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地外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意外發現地外二級行星文明

2020-12-21 友情俠客爾

2009年3月6號克卜勒太空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成功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於類地行星的搜索任務。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2015年7月23號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是地球2.0倍的行星:克卜勒452B,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超級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據NASA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巖石類行星,而且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其母恆星的位置和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相似,所以科學家預測這顆超級地球很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以及存在著生命,這顆行星位於天鵝座。

地球和克卜勒452B對比照

正當大家為這項發現興奮不已時,NASA又在天鵝座發現了一系列詭異的超自然規律的現象,克卜勒望遠鏡在觀測天鵝座的「泰比星」的時候,發現這顆恆星和其他恆星相比,非常與眾不同而且還獨特。

首先它的變暗周期非常不規律,有時候五天,有時候幾十天,有時候一百多天,這亮度變化也很反常,有時候暗一點,有時候暗很多,在這之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觀測了幾萬顆的恆星了,那些恆星都非常正常,只有這顆恆星出問題了,而且問題還很大很多,按恆星運轉規律,如果這顆恆星的變暗,是其環繞行星的運動造成的,就是我們用行星運動到恆星和望遠鏡中間的時候,會遮住一部分恆星的光這樣子的方式來檢測的,那如果是正常的行星運動,恆星的變暗周期和變暗程度應該是非常非常有規律的才對,就像我們的地球繞太陽轉都是很規律的,但是「泰比星」的變暗周期和變暗程度就特別的不規律,這種不規律的行為就讓科學家普遍認為是人為操控著一般。

天鵝座的「泰比星」變暗周期和程度非常的不規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天文學家考慮了一切可能的自然因素,例如彗星雨,星雲塵埃,遮擋等因素,但是這些可能發生的自然因素都被天文學家一一否定了,那這到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最後天文學家達成一致,認為人為操控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如果是人為操控的話,又是誰在操控著呢?要解開這個問題答案,我們又要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克卜勒452B,超級地球上的生命了,而且他們的科學技術要遠遠領先於我們的地球文明,我在之前文章講過宇宙七級文明解說

一級行星文明,能利用母星上所有資源,控制整個行星的能量,可以改變行星天氣變化,甚至能控制行星生物圈,而我們人類目前只能利用化石燃料和初級核能量,勉強達到0.7級文明。

一級行星文明

二級恆星文明,能夠在各個行星之間穿梭,和居住,並能控制整個恆星能量,完全可以實現能量自給自足,這個級別的文明可以建造戴森球,可以最有效的吸取恆星能量並且控制恆星所發出的輻射。這樣的一個巨大的球星結構就是我們所稱的「戴森球」那「戴森球」就可以捕獲大部分或者全部恆星能量,能夠建造一個如此規模的「戴森球」,那其行星文明至少也發展到宇宙二級恆星文明階段了。所以天文學家就猜測:是「戴森球」造成了泰比星發生了這種詭異的現象,到目前為止有超過一半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都傾向於「戴森球」這個說法。

泰比星戴森球

既然「戴森球」是人為製造,可以使用恆星能量的裝置,泰比星的一些詭異現象可以用「戴森球」來解釋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如果真的是「戴森球」造成的,但那邊應該存在高等文明,而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顆恆星距離咱們地球是1500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人家1500年前的景象,1500年前我們在幹嘛?我們還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國外還是古羅馬時期,但是他們在那個時候就開始建立「戴森球」了,這個科技的差距有多大,科學家和天文學家推測他們的文明發達程度要比我們人類領先3000-50萬年,擁有我們想像不到的科技,而近些年發現泰比星又出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科學家和天文學家發現,自從1890年一直到現在,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泰比星的亮度減少了兩成,不可思議的就是泰比星和太陽一樣,都是屬於中壯年時期的這樣的一顆恆星,這個時期的恆星亮度是不會發生這麼巨大的變化的,維持個十幾億年甚至是幾十億年都是沒有問題的,恆星只有進入到最後的暮年時期,亮度才會慢慢的變暗,而且這個變暗的過程是非常非常的緩慢的,泰比星變暗兩成的話至少需要幾百萬年,而不是一兩百年,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堅信是「戴森球」的緣故,也漸漸相信存在著高等文明。

2016年10月12號的時候,《自然天文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叫做《探測到的奇怪變暗星》的文章,那在這篇文章中,加州理工學院的班傑明蒙特和卡內基天文臺的約書亞西蒙通過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研究了天鵝座中泰比星以及周圍的恆星,他們發現不單單是泰比星亮度發生了異常,連泰比星附近的幾顆恆星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亮度異常變暗的現象,這就很恐怖了,現在全世界好多太空望遠鏡都對準了那裡,全球的天文學家都想找到確切的證據,來解開這個最終級的謎團,那各位觀眾你們對這個有何高見呢?我們評論區交流一下,下期我將把有代表性的羅列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類地行星獲突破,發現外行星存在水蒸氣,揭秘行星奧秘
    系外行星的研究確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的地球,不可能一直支持人類的生存,所以我們需要向外太空發展。雖然在太陽系有一顆火星能夠暫時移民,可是火星也有很多的局限性,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大量的水源支持。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1、通過概率的方法來計算,宇宙裡類似地球的行星不在少數。
  • 隕石中首次發現地外蛋白質 可以分解水並在類地行星的表面「衍生」
    隕石中首次發現地外蛋白質 可以分解水並在類地行星的表面「衍生」  Evelyn Zhang • 2020-03-05 18
  • 神秘行星:人類在外太空發現的5個非常奇怪的行星
    隨著時間的流逝,科學家和天文學家發現了許多新的天體和行星,由於它們獨特和不尋常的特性,使我們大為震驚。從幾乎被水覆蓋的行星到與我們的地球構成相似的行星,今天,小編就要和你介紹,神秘行星:人類在外太空發現的5個非常奇怪的行星。
  • 7000年前泥板揭示外星文明來源,人類尋找地外文明方向或許錯了
    科學發展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尋找地外文明的努力。直到人們掌握了高級科學技術之後,尋找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讀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曾評論稱:「年復一年,震驚世人的證據被不斷地發現,它們挑戰著早已建立的地球生命起源論,並用這些證據向我們證明,一個更為先進的地外文明在我們的星球上居住過。」
  • 宇宙中的「天堂」和「地獄」,科學家發現2顆最特別的行星!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過一則關於NASA拍攝到「上帝之城」的消息,據說是NASA的望遠鏡在觀測宇宙的時候,意外的在黑暗中發現了一座漂浮在宇宙中的城市,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那裡就是傳說中的「天堂」,相信上面存在著宇宙中的超級文明。
  • 話說克卜勒:擁有神技能 可發現超50顆類地行星
    中新網7月24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23日公布重磅消息: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與地球相似度之高,被形象的稱為地球的「大表哥」。  人類此次發現克卜勒-452b,以及早前發現一系列地球「表親」,都得益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科學家的又一新發現!這個行星擁有液態水,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或許在百年之後,地球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再也不適合我們人類的居住,因此科學家們尋找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顯得尤為重要。儘管現在我們已經有意識地保護地球上的環境,並且很多國家也出現了很多法律法規,對於地球的環境進行保護,很多排放廢水廢氣的工廠也已經進行關閉。但是仍然有很多不法分子對於這些法律法規而置之不顧。我們科學家也應該儘快的尋找一塊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 尼比魯行星會撞擊地球導致人類滅絕?真的有這個行星嗎?
    尼比魯最早出現於Zecharia Sitchin的小說《第十二個星球》,在這部小說中Sitchin所描繪的尼比魯星球並沒有對人類構成任何直接威脅。恰恰相反的是,Sitchin認為尼比魯是人類的起源之地,因為Sitchin是一名記者和美索不達米亞、古波斯文明的愛好者,對於歷史的痴迷讓他確信人類不會是地球自然生成的生物,因此他確信人類是由外星人設計出來的,而這些外星人可能來自於像一個尼比魯這樣距離地球比較近的行星當中。
  • 科學家發現一顆「特殊又熟悉的」類地行星
    據外媒CNET報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René Heller領導的一項研究對恆星Kepler-160周圍的行星進行了調查,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3000光年。數據顯示, 可能有一顆稱為 KOI-456.04的系外行星繞著這顆恆星運行,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 該團隊周四在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報告。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將KOI-456.04描述為「不僅僅是另一個潛在的宜居世界」,並稱其恆星發出的光線 「很像我們在母星上看到的日光」。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周期也與地球相似。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大量行星,或許我們在宇宙中真不孤單
    近日,天體物理學家獲得了一個重大的天文發現,人類首次在河外星系中發現了大量行星存在的證據。相關研究稱一顆主序星對應著大約2000顆質量從月亮到木星之間的行星,或許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在宇宙中真的不孤單。這次發現使用了一種叫微引力透鏡的技術進行探測,它就像一個放大鏡,讓科學家可以從那些離我們特別遙遠以至於不能直接觀察的星系中發現目標。
  • 行星能有多古老?地球才46億歲,10000光年外發現127億歲的行星
    行星能活多久?人類發現127億歲的行星,科學家如何確定它的年紀宇宙中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作為計量單位,那麼你聽過的年齡最大的行星有多古老呢?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已經有46億歲的高齡,這個數字相對於我們人類區區百年的人生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畢竟我們整個人類文明才不過數千年。但是在這個已經存在了138億年的浩渺的宇宙中,我們地球的年齡還是非常年輕的。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茫茫星河,前往宇宙深處,去尋找宇宙中那些絢爛的星空奇蹟。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目前TYC 8998-760-1正處於恆星演化的早期階段,產生的亮度還沒有達到普通恆星的水平,不過在恆星周圍發現了多顆行星,其中在恆星的宜居帶上大約有四顆行星,其中兩顆最明亮的是氣態巨行星,而另兩顆較為暗淡的是巖石行星,其餘幾顆都太靠近恆星而不屬於生命宜居行星,近些年天文觀測已經發現了許多類地行星,但這些類地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還缺少相應的設備,不過理論上都屬於人類能居住的行星
  • 1500光年外,二級文明或已出現,科學家的推測讓人害怕
    在詳細介紹塔比星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發現過程以及發現方法。2009年3月7日,為了在宇宙中尋找地外行星,NASA發射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克卜勒望遠鏡運行的九年時間中,科學家們觀察了幾千個恆星系,發現了數百顆位於恆星宜居帶的類地行星。而在使用「凌日法」尋找行星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距離地球1500光年左右,一個叫「塔比星」(tabby star)的恆星透露出一絲讓人難以理解的古怪。因為長時間的對比觀察,科學家們發現塔比星的光度曾數次減少,最厲害的一次甚至直接減弱了22%。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行星可以無限大嗎?適合居住的行星最大能有多大?
    我們知道太星系中有八顆行星,而木星是這八顆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有人甚至把木星稱作太陽系中的第二個太陽,因為它是如此巨大。通過數據就可以看到,木星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
  • 人與宇宙系列 有趣的宇宙數字-闡述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自從人類發現並使用數字起,我們開始記錄並用數字來表達宇宙,一堆堆的數字後面就是對整個宇宙的描述。按上面最少的5%算,其中大概有1%的恆星擁有一個和地球類似的行星。用數字表達是10*20次方個類地行星。假如類地行星有1%出現生命,其中1%出現和地球相同等的文明,將有一百萬億個智能文明。
  • SETI 2.0上線,新技術更完善了,地外文明將要被發現了嗎?
    不要激動,我們依然沒有收到來自外星人的「信息」,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研究可以大大改善搜索結果的的新技術和策略。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們還宣布他們將要處理幾年前由射電望遠鏡收集的大量新數據。2020年2月中旬,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頒布了關於如何解決地外文明問題以及如何最佳地尋找外星生命的新方法的大綱。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文學家發現「最像地球」的行星
    過去20年來,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1700顆行星,以期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  研究人員新近發現地球的一個太陽系外「兄弟」——一顆距離地球僅16光年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處於紅矮星「宜居帶」,或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 地外生命存在的概率接近100%,而人類與之碰面的概率卻幾近為零
    科學發展至今,人類曾無數次地探索地外生命的存在。 自1995年起,科學家就在不斷尋找類地行星,時至今日已發現並記錄的類地行星就有300多顆。 除了地球生命之外,是否還有別的星球存在生命,這儼然已成為大家熱衷於探討的話題,然而直到現在,這依舊還是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