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文化短視頻製作培訓、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導賞培訓、新河浦街區調研與口述史訪談……文化沙龍活動在街道就觸手可及,在極具文化魅力的越秀區東山口,這些工作坊正助力共建「東山印象」品牌。
1月5日,由越秀區商務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指導,越秀區商務局(東山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提升項目)實習基地和廣外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辦,環悅藝術空間協辦的「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冬令營活動(以下簡稱「東山文化冬令營」)正式入駐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
本期「東山文化冬令營」於1月4日—11日舉行,共同探索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遺產教育和文化保育新模式。
政校企合辦文化工作坊
「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是越秀區商務局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合辦東山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提升項目實習基地後的一項擴展成果,秉持「政府與高校合作,社區與企業聯動」的精神,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宣傳,營造和諧共進的良好街區文化氛圍。
越秀區商務局負責人介紹:「越秀區深入開展『東山印象』品牌建設工作,立足於『活態街區』的新型發展模式,形成全域共建共享的發展合力。此次,我們與廣外中文學院共建的『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是一個政府、社會和專家共同參與的平臺,將凝聚街道、社區、企業、專家學者、社會團體等力量,實現政府引導,全民參與街區共建共享。」
廣外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袁瑾教授表示:「『東山文化』很有魅力,我們希望通過與政府、企業搭建的『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讓學生更多參與到東山新河浦文化遺產的保育工作中,推動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擴大東山新河浦的宣傳力、影響力。」
環悅藝術空間負責人羅慶怡女士還告訴記者:「我們長期開展這類社區活動,希望通過活動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同時也能與居民共享建設成果。此次參與區商務局與廣外中文學院合辦的『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冬令營活動,是想讓更多人參與我們的社區活動,也為我們的社區建設積累更多經驗。」
據了解,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擦亮「東山印象」品牌,越秀區通過與高校、企業、社區多方合作的方式,探索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不斷挖掘歷史文化街區的內生動力、歷史底蘊,傳承城市文明和根脈,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專業導師指導文化宣傳
本次「東山文化冬令營」主要有三部分內容:東山文化短視頻製作培訓、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導賞培訓、新河浦街區調研與口述史訪談,邀請了文化保育、社區導賞、品牌宣傳等領域的專業導師授課,以及社區居民參與訪談。
開營當天,廣州資深導賞員鄺家健老師在導賞培訓時說道:「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廣州市首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新河浦擁有全市現存規模最大的中西結合低層院落式建築群,可以設計多條具有新河浦特色的導賞線路,串聯起各類商旅文資源,讓歷史文化鮮活和生動起來,豐富市民、遊客的旅遊體驗。」
川上傳媒合伙人張宇珊老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據我了解,新河浦街區歷史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文創藝術發達,具有文化傳播的優勢。因此,可以通過調動市場主體,整合推送街區商旅文資源和活動,並結合各類新媒體營銷手段,強化『東山印象』品牌影響力。」
作為活動成果,「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將推出「東山Talk」短視頻欄目和東山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導賞團,詳細介紹具有特色的東山洋樓,講述新河浦街區、建築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下一步,越秀區將繼續做好街區精細化管理工作,深入探索新河浦多方參與的協調、溝通、交流機制,引導高校、企業、社區積極參與遺產保育、街區服務、社區治理,提高社會力量的參與度,讓東山新河浦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充滿「活力」。
【南方+記者】馬藝天
【越秀區融媒體中心】葉溢菲
【作者】 馬藝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