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24小時營業的商店曾是日本產業興盛的一大明證,當時的日本人把「像戰士一樣工作」視為美德,24小時營業模式也逐步在便利店、餐飲行業深入人心,令整個行業得到了極大發展。
但隨著少子高齡化和產業的衰敗,越來越多的24小時營業店正在面臨開不下去的窘境。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日本連鎖家庭餐廳行業的領頭羊「雲雀集團」20日宣布,該集團旗下所有餐廳將放棄24小時營業服務,給出的理由則是招不到足夠多願意上夜班的員工,以及餐廳夜間營業額急劇下降。
雲雀餐飲提供的夜宵曾是一代日本人的回憶。
「雲雀集團」是日本最早開展24小時營業服務的企業,1970年,該集團正式提出了「24小時不打烊」的口號,為加班的上班族們提供夜宵,其為加班族和深夜還在學習的學生提供的經典套餐也成為很多人的時代回憶。NHK電視臺在東京澀谷街頭進行隨機採訪時,很多日本人都對這一消息感到惋惜。一位中年婦女表示,直到今天仍然還記得學生時代在店裡點一份夜宵一直學個通宵的場景。不少受訪者也都有類似的回憶。
事實上,雲雀集團的退出只是日本24小時營業店紛紛關門的一個縮影。去年年末,日本全家(Family Mart)便利店決定修改與連鎖加盟店的合同,原則上允許縮短營業時間(目前為24小時營業)。最早將於2020年3月修改合同,約1.6萬家加盟店幾乎均可自主選擇營業時間。新合同有兩種營業模式選擇:每周日深夜11點至第二天早晨7點休息;或每天深夜在特定時間段休息。具體方案尚待敲定。
早在去年2月,日本7-11便利店的一家位於大阪府東大阪市的加盟店以人手不足和不盈利為由宣布放棄了24小時營業的模式,而7-11總部則堅決要求持續這一模式。此事最終發展到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聲明,要求各便利店總部制定行動計劃回應加盟店的訴求。
日本便利店和餐廳的24小時營業制度原先是企業的一種自主選擇,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各大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並最大規模地擴張,陸續實行24小時營業制。但現在,受勞動力短缺的因素影響,打工者嚴重不足,導致人力成本過高,不少門店無力承擔,特別是在消費者較少、人力更貴的夜間時段。
隨著老齡化問題加重,對24小時營業有需求的消費者也在減少,老年人不太會深夜來便利店,自日本戰後生育高峰出生的人步入中年以後,那些熬夜加班或備考的客人就開始減少。據日媒發布的一則數據顯示,從7-11便利店的進店客人來看,1989年,2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62%,到了2017年降至僅20%,50歲以上的人則從9%增加到37%。每到深夜,不少商家守著冷清的店面直呼「不知道幹啥」,24小時商店的關店潮也就在所難免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