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文章介紹了2014年山西住宿接待單位調查開展的背景和總體情況,從住宿接待單位登記註冊類型、單位規模、單位類型等方面分析了全省住宿接待單位發展的特點,比較了各地市住宿接待單位發展的差異,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山西省住宿設施的規模和接待能力,配合做好全省旅遊統計指標體系改革工作,山西省旅遊局和山西省統計局於2014年8月至10月面向全省範圍內所有有住宿接待能力的單位開展了住宿接待單位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星級旅遊住宿單位(星級飯店)和非星級旅遊住宿單位(未評星級飯店、旅館、招待所、內部賓館、幹休所、療養院、娛樂中心、洗浴中心、農家樂、民俗客棧、老年公寓、宗教場所等提供有償住宿服務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單位)。此次調查在全省範圍內統一了單位數、客房數和床位數口徑,實現了全省範圍內國內旅遊統計數據的「縱向可加、橫向可比」,為推算全省及各市、旅遊重點縣旅遊接待總人次提供數據支撐,滿足獲取核心校核考評指標需求,為推動我省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打好基礎。
一、住宿接待單位發展的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6月底,全省擁有住宿接待單位13879家,客房數31.32萬間,床位數59.42萬張,從業人員12.58萬人。全省住宿接待單位平均客房出租率為48.7%,床位出租率為44.7%。從平均規模指標來看,全省每單位平均客房數為22.6間,每單位平均床位數為42.8張,每間客房平均床位數1.9張,每單位平均從業人員9.1人。與2004年相比(2004年山西省旅遊局和山西省統計局聯合開展旅館業普查,所得數據是最近的權威資料),山西住宿接待單位單位數、床位數、客房數和從業人員數分別增長了197.2%、191.7%、158.6%和43.7%,年平均增長率為11.5%、11.3%、10.0%和3.7%(如表1所示),全省住宿單位發展較為平穩,與旅遊整體發展協調,在促進旅遊業發展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表1全省住宿接待單位總體情況
2014年
2004年
增長幅度
年平均增長率
單位數(家)
13879
4670
197.2%
11.5%
客房數(間)
313177
107381
191.7%
11.3%
床位數(張)
594160
229793
158.6%
10.0%
從業人員數(人)
125843
87603
43.7%
3.7%
二、山西住宿接待單位發展特點
(一)內資企業規模大,個體經營數量多
從登記註冊類型上看,全省住宿接待單位包含內資企業1350家,佔全部單位數的9.7%;個體經營戶12522家,佔90.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分別1家和6家,一共佔0.1%。
內資企業普遍規模較大,個體經營戶則是單位數量較多,這兩種類型單位在我省住宿接待單位中佔據主導地位。內資企業和個體經營單位的客房數分別為6.97萬間和24.28萬間,佔全省客房數的比重分別為22.3%和77.5%;床位數分別為13.53萬張與45.78萬張,佔全省床位數比重分別為22.8%與77%。
內資企業單位數佔全省的9.7%,擁有客房數和床位數均佔全省的22%以上。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51.7間,平均每單位擁有床位數100.2張,均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倍;平均每單位從業人員36.8人,是平均水平的4倍。從經營情況看,內資企業客房出租率和床位出租率分別為49.8%和44.3%,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內資企業的接待能力在遊客接待量上尤其是入境過夜遊客接待量上體現的非常明顯:內資企業遊客接待量佔全省遊客接待量的22.2%,其中,入境過夜遊客接待量佔全省入境過夜遊客接待量的45.4%。
個體經營戶在單位數量上有絕對優勢,為全省單位數的90.2%,客房數和床位數均佔全省的77%以上。個體經營戶規模普遍不大,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19.4間,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4.2個百分點;平均每單位擁有床位數36.6張,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4.5個百分點;平均從業人員6.1人,低於全省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從經營情況看,個體經營戶客房出租率和床位出租率分別為48.3%和44.8%。個體經營戶遊客接待量佔全省遊客接待量的77.4%,其中,入境過夜遊客接待量佔全省入境過夜遊客接待量的54.4%。
(二)小規模旅館數量多,中高檔次單位遊客接待量大
全省有星級賓館327家,發展勢頭良好,客房數3.56萬間,每單位平均客房數為108.7間,床位數6.53萬張,每單位平均床位數為199.7張;非星級飯店13552家,客房數27.76萬間,每單位平均客房數為20.5間,床位數52.88萬張,每單位平均床位數為39張。非星級酒店是高檔星級飯店是良好的補充,在經營上兩者之間基本不存在競爭關係,隨著非星級酒店經營理念、經營模式、服務水平上的不斷完善,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強,在為遊客提供溫馨、優質、物美、價廉的服務上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按床位數規模分組來看,床位數50張以下的住宿單位10726家,佔全省住宿單位數的77.3%,客房數為12.36萬間,佔全省客房數的39.5%,床位數12.48萬張,佔全省床位數的39.5%,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和床位數分別為11.5間和21.9張;床位數50張-100張之間的住宿單位1842家,佔全省住宿單位數的13.3%,客房數為6.32萬間,佔全省提供客房數的20.2%,床位數12.16萬張,佔全省提供床位數的20.5%,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和床位數分別為34.3間和66張;床位數100張-500張之間的住宿單位1286家,佔全省住宿單位數的9.3%,客房數為11.87萬間,佔全省客房數的37.9%,床位數21.95萬張,佔全省提供床位數的36.9%,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和床位數分別為92.3間和170.7張;床位數500張以上的住宿單位25家,佔全省住宿單位數的0.2%,客房數為0.78萬間,佔全省提供客房數的2.5%,床位數1.82萬張,佔全省提供床位數的3.1%,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和床位數分別為310.2間和726.8張。
床位數在500張以上的住宿接待單位多數是高星級賓館,或者位於我省的主要旅遊景區附近,登記註冊類型主要為內資,經營形式均為獨立門店,平均客房出租率和床位出租率也較高,分別為50.6%和49.5%。床位數100至500張的住宿接待單位接待遊客量較大,該部分單位接待過夜遊客佔全省過夜遊客比重的39.4%,其中接待入境過夜遊客佔全省接待入境過夜遊客的67.4%。
(三)一般旅館是主力,新業態快速發展
全省的13879家住宿接待單位包含星級賓館327家,佔全部單位數的2.4%;快捷酒店860家,佔6.2%;一般旅館8254家,佔59.5%;招待所591家,佔4.3%;農家樂1285家,佔9.3%;療養院36家,佔0.3%;有接待能力的寺廟31家,佔0.2%;還有其他類型的住宿單位2495家,佔18.0%。
圖1按單位類別分組的住宿接待單位數和比重
我省的住宿接待單位中,一般旅館所佔比重較大。8254家一般旅館佔全省單位數的59.5%,15.65萬間客房佔全省的50%,30.13萬張床位佔全省的50.7%。單位客房19間,單位床位36.5張,低於平均水平;平均客房出租率為47.3%,平均床位出租率為42.1%,也較全省平均水平偏低。一般旅館年接待過夜遊客佔全省接待過夜遊客人數的49.1%,基本符合其床位規模。
近年來,農家樂藉助周圍美麗的自然和田園風光,形成吃喝玩樂的一條龍服務,而且消費價格實惠,因此受到很多工薪階層的青睞,成了周末假日遊的好去處。但我省的農家樂吸納的多是一日遊遊客,在全省5000多家大大小小的農家樂中,可提供住宿的農家樂僅有1285家,客房數1.25萬間,床位數3.36萬張,分別佔全省住宿單位的的9.3%、4%和5.7%。平均來看,農家樂每單位平均客房數為9.8間,每單位平均床位數為26.1張,平均從業人員4.6人,每間客房平均床位2.7張,平均客房出租率28.7%,床位出租率25.6%。說明我省農家樂住宿仍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單位數量雖然不少,但接待規模、經營情況和拉動就業方面與其它住宿單位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未來發展還需更好地結合各地特色的飲食文化、民俗風情和季節性採摘活動等,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能夠讓來自各地的遊客們玩得開心和住得舒心,從而對促進我省農村經濟發展和拉動就業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快捷酒店是近年興起的一種經濟型酒店,以「住宿和早餐」為要服務項目,是一種價格低廉、設施簡潔、安全、乾淨和性價比高的酒店模式。全省的860家快捷酒店擁有客房4.56萬間,床位7.85萬張,佔全省客房數和床位數的比重分別是14.6%和13.2%,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和床位數分別為53.1間和91.3張,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鑑於快捷酒店的舒適便捷和經濟實惠,其客房出租率和床位出租率均高於普通住宿單位,分別為52.7%和50.7%。
(四)獨立門店為主,缺乏連鎖品牌
全省一萬多家調查單位中,獨立門店11285間,佔81.3%;連鎖總店55家,佔0.4%;連鎖門店270家,佔1.9%;其他形式2269家,佔16.3%。連鎖總店和連鎖門店佔全省單位總量不足1/40,基本沒有國內知名的連鎖品牌。為數不多的一些連鎖快捷酒店也主要是採取加盟的方式與國內知名酒店品牌如如家快捷、漢庭快捷、七天酒店等掛上鉤;本省自有品牌的連鎖酒店門店數量都不超過5家,尚處於小打小鬧、自由發展狀態。足見我省住宿接待單位尚未建立以總部經濟或集團形式經營發展的良好理念,大量都是單打獨鬥的獨立經營者和隨開隨關的個體經營戶,在品牌效應和管理經驗上明顯缺乏優勢。全省連鎖酒店擁有客房數、床位數分別為23789間和39738張,佔全省比重分別為7.6%和6.5%,每單位平均客房數和床位數分別為73.2間和122.27張,分別是總體平均水平的3.2倍與2.8倍。
三、各地發展差異較大
全省各市的住宿接待單位無論從數量、規模還是經營情況看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太原作為省會城市,擁有住宿接待單位2305家,佔全省單位數的16.7%,高於其他城市;其次是長治市1796家單位,佔全省單位數的13%居第二位;忻州市有單位1720家,佔全省單位數的12.5%排第三位。與2004年相比,朔州、晉城、太原單位數量增長較快,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1.8%、19.9%和14.8%(如表2所示)。
表2全省住宿接待單位數量
單位:家
2014 年
2004 年
增長幅度
年平均增長率
山西省
13879
4670
197.2%
11.5%
太原市
2305
582
296.0%
14.8%
大同市
819
278
194.6%
11.4%
陽泉市
323
88
267.0%
13.9%
長治市
1796
879
104.3%
7.4%
晉城市
1154
188
513.8%
19.9%
朔州市
759
48
1481.3%
31.8%
晉中市
1223
392
212.0%
12.1%
運城市
1250
342
265.5%
13.8%
忻州市
1720
865
98.8%
7.1%
臨汾市
1288
494
160.7%
10.1%
呂梁市
1242
342
263.2%
13.8%
從單位規模來看,陽泉、運城和大同住宿單位規模上略大於其它各市:陽泉市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29.7間,床位57.1張;運城市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28.4間,床位52.8張;大同市平均每單位擁有客房數28間,床位51.7張(如表3所示)。
表 3 全省住宿接待單位規模情況
單位數 ( 家 )
客房數 ( 間 )
單位客房數 ( 間 / 單位 )
床位數 ( 張 )
單位床位數 ( 張 / 單位 )
山西省
13879
313177
22.6
594160
42.8
太原市
2305
60489
26.2
98094
42.6
大同市
819
22906
28.0
42344
51.7
陽泉市
323
9584
29.7
18435
57.1
長治市
1796
31700
17.7
60537
33.7
晉城市
1154
22211
19.2
47986
41.6
朔州市
759
14367
18.9
33175
43.7
晉中市
1223
30070
24.6
60167
49.2
運城市
1250
35467
28.4
66038
52.8
忻州市
1720
33624
19.5
66213
38.5
臨汾市
1288
28660
22.3
54626
42.4
呂梁市
1242
24099
19.4
46545
37.5
從接待能力上看,太原、運城和忻州擁有房間數分別為6.05萬間、3.55萬間和3.36萬間,床位數分別為9.81萬張、6.60萬張和6.62萬張,是我省遊客接待能力較強的市。
從拉動就業能力上看,太原市、忻州市和大同市住宿接待單位分別擁有從業人員1.59萬人、1.40萬人和1.34萬人,居於全省前列。
從經營情況看,臨汾市、太原市和運城市住宿單位經營情況好於其它各市。臨汾市平均客房出租率為59.5%,床位出租率為59.3%;太原市平均客房出租率為54.4%,床位出租率為53.1%;運城市平均客房出租率為54.1%,床位出租率為50.8%。
但從接待過夜遊客數量上看,全省前三位是太原、運城和臨汾三個市,年接待過夜遊客分別為1353.53萬人、1090.34萬人和891.52萬人,佔全省過夜遊客接待量的比重為17.3%、13.9%、11.4%。另一方面,忻州、大同和晉中是我省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的市,年接待的入境過夜遊客人數也最多,分別為12.65萬人、9.36萬人和6.29萬人,佔全省入境過夜遊客人數的25.7%、19%和12.8%(如表4所示)。
表4全省住宿接待單位接待過夜遊客情況
單位:人
年接待過
夜遊客數
比重
年接待國內
過夜遊客數
比重
年接待入境
過夜遊客數
比重
山西省
78272515
77780696
491819
太原市
13535336
17.3%
13491725
17.3%
43611
8.9%
大同市
6893267
8.8%
6799628
8.7%
93639
19.0%
陽泉市
851813
1.1%
851254
1.1%
559
0.1%
長治市
8497171
10.9%
8478937
10.9%
18234
3.7%
晉城市
3250032
4.2%
3194382
4.1%
55650
11.3%
朔州市
3305129
4.2%
3259625
4.2%
45504
9.3%
晉中市
7837404
10.0%
7774518
10.0%
62886
12.8%
運城市
10903360
13.9%
10882750
14.0%
20610
4.2%
忻州市
8895638
11.4%
8769176
11.3%
126462
25.7%
臨汾市
8915247
11.4%
8900133
11.4%
15114
3.1%
呂梁市
5388118
6.9%
5378568
6.9%
9550
1.9%
四、未來發展預測及建議
總體而言,山西住宿接待單位發展整體穩健、運行順暢,但在結構、質量方面與國內發達省份仍有差距。隨著政府相關政策出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旅遊業的發展,住宿業進一步發展也存在廣闊的空間。
一要關注新業態的發展。當前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早已擯棄了依靠某一處自然風景或是歷史古蹟發展的單一模式,鄉村旅遊、工業旅遊、購物旅遊等新業態不斷崛起,相應的住宿配套設施還相對滯後。發展住宿接待設施就要密切關注這些新興旅遊業態,及時開發農家樂的住宿功能,開辦具有民俗風情的客棧、打造一批經濟高效的快捷酒店等新興住宿設施,推動家庭旅館、短租公寓、青年旅社等新興的大眾化住宿設施的發展,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二要適時調整經營理念,適應當前形勢發展需要。「十八大」以來,中央各項減少三公經費開支的政策出臺,住宿企業的公務消費市場銳減,對整個住宿餐飲行業產生了較大的衝擊,表面上看這是對住宿接待單位的挑戰,實則也是機遇。適時調整經營理念,改變原有單一的收入模式,有效實現住宿接待單位的「轉型發展」,擺脫對「公款消費」、「腐敗經濟」等的依賴,加大商務市場、旅遊市場和居民消費市場的開發,提高經濟收益。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連鎖品牌。從發達國家飯店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再到領跑行業,品牌化和集團化是兩個必不可少的要素。推進山西住宿設施集團化和品牌化,應以「加快建設旅遊強省」為契機,出臺鼓勵住宿設施發展的優惠政策,推進企業品牌建設,實現連鎖化、規模化經營,不僅有利於企業規範經營,實現規模效益,更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證住宿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抓住近年來境外高端酒店管理公司進入國內市場速度加快的契機,引進這些知名管理公司參與本土住宿企業管理;另一方面對於省內中等檔次的酒店,尤其是一些經營年限較長,在區域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國有或民營住宿企業,採取同層次橫向聯合經營的方式,組建品牌集團,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要培育一批「精品」酒店。傳統高端住宿業的發展,一味追求硬體上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容易造成前期資金投入大、後期經營同質化、規劃脫離實際需要等問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培育一批「精品」住宿單位,更多地關注住宿產品的體驗性和參與性,重視個性化與異質化。硬體上將道路、購物、娛樂、餐飲等配套一起納入規劃,以滿足遊客的吃、住、行、遊、購、娛多方面的需求,達到「小而精」的目的,軟體上引導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內部管理,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精細化、便利化經營。
五要發揮網絡服務的功能,促進「智慧旅遊」。隨著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各類旅遊產品利用在線銷售系統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網絡服務功能。從住宿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在住宿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化系統已經得到普遍應用,財務、前臺接待、人力資源等方面均已實現系統管理,同時,信息化技術正在改變飯店的服務與營銷模式,智能化客房、智能化會議服務系統等在高檔飯店中正在逐漸普及,在企業外部,對客源的爭奪將越來越激烈,客房銷售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就需要使用更有效的信息化手段,積極開發微信營銷、微博營銷等基於無線互聯的新型營銷方式,拓展經營空間,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和決策效率,為遊客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消費方式。