全的方法。

普華才讓每次進山巡護需要3—4小時,進山前他的妻子會給他帶一些乾糧或是風乾肉,讓他餓時充飢。為了減輕負重,他有時不帶水瓶,渴了就去牧民朋友家喝水,或者就地飲用山泉水。「我們山裡的水很甘甜,比外面賣的礦泉水還要好喝。」普華才讓說。

每隔2—3個月,他都要去挨家挨戶宣講生態保護和森林防火知識。因為保護區內的牧戶之間相隔較遠,每次進山宣講,都要花費他2—3天時間,所以他在進山宣傳期間,必須早早出門,晚上還要在牧戶家住宿。

「山裡的牧戶都是我同村的人,我們都很熟悉,每次去宣講也很方便。」普華才讓說。

冬天巡山

進山後突遇變天是常有的事,有時遇上傾盆大雨,普華才讓會跑去附近的牧民家裡躲雨,但有時卻沒那麼幸運。2017年夏天,他騎車進山工作,突遇暴雨,雨越下越大,衝壞了唯一的山路,他下車冒雨推著車過河,水淹至大腿,身上的衣服也全都溼透,他咬牙堅持推車過了河,過河後他緩慢地騎車回到管護站才鬆了口氣,直呼:「好險!」

冬天,天氣寒冷,即使普華才讓穿著3層衣服,戴著帽子和手套,也還是寒冷難耐,更何況,衣服穿多了也會影響行走。冬天對他來說是相對辛苦的一段工作時期,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河水結冰、山草枯黃、樹木蕭瑟,很平常不過的景色,他瞧得卻很仔細,視線所到的區域不漏掉一絲情況。

2019年8月末,是普華才讓第一次出省,他的大女兒考上北京的大學,他去送女兒。他理解年輕人想出去的心理,也鼓勵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卻說自己不會離開祁連縣,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會繼續做油葫蘆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員。

縱使山高水遠,道阻且長,在保護家鄉的道路上,普華才讓從來不會掉隊,他愛腳下的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多年來,油葫蘆管護站的31位管護員用一顆顆勤勞、善良的心匯成守護的力量,守護著他們腳下的美麗家園。

相關焦點

  • 行記 | 他們讓祁連山的景更美麗生態更良好
    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守護著祁連山「母親」,也守護著祁連山下獨特民族文化。我們從冰溝基地出發,一路行車至祁連山國家公園油葫蘆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管護站的10餘名管護員今天與我們同行,我們將和管護員們一起體驗志願服務。雲層被剝開,太陽微微探出頭來,這會兒,天氣要放晴了。
  • 守護祁連山的一草一木——祁連山國家公園巡山體驗見聞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長期守護在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他們早出晚歸,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他們最了解這片山水,也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山水,他們就是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管護員只能騎摩託車到山腳下,然後徒步前進,每個管護員的巡山面積最少的也有5000畝,最多的達15000畝,一天徒步行走二十多公裡是常事,有時需要走近50公裡路。「我一個月能走爛兩雙膠鞋」管護員丁加笑著說。德康介紹,油葫蘆自然保護區屬祁連山腹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隨著國家公園的設立,生態環境不斷向好,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如雪豹、巖羊、黑頸鶴、荒漠貓等在這裡安家。
  • 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
    圖為管護員的工作日常。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青海海北1月5日電 題: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作者:李雋 吳萍北坡的雪山冰川養育了河西走廊,南麓的雪山融水成為柴達木北緣部分城鎮和綠洲的生命之源——這就是祁連山。
  • 他們每天徒步20公裡守護祁連山
    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扎麻什鄉,管護面積近1.56萬公頃,共有生態管護員228名。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在巡護途中(無人機照片)。(來源:新華社)冬日的祁連山酷寒無比,管護站的工作人員不畏嚴寒,翻山越嶺,穿行於林海雪原,每日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著扎麻什鄉的每一片山林。(來源:新華社)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昂毛什加(前)和同伴在巡護途中。(來源:新華社)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昂毛什加(右一)和同伴在吃午餐。
  • 祁連山深處的最美風景
    「青海青,黃河黃,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蒼蒼,祁連山下好牧場,這裡有成群的駿馬,千萬匹牛和羊,馬兒肥牛兒壯,羊兒的毛好似雪花亮。」這首膾炙人口的民謠,將草原的絕美和富饒充分展現在人們眼前。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草原是祁連山中段最重要的景觀,自古就是遊牧民族的金色牧場,在祁連山北麓山腳下。
  • 1.58萬平方公裡的生態守護——從青海片區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
    如果沒有祁連山,內蒙古、新疆的沙漠將與青藏高原連成一片。祁連山是伸進西北乾旱區的一座溼島,河流、冰川遍布。不僅孕育了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黃河的重要支流大通河、湟水河,青海湖的母親河布哈河,還擁有儲量達876億立方米、數量達2683條的冰川,滋養著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柴達木盆地,維護著青藏高原生態平衡。
  • 從青海片區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不可或缺的生態屏障祁連山位於青海省東北部,青海、甘肅兩省之間, 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阻擋乾熱風暴直撲「中華水塔」三江源,保護了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同時,也阻斷了騰格里、巴丹吉林和庫姆塔格三大沙漠的南侵。如果沒有祁連山,內蒙古、新疆的沙漠將與青藏高原連成一片。祁連山是伸進西北乾旱區的一座溼島,河流、冰川遍布。
  • 「村兩委 」讓祁連山更加美麗富饒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西灘鄉老龍灣管護站內,祁連山國家公園門源管理分局和管護站工作人員、管護員們再次聚在一起,就持續深入推進「村兩委 」模式,全力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協調發展等問題建言獻策。
  • 國家公園丨從青海片區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不可或缺的生態屏障 祁連山位於青海省東北部,青海、甘肅兩省之間, 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阻擋乾熱風暴直撲「中華水塔」三江源,保護了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同時,也阻斷了騰格里、巴丹吉林和庫姆塔格三大沙漠的南侵。如果沒有祁連山,內蒙古、新疆的沙漠將與青藏高原連成一片。
  • 從布哈河走向祁連山國家公園
    一早,天峻縣新源鎮林業站站長索南才讓便帶領著十幾名生態管護員在巡護,一邊防止外來人員進入園區,以免造成火災,一邊清理雜草、剪下枯死的灌木,為來年的補植補栽提前打好基礎。在寒風裡忙碌,管護員的口罩、圍巾和帽子上哈氣成霜。「保護好這塊溼地不容易,但大家都願意盡心盡力地付出。大家都明白,保護好這裡的生態就是在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出力。」
  • 祁連山:打造特色公眾自然教育體系
    作為青海的母親山,河湟谷地由古至今在她的庇佑和滋養下孕育著一代代高原人,然而我們對此卻知之甚少。如何讓公眾了解、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如何將這些重要性傳播給更多公眾,這是一個複雜又細膩的工作。祁連山國家公園利用自身獨特的資源,積極探索自然教育工作,開展了類型豐富、面向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自然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 生態管護員每日徒步20公裡巡護這一片山林
    冬日的祁連山酷寒無比,管護站的工作人員不畏嚴寒,翻山越嶺,穿行於林海雪原,每日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著扎麻什鄉的每一片山林。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前往林區巡查。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在巡護途中。
  • 國家公園裡的最美守護者——祁連山國家公園百名記者青海行系列活動見聞③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1.5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油葫蘆、野牛溝、黃藏寺、硫磺溝、老虎溝等等40多個管護站駐紮在深山裡, 1200多名管護員們披星戴月,與山為伍,與林為伴,常年跋山涉水,奔波在崇山峻岭間,為
  • 大美祁連山國家公園
    祁連山下好牧場。 這裡有水草豐茂的原野、美麗俊秀的山川和奇幻地貌;這裡是猞猁、荒漠貓、黑頸鶴等各種珍貴的野生動物的樂園;這裡涵蓋森林、草原、冰川、荒漠等生態系統。走進祁連山,感受到的是最純淨的美、最原始的美、最具野性的美。
  •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向「十好」國家公園目標邁進
    與此同時,各管理分局依託天保公益林項目及精準扶貧等政策,將「村兩委+」聯點村內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人口、禁牧農牧戶、搬遷移民農牧戶、退耕還林農牧戶聘選為生態管護員,提高了公園範圍內居民收入水平。 為了將生態文明及國家公園理念以群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到千家萬戶,作為試點村之一的郭米村在宣傳中將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則柔」融入生態環保內容,目的就是通過最原真的方式讓大家了解國家公園,以實際行動去保護他們世代生活的地方。 「我們村是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入口之一,積極參與到祁連山保護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
  •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擘畫海北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他們了解到,甘肅將張掖周邊尤其是民樂地區劃為牲畜養殖區,土地多為荒灘戈壁基本無償劃撥,凡建成養殖場的補助20萬元且享受貸款扶持。  勞動力豐富、飼草料充裕且價格理想、養殖場面積大、銷售渠道暢通……這些要素吸引著一批合作社和養殖戶到張掖去養牛養羊。通過前期的大膽試驗,到2019年,祁連縣的飛地畜牧業發展成效顯著,成績喜人。
  • ...紮實推進木裡礦區綜合整治、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 千人管護...
    在一片白茫茫中,一抹抹紅色格外醒目,那是生態管護員巡護時拿的旗子。  「門源縣山多坡陡,土壤持水力差,自然災害頻發,加強門源縣生態保護對於穩步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門源片區建設意義重大而深遠。想要改善生態環境,恢復植被,既要靠造林綠化,更要靠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這是改善生態環境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菊慶說。
  • 他們每天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祁連山
    他們每天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祁連山】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扎麻什鄉。每天早晨,這裡的工作人員都一起徒步進行巡護工作。冬日的祁連山酷寒無比,他們不畏嚴寒,翻山越嶺,穿行於林海雪原,每天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著扎麻什鄉的每一片山林。(記者張宏祥 攝)
  • 祁連山國家公園 讓綠水青山成為未來最美底色
    幾天前,下了一場雪,祁連山上的積雪還未消融。12月1日,從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一路向東,行至坐落在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的梅花村,穿過村子繼續往北走,就到了塔裡華溝,這裡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塔裡華管護站所在地。「這林子是我們栽種的,才幾年時間就長這麼大了。」同行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塔裡華管護站站長李亮業介紹,以前這塊地方是一片荒草灘,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種上了沙棘。越過塔裡華溝,一處小庭院出現在眼前。院子有一幢兩層高的小樓,兩隻白色的母雞雄赳赳地從大家跟前走過。去年9月份,塔裡華管護站的站員們,搬進了這座小院。
  • 首批訪客進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進行生態體驗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8月23日,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和合肥的7名訪客從西寧出發,進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驗祁連山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本次開放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體驗活動為試運營,訪客按照國家公園特許線路在園區內了解生態系統和動植物,親身參與國家公園保護活動、體驗傳統文化,活動完成後將獲得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授予的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