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入疆!6180公裡的紅旗河工程,一旦建成將改變大西北生態格局

2021-01-07 地理小小課堂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就著手描繪了南水北調超級工程宏偉藍圖,經過了幾十年的奮鬥,到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實現了南水進京,實現了「北方人喝上南方水」的願望。

南水北調工程

自新世紀以來,西部調水工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近幾年來映入我們眼帘的另一個中國超級工程,它就是紅旗河工程(藏水入疆)。簡單來說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地區的供水系統工程。那為什麼要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紅旗河工程示意圖

我們都知道中國西北地區土地平整,光照充足,唯獨缺水,這裡長年乾旱少雨生態環境惡劣,荒漠化較為嚴重,極大的影響了西北地區的發展。

西北地區

而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南地區,則是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土地奇缺,雖有極其充沛的水資源,但利用率極低,如果把這部分水調往西北乾旱地區,將對大西北生態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青藏高原

「紅旗河」調水工程就是要解決如何把西南充沛的水送往西北乾旱地區的問題,那麼,「紅旗河」調水工程路線如何走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它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取水,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裡後進入到怒江,然後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然後借用怒江河道60公裡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然後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裡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然後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裡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裡山到達雅礱江,然後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然後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然後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渭河,然後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接著沿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到達新疆和田,喀什。

喀什

由於方案採用全線保持高水位運行,因此建成後,河水能自流到絕大部分乾旱區域,那時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將形成約20萬平方公裡的綠洲,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恢復。

西北

「紅旗河方案」的設計雖然好,但也同樣面臨著不少的問題。首先就是成本問題,這個工程非常浩大,據估算,工程總造價為南水北調的10倍,達到4萬億元(僅估算)。其次是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大,紅旗河流經的雅魯藏布江流域和龍山地震帶,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邊緣直到六盤山以西地帶,都是板塊構造複雜,板塊活動強烈,地震頻頻發生,災害多發,建設難度大。另外是水資源的權屬問題,雖然項目規劃的引水源在國內,但中下遊卻在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境內,我們一旦修建,會不會引起國際關係問題。

橫斷山脈

「紅旗河」工程浩大,一旦成功後,其意義非常重大,所以自從該工程提出後,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學術界就一直在不斷地討論。一旦這項工程建成後,就可以大大提升中國在經濟上的發展空間,可以通過大力建設新疆而將中國的產業,工業以及人口更廣泛地分布,更重要的是新疆將會給中國帶來數億畝良田,想想當年的美國加州北水南調工程,造就了世界上最大一個糧食產地。

沙漠綠洲

浩大的「紅旗河」工程目前還僅停留在計劃論證階段,它需要時間的論證,因為任何一個超級工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當年的南水北調工程不也是經過幾十年努力後才有現在的成果嗎?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小夥伴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紅旗河工程讓沙漠變綠洲?藏水入疆到底行不行?將改變新疆?
    紅旗河工程也是藏水入疆工程,一旦可行,那麼沙漠真的有可能變成綠洲。紅旗河工程全長6180公裡,大致與長江相當。起點在我國西藏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終點位於我國的新疆喀什,一旦可行,那麼西北地區,尤其是新疆,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變。
  • 萬裡長城與藏水入疆哪個工程更偉大?論工程量和價值意義都將是它
    經常看到網友將藏水入疆工程與萬裡長城相提並論,近來也有網友評論說紅旗河工程是比萬裡長城更偉大的工程。如果從工程量方面來說,藏水入疆的工程量和施工難度至少要比修建萬裡長城大一百倍。,從長城的工程和技術方面來看,古人依靠古代的科學技術和人力就能夠完成它,然而藏水入疆工程若依靠古代的技術和人力,即使投入上百倍的人力物力基本也是搞不定的。
  • 百年工程 | 「藏水入疆」工程或匯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再造...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提議讓筆者格外心喜。以往稱為「藏水入疆」的工程,有人也叫做「藏水濟疆」工程。這將來也或就化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了。這一工程將是中國可能的百年大工程,將改善中國的方方面面,甚至於中國人的文化性格。藏水濟疆工程開建將再建中國大西北「江南水鄉」,提供數億同胞工作生活。徵服自然為人類本身貢獻總是一種快樂。
  • 雅魯藏布「藏水入疆」工程世界第一,俄媒刊發最新報導
    文|鐵血君今日的俄衛星通訊社刊發消息,稱一項長達1000公裡的「藏水入疆」隧道有望幾年內動工,那裡的專家和學者正在測試,而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那就是雲南省在建的600公裡隧道。世界上最長的地下供水工程位於美國紐約,長137公裡。「藏水入疆」將打破多項世界紀錄。
  • 藏水入疆:拯救西北生態,不是選擇題而是證明題!
    但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西部生態的問題,依賴著水利工程的拯救,卻無法拿出靠譜的方案。  最近,藏水入疆和大西     【科技訊】1月23日消息,從古至今,水利工程的確為國計民生帶來了太多驚喜和輝煌。但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西部生態的問題,依賴著水利工程的拯救,卻無法拿出靠譜的方案。
  • 藏水入疆工程與印汽入疆工程比較
    有人說藏水入疆工程(紅旗河)的造價大約4萬億元,我認為他們少算了一個0。我的依據是,在建的引漢濟渭工程調水距離100公裡,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靜態投資168億元。紅旗河調水距離6188公裡,調水規模600—1000億立方米按800億計,其體量是引漢濟渭工程的3000倍,因此總投資至少40萬億元。僅此一條就決定了紅旗河工程不可行,因此它從未進入水利部的任何規劃,也不可能進入。
  • 中國欲花萬億建造1000公裡隧道,藏水入疆指日可待,卻遭該國反對
    藏水入疆雖然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由於青藏高原的海拔和地形都比較複雜,這一工程難度絲毫不亞於三峽水利工程施工難度。藏水入疆據悉該工程預計每公裡隧道將耗資10億元 那麼1000公裡就需要一萬億元,要知道三峽工程才造價2000
  • 我國5大超級工程:第三個2022年左右完成,第四個是藏水入疆
    我國未來5大超級工程:第三個2022年左右將完成,第四個是藏水入疆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國家建設日新月異,越來越好。那些鋪橋修路蓋高樓的「小打小鬧」就不說了。像三峽大壩、珠港澳大橋、西電東送等這樣的世紀超級工程才值得一說。
  • 藏水入疆近十年沒戲,看看什麼原因
    看到網絡上最近再次熱炒藏水入疆的紅旗河工程,可以明確地說,最近十年沒有可能,就如同當年的引渤入疆工程一樣,只是專家提議、民眾附和的一種設想罷了。其一、工程太過於龐大,雖然在技術上是完全沒問題的,但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造成不可估量和無法挽回的損失,國家不會承擔這麼大的風險。其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大範圍地進行水量調動勢必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最終結果反而弊大於利。其三、西藏並無太多水可調,而調來的水經沿途損耗和蒸發對廣袤的新疆也許只是杯水車薪,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 三篇關於「藏水入疆」的資料
    而將藏水北調到新疆,或藏水東調補給長江黃河,補給南水北調後的水資源問題。比渤海灣跨海大橋有用多。但是明渠開挖工程量太大了,而且對自然景觀、生態的衝擊太大,需要充分論證。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藏水北調是不錯的想法,與我所知道的「劈山引入印度洋暖溼氣流入疆」、「引渤海之水入疆」的想法一樣,充滿奇妙與可能,但標題太大,僅做資料保存。
  • 國家有沒有批准建設藏水入疆工程?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藏水入疆工程,顧名思義就是指將水資源豐富、有著世界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的水,通過工程手段,引到我國新疆這片乾旱少雨、佔中國面積1/6的西北缺水區。使得乾旱的沙漠變成新的塞上江南。那麼這項引藏濟疆工程既然如此的美好,具體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吶?測量。
  • 十四五計劃再提及藏水入疆,印度媒體開始擔心了
    兩千多年以前,中國人就已經依靠自己的智慧挖出了一條超級大運河,也就是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改變了中國南北的歷史;而就是六十多年以前,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更是改變了北方缺水的困境。可以說,在這一方面,中國一直都在努力,也一直都在進步!
  • 西部調水要順勢而為 這樣藏水才能入疆!
    近來,網絡上出現很多關於「藏水入疆」、「紅旗河工程」等西部調水的文章,網友們議論紛紛,對於這樣大的調水工程大家各持己見,可人體工程學卻認為通過人工的方法,解決的自然生態問題雖可行,但必須要在天人合一的概念下去完成才能成功。
  • 亞投行投資的「藏水入疆」工程啟動?水利部:未做過任何規劃
    亞投行投資的「藏水入疆」工程啟動?網傳消息出自一篇題為《亞投行最大投資項目藏水入疆工程雷霆啟動》的文章。文章稱,「藏水入疆」工程是亞投行最大的投資項目,將「使56萬平方公裡塔裡木盆地和18萬平方公裡準噶爾盆地的沙漠變成綠洲、牧場和千裡沃野,在新疆創造1.2億個就業崗位,使中國3200萬個貧困家庭脫貧,實現中國西部經濟崛起。」
  • 兩會討論「藏水入疆」引發觀點大PK:為何不借力科技循環用水,而走...
    隨之,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藍偉光參與了論戰,他把去年發表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上的一篇文章發在朋友圈共享,對「藏水入疆」表示了擔憂。   雙方觀點大相逕庭。國內專家們則致力於推動「藏水入疆」,再造一個「南水北調」工程;藍偉光則主張借力高科技循環用水,極力反對走勞民傷財的老路。
  • 藏水入疆到底是什麼工程?中國還未動工,印度就不答應了
    南水北調是我國最知名的世界級工程,截止到今年6月,超6000萬人口受益於此,極大緩解了北方缺水的窘境。事實上,全球能夠完成這項工程的國家寥寥無幾,無論是龐大的資金還是工程的複雜程度,都足以勸退世人。除此之外,我國另一個超級工程——藏水入疆,更可謂是震驚世界,那麼今天三弟就來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這個藏水入疆工程到底是什麼?
  • 中國未來的4大超級工程:第三個將頂替美國,第四個是藏水入疆!
    ,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不如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等,但是我們國家還有許多正在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小夥伴們知道都有哪些嗎?    第一個就是中歐高鐵,中歐高鐵起點為北京,終點到柏林,沿途經過許多個國家,總線路大概9500公裡,當然,修建這樣的鐵路肯定是困難重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一旦這條鐵路修建成功
  • 中國超級工程紅旗河,調藏水入疆,投資是三峽的10餘倍,靠譜嗎
    什麼是紅旗河工程呢?紅旗河工程就是把西藏雅魯藏布江的水,通過一條人工河調運到新疆這些乾旱的地區,將荒漠變成良田的計劃,很多人叫他藏水入江。除了紅旗河工程以外,還有大西線工程(計劃南水北調工程的西段)和引渤入疆工程等等,都是想把把水調到西北乾旱地區,這些大工程動輒就幾千億、上萬億,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這些工程真真假假,在網上掀起了渲染大波,很多人都對這些超級工程投入了相當多的關注。
  • 紅旗河能改變大西北嗎?
    這就是「紅旗河」工程:從雅魯藏布江引水,沿著第一級階梯的邊緣,從青藏高原東南繞到大西北,修建一條約6000km的水渠,每年向新疆等乾旱區輸水600億m⊃3;,形成20萬k㎡的綠帶和2億畝耕地。某新聞網關於「紅旗河」研討會的報導這一工程的預期效果遠勝於南水北調工程。
  • 140年前的大工程被重啟規模不亞於5個三峽,調水我們是認真的
    有媒體評價到:中國基建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繼「四大發明」之後,成為了當代中國一張閃耀的名片。這項工程就是藏水入疆工程,其實早在140年前清朝時期的左宗棠就提出這樣的想法,但由於經濟、技術的限制,當年的藏水入疆計劃並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