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沿著魯迅的足跡,認識這座熟悉的陌生城

2020-12-13 黑米粒

作為日本東北經濟、政治、交通等……中心,宮城縣的仙臺市在整個東北地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認識仙臺,從而了解整個宮城縣,那最好的方式則是走進東北大學,走進我們所熟知的魯迅先生。

位於仙臺的日本東北大學成立於1907年,也已經是一所百年名校,其前身為仙臺醫科大學,魯迅先生於1904年到此留學深造,並結識了他的良師益友藤野先生。

走進先生曾經上課的教室,仿佛聽到了一百多年前在此間教室裡發出的聲音。在東北大學的博物館內,還開闢了一部分為魯迅先生紀念物展區,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一些圖片資料,還有魯迅先生的成績單、筆記等等。

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可以了解到魯迅先生當時求學的一些事跡,是我們在異國他鄉,了解先生的一個最佳的渠道!

魯迅先生曾上課的教室

離開仙臺,我們驅車半小時,前往鹽釜。我第一次來鹽釜應該是兩年前,那一次只是在鹽釜海鮮市場吃了一頓海鮮早餐,如今都記憶猶新。鹽釜是一個海港城市,近海紫菜、牡蠣養殖業發達,鯖、秋刀魚、鰹、金槍魚捕獲量大。

在這麼一個天然漁港,必然是會有神祗的庇佑,所以鹽釜市的鹽灶神社?志波彥神社就是在當地非常靈驗且有人氣的神社。而鹽灶神社則是陸奧地區的第一神社,鎮護著整個東北的漁業豐收,海上安全,平安分娩等,極受當地人的敬仰。志波彥神社就位於鹽灶神社旁邊。

如果問你,日本什麼多?那自然是櫻花多!所以,可以賞櫻花的有名的地方也是多到數不勝數。到了春天,鹽灶神社區內,以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的鹽灶櫻花為代表,眾多種類的櫻花爭奇鬥豔,一改莊嚴肅穆的氛圍。歷年春季櫻花盛開的時節和秋季紅葉爛漫的時節都會舉行燈飾活動。而它旁邊的志波彥神社是當地人最愛去的神社之一。這兩個神社距離鹽灶港很近,可以從這裡坐船去松島。

在鹽釜港這個大港灣的另一側,則是日本三景之一松島所在的松島町,從鹽釜港坐船就可以直達松島。鹽釜到松島的這趟航線,不僅僅只是一條水路運輸線,更是一條松島觀光線。船隻暢行在各個小島嶼之間,如同是穿行在一個個故事中。三景之一的松島,如果想要欣賞到它的美,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必不可少。

而松島除了海面上那些形態各異、鬼斧神工的260個大小島嶼,還有可以俯瞰整個海灣的觀瀾亭。著名的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來到松島,看到這些個美麗的小島,都詞窮了,留下了:「松島呀,啊啊松島呀,松島呀」……這樣的千古名句。

在松島町,除了三景之一的松島,還有五大堂、瑞嚴寺、以及圓通院。

瑞嚴寺是日本東北地區第一名剎,是傳承桃山建築風格的伊達政宗菩提寺。其前身是由慈覺大師圓仁於828年創建的延福寺,現在的建築是1609年由仙臺藩主伊達政宗花費整整4年的歲月建造而成,此時更名為瑞嚴寺。建造時據說從各地召集能工巧匠130人,建材則取自熊野山。1609年建造的「入母屋」結構本瓦頂正殿、正殿附屬的唐風建築「御成門」、蔓藤花紋和花型肘木雕刻甚美的庫院迴廊被指定為國寶,御成門和中門等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寺內分布著莊嚴的大伽藍,其唐風板門和欄杆、隔扇和壁龕的豪華繪畫、雕刻也都非常之美。穿過山門前往正殿的參拜道包圍在高大的杉林之中,充滿靜寂、肅穆之趣,令人忘卻喧囂。

莊嚴的瑞嚴寺同時也是神奇的。據當地人講,東北大地震時,松島的海水倒灌,將松島淹了有將近1米深。海水在進入瑞嚴寺山門,穿過那一排高大的杉林後,停在瑞嚴寺寺廟正門口,沒有再往前一步。

所以,松島之行,慢慢走,細細逛,必然會感受到不一樣的精彩!

五大堂

瑞嚴寺

瑞嚴寺

圓通院

宮城縣從17世紀初期,由伊達政宗創建青葉城以來,宮城就算是成為了伊達氏的城下町繁榮發展,所以在整個縣域有很多和他有關的遺蹟。

位於宮城縣白石市的白石城便是其中一處。距離JR白石站步行十分鐘的白石城,是伊達家重臣片倉家居住的城堡,城主為片倉小十郎。登上天守閣的頂層,可以眺望城下町白石的街市。白石城內種植有很多櫻花樹,春天也是賞櫻的名所之一。白石城的周圍還有一些武士家的家邸、神社等。

除了以上的景點,去宮城縣旅行,最不能不去品嘗的那就是仙臺牛舌了。仙臺牛舌的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因為其是被仙臺人首創的吃法,所以品嘗完全日本的牛舌,還是仙臺的最正宗。

那我就推薦一家牛舌店,如果去仙臺旅行,記得去品嘗一下。在仙臺站對面的購物中心PARCO2內,有一家名為利久牛舌店,據說是連鎖的。開在PARCO2內的這家利久,店面不大,桌子總共還沒有10張,加上吧檯的位置。牛舌肉質厚實,且非常嫩,咬在嘴裡很有滿足感,味道也是我吃過的牛舌裡最好之一。店裡還有一些培根沙拉、厚蛋燒等美味。如果來仙臺,這家店記得來品嘗,一個牛舌定食套餐大約在2k-3k日元左右。

除了仙臺牛舌,松島的牡蠣也是必嘗的美食之一!

相關焦點

  • 宮城:沿著魯迅的足跡,認識這座熟悉的陌生城
    他就是就讀於仙臺醫專的魯迅。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可以不去東京、大阪,或者日本的任何一個城市,但是仙臺,如果有機會和能力,還是有必要走一趟的。當你在當今的東北大學,看到魯迅先生的塑像,以及他曾經上課的學堂、課本以及影像,內心會萌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
  • 紹興遊(四)沿著少年魯迅的足跡
         沿著少年魯迅的足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一遍大約要2小時。    離開沈園已經是上午10點了,向西300米便是魯迅故裡的東入口,憑身份證領一張票,允許3人一起進入各檢票處,很人性化的一個小措施。
  • 抹不去的宮城記憶
    仙臺綠樹成蔭,櫸樹大道和流經市區中心部的廣瀨川,共同將這座現代化的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仙臺因此被人們愛稱為「杜都」,就是「樹林城」的意思。  宮城縣盛產木材,山毛櫸是做家具的好木材。這裡製作的立櫃,具有厚重大方的風格。同時,木雕工藝品也十分有名。木偶結構簡單,表情純樸,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工藝品之一。由於宮城近海是溫暖海流和寒冷海流的交匯處,所以水產豐富,漁業發達。
  • 環遊日本:仙臺之旅,尋找魯迅的足跡
    其實,每當我翻開魯迅的《藤野先生》時,總是朦朦朧朧地覺得,這仙臺似乎是一個寒冷、荒涼和破舊的小城。因為魯迅年輕時,曾在這裡經歷過弱國子民的痛楚,曾在這裡追求過理想的儒生,曾在這裡思考過自己民族的覺醒,所以儘管我從未到過這裡,它卻早已在我心裡成為一個親切的名字及成為一個縹緲和美麗的夢。我竟夢見過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在仙臺的夜幕中踽踽獨行,尋找著魯迅的足跡。
  • 【行樂47】魯迅說:我來過的!
    他一定說過這句話!魯迅先生一篇《在仙臺》的課文,令很多人知道了仙臺這個地方。仙臺追隨魯迅先生的足跡仙臺這座城市實在是有著太多不可不說的故事了,除了是魯迅先生曾留學習醫之地,本身也有著悠久的歷史。1600年,仙臺藩祖伊達政宗開始在此建城,奠定了如今仙臺城的市街基礎,他也因此成為了仙臺的象徵之一。
  • 好玩、美麗、又小眾的仙臺,魯迅說:我來過的!
    不過,如果問起仙臺具體是在哪個縣,估計多數人是回答不上來的。宮城縣,位於日本東北中央地區,除了仙臺,其實還有很多絕景!更是東北的人氣觀光地。這裡的風光優美,景致多樣,從高山、島嶼,到裡亞式海岸,震撼人心的絕景層出不窮。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日本東北最壯觀的山脈藏王連峰,宮城絕景,不容錯過!
  • 尋訪文豪的足跡 在仙臺邂逅和課本裡不一樣的魯迅
    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訪問活動中,青島新聞網、重慶日報、澎湃新聞、香港星島日報、鳳凰周刊等中國5家媒體記者來到日本東北大學,探訪魯迅先生的足跡。魯迅年輕時立志學醫報國,1904年至1906年來到仙臺醫專求學,仙臺醫專後來成為東北大學醫學部。
  • 品牛舌,尋魯迅先生足跡,仙臺你來嗎?
    仙臺,有魯迅先生求學足跡。仙臺,日本東北的中心。也是三年多次首選的宿泊之地哦!這次就以吃逛吃逛的節奏,領略一下這座小城。忍不住先說「吃」:仙臺的牛舌必須要得!第二站,向魯迅先生致敬 - 東北大學學生時代在語文課本裡伴我們成長的魯迅先生和他的藤野先生,可以到東北大學的史料館探尋他的求學路。
  • 我的大學之國際科考Ⅳ | 沿著馬克思的足跡
    我的大學之國際科考Ⅳ | 沿著馬克思的足跡 2019-08-10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一之後去哪裡丨追楓到宮城
    而吾輩之人對仙臺的認識,一定是緣起於小學時的課文《藤野先生》,以及背後人盡皆知的文豪 —— 魯迅。百年之前,魯迅在1904年秋至1906年春日本留學期間,曾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讀過醫科。對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朋友來說,獨眼伊達一定不會陌生。伊達一族在戰國時期稱雄一方,伊達政宗的故事功績、歷史地位以及英雄形象,從諸多的二次元改編動畫和遊戲中便顯而易見。而在江戶時代成為仙臺藩始祖的他,如今更多的是以卡通面目擔起整座城市的吉祥物形象,你可以在城市大街小巷,燈箱廣告,限定的禮物手信甚至是機場等待行李的轉盤上,發現由這位奧州筆頭髮出的源於仙臺的問候。
  • 「記憶」隨公交21路,探尋魯迅在上海的足跡
    魯迅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在上海生活、工作、學習和戰鬥的10年是他一生中的最後10年,也是最艱苦、最光輝的10年。魯迅在上海的寓所、故居、以及紀念館等都是我們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亮點。有趣的是,這些與魯迅活動息息相關的地點特別集中地分布在「骨幹」公交線路21路的沿線。今天就一起沿著21路公交車沿線的足跡,踏上尋覓魯迅先生足跡。
  • 十裡珠江廣州古|這座樓見證魯迅在廣州的「戰鬥時刻」與「柔情歲月」
    在座樓裡,魯迅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也「品味」著那個時代的廣州「味道」。魯迅足跡:從文明路到白雲路1927年1月,魯迅先生南下廣州,就任中山大學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從1927年3月29日到9月27日離開廣州為止,魯迅先生計共在這裡住了6個月左右,白雲樓也成為魯迅先生在廣州住得最久的地方。3月29日,魯迅從文明路遷到「白雲樓」西段第一道門的二樓居住。該處房間共三房一廳,魯迅和友人許壽裳各租住一間房,另外一間房由許廣平和女工居住,會客廳設在入門處。不過,關於魯迅住在白雲樓哪個地方,這是有爭議的。
  • 尋訪魯迅在日足跡:仙臺高校保留他的座位(圖)
    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記者找尋魯迅在日本留下的足跡,感受到在今天的日本,魯迅的魅力依然不小。   初到東京剪掉辮子明志   1902年4月魯迅作為大清國的留學生,先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魯迅在這裡的普通速成科學習了兩年,主學日語和基礎科目。同時,在東京積極參與浙江同鄉會的革命救國活動。
  • 「行攝緬甸」沿著諸葛亮的足跡欣賞讓上帝嘆息世界著迷的蒲甘夕陽
    蒲甘是緬甸的佛塔之都,據說全盛時有萬餘座,蒲甘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佛塔、佛寺,城市的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體現了緬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蒲甘經歷滄桑歲月900多年,歷史變遷和地震災害已使它的昔日輝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著的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遺蹟正見證著歷史,吸引著遊人。
  • 大上海:追尋魯迅先生的足跡
       從資料上得知,這座公園頗有來歷,在上世紀十九世紀末,這裡曾經是公共租界工部局所屬靶子場的一部分,最初叫「新靶子場公園」。1922年改稱為虹口公園。   1937年,上海淪陷,虹口公園被日軍佔領,改名為「新公園」。
  • 我們沿著南京過往的足跡做了張地圖……
    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世界有了飛機、高鐵、地鐵、公交車,足跡可遍及大江南北。交通是發達了,你們有沒有仔細看看生活的地方——南京,她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什麼模樣?沿著南京過往的足跡看看……在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紀念館)、專題展館有近200家,大到享譽中外的考古遺址、國寶文物,小到你我掌中的一枚指紋,都有各自不同的精彩故事……
  • 除了《八佰》|沿著歷史的痕跡,追尋駝峰航線的足跡
    除了《八佰》|沿著歷史的痕跡,追尋駝峰航線的足跡 有人說,平庸的市井生活已經讓很多人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唯一給不了的是詩和遠方的遼闊。人們發現了很多東西,唯獨沒有發現廣袤天地間微弱的自己。去旅行,在路上認識真實的自己,給夢想尋一片廣闊的空間。
  • 沿著馬可• 波羅足跡遊江蘇
    仿效700年前《馬可•波羅行紀》所記錄的足跡,從北京開始,一路遊歷徐州、宿遷、淮安、揚州、泰州、南京、鎮江、常州與蘇州這9座江蘇城市,途中領略現代江蘇世界遺產
  • 遊學假期雲課堂帶你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研學旅行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魯迅舊居位於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9號的北京魯迅博物館院內,為三開間小型四合院,是魯迅在北京生活的最後一處住所,這座普通的小四合院是魯迅故居中保存最完好,唯一對外開放的故居,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灰磚牆、朱紅門窗,院內有魯迅親手種植的白丁香,歷經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仍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