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青島市殯儀館門前,擠滿掃墓的市民。當天,不少市民為避開掃墓高峰,提前來這裡祭奠親人。記者 何毅 攝
2013年9月28日,2013年青島市秋季海葬在八大峽碼頭舉行 ,有564位逝者的骨灰拋撒向大海。(資料圖片)
編者按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清明節有哪些新的變化?單從殯葬方式上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從土葬到火葬,再到海葬、網葬,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在祭奠逝者、追憶先人的同時,也應當思考,如何在倡導文明殯葬理念的同時,也不丟掉傳統習俗?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清明節系列報導,為您講述清明節的故事。敬請關注。
早在上世紀60年代,青島就開始推行以火葬為中心的殯葬改革,現在青島的火化率達到100%。上世紀90年代,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島城開始推行海葬,目前共舉辦骨灰撒海活動68次,9010具骨灰撒入大海。此外,島城還出現了壁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新的生態殯葬方式。今年青島還將網上祭祀升級,推出網葬。至此,島城已有7種殯葬方式。這些生態殯葬的逐漸流行,折射出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火葬
島城火化率達百分之百
青島市殯葬管理所殯儀服務科科長王宏志介紹,「早在上世紀60年代,青島就開始推行火化的方式,現在青島的火化率能達到100%。」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每年約有6萬人去世,市區內約有1.2萬人去世,骨灰可在殯儀館免費存放1年,所以至今有約80%的居民會將骨灰暫時存放在殯儀館。
除去殯儀館提供的免費存放場地,其餘場地或外地居民一般每年繳納60~178元的管理費。隨著去世人數的上升,不僅市內的公益性、經營性墓地變得緊張,部分郊區的一些祖墳也因土地徵用而被迫遷移,人去世以後骨灰如何安置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優點:「現在,火葬已經被市民接受。」王宏志說。現在土地緊缺,傳統的土葬太佔用土地,而且棺木又來源於樹木,所以火葬相對於傳統的土葬極大地節約了用地,是一種現代文明進步的表現。
火葬成本低,現在青島對本市戶籍居民,實施免費遺體火化服務,並且從殯儀車接送、遺體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流程全部都是免費,還有專業人員上門指導。
從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2月底,全市殯儀館共免費辦理了遺體火化 97129具,為喪屬節省經費11898萬元。
不足:記者了解到,火化時容易產生煙塵,對空氣會造成一定的汙染。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全市7個殯儀館的49臺火化爐中,包括節能節時的高檔爐33臺,其中,49臺火化爐中已安裝了消煙除塵設備25臺,安裝率達到50%。今年起,三年時間,全市所有的火化爐都將裝上消煙除塵設備,控制空氣汙染。
墓葬
青島有11家經營性墓地
墓地安葬一般是指規劃出來供埋葬死者或者其骨灰的土地,是將骨灰及部分遺物集中到一個統一的地點進行安葬的方式。青島目前有11家經營性墓地。
優點:「將已故親屬的骨灰安葬在公墓中,也是延續了一種傳統的入土為安的思想,所以目前來說,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一種安葬方式。」市民王亮說。
不足:目前,青島市內的公益性、經營性墓地變得緊張。公墓所佔用的土地不可再生,現在墓地審批已經十分困難。同時,一些墓地定價較高,普通市民難以接受。目前墓地多為一萬多至兩萬元起價,一些高檔豪華墓穴,二十萬元甚至上百萬的也存在。此外,墓地有使用年限,超過使用年限還要續交管理費。
去年,青島市首次對經營性公墓實行政府定價管理,通知要求,對百齡園公墓、九峰陵公墓墓地維護管理服務收費核定收費標準為1.2平方米以下每年200元。公墓墓穴使用合同已經期滿,辦理人申請繼續使用的,公墓經營單位收取的公墓維護管理服務標準按墓穴淨佔地面積計收,以單個墓穴(雙穴不超過1.2平方米或單穴不超過0.8平方米)為一個計價單位。該定價通知有效期為1年。
壁葬
以牆代墓,存放量比較大
壁葬是一種以牆代墓的喪葬方式,牆的正面有很多個井字形的壁葬格,這些壁葬格裡邊可以放骨灰盒。將骨灰盒安放入壁中後,用石碑封上,上面可再刻上碑文。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殯葬管理所內西北側山丘上建有大型靈骨牆,設有格位1000多個,可根據顧客要求提供壁葬服務。
優點:「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為親人選擇壁葬了,因為比較環保,同時利用山體建立壁葬場所,也節約了佔地空間。」青島市殯葬管理所副所長魏常彬說,壁葬的存放量比較大,而且節約土地,將傳統墓葬換成壁葬,空出的土地還能再建壁葬廊。
不足:「把老人放在小格子裡覺得有些不孝。」記者採訪時,對於壁葬這種喪葬方式,市民劉女士說,她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們家人在選擇喪葬方式上覺得還是讓老人入土為安,把老人放在牆上覺得於心不忍。
草坪葬
整個墓園被草坪覆蓋
據介紹,草坪葬和花葬也是生態環保的葬式,這是一種源於西方、流行於東方的新型生態殯葬形式。
記者看到,福寧園的植物葬也採用草坪葬、花葬相結合的方式,「整個墓園都被草坪覆蓋,這樣在祭奠先人的同時,也是一種保護生態、綠化環境的措施。」福寧園總經理助理張元華告訴記者,植物葬的方式往往是結合起來實施,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分界線。
優點:「草坪葬就是指把骨灰撒入草坪下的洞穴後,上面鋪一塊小小的碑,佔地面積很小。」魏常彬告訴記者,「這種喪葬方式可以保留骨灰盒,與傳統墓葬的最大不同就是變立碑為臥碑,墓型結構精緻小巧,佔地面積非常小。王宏志說,草坪葬、花葬的方式強調融入自然,並且沒有高大的墓碑,不會前後遮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這樣也表達對所有逝者的敬意。
不足:「這種方式也不錯,不過沒有高大的墓碑,我覺得只有高大的墓碑才能表達對先人敬意。」市民趙女士說,這在她看來是一種「薄葬」。
島城今年新增網葬
據介紹,網葬是指不保留骨灰 ,而將逝者的遺像、遺體告別儀式、輓聯、悼文等信息錄入電腦,在網絡上建立虛擬墓碑,並予以祭祀的喪葬形式。
記者打開了一家祭拜網站,記者注意到,在創建網墓時需要填寫逝者姓名、生平介紹、出生年月、逝世年月、籍貫等基本信息,在創建網墓的同時還可以選擇網墓的風格,像吉祥墓、感恩墓、平安墓等,另外,還需要設置訪問權限。
隨後,記者在已經創建好的網墓的頁面中看到,這裡有不少的信息,上邊有祭拜對象的姓名和照片,有的頭像則用一束花來代替,如果想查看詳細情況則需要註冊後輸入訪問密碼。
今年,青島市殯葬管理所也在官網上更新設置了「網上追思」的欄目,市民可登錄網站,設置已故親人的墓碑,通過獻花、敬香、提供模擬祭品等形式進行網上祭奠。
優點:「在青島,我們都稱網葬為網上祭祀,和傳統意義上的喪葬方式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便利性。」王宏志說,網上祭祀可在網上為已故親人設置虛擬墓碑,之後隨時對親人進行緬懷、祭祀。「這種方式不管離家鄉有多遠,都可以給親人掃墓、祭奠,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此外,網葬綠色環保,不佔用土地,而且只要有網絡就能進行安葬和祭祀,幾乎是零成本。
不足:網葬在極大利用網絡的同時,也有不少居民認為,網葬缺乏傳統的厚重感。「在網上就能將已故親屬進行安葬了?感覺太簡單了,缺少傳統喪葬、祭祀的莊重性和厚重感。」市民劉劭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