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眠大海」,蘭溪已有八位逝者選擇這種方式告別世界

2021-03-05 蘭溪新聞

  還有一個多星期就是清明節了,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殯葬觀念也不斷地更新,生態葬也越來越受到居民的青睞。其中海葬是最環保且節省土地資源的一種殯葬方式。

  3月23日,「2017清明金華—麗水集體海葬活動」在舟山市普陀區蓮花洋海域舉行。蘭谿市諸葛子房、柳釋熙、張金川以及麗水等地25名逝者的骨灰緩緩入海,回歸自然,以「魂歸大海」的方式完成了人生最後的篇章。

   「長眠在大海中,是我公公生前的遺願。」3月23日下午,在開往舟山市普陀區蓮花洋海域的船上,柳釋熙的兒媳徐沺蓉說,逝者能夠安息在大海中,是一種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如今很多國家都在提倡海葬。


  今年66歲的柳釋熙是位「老外」,出生於韓國,在義烏經商多年,兩年多前到蘭谿市社會福利院養老。2016年去世後,柳釋熙家屬向蘭谿市民政部門提出了海葬申請。經審批,可在我國辦理喪葬事宜。據了解,「老外」參加中國海葬,在浙江尚屬首次。

  這是金華市第八次以「縣市聯動」的形式開展海葬活動。蘭溪於2014年開始全面推廣海葬,這次活動是蘭溪第四次參加金華市「縣市聯動」的集體海葬。據悉,2016年蘭谿市出臺了《關於實施生態安葬減免和獎補辦法》,其中對採取骨灰撒葬、撒海的市民,除免除骨灰撒葬、撒海直接費用外,再給予每例6000 元的獎勵,並在市向陽公墓興建了海葬紀念碑,為海葬者家屬開闢一處祭拜的場所。


  「截止到目前,蘭溪已有八位逝者魂歸大海。」蘭谿市殯葬管理所所長王繼進表示,參加集體海葬活動堅持自願原則,由逝者直系家屬提出申請,提供骨灰寄存證或火化證、身份證、戶口簿等相關證件,並填寫「骨灰撒海業務登記表」,直接向殯葬管理所報名申請。蘭溪每年組織一至兩次集體海葬。

 

 

  記者:趙紅霞

  編輯:何麗萍

相關焦點

  • 海葬十年:冰城949位逝者融入大海 變革源於一位普通市民的建議……
    海葬十年冰城949位逝者融入大海明年將設海葬紀念碑,為家屬提供追思緬懷的專有場所小夏站在甲板右側與媽媽的骨灰做最後的告別,十年前也是相同的場景,兩位姑姑將小夏爺爺和爸爸的骨灰從哈爾濱帶來海葬。那是2009年的4月1日,夏家與另外一家參加了哈市首次海葬。骨灰伴隨鮮花、紙鶴、哀思與大海融為一體。  不留軀體、不進陵園、沒有墓碑、沒有牌位,他們的名字寫在了大海上。從2009年至今,哈市先後有949位逝者魂歸大海。
  • 648名逝者魂歸大海!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在北海舉行
    簡短的儀式結束後,648具逝者骨灰由專用船隻搭載,運送到相關部門指定海域進行撒放。出於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今年骨灰撒海活動仍舊採取代撒的形式,也就是逝者家屬不隨船出海,由船上工作人員代將骨灰罈送入海中。骨灰罈由環保可降解材料製成,沉入海後不久將自動溶解,逝者將永遠長眠於大海的懷抱中。逝者家屬報名參加活動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還可獲得一定金額的補貼。
  • 廣州2.4萬逝者入海為安 親屬: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思念
    市民將菊花花瓣撒向大海,向骨灰海葬的親屬寄託哀思(資料圖)  記者 周巍 攝廣州1988年全國首創骨灰撒海活動至今,已有2.4萬逝者入海為安文/金羊網記者幫四位離世親人完成海葬心願今年62歲的劉越,在四位親人離世後,先後幫助他們完成了骨灰撒海的心願。「嶽父生前就曾多次表達過希望骨灰撒海的意願,嶽母也表示贊同。」1988年,他的嶽父去世後遺體火化,骨灰在廣州市殯儀館存放了三年。1991年,劉越和家人得知廣州的骨灰撒海活動後,選擇海葬完成嶽父的遺願。
  • 青島火化率100% 20餘年九千逝者魂歸大海
    2013年9月28日,2013年青島市秋季海葬在八大峽碼頭舉行 ,有564位逝者的骨灰拋撒向大海。上世紀90年代,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島城開始推行海葬,目前共舉辦骨灰撒海活動68次,9010具骨灰撒入大海。此外,島城還出現了壁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新的生態殯葬方式。今年青島還將網上祭祀升級,推出網葬。至此,島城已有7種殯葬方式。這些生態殯葬的逐漸流行,折射出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 武漢已有近4萬名逝者選擇環保葬 市民可電話預約
    原標題:武漢已有近4萬名逝者選擇生態環保葬武晚傳媒·武漢晚報3月26日訊(記者徐錦博 通訊員戴良軍 袁建國)「今年清明還有環保葬活動嗎?怎麼報名呢?」26日,有些網友在長江網上留言諮詢。除了選擇個人外,今年清明期間,石門峰、扁擔山、長樂園、孝恩園、流芳陵園、九峰壽安林苑、玉筍山生態園等7家公墓將推出免費的集體生態環保葬。「兩批集體生態環保葬已預約50多位,幾乎每天都能接到預約電話,往年是免費集體生態草坪葬,今年將推出免費集體生態花葬。」
  • 遺址公園地底長眠著780位東河口人
    2008年5月12日,「轟轟」三聲悶響,海拔1500米高的王家山崩塌,高山錯位,河流改道,780多位勤勞善良的東河口人永遠長眠於近百米深的地下。  三年時間,從家園到廢墟,從廢墟再到遺址公園,巨變恍如滄海桑田。行走在公園間,默念著780多位逝者名字,我們的腳步越來越輕。  廢墟為何要建成公園?面對長眠廢墟下的親人,規劃者如何做到尊重生命?
  • 一壇花一棵樹一片海 讓生命在這裡延續——節地生態安葬漸成新選擇
    新華社杭州3月30日電 題:一壇花一棵樹一片海 讓生命在這裡延續——節地生態安葬漸成新選擇新華社記者又是一年清明,在外忙碌的人們陸續返鄉掃墓、慎終追遠。近年來,樹葬、草坪葬、花壇葬、海葬……生態安葬正逐漸成為安放逝者的新選擇,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在延續。
  • 望《昨日青空》,往蘭溪小城,與青春告別
    GIF一搜索才發現這座新老建築交替的小城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浙江蘭溪。這是一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個平凡、寧靜的南方小縣城蘭汐的故事。講述了幾位小城的高三學生,在面對高考前的學業壓力間隙中,萌芽的夢想、友誼和初戀,以及他們和大人世界的那道鴻溝。
  • 21位逝者長眠桂花樹下 這種安葬方式被越來越多寧波市民認可接受
    在漫山蒼翠的雙峰山溪畔,21位逝者長眠桂花樹下,家屬們送別親人。上午9點,在舒緩低沉的音樂中,儀式正式開始,家屬們在禮儀人員的指引下,緩緩將親人的可降解骨灰罈安放進桂花樹下的墓穴,捧上黃土,撒下花瓣。在填土封穴後,家屬們獻上鮮花,拿出事先寫滿思念的卡片和千紙鶴系在樹上。
  • 大柴旦魔鬼城:八位女青年為了祖國事業長眠於此
    周圍渺無人煙,只有風沙與你相伴,這種感覺只有去到大西北才能體會。雅丹地貌南八仙魔鬼城名字的來歷,其中有這麼一個悲壯的英雄故事:這裡曾經是一片荒漠戈壁,直到1955年地質隊員的腳步聲才震醒了這片亙古荒涼的土地,使它煥發了生機,有八位南方來的女地質隊員
  • 魂歸大海 懷念永存 |我區舉行首次骨灰集體海葬活動
    王金堯患病去世時才57歲,他留下遺囑: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不用留墓地。今年11月27日,王金堯兒子王偉博參加了區民政局主辦的我區首次骨灰集體海葬告別儀式,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當天上午6點45分,5位逝者的家屬將親人骨灰裝入可降解骨灰罈內,在區殯儀館作簡單告別儀式後,便赴舟山登船出海,在專門的骨灰撒海船上,家屬與逝者作了最後的告別。
  • 讓生命回歸自然 35位逝者在寶福山節地生態葬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曜)「送戰友,踏徵程,默默無語兩眼淚……」4月2日,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貴州省2019年度節地生態葬啟動儀式暨貴陽寶福山第九屆「義園」節地生態葬公益活動在貴陽舉行,35位逝者骨灰被集中落葬於寶福山公益墓區「義園」,半年後,逝者骨灰將與土壤相融,與芳草為伴,回歸自然。
  • 高以翔最後一次回家,將長眠於最美墓園,面朝大海,和鄧麗君相鄰
    高以翔最後一次回家,將長眠於最美墓園,面朝大海,和鄧麗君相鄰 高以翔的生命在11月27日戛然而止,沒有人能夠想到他在錄製《追我吧》過程當中會去世,但事情發生了,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不在了。
  • 清明節致敬英雄的句子,清明追思,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清明節致敬英雄的句子,清明追思,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清明節,感謝英雄,致敬英雄,我們會帶著你們的那份精神繼續砥礪前行!此刻,清明追思,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清明節,感謝英雄,致敬英雄,謝謝你們守護我們,現在換我們為你們守護新的春天。此刻,清明追思,願花饗逝者、春暖斯人!
  • 花葬、樹葬、海葬……你會選擇怎樣告別世界?
    6年來安葬逝者的骨灰不到300位,僅佔園區業務量0.4%。據該墓園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園區除了提供墓地,還有壁葬、骨灰寄存和花壇葬三種生態葬業務。作為經營性公墓,業務主要以墓地為主,目前該園區一個1平方米左右的墓地總價為12萬不等,每年新增業務量1000餘單。截至2016年,墓地安葬數超過3萬。而生態葬主要以骨灰寄存和壁葬為主。
  • 高以翔水晶棺運回臺北,在最美墓園長眠與鄧麗君做鄰居,面朝大海
    高以翔水晶棺運回臺北,在最美墓園長眠,與鄧麗君做鄰居,面朝大海男星高以翔11月27日凌晨錄製節目猝死,享年35歲,今(12月2日)凌晨,水晶棺木從杭州殯儀館運出,正式踏上返鄉之旅,最後一次回家。在載運遺體的箱型車駛出杭州殯儀館時,現場超過30位粉絲的眼淚立刻潰堤,紛紛追上哭喊「以翔,不要走。」目前,高爸爸和高媽媽等,均已回到臺灣,為兒子高以翔的後事做準備,火化後高以翔將長眠於金寶山。有關高以翔長眠地,製作人王鈞表示,會選在金寶山。高爸爸是有以前的印象,他曾經去過這個地方,金寶山墓園,已故名人鄧麗君、嚴凱泰、李天祿等人都在此安眠,此後高以翔要和鄧麗君成為鄰居啦。
  • 對逝去的愛人,我們是可以選擇「不告別」的
    這是紀錄片《風之電話——向逝去的親人低語》講述的真實故事,這種特殊的處理悲傷的方式,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三聯生活周刊關於失獨家庭的報導——「失獨父母最常、也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走出來。這意味著你要馬上接受失去,接受告別。風之電話亭的存在,提供給我們另一種選擇: 面對親人的離開,你可以選擇不接受,不告別。你可以用一種方式,跟ta繼續保持聯繫。
  • 高以翔水晶棺由上海運回臺北 將在金寶山長眠
    在載運遺體的箱型車駛出杭州殯儀館時,現場超過30位粉絲的眼淚立刻潰堤,紛紛追上哭喊「以翔,不要走。」約清晨4點40分,在浙江衛視和陪同人員、親屬車輛駛進杭州殯儀館後,負責載運高以翔棺木的黑色麵包車緩緩駛入杭州殯儀館冰櫃大門內,安保人員開始維護秩序,並要求粉絲不要拍攝冰櫃內情形,給予逝者應有的尊重,因此粉絲們僅在車輛於5點駛出冰櫃大門後,拿起手機紀錄「高以翔」最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