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唐山2月4日電(史愛華 記者 邢丁)一些市民朋友認為生吃魚膽可治病,加上近期一篇題為「吃魚膽能明目?六旬老人吃成肝腎損傷」的文章,再次引起了對老百姓魚膽的關注。
唐山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蔡春江主任介紹:據《證治準繩》記載:魚膽「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止咳、止痛」的功效,治「飛血赤脈作痛及暴赤眼澀」。但其治療量與中毒量相近,服用魚膽量超過2.5g就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而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在民間,有人說吃魚膽可以明目止咳、清熱解毒,還能治療氣管炎、高血壓等病,常被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隨著老百姓養生意識的增強,每年都有市民因聽信偏方吃魚膽而中毒。
魚膽的膽汁中含有膽酸、牛黃膽酸、牛黃去氧膽酸等,其中氫氰酸毒性最強,比同劑量的砒霜毒性還大。青魚、草魚、鱅魚(胖頭魚)、鯽魚魚膽中毒最多見,可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傷。魚越大,吞服膽汁越多,中毒越嚴重,空腹食用者症狀出現較早,飽餐後服用者,症狀出現較遲。
魚膽中毒的首發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患者多在吞服魚膽後30~90分鐘發病,遲者在8小時內發病,嚴重中毒者伴嘔咖啡色液和排醬油色稀水便;6~12小時出現鞏膜黃染、肝區脹痛、尿黃、食慾減退;8~12小時出現腰酸脹疼痛、少尿或無尿、浮腫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尿常規檢查異常,肝、腎功能異常,血清肌酶升高,心電圖出現ST-T改變、QT間期延長、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其病情輕重與服魚膽量有關。
既然生吃魚膽會中毒,那煮熟後能否達到民間傳說中的神奇功效呢?蔡春江主任說,魚膽中的有毒成分耐高溫,而且不被乙醇破壞,因此,不論生吞、煮熟或者泡酒喝,魚膽中的有毒成分都不會被破壞,吃下即會導致中毒。在中草藥中,能起到清熱解毒、清肝明目作用的可替代藥物有很多,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吃魚膽。
那麼,在剖魚時,若不小心把魚膽弄破了,會不會中毒?怎麼才能使魚肉不苦呢?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兒,只要清洗乾淨被膽汁汙染的部分,是可以食用的。由於膽汁汙染了魚肉,使肉帶有苦味,影響食慾,可以用純鹼來解決。具體的方法是:先用涼水把魚衝洗乾淨,把膽水黃處洗白;再撒點純鹼,稍等片刻,再用水衝淨;如果膽汁汙染面大,可把魚放到稀釋的純鹼液中泡片刻,然後再洗淨,苦味便可消除。為什麼純鹼可以除去魚膽苦味呢?這是因為膽水中產生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膽汁酸,膽汁酸難溶於水,一般很難用水洗淨。用水衝洗的目的只在於洗去尚未滲入肉內的膽汁。而滲入肉內的膽汁遇純鹼後則發生中和化學反應,使膽汁酸變成可溶於水的膽汁酸鈉,這時再用水洗滌、浸泡一下,把多餘的鹼及滲出的膽汁酸鈉洗去,苦味即可基本清除。
現在越是難以治療的疾病,偏方越多。有癌症晚期患者因吃蟾蜍中毒而死,還有的大量生吃苦杏仁致死。食療中毒患者主要有噁心、腹瀉、嘔吐、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腎衰、肝衰竭損害,急需血液淨化治療來緩解症狀,否則將危及生命。
中醫講「有病無弊,無邪傷正」,中藥中的「毒、麻、蟲、蟻」類等藥材均有毒性,是藥三分毒,不要聽信民間偏方、驗方,選擇「偏方」、「土藥」要遵照醫囑,切莫自行試藥,一旦發生「偏方」、「土藥」中毒,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