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2020-12-12 痴狂科學

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對於其中處於宜居帶的行星非常關注。

目前TYC 8998-760-1正處於恆星演化的早期階段,產生的亮度還沒有達到普通恆星的水平,不過在恆星周圍發現了多顆行星,其中在恆星的宜居帶上大約有四顆行星,其中兩顆最明亮的是氣態巨行星,而另兩顆較為暗淡的是巖石行星,其餘幾顆都太靠近恆星而不屬於生命宜居行星,近些年天文觀測已經發現了許多類地行星,但這些類地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還缺少相應的設備,不過理論上都屬於人類能居住的行星。

科學家是根據幾個因素來確定什麼樣的行星適合生命出現:

1、有液態水的環境

以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水是一切生命出現的源頭,如果行星上的溫度太高或太低都無法讓水保留液態形式,所以目前科學家確認宜居環境的首要條件就是有液態水,目前TYC 8998-760-1系統中的行星都比較年輕,即便是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可能更像原始時期的地球。

2、恰到好處的行星系統

目前在TYC 8998-760-1的宜居帶行星並沒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位置,在太陽系中外圍的幾顆氣態行星很好地牽制了對地球有威脅的流浪天體,如果TYC 8998-760-1中的外圍沒有其它氣態巨行星保護的話,宜居帶上的行星會因為遭遇太多隕石撞擊而無法出現生命,這也是科學家為什麼會認為宇宙中智慧生命是非常罕見的原因,

3、大小合適的質量

科學家認為如果行星的質量過大就會出現讓生命難以適應的重力環境,比如環境最像地球的克卜勒-452b行星,雖然克卜勒-452b的大氣和溫度比地球更舒適,但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如果有智慧生命可能會因為重力環境無法進入到太空,或許有較為先進的智慧文明以星際殖民的形式進入克卜勒-452b,像火星這種小質量行星就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能鎖定自身的大氣層而逐漸成為荒漠行星。

4、有多層自我保護能力

對於絕大多數生命來說宇宙中存在太多不友好的因素,恆星的高溫、紫外線以及帶輻射的粒子風,還有來自宇宙中充滿威脅的X射線和流浪天體,如果行星缺少有效的磁場和大氣層保護是很難讓生命繁衍下去的,如果行星質量太小一顆隕石的撞擊就可能讓行星的生態系統毀滅,這也是許多處於宜居帶的行星最難滿足的條件。

近幾年隨著對其它恆星系的了解,發現第二個太陽系只是時間問題,通過觀測TYC 8998-760-1的行星,可以了解恆星系統中的行星是怎麼進行演化的,甚至能看到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是如何演化出生命的過程,目前只是像早期的原始地球而已。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文學家發現「最像地球」的行星
    過去20年來,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1700顆行星,以期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  研究人員新近發現地球的一個太陽系外「兄弟」——一顆距離地球僅16光年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處於紅矮星「宜居帶」,或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罕見流浪行星 距地球80光年/圖
    【科技訊】10月21日消息,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顆非常奇怪的年輕恆星,其並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行,但卻表現的與一般正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相同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據鳳凰網報導,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 迄今最接近地球的那些神秘星球:燒焦的恆星
    由於地球的運轉,很難全面觀測宇宙空間的每個區域,克卜勒探測器位於黃道平面之上,能夠同時觀測10萬顆恆星,之所以選擇天鵝星座和天琴星座進行觀測,是因為這裡存在著類似於太陽的大量恆星,天文學家希望在這裡能夠發現類似地球的行星。具有奇特大氣層的HD 209458b行星
  • 科學家發現新超級類地行星 距離地球僅11光年
    據外媒報導,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他們在紅矮星Gliese 887附近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超級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11光年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並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而新發現的兩個系外行星分別被命名為Gliese 887b和Gliese 887c。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薩弗斯(Sandra Saffers)表示,新發現的行星將會為研究系外生命提供更多幫助。
  • 話說克卜勒:擁有神技能 可發現超50顆類地行星
    中新網7月24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23日公布重磅消息: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與地球相似度之高,被形象的稱為地球的「大表哥」。  人類此次發現克卜勒-452b,以及早前發現一系列地球「表親」,都得益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科學家發現兩顆奇怪行星 或可揭開行星遷移之謎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系外行星系統中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恆星運行,這將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一些較大的行星如何像「飛蛾撲火」般地遷移,最終依偎在恆星周圍。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探測器近期證實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一顆……  【科技訊】12月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個系外行星系統中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恆星運行,這將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一些較大的行星如何像「飛蛾撲火」般地遷移,最終依偎在恆星周圍。
  • 地球不孤單!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科學家首次拍到類太陽系恆星系統照片
    科學家至今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地外行星,但公布的都是藝術假想圖,因為拍攝到它們的照片太難了。最近,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終於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的照片。
  • 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直接觀測到行星誕生:塵埃和氣體呈螺旋狀旋轉
    天文學家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個恆星系統誕生的跡象。在年輕的AB Aurigae星的周圍,存在著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緻密圓盤,天文學家在其中發現了一個突出的螺旋結構,它的「扭曲」標誌著一顆行星可能正在形成的位置。這一觀測到的特徵可能是第一個「嬰兒」行星存在的直接證據。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高達60億顆類地行星
    天文學家們在經過了數年的系外行星數據收集後,經過重新計算得出銀河系中大概有60億圍著恆星旋轉的類地行星。「根據計算,每個G型恆星的類地行星上限為0.18個,」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米歇爾·邦本說。(讀者或許記得在近期邦本在克卜勒數據中發現了高達17個系外行星。)
  • NASA發現20個全新適居帶行星 其中1顆超像地球
    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是 NASA 設計用來發現環繞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利用凌日法觀測 10 萬顆恆星,對各種不同光譜類型的恆星進行廣泛觀測,以確定有多少類似地球的行星或大行星存在
  • 太陽系外發現豐富水汽 總儲水量遠超地球(圖)
    ,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們日前在兩顆年輕恆星的周圍發現了水蒸汽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們介紹說,這兩顆恆星的名稱分別為AS 205A(距離地球391光年)和Dr Tau(距離地球457光年)。它們周圍的行星系統才剛剛開始形成,目前還只是一些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雲團,而水分子正是隱藏在這些結構之中。
  • 行星獵人發現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在年輕恆星周圍「開闢出一條小徑」
    然而,天文學家很難在年輕恆星系統的圓盤內找到系外行星,因為中心的恆星是明亮而活躍的,掩蓋了它們的存在。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沒有直接尋找一顆行星,而是決定深入了解原行星盤的「間隙」。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其質量大約是木星質量的兩倍,在HD 97048周圍的氣體和塵埃中「開闢出一條小徑」。
  • 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 新晚報數字報
    日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一顆行星為什麼會「四處漂流」?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很多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體積較小在銀河系自由漂浮  日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它的體積較小,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這個發現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哈勃首次觀測到HD 106906b。當時,對該系統知之甚少。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是後續觀測,目的是間接證明恆星周圍存在一個溫暖的塵埃盤,天文學家想進一步了解該盤。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保羅·卡拉斯(Paul Kalas)是新論文的作者之一。
  • 科學家發現已知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距離很近堪稱「地球兄弟」
    迄今為止,我們仍然只知道我們所在的地球適合生命生存,是唯一的宜居星球,然而我們的地球又只是太空中一個普通的行星,地球這樣的行星在太空中有很多很多,天文學家們估計在銀河系中就得有上千億個,難道在這麼龐大的基數面前都沒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宜居星球嗎?說起來這又是很不可能的。
  • 尋求地外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意外發現地外二級行星文明
    2009年3月6號克卜勒太空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成功發射升空,正式開啟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於類地行星的搜索任務。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15年7月23號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是地球2.0倍的行星:克卜勒452B,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超級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據NASA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巖石類行星,而且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其母恆星的位置和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相似,所以科學家預測這顆超級地球很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以及存在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