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時期,滑州靈昌縣(今河南滑縣西南)有一家盧姓人家,主人名字叫盧悊(zhe)。盧悊曾經做過靈昌縣令,由於其勤儉持家,清正廉潔的良好家風,一代傳一代,在當地家喻戶曉。
到了孫子輩時,更是出了一個官位顯赫的朝中要員盧懷慎,其約,品行端正,清正廉簡史書上頗為有名。懷慎自小受家庭薰陶,平時崇尚清廉節儉,不喜歡營造府第,不喜歡置買莊田,雖身為朝中大臣,可是,家裡的住宅及用具都十分簡陋。盧懷慎曾先後擔任監察御史,右御史臺中丞,黃門侍郎,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還身兼吏部尚書,可謂身居要職,官位顯赫,但是,盧懷慎繼承了祖上不貪不佔的良好家風,家人僅靠其微薄的薪水度日,妻子和兒女們仍舊免不了挨餓受凍。
有時,家中經濟稍微有些寬裕,他則對親戚朋友們廣施恩惠。他在東都掌管著全國官吏選拔的重要權力,可是隨身的行李僅僅是一隻布袋子。他在任黃門侍郎兼吏部尚書期間,有一次,染病臥床很長時間,宋璟、盧從願兩位同事相約去看望他,進到他家中,只見盧懷慎躺在一張又薄又爛的竹蓆上房門上連個門帘也沒有,一旦遇到颳風下雨,則用席片遮擋著房門。
盧懷慎平時對他們兩個人非常器重,見二人來了很是高興,挽留二人聊了很長時間,並安排家屬趕快準備飯食。待飯端上來後,只見幾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再無別的什麼食物。盧懷慎拉著二人的手,然後語重心長地說二位都是國家大員,當前皇上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因為在位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稍有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諂媚,你們兩個一定要記住。」幾天之後,盧懷慎就去世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親手寫了一個報告,竭力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李朝隱等人擔任朝中要職。
皇帝看了報告後,對盧懷慎更加悼念不已。盧懷慎死後,因為家中一貧如洗,連埋葬的費用也沒有。一位在盧家服役多年的僕人因感念主人情誼,自賣自身換些銀兩,勉強料理了喪事。此事沒過多久被皇帝知道了,皇帝特意下詔書追贈盧懷慎為荊州大都督,諡號文成,並獎掖盧家細軟一百段、米粟二百石兩年後的一天,皇帝去城南打獵,經過一片破敗的村落,看見一戶人家四周都是斷垣殘壁,院子當中像是正在舉行什麼儀式。皇帝馬上派人騎馬前去打探詢問打探人去後回來報告說:「那家人家正舉行盧懷慎逝世二十五個月的祭奠,正在吃齋飯。」皇帝聞言頗覺傷感,他憐憫盧家貧窮,又十分懷念盧懷慎的為官清廉,立即停止打獵,並派人給盧家送去一批綢緞表示憑弔和慰問。
唐玄宗又吩咐蘇頲專門攔寫了一篇碑文,定製石碑一塊,皇帝親自撰寫碑名對盧懷慎的高尚品行予以充分肯定懷慎的兒子盧奐,繼承父親清白家風,廉潔自律,勤政愛民,官任陝郡太守,後調任晉陵太守,再轉任嶺南太守,所到之處,均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特別是擔任嶺南太守時,當地商賈雲集,山貨海味,堆積如山,但盧奐絲毫不為所動,追贓擒盜,懲治惡逆,當地百姓無不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