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火化率100% 20餘年九千逝者魂歸大海

2020-12-12 魯網

 

  4月1日,青島市殯儀館門前,擠滿掃墓的市民。當天,不少市民為避開掃墓高峰,提前來這裡祭奠親人。記者 何毅 攝

 

  2013年9月28日,2013年青島市秋季海葬在八大峽碼頭舉行 ,有564位逝者的骨灰拋撒向大海。(資料圖片)

  編者按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清明節有哪些新的變化?單從殯葬方式上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從土葬到火葬,再到海葬、網葬,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在祭奠逝者、追憶先人的同時,也應當思考,如何在倡導文明殯葬理念的同時,也不丟掉傳統習俗?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清明節系列報導,為您講述清明節的故事。敬請關注。

  早在上世紀60年代,青島就開始推行以火葬為中心的殯葬改革,現在青島的火化率達到100%。上世紀90年代,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島城開始推行海葬,目前共舉辦骨灰撒海活動68次,9010具骨灰撒入大海。此外,島城還出現了壁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新的生態殯葬方式。今年青島還將網上祭祀升級,推出網葬。至此,島城已有7種殯葬方式。這些生態殯葬的逐漸流行,折射出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火葬

  島城火化率達百分之百

  青島市殯葬管理所殯儀服務科科長王宏志介紹,「早在上世紀60年代,青島就開始推行火化的方式,現在青島的火化率能達到100%。」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每年約有6萬人去世,市區內約有1.2萬人去世,骨灰可在殯儀館免費存放1年,所以至今有約80%的居民會將骨灰暫時存放在殯儀館。

  除去殯儀館提供的免費存放場地,其餘場地或外地居民一般每年繳納60~178元的管理費。隨著去世人數的上升,不僅市內的公益性、經營性墓地變得緊張,部分郊區的一些祖墳也因土地徵用而被迫遷移,人去世以後骨灰如何安置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優點:「現在,火葬已經被市民接受。」王宏志說。現在土地緊缺,傳統的土葬太佔用土地,而且棺木又來源於樹木,所以火葬相對於傳統的土葬極大地節約了用地,是一種現代文明進步的表現。

  火葬成本低,現在青島對本市戶籍居民,實施免費遺體火化服務,並且從殯儀車接送、遺體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流程全部都是免費,還有專業人員上門指導。

  從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2月底,全市殯儀館共免費辦理了遺體火化 97129具,為喪屬節省經費11898萬元。

  不足:記者了解到,火化時容易產生煙塵,對空氣會造成一定的汙染。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全市7個殯儀館的49臺火化爐中,包括節能節時的高檔爐33臺,其中,49臺火化爐中已安裝了消煙除塵設備25臺,安裝率達到50%。今年起,三年時間,全市所有的火化爐都將裝上消煙除塵設備,控制空氣汙染。

  墓葬

  青島有11家經營性墓地

  墓地安葬一般是指規劃出來供埋葬死者或者其骨灰的土地,是將骨灰及部分遺物集中到一個統一的地點進行安葬的方式。青島目前有11家經營性墓地。

  優點:「將已故親屬的骨灰安葬在公墓中,也是延續了一種傳統的入土為安的思想,所以目前來說,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一種安葬方式。」市民王亮說。

  不足:目前,青島市內的公益性、經營性墓地變得緊張。公墓所佔用的土地不可再生,現在墓地審批已經十分困難。同時,一些墓地定價較高,普通市民難以接受。目前墓地多為一萬多至兩萬元起價,一些高檔豪華墓穴,二十萬元甚至上百萬的也存在。此外,墓地有使用年限,超過使用年限還要續交管理費。

  去年,青島市首次對經營性公墓實行政府定價管理,通知要求,對百齡園公墓、九峰陵公墓墓地維護管理服務收費核定收費標準為1.2平方米以下每年200元。公墓墓穴使用合同已經期滿,辦理人申請繼續使用的,公墓經營單位收取的公墓維護管理服務標準按墓穴淨佔地面積計收,以單個墓穴(雙穴不超過1.2平方米或單穴不超過0.8平方米)為一個計價單位。該定價通知有效期為1年。

  壁葬

  以牆代墓,存放量比較大

  壁葬是一種以牆代墓的喪葬方式,牆的正面有很多個井字形的壁葬格,這些壁葬格裡邊可以放骨灰盒。將骨灰盒安放入壁中後,用石碑封上,上面可再刻上碑文。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殯葬管理所內西北側山丘上建有大型靈骨牆,設有格位1000多個,可根據顧客要求提供壁葬服務。

  優點:「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為親人選擇壁葬了,因為比較環保,同時利用山體建立壁葬場所,也節約了佔地空間。」青島市殯葬管理所副所長魏常彬說,壁葬的存放量比較大,而且節約土地,將傳統墓葬換成壁葬,空出的土地還能再建壁葬廊。

  不足:「把老人放在小格子裡覺得有些不孝。」記者採訪時,對於壁葬這種喪葬方式,市民劉女士說,她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們家人在選擇喪葬方式上覺得還是讓老人入土為安,把老人放在牆上覺得於心不忍。

  草坪葬

  整個墓園被草坪覆蓋

  據介紹,草坪葬和花葬也是生態環保的葬式,這是一種源於西方、流行於東方的新型生態殯葬形式。

  記者看到,福寧園的植物葬也採用草坪葬、花葬相結合的方式,「整個墓園都被草坪覆蓋,這樣在祭奠先人的同時,也是一種保護生態、綠化環境的措施。」福寧園總經理助理張元華告訴記者,植物葬的方式往往是結合起來實施,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分界線。

  優點:「草坪葬就是指把骨灰撒入草坪下的洞穴後,上面鋪一塊小小的碑,佔地面積很小。」魏常彬告訴記者,「這種喪葬方式可以保留骨灰盒,與傳統墓葬的最大不同就是變立碑為臥碑,墓型結構精緻小巧,佔地面積非常小。王宏志說,草坪葬、花葬的方式強調融入自然,並且沒有高大的墓碑,不會前後遮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這樣也表達對所有逝者的敬意。

  不足:「這種方式也不錯,不過沒有高大的墓碑,我覺得只有高大的墓碑才能表達對先人敬意。」市民趙女士說,這在她看來是一種「薄葬」。

  島城今年新增網葬

  據介紹,網葬是指不保留骨灰 ,而將逝者的遺像、遺體告別儀式、輓聯、悼文等信息錄入電腦,在網絡上建立虛擬墓碑,並予以祭祀的喪葬形式。

  記者打開了一家祭拜網站,記者注意到,在創建網墓時需要填寫逝者姓名、生平介紹、出生年月、逝世年月、籍貫等基本信息,在創建網墓的同時還可以選擇網墓的風格,像吉祥墓、感恩墓、平安墓等,另外,還需要設置訪問權限。

  隨後,記者在已經創建好的網墓的頁面中看到,這裡有不少的信息,上邊有祭拜對象的姓名和照片,有的頭像則用一束花來代替,如果想查看詳細情況則需要註冊後輸入訪問密碼。

  今年,青島市殯葬管理所也在官網上更新設置了「網上追思」的欄目,市民可登錄網站,設置已故親人的墓碑,通過獻花、敬香、提供模擬祭品等形式進行網上祭奠。

  優點:「在青島,我們都稱網葬為網上祭祀,和傳統意義上的喪葬方式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便利性。」王宏志說,網上祭祀可在網上為已故親人設置虛擬墓碑,之後隨時對親人進行緬懷、祭祀。「這種方式不管離家鄉有多遠,都可以給親人掃墓、祭奠,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此外,網葬綠色環保,不佔用土地,而且只要有網絡就能進行安葬和祭祀,幾乎是零成本。

  不足:網葬在極大利用網絡的同時,也有不少居民認為,網葬缺乏傳統的厚重感。「在網上就能將已故親屬進行安葬了?感覺太簡單了,缺少傳統喪葬、祭祀的莊重性和厚重感。」市民劉劭感嘆道。

相關焦點

  • 魂歸大海 懷念永存 |我區舉行首次骨灰集體海葬活動
    王金堯患病去世時才57歲,他留下遺囑: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不用留墓地。今年11月27日,王金堯兒子王偉博參加了區民政局主辦的我區首次骨灰集體海葬告別儀式,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當天上午6點45分,5位逝者的家屬將親人骨灰裝入可降解骨灰罈內,在區殯儀館作簡單告別儀式後,便赴舟山登船出海,在專門的骨灰撒海船上,家屬與逝者作了最後的告別。
  • 648名逝者魂歸大海!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在北海舉行
    12月3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獲悉,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於2日在北海市指定海域順利舉行。據悉,這是我區連續第八年成功舉辦骨灰撒海活動,撒放骨灰數逐年增加,生態節地葬式正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活動儀式現場。
  • 「長眠大海」,蘭溪已有八位逝者選擇這種方式告別世界
    「長眠在大海中,是我公公生前的遺願。」3月23日下午,在開往舟山市普陀區蓮花洋海域的船上,柳釋熙的兒媳徐沺蓉說,逝者能夠安息在大海中,是一種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如今很多國家都在提倡海葬。  今年66歲的柳釋熙是位「老外」,出生於韓國,在義烏經商多年,兩年多前到蘭谿市社會福利院養老。2016年去世後,柳釋熙家屬向蘭谿市民政部門提出了海葬申請。經審批,可在我國辦理喪葬事宜。
  • 關於青島海葬,9大鮮為人知的事!
    25年!76次!11594人!關於青島海葬,9大鮮為人知的事。1991年8月28日,青島殯葬管理所刊發《關於將骨灰撒向大海的公告》,這意味著青島正式邁出改變殯葬觀的實際步伐。當年10月31日,青島首次公開海葬舉行。青島第73次海葬。
  • 海葬十年:冰城949位逝者融入大海 變革源於一位普通市民的建議……
    那是2009年的4月1日,夏家與另外一家參加了哈市首次海葬。骨灰伴隨鮮花、紙鶴、哀思與大海融為一體。  不留軀體、不進陵園、沒有墓碑、沒有牌位,他們的名字寫在了大海上。從2009年至今,哈市先後有949位逝者魂歸大海。  對親手將親人骨灰撒向大海的人來說,悲傷中夾雜著目及大海即可感念的慰藉。
  • 逝者| 魂歸大地,傳奇藝術家克裡斯託逝世
    傳奇藝術家Christo (1935-2020年)克裡斯託1935年出生於保加利亞,他是一個很難去劃分和定義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藝術品的範疇,有人說這是龐大的環境工程,但是克裡斯託堅持他是一個藝術家,他在進行藝術創作,那就是「大地藝術Land Art」。
  • 河南商丘郊縣火化率出現斷崖式下滑,棺葬、立碑盛行
    3月中旬,筆者到河南商丘調研殯葬改革現狀發現,近幾年來這裡的火化率呈斷崖式快速下滑,農村田間的墓碑愈來愈多、越做越大。筆者先後到了夏邑、虞城、商丘、民權等4市縣,大致情況都呈現火化率年年下降,田間的墓碑年年增多的趨勢。座談中得知,受前幾年「周口平墳」夭折的負面影響,地方領導幾乎談「殯」色變,無人敢管。棺葬盛行,墳頭遍地,墓碑林立,已成為當下豫東平原農村殯葬的「常態化」。
  • 香港東華義莊助十萬華魂歸故鄉
    於是,由社會賢達發起,首家華人中醫院——東華醫院於1872年建成,以貧苦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20世紀初,東華醫院協助成立同樣帶有慈善性質的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在1931年合併為「東華三院」。而其所屬的義莊為亡者提供棺骨暫時停放之所,包括在港去世的名人蔡元培、陳炯明和唐紹儀,而接收海外去世的華人遺體遺骸,並轉運到其廣東等地的家鄉,也成為義莊擔負的任務。
  • 生態墓葬為何叫好不叫座 專家認為關鍵尊重逝者意願
    3月28日,浙江溫州市也舉行了一場海葬活動,讓51名逝者魂歸大海。如今,像海葬、花葬、樹葬、壁葬、江葬等生態墓葬的方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更為環保和節儉的生態墓葬一度在網上被人叫好,但真正選擇這樣方式墓葬的人又有多少?  臨近清明節,記者走訪了杭城幾家墓地陵園,進一步了解生態墓葬這種新型的墓葬方式。
  • 2020年舉國哀悼的清明節 花饗逝者,致敬在抗擊疫情中的勇士們!
    2020年舉國哀悼的清明節 花饗逝者,致敬在抗擊疫情中的勇士們!時間:2020-04-04 10:35   來源:酒店新媒體聯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舉國哀悼的清明節 花饗逝者,致敬在抗擊疫情中的勇士們!
  • 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
    客家祖地寧化600年劉氏祖祠舉行「把紅軍英烈接回家,讓魂歸故裡世代緬懷」活動。圖為活動現場。 呂明 攝中新網寧化1月10日電 題: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共和國有今天,正是他們當年出走革命的初衷。
  • 永遠陪伴犧牲的戰友 將軍魂歸登步島
    浙江在線舟山10月3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伊伲 通訊員 胡夢莎)70年前,他在舟山浴血奮戰;70年後,他魂歸舟山,完成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他,就是當年解放舟山的主力部隊第21軍61師師長兼政委胡煒。
  • 讓生命回歸自然 35位逝者在寶福山節地生態葬
    在「義園」,逝者家屬將骨灰罈放置於花壇內,再親手捧起一把黃土,灑向骨灰罈,以這樣的方式,送走親人最後一程。半年過後,骨灰罈將被降解,逝者骨灰也將融歸自然。黃老先生的夫人宋阿姨告訴記者,早在20年前,他們夫妻二人就已決定要採取生態環保的方式安葬,死後不留墳頭,不佔土地,而她自己,也早在10年前就拿到了遺體捐贈的榮譽證書。
  • -20℃!青島最低溫都破紀錄了…還不算完!大海被逼到「冒煙...
    -20℃!青島最低溫都破紀錄了…還不算完! 請問北極圈是劃到青島了嗎?曾經的青島站最低溫歷史極值:-15.1℃出現在2016年1月24日2021年1月7日8點青島市區:-15.7℃今晨最低溫:-15.9℃
  • 大海狂嚎:
    美麗的青島碧水藍天,白帆點點。我陪著這位著名的作家,漫步在細白的沙灘上,聽她細細講述寫作過程之中地喜怒哀樂,自然心有靈犀。在長達近兩個小時地交談中,我確實受益匪淺,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深刻理解了她這首小詩的含義,感到她寫得很美,別致清新、妙於天成,儼然是一首上好的佳作。說實在地,我這次青島之行,的確很浪漫,玩地也痛快。這是我遊走別的地方從來沒有過的感覺。
  • 青島中山路打造全國首條直通大海國際化商業步行街
    原標題:中山路將直通大海煥發新生機11月10日,「慧聚市南 共贏未來」2020青島市市南區企業家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海上宴會廳舉行,市南區來自各行各業的260餘名企業家代表以及科研院所、行業智庫專家相聚浮山灣畔,共話發展。
  • 生前多偉大葬禮就多沉痛:南京城罷市為海瑞送行,拿破崙魂歸巴黎
    隨著人的去世,其功過一生,也蓋棺論定,人們往往通過其葬禮來評判逝者一生的貢獻。而只有很少的人像武則天,自知一生爭議太多,臨死之際,吩咐只給自己立下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任由後世評說。二.拿破崙,途經凱旋門,魂歸巴黎拿破崙和他的將士
  • 甲午祭︱鄧世昌魂歸之地:東港大鹿島之行
    甲午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魂歸之處位於遼寧省東港市的大鹿島,東港市是中國唯一的一個臨江、臨海、臨邊的邊防城市。大鹿島位於東港市孤山鎮,相距大孤山港9.6海裡,東連大東港,西接大連,東北方與鴨綠江入海口相匯,東南海域與朝鮮、韓國海域相連,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今年暑假,我應好友之邀進行了一次東港大鹿島之旅。
  • 一個抗日小兵,連殺9個鬼子兵,犧牲78年後終於魂歸故裡
    忠骨流落他鄉78年後,無數網友幫他尋找家人,終於魂歸故裡。他就是抗日英雄耿維忠。日軍攻陷安徽後,在安徽境內大肆屠戮,20歲的耿維忠目睹日寇暴,毅然投筆從戎,加入了安寧軍95師285旅569團三營九連。95師是一支老勁旅,士兵作戰極其英勇不懼犧牲,被譽為「趙子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