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的八個等級

2020-12-10 中式大美生活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這些年,清宮劇著實不少。

對清朝後宮的等級,普通觀眾已有基本認知,不過總體仍是一知半解。

今天我們一併了解清楚。

清朝後宮分為八個等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實則,還有一個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寢的宮女。既是宮女,自然也就排不上等級。

不同等級,其實也是不同官職。

官大一級壓死人,等級不同,待遇就不同,比如冊封:

冊封皇貴妃和貴妃用金冊;冊封妃用鍍金銀冊;冊封嬪用銀冊;貴人、常在及答應無冊。

至於每個月的用度,上下尊卑的禮儀,尤其是周邊奴才的尊上踩下,我們在劇中也能窺見一二。

我國古代,從周朝開始,就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家庭也不例外。

皇后是妻;皇貴妃至嬪4個等級為妾;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僅為通房,不算妾室,沒有朝服和朝冠。

清初(入關前),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后妃制度。

妻妾都稱「福晉」或「格格」,像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

皇太極時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入關後,后妃名稱多了起來。

但直到康熙,用「福晉」和「格格」稱呼後宮嬪妃的情況才消失。

此時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

晚清時,皇帝的后妃人數與前朝相比大為減少。

同治帝僅一後四妃,光緒帝僅一後二妃。末代皇帝溥儀甚至還遭遇離婚,此是後話,不提。

嬪妃來源主要是選秀。

清朝每三年選一次秀女,為了保證所謂尊貴血統,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

秀女的年齡要在13至16歲之間,身體健康無殘疾。在保證血緣和社會地位高尚的情況下,才講女子的美貌與素質。

據《清皇室四譜》編制的《清宮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

除8名未標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滿族,蒙古族21名,漢族9名,維吾爾族1名。

一朝天子一朝妃。

一旦皇帝駕崩,後宮嬪妃都要搬到慈寧宮、壽康宮、寧壽宮、壽安宮居住。

這些後宮女子,不論此前如何爭奇鬥豔、爭權奪利,都瞬間從熱鬧跌入冷清,屬於她們的時代一去不返。

好在慈寧宮建築群中的佛堂很多,這些太后、太嬪、太妃們在百無聊賴的守寡期間,焚香禮佛,尋求精神安慰和寄託。

慈寧宮偶爾也有歡樂,如給皇太后上徽號,冊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萬壽節等,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只有這時清王朝的遺孀們濟濟一堂,飲酒作樂。但這樣的活動一年只有幾天。

想像一下,假如皇帝已年邁,最後一屆秀女選入之後,沒幾年,皇帝駕崩,這些女子可能還不到20,餘生便只能在被遺忘的角落沒有寄託地活著。

這是怎樣的一種殘忍!

相關焦點

  • 揭秘清朝的妃嬪等級制度,人數有限額,連居住的宮殿都有講究!
    看過清宮劇就知道,清朝的後宮妃嬪有嚴格的地位等級之分,那麼具體是怎麼劃分的呢?今天,課代表就為大家來揭秘——《延禧攻略》劇照其實,努爾哈赤時期,並沒有具體的后妃制度,當時的妻妾沒有名號,皆稱「福晉」或「格格」,完善的清朝后妃制度是從康熙時期開始的。
  • 大明王朝的后妃等級及尊卑制度
    為了維護皇統的純正性並保證皇帝對天下女子佔有的合法化,明朝建立了嚴密的宮廷制度,包括:后妃等級制度;宮人的編制和採選;宮廷管理機構;嬪妃和宮人的官階、奉祿、恩例、約束機制等方面。本節將重點論述明代後宮中,后妃間的等級尊卑制度。
  • 清朝皇帝的蒙古后妃知多少
    這種關係的長期維持,對清朝經營邊疆並對其實行穩固的統治、保障中原的安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諸種籠絡措施中,聯姻的作用尤其重要。與其他籠絡措施相比,聯姻的特殊作用在於,不僅賜婚嫁女的事件本身對蒙古的額駙及其家族有籠絡意義,而且因聯姻建立姻親關係,又加強了蒙古對愛新覺羅皇家及清王朝的緊密親合,這種親合作用因血緣傳代而具有延續性。
  • 乾隆二年除夕,參加乾清宮宴會的只有這八位后妃,一位身份存疑!
    其實,在清朝時,春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皇家也要辭舊迎新。乾隆二年除夕這天,乾隆皇帝曾在乾清宮大擺家宴,參加這次宴會的一共有八位后妃,她們全都是乾隆做皇子時潛邸的舊人。不過,有一位身份存疑。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年(1737)除夕,乾隆皇帝在乾清宮大擺家宴,宴會於下午一點半開始。參加這次宴會的后妃一共有八位,當時乾隆坐在寶座正中,自己獨自一張金龍大宴桌,上面擺著八路膳品。
  • 穿綾羅、吃珍味、鬥心計,清宮后妃們真的是這樣生活的嗎?
    歷史上的清宮后妃們真的是這樣生活的嗎?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無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幾件俗事。而清朝後宮不過是集封建集權享樂成就之大成者而已,如果非要說與其他朝代不同的話,那清朝後宮更在乎制度的嚴格執行。清朝後宮嬪妃等級制度嚴明,衣食住行都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如果有不受宮規之處,立刻降罰,不能寬恕。如光緒皇帝的珍妃,因為年輕愛穿新鮮款式的衣服,就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懲罰連降兩級為貴人。慈禧的懿旨中寫道:「珍貴人,平素妝飾衣服,據按宮內規矩穿戴,並一切使用物件,不準違例。」
  • 清朝八位最受寵的皇后真實畫像:富察氏最美,慈禧太后最兇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八位滿清皇后畫像,這些人都是歷代皇帝最寵愛的后妃。順治是入關後第一位皇帝,他一生最愛董鄂妃,關於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也有很多,甚至有野史稱順治並沒有死,而是為了愛情遁入空門。圖為董鄂妃滿洲正白旗人,死後追贈為孝獻端敬皇后。康熙一生立有三位皇后,而最愛的只有原配赫舍裡氏。赫舍裡氏是當時重臣索尼的孫女,生育皇太子胤礽。皇后在位九年,諡號為孝誠仁皇后。圖為孝誠仁皇后畫像。
  • 清朝前四位皇帝還娶了十七位蒙古后妃,因為蒙古女人美嗎?
    清朝前期皇帝之所以大量迎娶蒙古嬪妃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清朝統治者需要通過聯姻蒙古嬪妃從而達到團結蒙古各部落高層、鞏固執政基礎的目的,而這並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聯合蒙古各部共同打擊明朝政府。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軍攻破,元順帝攜后妃皇子及文武百官北逃。至此,元朝作為一個統一王朝的歷史宣告結束。然而北逃到草原的蒙古人始終不甘心失敗,他們不斷南下騷擾明朝邊境,甚至一度兵臨北京城下,還在土木堡之戰中俘虜了御駕親徵的明朝英宗皇帝。終明一朝二百七十多年,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蒙古因此也和明朝成為世仇。
  • 玉的八個等級.八種不同等級的玉器
    玉的八個等級通常,翡翠可以根據顏色分為八個等級。常見的有白色,青色白色,青色,青綠色,墨水,黃色,糖和紅色。通常,白色是翡翠愛好者的最愛。白色,溼潤,美麗的外觀顏色一直受到我們人民的喜愛。八種不同等級的玉器本人小跟隨祖輩經營翡翠,涉足翡翠行業20年,用自己多年的學習實踐經驗,可以為大家挑選翡翠,教你如何看懂翡翠真假,買到較實惠、性價比較高的翡翠,歡迎來我共種浩《建霖玉石翡翠》的每天前30名朋友可以送 《翡翠獨家鑑定經驗資料一份》。玉是由天然礦物形成的寶石。
  •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裡的妃子們都去了哪裡?她們結局如何?
    白居易:「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經276年,12個皇帝。清朝最鼎盛的時期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執政期間,這段時間又稱」康乾盛世「,在西方被稱為「High Qing」 。康乾盛世下的清朝1790年人口突破3億,GDP佔世界1/3。
  • 清朝皇后必須是滿族的貴族,其次才是蒙古族,漢人則是完全不可能
    上次我們一起分析了唐朝的後宮嬪妃制度,這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朝的嬪妃等級制度。清朝是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也歷經了很多皇帝皇后,後宮女人更是數不勝數。直到康熙帝時期,清朝宮中才真正設立了關於后妃的相關制度。首先是中宮皇后一名統領後宮,管理後宮大小事務,替皇帝分擔。皇后之下就是一名皇貴妃,協助皇后,協領六宮。接著是兩名貴妃,四名妃子,六名嬪。可以發現這裡的數量都是雙數。最後就是不論定數的貴人,常在和答應。同時還有可以侍寢的宮女被稱為官女子。以上就是清帝的后妃等級和封號。
  • 真實的清朝後宮生活,沒有那麼多爾虞我詐,每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
    清宮劇一直是熱度居高不下的,劇情也往往是后妃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背叛暗害等等。電視劇中的后妃們無一不是美人,衣著精緻,菜餚精緻,電視劇中的畫面處處透露著精緻講究四個字。也因為這些清宮劇,讓大家基本了解了清朝后妃的等級。
  • 等級差異:清代法律規定了社會上八個等級,都有哪些人?
    什麼是等級?所謂等級,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中一定的社會集團,這些集團有國家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規定,其成員享有某種權利,承擔某種義務以及加入或排除於該集團的條件。清朝作為我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制定了一套完備的等級制度。
  • 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在古代,人分為三六九等,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後宮也不例外,雖說都是皇帝的女人,但這地位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拿清朝來說,後宮就分為皇后和妃嬪。妃嬪又分為三等,地位比較高的是皇貴妃、貴妃,然後是妃、嬪,最後是貴人、常在、答應。
  • 清朝的皇宮中,太監分為多少個等級?分管多少個部門?
    清朝的順治皇帝入住北京這座皇宮以後,太監的這座龐大的機構進行了改革。從一萬多的太監當中削減到了只剩下三千多名,除了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外,還設立了管理機構,那就是「內務府」,還有他的附屬直接管理機構被稱之為敬事房。
  • 清朝官員的服飾為何都是青色?這和流行有關嗎?
    在很多清朝的電視劇裡,清朝官員或者貴族的官服顏色都很統一。無論是貝勒親王還是六九清,朝服的顏色都是藍色,就連各家的朝服也不例外。清朝入關前,官員和貴族的長袍色彩鮮豔,分為幾種顏色。但是清朝入關後,為什麼清朝的皇家官服要用石青色呢?這有什麼講究?
  • 【文史知識】中國古代的后妃制度
    原標題:【文史知識】中國古代的后妃制度 ▲周代的后妃制度 在封建時代,帝王在後宮的妻妾有多少,人們往往是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或「後宮佳麗三千」來形容。 《禮記》裡記載周朝的后妃制度是:「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侍婦,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6宮娘娘、3位夫人、9位嬪妃、27位侍婦、81位妻子,加起來就有126個各種級別、各種名稱的老婆。
  • 清朝入關以後,為何朝服都流行使用石青色?
    在這一階段,各級官員和貴族們的朝服顏色等級制度還沒有出現,官員、貴族們的朝服顏色一樣。 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到了隋唐時期,朝服顏色等級制度徹底成型。《文獻通考》中記錄:「用紫、青、綠為命服,昉於隋煬帝而制於唐。」 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出現了關於服飾顏色的記載:「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並金帶。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並銀帶。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並踰石帶。庶人並銅鐵帶。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黃。」
  • 原來「本宮」不是后妃的專屬 太子竟然也能自稱本宮?
    在宮廷劇中,后妃拿捏起排場時,都會自稱「本宮」,於是很多人都以為「本宮」是皇帝后妃的自稱,實際上不僅僅如此,太子也可以自稱「本宮」。古時候一宮之主的自稱就是「本宮」,古代皇宮並不是所有的妃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宮殿,而皇后和一些有宮殿的妃嬪就可以自稱「本宮」。
  • 清朝八旗子弟的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哪個旗等級最高?
    恰巧和珅是正紅旗,金大菸袋也是正紅旗,和珅立刻下跪給老主子請安,而這正紅旗就為清朝八旗之一,和珅怕金大大菸袋也說明在八旗裡等級很分明清朝八旗除了正紅旗還有哪幾旗?先說八旗的「旗」的由來,這要從清朝入關前說起,清朝前身後金建立者努爾哈赤是(滿族)女真人,本是遊獵民族。
  • 古代帝王的后妃真的很多嗎?
    而六宮則稱作六苑,不再特指皇后,而以后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因「三宮六院」均處於故宮的內廷,主要為皇帝后妃居所,故而明清之後以「三宮六院」泛指皇帝後宮。所謂的「七十二嬪妃」,其實也並非皇帝後宮的具體人數,而是泛指皇帝後宮人數眾多。《禮·昏儀》規定,「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個規模已經遠超「七十二」這個數字。秦漢時則秉承周制建立后妃制度,並開始建立相應的后妃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